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

十萬騎兵的陣仗有多大?浩浩蕩蕩鋪天蓋地!沿着地平線密密麻麻的衝殺過來,給人以駭人的感覺,大宋將士們嚴陣以待,在這種攻勢下即便是你奪路而逃也是無用,反而更加容易被屠殺。

還好,這些騎兵都是西夏的普通輕騎,並沒有鐵鷂子那種重裝騎兵的存在,宋軍長舒了一口氣的同時用最鋒利的陌刀迎敵!陌刀陣是大宋軍隊的必備的軍陣之一,所有步兵軍團若是沒有陌刀手,便等於暴露在騎兵的腳下,任人宰殺。

十萬人對十萬人,十萬步卒對陣十萬輕騎,大宋還是比較有優勢的,十萬宋軍並非沒有騎兵,這麼大的一支軍隊必備一支身穿板甲,手持馬槊的重裝騎兵才行。西路軍隊重騎約有八千,這八千人不到最後楊仲賢絕不會撒手。

大宋即便是有鹽州洪州兩地產馬,但軍馬的數量也遠遠不夠大軍所需,官家爲了組織一支全數由重甲騎兵組成的軍隊,把大宋每年出產的戰馬多數調給了背嵬軍,踏白軍,以至於西路軍和南路軍並無多少軍馬。

自己手中的這八千重騎已經是相當來之不易的了,西路軍不像南路軍有狄青這位主帥的支援,唯一的助力便是青塘聯軍,所以這八千人楊仲賢把他們看得無比寶貴,絕不會用在西夏騎兵的反衝鋒上。

長長的陌刀被插入土地之中,歇腳四十五度是最好的迎擊角度,鋒利的長刀便是阻擋敵人騎兵的拒馬!前面的櫓盾手牢牢的抵在盾後,用自己的身體爲袍澤抵擋西夏騎兵射出的弓箭。

長刀如林,形成一片荊棘之地,若是從空中俯瞰,仿若菱形鋼鐵的森林,而西夏騎兵就如一個楔形狠狠的撞擊在這片鋼鐵叢林之上,戰場的瞬間凝固了,不斷的撞擊使得大宋軍陣開始變形晃動,但宋軍將士依然努力的保持着陣形不散。

軍中流傳一直流傳着這麼一句話:“陣形不散,軍陣既是無敵!”據說這是官家留下的訓言,所有人都謹記在心,努力的保持着陣形,且不斷以手中的兵器收割着敵人的生命。

大宋的軍陣很大,中間留下的空地很多,這是爲了在軍陣受到敵人壓迫時留下的緩衝地帶,也是一塊收縮的地帶,只有這樣纔不至於在大軍面對敵人衝擊的時候,擠壓在一起不利於施展。

大宋的軍陣從來不是死的,雖然是步兵,但他們依然靈活多變,櫓盾手,陌刀手,捉刀手,弩箭手,等多種多樣的兵種使得大宋的軍陣相當穩固,也能對敵人發動一波又一波的打擊。

楊仲賢說到底是一個穩紮穩打的將領,趙禎之所以讓他擔任西路軍的主將就是因爲他的紮實,也正是符合西路軍的特色,一行一動之間頗有章法,即便是遇到十萬騎兵的強攻也沒有動搖他的軍陣。

楊仲賢穩坐中軍,越是在這個時候,中軍越不能亂,各種命令與調令通過專門的傳令兵抵達戰場的每一處,旗號,銅哨聲是指揮這一龐然大物的關鍵所在。

只要中軍的主將旗幟高高豎起,便不會有人擔心,主將是將士們心中的定心丸,高高豎起的旗幟不光代表着主將,也代表着大宋和官家,時時刻刻的提醒衆人,這不是一場自己的戰鬥,而是爲了大宋,爲了皇帝在戰鬥!

陌刀揮起,帶出一條條白色的匹練,身穿板甲的陌刀手如一個個堅硬駭人的堡壘,在陽光下反射着銀白色的光芒,陌刀手的重要任務便是保存自己,並且用手中強大的陌刀斬殺敵人。

現在大宋的陌刀已經經過一定的改進,刀身更加沉重增加了劈砍力量的同時也增加了揮刀的慣性,刀柄下方的配重可以讓長長的陌刀再次完成下一輪劈砍。

十萬大軍的戰線非常長,且西夏人並沒有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對大宋的軍陣之中,他們的主要目的還是支援甘肅軍城,此時大宋軍陣的弊端也被凸顯出來,機動不足。

宋軍只能堅守軍陣,一旦移動起來便會被西夏騎兵尋找出破綻從而衝陣,楊仲賢自然不會讓西夏人得逞,但卻也無法支援青塘聯軍,西夏騎兵很快便分兵兩路,一路繼續對西路軍形成攻勢,另一路則是趕往甘肅軍城堵截青塘聯軍。

楊仲賢很快便發現了西夏人的目的,若是青塘聯軍被西夏援軍堵截,那必將使得戰力本就不行的青塘聯軍大亂,這麼長時間的相處下來,楊仲賢對青塘聯軍的戰力瞭解的一清二楚。

相比大宋軍隊,青塘聯軍完全是靠一股子復仇與熱血在堅持,軍陣之間多以相互配合廝殺爲主,並沒有穩妥的戰法,這也導致了他們適合打順風戰一旦被西夏人打亂,包圍,後果不堪設想!

但此時的西路軍已經被西夏的數萬騎兵給拖住,一時半會根本就沒有機會脫身馳援,楊仲賢唯一的選擇便是動用那八千重騎兵殺出重圍,前往甘肅軍城之下馳援青塘聯軍。

八千重甲騎兵戰力非凡,但到底值不值得這麼做卻成爲困擾楊仲賢的難題,在戰場上有的時候最難的便是抉擇。

是留下這八千重騎以防萬一,還是讓他們去幫助青塘聯軍,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楊仲賢咬牙吼道:“傳令八千鐵騎,着甲持銳從北路出馳援青塘聯軍!”

隨着楊仲賢的話,八千整裝待發的重騎兵立刻上馬,他們是軍中的精銳,所向披靡的出存在,亦是一支鐵血之軍,因爲他們曾經是北伐燕雲親隨趙禎出征的重騎之一。

無論忠誠,果決,堅毅,都不輸與狄青手中的背嵬踏白二軍,這八千重騎還被趙禎賜名鋼鋒,意在鋼鐵鑄就所到之處,掃蕩一切之意。

宋軍之中能得官家賜名的部隊並不多,除了往日的上四軍之外,便只有背嵬,踏白二軍,但一支小小的八千人重騎,能得官家賜名,便可見他們的犀利。

這也是楊仲賢以此一搏的原因,他相信有着八千精銳重騎的支援,青塘聯軍定然能穩住陣腳,讓他們心中再次覺得這是在和大宋打順風戰的感覺。

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
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