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

想要給這些文臣下套不是簡單的事情,當然,對於已經有不少開始學習文臣套路的武將來說也不是輕鬆就能搞定的。

趙禎發現,自己把武將培養的越來越有學識的同時,也把他們推往文臣的道路上,書還真是好東西,看得多了,學問也就多了,從中受到的教意和警示也就多了。

武將們自然不會再向原先一般容易忽悠,也不是幾句慷慨激昂之言就能打發的。

“唷!朕瞧諸位的收穫也是相當不錯啊!朕可要好好看看諸位都是獵的什麼東西,君臣一場還從未如同今天這麼輕鬆過不是?”

趙禎說完便從御座上下來,宮帳之中的臣子也跟着發笑,正如趙禎所說,這段時間他們可是緊張的不行,直到現在纔算是放鬆下來。

范仲淹的面前整整齊齊的擺着一疊皮子,這可是相當少見的,狐狸皮什麼都有,但尤其是其中的一張香獐子皮,最爲讓趙禎驚訝。

不在於皮子本身的價值,而是這種香獐皮子難以獵取。

香獐便是原麝,頭小、眼大,耳長而直立,尾短,四肢細長,後肢長於前肢,極善跳躍,視、聽覺發極爲發達。要想在打獵的時候獵取它,可不是一件易事。

輕輕撫摸皮毛,趙禎感嘆道:“沒想到,範相公的獵物居然如此豐富,實在是讓朕意外啊!”

范仲淹起身拱手道:“回稟陛下,這些雖說都是老臣打來的,不過也要靠衆多軍士的幫忙,臣在打獵之前,詢問了衆多將士,得知這些動物的習性,出沒地點。

官家有所不知,這香獐子雖然難以捕捉獵取,但卻有固定的活動地點、以及覓食之所,臣只需周準時機,伺機而動,便可以伏弩斃之!”

趙禎感慨的望着范仲淹,隨即轉向羣臣道:“瞧見沒有,範相公可是知己知彼,做好了充足準備而來,豈能不滿載而歸?”

衆人附和着點頭,只不過表情頗爲尷尬。

趙禎說完便圍繞衆人的面前轉了一圈,還是有不少人打到了獵物,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的身前空空如也,趙禎並沒有說什麼。

回到御座上坐下,趙禎感慨道:“今日朕是大開眼界了,沒想到朝中的文臣居然也有如此好身手的。也許諸位不明白朕的意思,也有些人或許明白了,但朕還是要和大傢伙交交心。”

趙禎的話讓所有人緊張起來,他們之前在路上便感覺到了不對勁,尤其是官家出的考題,現在看來是官家揭曉答案的時候了。

趙禎很隨意的坐下,應是在宮外,又是在草原上,白天狩獵過,晚上難免疲勞,靠在御座上趙禎環顧四周道:“朕之前問了諸位,這繁華盛世的大治,用什麼去維護?”

宮帳之中的氣氛變得很詭異,也很安靜,這時候誰也不會隨意開口,趙禎見他們老實的模樣在而開口道:“禮記之中有這麼一句:聖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這只是告訴了諸位和朕,因何而大治。那諸位也要說說如何去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大治盛世!”

“朕看了許多,說的都很好,可是卻總不敢把心中之所想說出來,爲何?擔心,擔心武將權柄過大,擔心大宋尚武之後出現種種不測,但朕要說的卻是和諸位想的不一樣的地方。

朕要大宋尚武並非是改變現在咱們大宋所有的文武之制,文官依舊如此,武將也是不變,變的是什麼?是諸位心中的東西,尚武並非讓百姓心中怒氣橫生,那不是尚武,那是瘋子!

朕希望我大宋的君臣,大宋的百姓,心中都要一顆敢於不忍受壓迫的精神,一種敢於反抗的心。一個外無尚武之心的民族勢必會被外力所淹沒,一個內無尚武之風的民族必將落後於狄夷。”

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怎麼意思,但卻有許多人面露不適,他們太清楚大宋爲何要重文輕武,也知道大宋之前的朝代有着怎樣的尚武風氣。

漢唐雄風豈能輕易忘卻?

有漢一代,滅匈奴、破樓蘭、平羌人,威懾四方!自唐以降,滅東、西突厥,平定薛延陀,徵高麗而建功於域外,耀中華國威以懾四夷,哪一樣不是尚武之風的見證?

但大宋不同啊!

他們不敢說,但趙禎知道,說眼下的尷尬局面是老趙家的人一手造成的。

太祖皇帝倚靠陳橋兵變從孤兒寡母手裡竊取了江山,因此他對掌握兵權的將軍極其敏感,坐穩江山後還要通過“杯酒釋兵權”來解除大將的兵權。

自此,在有宋一代形成了重文輕武的風氣,同樣品級的官職,文官要比武官大一些,待遇優厚一些。這還不算,皇帝還千方百計地控制將軍的指揮權,將軍臨敵作戰要按照皇帝事先制定好的陣形去作戰。

這還不算完,派文人做知州掌管地方行政,設立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權,進一步削弱軍人的權力。甚至,在大宋還多次出現文人直接掌管軍隊作戰的事情,現在看來簡直就是個笑話。

文和武,正如一陰一陽之道。文武結合,方爲完人。國家之強盛,也需要文武結合,正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趙禎知道原因,宮帳之中的袞袞諸公也知道原因,但要打破這種桎梏,便要把話說開,說透,趙禎望向衆人道:“諸位都知道原因,也知道我大宋爲何重文輕武,但諸位看看!現在的大宋還是當初的大宋嗎?!

朕南滅大理爲的是什麼?並非是大理國對大宋有什麼威脅!說的難聽點,就算是有,也是不疼不癢,當初的嶺南之地還是一片瘴氣橫生之所。

朕滅大理是因爲我大宋已經許久沒有一場大勝了,滅了大理才能給天下人鼓足勇氣,沒大理纔是我大宋崛起的開始!有了這場大勝之後,我大宋無論軍心民心都得到的極大的震懾,事實告訴天下人,我大宋能贏,能戰勝敵寇!這是什麼?這就是尚武之心!”

稍稍頓了下,趙禎頗爲感慨的再次開口道:“接下來呢?朕揮兵北進,收復燕雲十六州,親自斬殺了耶律宗真,但朕完全可以不殺他,把他獻俘太廟比什麼都強,可朕爲了咱們大宋的尚武之心,必須親手砍了他的腦袋!”

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
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