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

事情已經不可逆轉的發生了,遼朝大將軍,皇太弟耶律隆慶之子耶律大丹,被大宋騎兵斬殺,百十人悉數全殲無一生還,一時間天下大震。

這是宋遼自檀淵之盟以來第一次正面交鋒,同時也是大宋第一次斬殺遼朝邊軍守將!

遼朝皇帝耶律宗真幾乎是和大宋皇帝趙禎同時得到消息,惱羞成怒的踢翻了宮帳中的御案,怒喝着抽打前來奏報的侍從。

“廢物!廢物!朕讓他固守飛狐嶺,他居然敢不從朕之命,窺伺宋軍!還一個不漏的被大宋斬殺,分明就是他的愚蠢讓自己賠上性命,也賠上了我大遼的臉面!”

捺鉢內的衆人默默不語,當今皇帝在宋天子如日中天的名聲之下變得越來越在乎臉面,甚至有些好大喜功的傾向,這時候當首先問責大宋,而不是羞辱一個死去的皇族。

張儉出班道:“起奏陛下,臣覺得即便是耶律大丹自己的愚蠢害死自己,但他畢竟是我大遼皇族,當向大宋問責纔是,畢竟他大宋軍演在前……”

耶律宗真慢慢冷靜下來,揮動着手中的馬鞭說道:“對,把大宋使者周淳招來,朕要好生斥責!”

侍從自然如蒙大赦的離開,此時的捺鉢中到處瀰漫這皇帝的憤怒,隨時都能要了他的小命……

耶律宗真坐在虎皮的座椅上,微微冷笑道:“使者周淳,我大遼與大宋之間睦鄰友好,自檀淵之盟後便相安無事,多年以兄弟之國相稱,如今大宋卻無故殺我邊軍守將,此乃尋釁我大遼國威,真當那一紙盟約如同兒戲嗎?!”

周淳整了整身上的大宋官服,規規矩矩的給耶律宗真行禮道:“回稟大遼皇帝陛下,我大宋軍演本就通報遼朝,並且在我大宋境內之地演練士兵,對遼朝土地秋毫無犯,然,在軍演期間,飛狐嶺守將耶律大丹卻密帶數百親兵,橫穿大宋邊界,繞過花塔子鋪守衛,百里奔襲我大宋,此情此景算得上是睦鄰友好?當得起兄弟之國相稱?!”

張儉出班道:“他耶律大丹也是躬忠國事,就算越界大宋也沒必要殺之而後快吧?”

周淳望着張儉壓迫性的眼神笑了笑:“左丞相好一句躬忠國事,我大宋官兵不也是如此,難道就你遼朝的臣子躬忠國事不成?在大宋境內,宋人騎兵斬殺來犯之敵,這有什麼不妥嗎?”

周淳的話讓所有人閉上了嘴巴,這本就是分內之事,沒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大遼武將既然犯境,那就要有被斬殺在宋地的準備,這結果是遼人自己必須承擔的。

說實話遼人習慣了這種高高在上質問大宋的態度,在他們眼中宋遼邊境其實就是一個笑話,兵強馬壯的大遼勇士即便越過邊界也能從容返回,這已經成爲遼人的一種習慣。

如今馬背上長大的騎士突然被斬殺在大宋境內,這是最讓他們接受不了的事情。

也就是這種突然而至的反差讓遼人產生了憤怒和恐懼心理,在周淳的強硬回擊下捺鉢中的氣氛顯躁動,耶律宗真大怒:“猖狂如斯!你周淳身在我大遼捺鉢之中,竟然毫無歉疚之心,他耶律大丹乃是天潢貴胄,即便有一萬個不是,也不因斬殺與屠刀之下!”

周淳一點也不在乎遼皇的威脅,反正自己是使臣,如果自己因爲大宋據理力爭而慘死在遼朝捺鉢,恐怕自己會成爲大宋乃至整個華夏最爲堅韌不屈的士大夫,名垂青史都是最基本的。

周淳哈哈大笑:“遼皇也是飽讀詩書之人,臣常聞陛下精通儒家經典要義,子云:克己復禮爲仁。這話對大宋有用,對遼朝也有用,我大宋忍讓再三,耶律大丹率百騎突入大宋境內,過花塔子鋪不殺乃是我大宋的克己,然他耶律大丹不知進退,窺伺我大宋石門鋪軍演,是可忍孰不可忍!”

此時的耶律宗真已經被周淳的脣槍舌劍氣得惱羞成怒,揮動手中的馬鞭抽向周淳,他堂堂大遼的一國之君,海內之主,豈能受此搶白?

馬鞭恨恨抽在臉上,聲音並不清脆反而帶有一種撕裂的聲音,周淳閉上眼睛但卻沒有感受到疼痛,擡頭望去張儉赫然站在他的身前,臉上一條巨大的血痕……

突如其來的變故不僅讓周淳目瞪口呆,就連怒氣勃發的耶律宗真也說不出話來。

鮮血潺潺流下張儉面部變色:“陛下息怒,大宋斬殺耶律大丹確實無過。”

“張儉?!”

捺鉢中的官員不可思議的望向張儉,這是在幹嘛?作爲大遼的臣子豈能爲宋人說話?這一突然變故就連身爲宋臣的周淳都驚訝的說不出話。

張儉躬身道:“然大宋也有錯在身,突然集結二十萬戰兵,與宋遼邊界軍演,此乃炫耀兵威之舉,我遼朝守將見此情景,責無旁貸探究其原因有何不可?”

張儉的一番話爲遼朝找回了顏面,耶律宗真微微點頭:“大宋崇尚儒家經典,豈不知國雖大好戰必亡?宋天子行軍演之事難道不是再向我大遼示威?!”

周淳默默無語,在張儉的一套辯術之下,遼皇很快搬回被自己打亂的節奏,把重點放在了大宋軍演一事上。

周淳強笑道:“國雖大,好戰必亡,但,忘戰必危!我大宋西征党項,難滅大理,以熄征戰之心,然國土廣大,必常備戰兵多加操練,方可護佑國鼎,吾皇自有國書轉交大遼皇帝!”

周淳說完便把懷中官家早就準備好的國書雙手奉上。

張儉自然接過交給耶律宗真,明黃色的蜀錦上是華麗而工整的飛白,能把瀟灑飄逸的飛白體運用的如此收放自如,耶律宗真不得不佩服趙禎的書法。

但果樹上的內容更讓他驚訝,看完之後對周淳說道:“按照皇兄的意思是說以後大宋的軍演將會很快結束,大軍回撤東京城。”

周淳點頭道:“確實如此,我大宋軍演爲期三月,如今因耶律大丹之事,提前撤走,以示宋遼只好……”

耶律宗真微微皺眉道:“但皇兄的意思是,不光這次軍演,以後還有數次?”

周淳不卑不亢的說道:“啓稟陛下,吾皇有言:大宋之兵每年耗費萬巨,如不軍演,將士戰力十不存一,與其浪費國帑,不如解散了事!軍演勢在必行!”

耶律宗真仰天長嘆:“皇兄不愧是英明果決之主,但我大遼也不會甘居人後!”

周淳點頭道:“陛下之志臣定當轉告吾皇!”

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
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