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

趙禎騎在戰馬之上,前面是一片黑壓壓的人羣,神都城的禁軍單膝跪地,百姓們自發的以大禮拜下,這是對皇權,對最高統治者的敬畏。

在大宋,即便是見到皇帝也不用伏地參拜,只需拱手施禮便好,跪拜之禮只用於祭祀和朝拜,在大宋百姓見君不跪也是常有之事,在這個風氣開放,天家寬容的朝代實屬正常。

但在這一次卻不同,大駕滷薄沿着公路向前駛去,四周皆是拜下的百姓,無一人立於道側,無一人開口喧譁,只有靜靜的等待,等待車駕路過的一瞬間,小心的探頭看上一眼趙禎的模樣。

這是大宋百姓發自內心的尊重,也是一種敬畏,當他們看到大駕滷薄以及騎着戰馬一身戎裝歸來的帝王,心中充滿了踏實。

萬人低頭,一人獨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趙禎體會到了,這還是他在親政一來第一次遇到這種震撼人心的場面,他現在忽然明白,君王不單單是一國之主,更是精神上的領袖,是一個國家的膽氣,脊樑,道德,氣質的體現。

一路進入神都城的天安門,迎祥門後,便是大宋皇宮的宮門宣德門,城中百姓幾乎都走上街頭,迎接他們的君王回朝,鴻臚寺官員在門口大聲唱和:“天子回朝,守牧四方!”

“恭迎陛下回朝!”……………………

無數的聲音匯聚成一句溫暖的話,趙禎終於感覺回家了!

這還只是開始,到了宮門之前,趙禎就不能寸進了,前面是一個龐大的禮臺,上面全是神情嚴肅的禮官,趙禎知道自己要想進入這近在眼前的宮門怕是會沒有那麼簡單。

雖然沒有跨火盆之類的儀式,但拜祭先祖,天地卻少不得,而教坊司已經準備好了所有曲目,樂奏“始平之章“是開始,趙禎對着天地一頓祭拜。

接着到高大的祭臺主位、配位前奠玉帛,樂奏“景平之章“,趙禎回拜位,然後還要再次起身到主位、配位前進俎,樂奏“鹹平之章“,回拜位,接着是再次到主位前跪獻爵,回拜位,樂奏“奉平之章“,教坊司的人開始了“干鏚之舞“。

趙禎便瞧見一個上了歲數,滿頭華髮,連鬍子都白的沒有一根雜毛的老司祝跪讀祝文,樂暫止。讀畢樂起,趙禎行三跪九拜禮,併到配位前獻爵。

這還不完畢,趙禎繼續起身,爲諸神位獻爵,奏“嘉平之章“,教坊司的人早已準備好,待樂起,便舞“羽龠之舞“,而帝王回拜位。

剛坐下,樂聲又起,綵衣再舞,這次奏的是“永平之章“舞的是“羽龠之舞“,爲諸神位依次獻爵。

光祿寺卿奉福胙,進至上帝位前拱舉。皇帝至飲福受祚拜位,跪受福、受祚、三拜、回拜位,行三跪九拜禮,再奏“熙平之章“。

繁瑣的理解使得趙禎一個從遼朝殺回來的真男人都有些吃不消,而一羣禮官和老儒卻精神矍鑠,神采奕奕,行三跪九拜禮,奏“清平之章“。

終於到了最後一個步驟,一羣內侍還上前,推着小車,把祭品送燎爐焚燒,趙禎至望燎位,奏“太平之章“。

待趙禎坐下觀看焚燒祭品的時候,教坊司奏“佑平之章“,這纔算是結束,但此時此刻的趙禎卻非常難受,並非是被煙熏火燎,這種不適他還能忍受,問題是燒的祭品……

望燎其實就是向天地,祖先焚燒祭品,每次大祭要焚燒紙一萬張、金銀箔一萬錠,因爲格物的出現,紙張在大宋已經變得不值錢,隨處可見的東西怎麼能用作天家的祭祀?

於是乎那一萬張紙就被金銀箔所替代,這裡的金銀箔可不同於後世那種塗有類似金銀顏色的紙,而是真正的金銀所敲打出的薄紙片!

金箔當然不能燃燒,可銀箔卻是可以,銀要遠比金活躍的多,所以趙禎只能看着大把的金銀箔被倒入燎爐,心中是那麼的無力和絕望……

也許皇帝就該揮金如土,否則便顯小氣,但趙禎現在卻揮霍不起來,這些祭祀之用的開銷全都來自朝廷的國帑,而這些國帑在明年卻是要作爲北伐之用的。

在禮官上前給他遞禮器的時候,趙禎不經意間拉住他,從牙縫中擠出一句話:“待祭禮結束,這些金箔若是少了一張,朕便摘了你的烏紗帽,便是那銀箔化成的銀水也要給朕收集起來上繳三司!”

面對趙禎快要吃人的眼神,禮官顫顫巍巍開口:“臣……遵……旨……”

趙禎微微點頭,這才氣定神閒的進入宮門大開的皇宮,文武百官緊隨其後,蔡伯俙在路過禮官身邊的時候被他一把拉住:“蔡都尉,本官是不是和招惹官家不快了?這次祭禮了是用時最少的一次。”

蔡伯俙小聲道:“給你指條明路,你錯就戳在不該用金銀箔代替黃紙,官家最恨奢費,你在祭禮上來這一出,官家能不計較?這些東西能收回的就收回,發往三司入賬入庫,即便是不做他用,待祭天之時也能再使。”

被他這麼一開解,禮官望着燃燒的燎爐堅定的點頭:“下官明白了!”

……………………

隨着趙禎的迴歸,所有事情都走上了正軌,神都城中原本的壓抑氣氛一掃而空,官員配合皇帝治國,每日早朝,常朝不墜,百姓們每天都能在一大早看到官員的馬車挑着燈籠前往皇宮的待漏院。

皇城四角厚重悠揚的晨鐘再次響起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安心,爲何?官家終於開始上朝了,但很快這份安寧就被拋之腦後,拿起當天的報紙,巨大的橫幅出現在頭版之上。

題目很正式,也很官方《論朝廷官制疏》這已經是用上了奏疏的形勢,雖然不是官員所寫,但誰都知道這奏疏是給官家看的,從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大宋的百姓沒有不知道官家每日必看報紙的。

這疏中的內容更適合讓看報的百姓驚訝,居然是向官家提出,大宋如今的官制需要改變,內容詳實,有理有據,堪比一片精彩的策論。

而這篇奏疏的作者馮京也因此一舉成名。

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
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