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

包拯的話說出了大多數朝臣的心聲,士大夫和皇權之間本就應該是互相制約的關係,雖然這種制約在有的時候並不是十分明顯,可已久存在,這不是一種刻意爲之的事情,而是一種本能。

誰都不喜歡有一股力量超出自己掌控的範圍,皇帝擔心官員的權利膨脹,而官員同樣擔心皇權的膨脹到他們無法制衡的程度。

文官一直都有這樣的一種特殊“癖好”他們有時並不是刻意的追逐權利,而是希望自己能壓制帝王無限膨脹的慾望,以此穩定帝國前進的路線。

多少的文臣士大夫有着一種天生高貴的品質,一輩子遵循儒家的教義“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但在權利不斷變大的同時,這種慾望也在不斷的加強同時也使得對權利的慾望不斷加強,比如說丁謂。

他當初也是懷有一腔抱負入仕的,能力出衆的他完全可以擔當治世之才,與當初準備宏圖大展的真宗皇帝一起,可謂是雙劍合璧,可最終,他對權利的追逐使他趨炎附勢,奉承皇帝,最終走上了歧途,當然這條歧途也是能觸摸到那高高在上的權利。

而真宗皇帝同樣也是如此,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當初在剛剛繼位之後的數年時間裡,趙恆確實勵精圖治,眼下趙禎能有如此基礎的去做一些事情,沒有老爹當初的支持絕不可能成事。

但權利的逐漸膨脹之後,一切都往和當初想法不一樣的地方前進了,以致於對仙道直說大爲熱衷,東封西祀勞命傷財之舉。

所有人不會把責任怪在趙禎的老爹頭上,他們把矛頭直指丁謂,王欽若等人,所有都知道是皇帝的錯,但皇帝不能有錯,於是便是宰相的錯處。

大宋的相公就該壓制皇權,否則真宗皇帝便是前車之鑑,相公就該獲得權利,否則就如同丁謂一般把自己的大半生都用在了追逐權利之上。

權利這東西就是個悖論,你抱着崇高的理想去獲取權利的時候,往往會迷失本心,在不斷爭奪權利的時候,把本心給忘了,極少有人能守住本心,這樣的人一般便會成爲一代賢相。

范仲淹自己認爲自己能守住本心,能在權利面前成爲它的主人,而不被他支配,看着無限膨脹的皇權,他的內心極爲恐懼,生怕有一天,帝王任性而爲之,最後從中興之主成爲帶領大宋走向衰亡的人。

有些話不好直接對君王說,但卻可以旁敲側擊,不過他一直沒有機會向皇帝說明,此次官家西征完全就沒有他這個相公開口的機會,幾乎是乾坤獨斷!

范仲淹早已擔心,皇權的膨脹已經到達了自己無法壓制的程度,翰林的制誥基本上成爲了陛下傳旨的文書,不會提出反駁之言,甚至不會詢問是否妥當。

四周百姓的癲狂看的范仲淹背後發冷,這是多麼高的崇拜纔會孕育出的瘋狂來?有了百姓如此的支持,官家的皇權空前集中,別說是不犯錯,即便是小小的一個錯誤便會使得下面的人盲從,後果不堪設想。

如今的大宋早已不似當年的大宋,許多事情牽一髮而動全身,自己要想盡到平章事的義務,就必須想壓制換皇權,甚至要向官家攤牌!

對於范仲淹來說,趙禎的賞識提拔幾乎是一路讓他成爲平章事的,他不知道爲何官家對他如此信任,但他知道,自己應該對得起官家的信任。

聖駕行至百官之前,百官躬身行禮,眼下這是最後的機會,包拯望向范仲淹,嘴角露出一絲笑意,他倒是要看看,這位官家一手提拔的平章事時候能擔待的起相公的重任。

包拯十分看好范仲淹,他的年歲已經不小,在加上一直在三司任職,說到底也不過是大宋的計相,雖然往日裡上諫最多,但也都是些並不出衆的事情。

他已經在范仲淹面前把話挑的如此清楚了,就看他自己該如何決定了!

對於范仲淹的履歷包拯是最爲清楚的,此人以廣德軍司理參軍入仕,官居九品,但他卻能以治獄廉平、剛正不阿聞名,可見此人的君子之心坦坦蕩蕩。

而後泰州治堰,痛陳海堤利害,建議沿海築堤,重修捍海堰,這是多少人沒有提出的事情,卻在他的任期被提出,並且投入實際行動之中?

一個范公堤便是最好的證明,此人敢爲天下先!

但這些都還只是他的猜測,范仲淹到底能不能走出這一步還是個問題,但他顯然小看范仲淹,當趙禎的御馬如果百官面前之時,范仲淹上前以大禮參拜,開口道:“臣叩請陛下對奏!”

對奏,還是在皇帝出征之前,這便有些突如其來且於禮不合了,皇帝是有權拒絕對奏的,但趙禎極少這麼做,因爲他覺得帝王與朝臣之間互相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只不過范仲淹挑選這個時間,實在是有些不妥,但所有人都在看着,趙禎實在無法拒絕,只能笑道:“也好,朕也有話囑咐相公。”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對奏,不是留身奏事,而是范仲淹伏閣請對。

奇怪的事情總是會勾起人們的好奇心,尤其是范仲淹在皇帝出征之前的對奏,更是讓羣臣們的好奇心爆炸,這是多麼大的事情居然在官家出出徵前伏閣請對?!

最關鍵的是誰都不知道是什麼事情!爲什麼范仲淹會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地點,在這個時機伏閣請對?!

就在所有人都在猜測的時候,趙禎已經進入了邊上的觀禮閣,這是專門爲朝臣們準備的,但卻因爲場面太過激烈而沒用上,親衛以最快的速度清理出一間廳堂,並且在外守候,皇帝與相公的對奏自然不可小覷。

趙禎在進入廳堂之後便覺得不對勁,范仲淹今天身上的氣質彷彿一下從彬彬有禮的君子變成了銳不可當的戰士,最少有了一股平時不常見的勇氣,拼搏之氣。

這就讓趙禎更不明白了,你一個宰相莫不是要來刺殺朕吧?在大宋若是沒有皇帝,相公又算個毛線?!

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
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