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

如果說趙禎剛剛親政的時候,對大宋的改革只是基礎的話,那麼現在的便是改革的高潮……

這次大刀闊斧的改革涉及到了原本誰也不敢動的法!

大宋原本就有一個封建王朝中獨一無二的司法制度,鞫讞分司。

鞫讞分司將審與判二者分離,由不同官員分別執掌。鞫,指審理犯罪。讞,指檢法議刑。且中央和地方都是如此。

這種先進的司法制度曾經讓趙禎大爲讚歎。

朝廷的大理寺、刑部由詳斷官負責審訊,詳議官負責檢法用律,最後由主管長官審定決斷。

各州府設司理院,由司理參軍負責審訊及調查事實等,司法參軍依據事實檢法用條,最後由知州、知府親自決斷。

這樣一來可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濫權,專權的情況,除非像衛真縣黎德潤一樣,整個毫州官員上下勾結否則很難炮製冤假錯案。

如此完美的框架當然要保留,趙禎的立憲只是給官員們一個詳細的參照而已。

大理寺門口的獬豸被打磨的十分乾淨,並在其胸前掛上了大大的紅花,歐陽修,范仲淹等人恭恭敬敬的對獬豸施禮後才拾級而上進入大理寺。

他們將在這裡查閱大宋自開國以來到現在所有的案例,並對照原有的《宋刑統》撰寫《皇宋憲法》,趙禎已經在大理寺內翻看往年的案件,恐怕也只有趙禎這個皇帝是會提前到達等待臣屬的了。

大理寺的正衙,歐陽修等人在看到堂上的趙禎後微微一愣便齊齊的躬身行禮:“臣等惶恐,聖駕久候!”

趙禎放下手中的卷宗微微伸手道:“平身,朕今日本就打算道大理寺翻看舊案的,你們只不過是趕巧罷了,既然是趕巧,朕便提醒一下你們,你們所編篡的新法將是大宋百姓乃至官員必須遵守的法度,可以說是百姓們的依仗!不可偏頗,不可不善,不可上下而別,不可內外親疏!”

趙禎的四不可如一記大錘敲打在衆人的心頭,編篡《皇宋憲法》本就是一件崇高無上的事情,也是他們這些稍顯年輕的官員上升的好機會,要不是簡在帝心他們豈能有如此良機,如今官家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給自己,必將身死而效王命!

趙禎原本是想稍稍提醒他們一下,原本這種事情都不用自己提醒,但既然趕巧便說一兩句。

法制的改革只是趙禎改革的一部分而已,以它爲主體向各個方向發展,連法都開始重新編篡,其他的還有什麼不能動的呢?

在這個皇權高度集中的時代,趙禎可以隨便他的意願進行改革,即便是朝堂中稍有阻力也不會成爲大多的障礙,歷史上的仁宗,神宗改革不過是因爲頂不住朝臣們的壓力而終止罷了。

如今的趙禎可不是歷史上的仁宗皇帝,他也算是外聖內王的一個人,對待百姓他能如聖人一般和煦如風,但對待自己的朝臣,他卻是王者之姿。

對朝臣他也可以和煦如風,但他的意志必須要執行,一旦頒佈誰也不能阻難,御下有方這是王者的大魄力,在這方面趙禎一向拿捏的很好。

大理寺的中評帶着差人把舊檔搬來,足足有數十口大箱子,裡面堆滿了各種卷宗,這可是從大宋開國便保存至今的東西,甚至還有後周的時期東京城的舊檔。

卷宗保存的還不錯,只不過有一些浮塵而已,卻沒有任何的蟲叮鼠咬,算是相當完整的了。

趙禎發誓,後面的幾箱他曾經在老爹修養的景福宮中見過,這麼說來老爹即便是病重了也依然會翻看大理寺的判定卷宗!

歐陽修等人開始了工作,趙禎自然不會監督他們,在衆人的忙碌中悄悄從後門離開,他不願打擾這些一心一意爲國辦事的人,所謂的禮數不過是一個形式罷了,只要他們把新法編篡好便是對自己最大的禮數。

趙禎離開了大理寺,秋風涼爽,秋日的陽光照在馬車的車廂上有着別樣的溫暖,眼前是生機勃勃的大宋東京城,馬車在道路上緩緩前進,兩邊是步行的百姓,如今的東京城已然沒有當年的乞討者。

趙禎微微感嘆,當年在東京城無論繁榮貧賤之地皆有乞丐,而如今的東京城只要你有手有腳就不會被餓死,城外的工廠,城內的商鋪都需要人手。

而且開封府會每年會有朝廷的撥款,用以接濟孤兒孤老,剩下的年輕力壯要是敢在街頭乞討,自有開封府的板子送與他吃!

東京城保持着它的快速發展,在趙禎眼中每一件商品的交易,每一粒糧食的收割都是在爲大宋的國力儲蓄能量,如今党項不敢觸及大宋鋒芒,遼朝在自己的內亂中掙扎,這是上天賜予大宋的機會。

外部環境的安定促使大宋進行蛻變,所以趙禎纔在這個出則無敵國外患者之時,行法家拂士之舉。

馬車中的趙禎看着東京城的繁榮微微皺眉,看似大宋國力強盛,可趙禎心中依然有着深深的不安,甚至可以說是恐懼,在大草原的深處依然蘊含着上帝之鞭的“黃禍”!

雖然距離自己還很遠,但這是一股毀滅世界的力量,也使得華夏文明出現斷崖的夢魘。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這是中華文明的大災難,大浩劫,趙禎所作的一切都是在爲這場浩劫的到來做準備,他心存僥倖,也許自己爲大宋的改變會使得這場浩劫消失掉也說不定。

也許給子孫後代留下堅實的基礎會避免在這場浩劫中泯滅的命運……

在趙禎的眼中党項偏南一隅,它唯一的機會就是向西域發展,而遼朝也不過是建立在隨時崩塌的地基上,女真人的金國早晚會毀滅它。

耶律宗真不過是個幼稚的帝王,與他的父親耶律隆緒相比他要學的還要太多,耶律隆緒之所以被尊爲聖宗,是因爲他的治國手段與眼光超越了歷代遼朝帝王,雖然是敵國,但趙禎不會否認他的能力。

在耶律隆緒時期,對內實行改革,大力整頓吏治,任賢去邪,仿唐制,開科取士。加強漢人在統治集團中的成分和作用。使契丹達鼎盛。對外實行聯合黨項抗擊宋朝之策,向周鄰擴張,四方來朝。

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