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

當天趙禎就親自設計好了勳章的樣式,倆柄橫刀交叉在一起,中間是一把碩大的天子劍,而在下方點綴的卻是大宋皇宮的宮門宣德門,四周圍繞的是趙禎親自賜名的“太平瑞聖花”。

勳章的圖案一出,別說是朝臣們,就是見慣了大世面的三才都被鎮住。

最爲奪目的不是這勳章由白銀打造,而是在白銀上鑲嵌了金燦燦的黃金,雖然只是鍍金,但這種銀鑲金的結構漂亮的令人晃眼。

當然,趙禎也控制了成本,這塊勳章的內部其實就是黃銅,外面包裹白銀並鑲嵌黃金而以。

趙禎親手設計的勳章簡直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只要是瞧見的人沒有不讚嘆的,甚至連三才都想向趙禎討一塊,但被“無情”拒絕。

趙禎深知這勳章的意義就在於他的獨特性,唯一性。

除了參與遼陽之戰的將士,其他任何人都不能獲得,這纔是它價值的所在,當然在以後,貢獻更大的人或是軍隊都可以獲得,畢竟勳章的設計初衷就是爲了激勵。

趙禎還給了這塊勳章起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破虜徽。

最先製作三萬餘塊頒發給戰死將士的家屬,在這些勳章的背面皆有趙禎的親筆嘉獎令,將作監最好的匠人雕刻在上面,給了這些軍屬相當高的榮耀。

當然其中也有賞賜,這些陣亡將士的的家屬獲得了相當不出不錯的待遇,地方官府必須照顧他們的生活,儘可能的解決他們家中的困難。

這是相當於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並且要由當地的官員親自送到他們的手上,趙禎沒想到的是,他的最後一點要求比什麼都重要。

三萬塊勳章按照陣亡將士脖子上的銅牌可以輕易的找到他們的家屬,勳章頒發下去,各州府縣的官員親自把這些勳章送到犧牲將士家屬手中的時候。

四周的親朋好友,鄰里街坊都來圍觀,閃亮的勳章如同一顆珍寶,彷彿寄託了生命在其中。

大老爺親自送來的東西,還是官家專門賜下的,背後的字據說都是官家給刻上去的,那還了得?!這東西可不就是金書鐵券嗎?!

旁人全部用最羨慕的眼光看着得到勳章的軍屬,聽大老爺說,這些銅牌叫勳章,是官家特意爲這次血戰遼陽的將士們做的,而且是區分製作的,爲的就是眷顧這些戰死的將士。

大老爺甚至親自開口,若是這些軍屬遇到什麼困難,儘管去衙門尋他,在他能力之類,一定給安排妥妥的,不會讓英烈的家人吃苦受罪。

聽聽這話!多麼和藹可親,多美平易近人,事實上卻是兵部和吏部同時行文,照顧這些軍屬也納入勘磨之中。

一來官員們大多也佩服遼陽血戰的將士,二來有了勘磨在頭上壓着,自然也就當成自己的事情操辦起來,效果驚人的好,當然也要稱讚官家的聖德!

一時間勳章風波如同一陣狂風席捲了大宋,人們都知道這勳章的寶貴,連治理一方的知州知府老爺都會照顧,還想怎樣?

最爲關鍵的是發放數量之大前所未有,足足三萬多軍屬獲得了勳章,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幾乎沒有一家向朝廷提出什麼,軍中子弟的家屬自然視榮譽爲生命和驕傲。

即便是再萬難也輕易不會麻煩朝廷,更不想因爲自己家的事情驚動官家,若是讓別人知道,豈不是丟了戰死之人用命爭回來的臉面?

敦厚老實的精神幾乎是所有軍屬的特徵,這也是趙禎當初爲何從農家徵召子弟兵的原因。這也算是失之桑榆,收之東隅了吧!現在這好處展現了出來。

就在天下傳送趙禎的聖明與仁德時,趙禎卻在車馬奔馳,神都城外的瓊林苑中,趙禎騎在馬上快速的疾馳着,邊上的三才提心吊膽的跟着後面,生怕趙禎掉下馬似得。

這枚多年的征戰早已讓趙禎在桌上馬背的一刻開始就很快熟悉了曾經的一切,掉下馬這種事幾乎不可能。

不遠處的一棵樹下,突然有了動靜,顯然是被馬兒的奔跑給驚動了,出於動物的本能,野兔開始飛快的逃竄,同時也在不斷的左右騰挪改變跳躍路線。

趙禎伸手提起插在馬鞍上的長槍,靈巧的在手上翻動一下,獵槍在空中優雅的轉了個圓,槍口對準了野兔奔跑線路的前端…………

啪……當槍聲響起的時候,野兔依舊從容矯健的離開,走的時候胖墩墩的小屁股上短短的尾巴一翹一翹的彷彿在向趙禎挑釁。

三才在邊上一句話也不敢說,這時候不是恭維和獻媚的時候,話越多反而適得其反,堂堂大宋帝國的皇帝居然被一隻兔子挑釁了,這上哪說理去?!

“哈哈!好!好!好!”

完全出乎三才的意料,趙禎勒馬而立,捧着手中的獵槍雙眼放光,而嚇得一旁的三才抓耳撓腮,這是怎麼了,不就是沒打到兔子嗎?官家至於如此癔症?!

但趙禎卻是真的高興至極,甚至有些驚訝,因爲他手中的這支火槍是火器營中的匠人剛剛送來的,也是最爲先進的火槍。

趙禎之所以射空乃是因爲他用之前乾宇二年造的標準提前預判,但這支火槍的子彈初速非常快,動能也大,也就是說他預瞄的多了。

一隻小小的野兔算什麼,被兔子挑釁了又算什麼?在趙禎看來他手中的這支火槍纔是最爲重要。

摩擦着槍身,趙禎對三才叫道:“今天用膳朕要吃全兔宴!”

聽到趙禎爽快的叫聲,三才長鬆一口氣,全兔宴就全兔宴,只要官家高興就好:“奴婢遵旨!全兔宴!”

直到打獵結束,趙禎都對手中的獵槍愛不釋手,雖說是獵槍,但事實上這就是一支火槍,槍管縮短了一點距離,但更加精良,其中用上了螺旋形的膛線,這是大宋火槍技術質的飛躍。

出現這種膛線只能說明車牀已經出現了,槍管的強度和可塑性也有所增強,再也不是原本直直的膛線了,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便是子彈的運動狀態。

原本的火槍子彈在飛出槍膛的時候因爲直線膛線的作用是筆直的飛出,不會有太多的彈跳和翻轉,而擁有螺旋狀膛線的火槍子彈卻是旋轉着飛出,更加有利於保持精準。

超乎趙禎的想象,大宋的火器製造已經跨越了數百年。

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
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