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

北伐戰爭從大宋立國開始就是一項永恆的主題,太祖太宗,甚至是真宗皇帝三代人爲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太祖有勇有謀,設立封莊庫,蓄養精銳,但時運不濟,除去陰謀論的揣測之外,只能說是天不假年。

太宗受益於太祖之遺,當有勇無謀,用人無度,空有壯志卻慘敗而歸,兩次規模空前之北伐,皆是虎頭蛇尾,起初鋒芒大盛,之後便再無建樹,以至於後期敗績連連,折損精銳。

至於真宗皇帝,趙禎對自己的便宜老爹一直懷有矛盾心理,原因很簡單,因爲他的種種事蹟加起來幾乎可以成爲大宋歷史上“謎一般的男子”。

因爲有所接觸,因爲有所瞭解,所以趙禎對真宗皇帝的性格和做人做事相對太祖太宗要透徹的多。

若是用一句話作爲總結,只能說時真宗皇帝有着天命的開局,完美的中場,糊塗的結尾!

他幼時英睿,姿表特異。與諸王嬉戲時,喜歡作戰陣之狀,自稱“元帥”。宋太祖喜愛之,將其養在宮中,這是什麼樣的待遇?簡直就是被寵到了天上。

哪有把弟弟的兒子養在皇宮中的道理?

進封壽王,加檢校太傅、開封府尹。開封府政事紛繁,趙恆留心獄訟,裁決輕重,沒有不爲衆人稱快的。所以開封的監獄多次空閒,太宗多次下詔褒獎他。

至道元年,被立爲太子,改名趙恆,仍兼開封府尹。

趙恆既非太宗的長子,也不是皇后所生,根本輪不上他繼位,但天命的地方來了…………其長兄趙元佐因叔父趙廷美之死與太宗決裂、二哥趙元僖無疾暴死,他纔有幸成爲太子。

若說真宗皇帝沒有能力,那是不可能的。

當年太宗駕崩之後,趙恆遭遇了由太監王繼恩和李皇后共同謀劃的宮廷政變。

宰相呂端一力挫敗政變,於同月扶立趙恆繼位,是爲宋真宗,次年,改年號爲“鹹平”。

這難道不是天命一般的開局?!還有什麼能比這樣的開局更好?

緊接着鹹平的年號,這段時間裡趙恆剛剛即位,雄心壯志,決定儲備國力以抗遼朝,同時揮兵北伐收復燕雲十六州。

因爲任用賢才,以李沆等人爲宰相,勤於政事,並把全國分爲十五路,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述職,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

他注意節儉,社會較爲安定,給大宋創造了一個相對長期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

恰巧在此時,鐵製工具製作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五億多畝!

又引入暹羅良種水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使北宋進入高速發展的經濟繁榮期,後世人常常稱之爲“鹹平之治”。

在此之後即便是澶淵之盟的出現也並沒有太過影響到真宗皇帝的名聲,畢竟大宋和遼朝之間獲得了相對和平的幾十年時間,直到趙禎親手打破了平衡。

只不過聰明一世的真宗皇帝晚節不保,糊塗一時,爲了所謂的自尊心開始“東封西祀”,當然其中雖有王欽若的挑撥,但畢竟時真宗皇帝自己用人不當。

一個人做了一輩子的好事後,所有人都覺得你就應該做好事,就沒有權利犯錯,一旦犯錯,最終的結果便是一錯頂百好。

東封西祀搜刮了民脂民膏,富了皇帝和官員,卻也苦了百姓,民間的輿論變開始一邊倒。

當趙禎必須要承認,便宜老爹不光做了“東封西祀”的醜事,也給他留下了大量的財富和經濟基礎,可以說大宋在他的手上之所以有今天,還是和真宗皇帝離不開。

有了這些纔有了趙禎後來的改革,有了後來的用兵西北和北伐。

否則燕雲十六州絕不可能輕易收回來,真宗皇帝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雖然在澶淵之戰中大宋並未佔到便宜,但三代人的努力最終給趙禎留下了基礎,從太祖開始的封莊庫,練精兵,到太宗的兩戰燕雲,再到真宗皇帝的澶淵之盟。

纔有了今天趙禎的氣貫長虹,纔有了趙禎今天的乾宇盛世。

即便是天下人都覺得趙禎纔是大宋的中興之主,纔是爲大宋逆天改命之人,但他自己卻很清楚並非是一人之功。

這是三代人的心血,只不過他做的更多,思考的更多,改變的更多而以。

眼下時機成熟,遼朝改爲契丹,大宋和契丹之間的關係早已是天下皆知,雙方都欲除之而後快!

趙禎當然不會愚蠢到讓契丹真的崛起後再動手,那時候就不是仁義而是婦人之仁。

之所以這麼長時間放着契丹與不顧,一來契丹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二來塞爾柱人當初的東征確實讓趙禎看到了威脅,至於其三也是最爲重要的一點便是趙禎希望草原越來越城市化。

草原最大的苦難點便在於此,一個逐水草而居的民族沒有多少固定的城池,大多以營帳爲主,軍事力量分散,極難一次殲滅之。

最多便是被漢家王朝向西北方驅趕,待休養生息後,待中原沒落之時,再次窺伺華夏國鼎。

而蕭撻裡犯下的致命錯誤便是如同漢家王朝君王大多會犯的錯誤一樣,搞起了休養生息,大搞經濟發展,類中原之國法,仿漢家之遺風。

總結一句便是好的不學,學壞的,把漢家王朝的膽小謹慎當作了優點學習。

可有一點蕭撻裡不知道,漢家王朝和草原王朝有着本質的區別,雙方之間從立國之本上看便完全不一樣,之後的國情跟不一樣。

這麼做只會出現“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笑話!

不單單是國情不同,連帶着人口基數也不一樣,大宋有着龐大的人口可以支撐經濟的發展,通過國內的市場便可以消化一大部分,而契丹人則根本做不到這一點,只能通過出口獲取財富。

這就爲契丹埋下了一條禍根,大宋完全有能力切斷契丹的對外貿易,一旦沒了出口的渠道,生產再多的貨物都是自尋死路。

於是大宋北伐的第一戰打響,長期駐紮在恆邏斯城一帶的狄青並沒有班師回朝,而是名正言順的切斷了契丹從西域出發的絲綢之路…………

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
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