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

十萬騎兵的陣仗有多大?浩浩蕩蕩鋪天蓋地!沿着地平線密密麻麻的衝殺過來,給人以駭人的感覺,大宋將士們嚴陣以待,在這種攻勢下即便是你奪路而逃也是無用,反而更加容易被屠殺。

還好,這些騎兵都是西夏的普通輕騎,並沒有鐵鷂子那種重裝騎兵的存在,宋軍長舒了一口氣的同時用最鋒利的陌刀迎敵!陌刀陣是大宋軍隊的必備的軍陣之一,所有步兵軍團若是沒有陌刀手,便等於暴露在騎兵的腳下,任人宰殺。

十萬人對十萬人,十萬步卒對陣十萬輕騎,大宋還是比較有優勢的,十萬宋軍並非沒有騎兵,這麼大的一支軍隊必備一支身穿板甲,手持馬槊的重裝騎兵才行。西路軍隊重騎約有八千,這八千人不到最後楊仲賢絕不會撒手。

大宋即便是有鹽州洪州兩地產馬,但軍馬的數量也遠遠不夠大軍所需,官家爲了組織一支全數由重甲騎兵組成的軍隊,把大宋每年出產的戰馬多數調給了背嵬軍,踏白軍,以至於西路軍和南路軍並無多少軍馬。

自己手中的這八千重騎已經是相當來之不易的了,西路軍不像南路軍有狄青這位主帥的支援,唯一的助力便是青塘聯軍,所以這八千人楊仲賢把他們看得無比寶貴,絕不會用在西夏騎兵的反衝鋒上。

長長的陌刀被插入土地之中,歇腳四十五度是最好的迎擊角度,鋒利的長刀便是阻擋敵人騎兵的拒馬!前面的櫓盾手牢牢的抵在盾後,用自己的身體爲袍澤抵擋西夏騎兵射出的弓箭。

長刀如林,形成一片荊棘之地,若是從空中俯瞰,仿若菱形鋼鐵的森林,而西夏騎兵就如一個楔形狠狠的撞擊在這片鋼鐵叢林之上,戰場的瞬間凝固了,不斷的撞擊使得大宋軍陣開始變形晃動,但宋軍將士依然努力的保持着陣形不散。

軍中流傳一直流傳着這麼一句話:“陣形不散,軍陣既是無敵!”據說這是官家留下的訓言,所有人都謹記在心,努力的保持着陣形,且不斷以手中的兵器收割着敵人的生命。

大宋的軍陣很大,中間留下的空地很多,這是爲了在軍陣受到敵人壓迫時留下的緩衝地帶,也是一塊收縮的地帶,只有這樣纔不至於在大軍面對敵人衝擊的時候,擠壓在一起不利於施展。

大宋的軍陣從來不是死的,雖然是步兵,但他們依然靈活多變,櫓盾手,陌刀手,捉刀手,弩箭手,等多種多樣的兵種使得大宋的軍陣相當穩固,也能對敵人發動一波又一波的打擊。

楊仲賢說到底是一個穩紮穩打的將領,趙禎之所以讓他擔任西路軍的主將就是因爲他的紮實,也正是符合西路軍的特色,一行一動之間頗有章法,即便是遇到十萬騎兵的強攻也沒有動搖他的軍陣。

楊仲賢穩坐中軍,越是在這個時候,中軍越不能亂,各種命令與調令通過專門的傳令兵抵達戰場的每一處,旗號,銅哨聲是指揮這一龐然大物的關鍵所在。

只要中軍的主將旗幟高高豎起,便不會有人擔心,主將是將士們心中的定心丸,高高豎起的旗幟不光代表着主將,也代表着大宋和官家,時時刻刻的提醒衆人,這不是一場自己的戰鬥,而是爲了大宋,爲了皇帝在戰鬥!

陌刀揮起,帶出一條條白色的匹練,身穿板甲的陌刀手如一個個堅硬駭人的堡壘,在陽光下反射着銀白色的光芒,陌刀手的重要任務便是保存自己,並且用手中強大的陌刀斬殺敵人。

現在大宋的陌刀已經經過一定的改進,刀身更加沉重增加了劈砍力量的同時也增加了揮刀的慣性,刀柄下方的配重可以讓長長的陌刀再次完成下一輪劈砍。

十萬大軍的戰線非常長,且西夏人並沒有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對大宋的軍陣之中,他們的主要目的還是支援甘肅軍城,此時大宋軍陣的弊端也被凸顯出來,機動不足。

宋軍只能堅守軍陣,一旦移動起來便會被西夏騎兵尋找出破綻從而衝陣,楊仲賢自然不會讓西夏人得逞,但卻也無法支援青塘聯軍,西夏騎兵很快便分兵兩路,一路繼續對西路軍形成攻勢,另一路則是趕往甘肅軍城堵截青塘聯軍。

楊仲賢很快便發現了西夏人的目的,若是青塘聯軍被西夏援軍堵截,那必將使得戰力本就不行的青塘聯軍大亂,這麼長時間的相處下來,楊仲賢對青塘聯軍的戰力瞭解的一清二楚。

相比大宋軍隊,青塘聯軍完全是靠一股子復仇與熱血在堅持,軍陣之間多以相互配合廝殺爲主,並沒有穩妥的戰法,這也導致了他們適合打順風戰一旦被西夏人打亂,包圍,後果不堪設想!

但此時的西路軍已經被西夏的數萬騎兵給拖住,一時半會根本就沒有機會脫身馳援,楊仲賢唯一的選擇便是動用那八千重騎兵殺出重圍,前往甘肅軍城之下馳援青塘聯軍。

八千重甲騎兵戰力非凡,但到底值不值得這麼做卻成爲困擾楊仲賢的難題,在戰場上有的時候最難的便是抉擇。

是留下這八千重騎以防萬一,還是讓他們去幫助青塘聯軍,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楊仲賢咬牙吼道:“傳令八千鐵騎,着甲持銳從北路出馳援青塘聯軍!”

隨着楊仲賢的話,八千整裝待發的重騎兵立刻上馬,他們是軍中的精銳,所向披靡的出存在,亦是一支鐵血之軍,因爲他們曾經是北伐燕雲親隨趙禎出征的重騎之一。

無論忠誠,果決,堅毅,都不輸與狄青手中的背嵬踏白二軍,這八千重騎還被趙禎賜名鋼鋒,意在鋼鐵鑄就所到之處,掃蕩一切之意。

宋軍之中能得官家賜名的部隊並不多,除了往日的上四軍之外,便只有背嵬,踏白二軍,但一支小小的八千人重騎,能得官家賜名,便可見他們的犀利。

這也是楊仲賢以此一搏的原因,他相信有着八千精銳重騎的支援,青塘聯軍定然能穩住陣腳,讓他們心中再次覺得這是在和大宋打順風戰的感覺。

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
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