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

聲震宮闕,帶有極強穿透力的鼓聲在東京城中傳播,大宋是一個比較開明和寬厚的王朝。

百姓甚至可以敲響登聞鼓向皇帝說明,自己的豬丟了,請皇帝幫自己尋找。

每有冤案發生,宣德門外的登聞鼓總會被奏響,而大宋的皇帝自然也要處理冤案。

但今天這種情況下,登聞鼓被奏響意味着什麼?意味着百姓終於忍不住了!心中的怒火被皇帝的一封罪己詔所點燃。

他們的憤怒並非來自罪己詔本身,而是誰上奏讓皇帝下罪己詔的?如此自責深切的罪己詔又是出自誰的手筆?

百姓雖然不是無知的,但他們卻更容易被人帶着走,而帶着百姓走的人便是那些讀書人,他們有學問,知道朝廷的制度,但卻對政治一無所知,這樣的讀書人認爲自己所維護的是正義,是皇權,此乃天道賦予他們的權利。

這就是知識憤青,天真的認爲自己的學識與能力相匹配,帶着無知的百姓向皇宮進發,爲至高無上的君王申冤……但他們忘了,君王至高無上,根本不需要他們的“援助”。

但他們還是來了,並且帶着百姓的憤怒和悲傷來了,他們把那些先一步獲得官身人堵在了宮牆之內,這是多麼讓人振奮的事情?

登聞鼓說到底就是一種直訴制度,讓有冤屈的百姓直接與君王對話,這一切都是在彌補制度上的缺失,是非常切實有用的東西,原本在宋之前百姓敲擊登聞鼓,君王要親自接見,但在大宋立國之後,登聞鼓便不可隨意敲響,非有巨大的冤屈才可敲響,並且由登聞鼓院的官吏記錄下來,如若真是有巨大的冤情便要上奏皇帝。

身在宮牆之內的趙禎自然也是聽見登聞鼓聲的,這登聞鼓也不知是用什麼製成,聲音極具穿透力,即便是遠在禁中後苑的趙禎都能聽得清楚,王語嫣等人自然不會例外。

在聽到鼓聲之後,王語嫣驚訝的從芳草鮮美的地上坐起驚叫道:“這莫不是登聞鼓聲?”

楊采薇撣了撣身上的餅子碎屑笑道:“自然是登聞鼓,否則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從宮外傳到這禁中後苑來。這時候誰在擊鼓鳴冤?”

三才一路小跑的走來躬身道:“啓稟官家,娘娘,奴婢聽說這是東京城百姓敲響了登聞鼓,爲官家鳴冤……”

王語嫣和楊采薇瞪大了眼睛,而靈兒則是向她的母親薇拉解釋登聞鼓的由來,趙禎微微一笑:“沒想到,這登聞鼓不光能爲百姓鳴冤,連朕都能用得上,不錯,以後登聞鼓的制度要好好改進,朕這個皇帝有時也需要這登聞鼓啊!連百姓都知道爲朕鳴冤嘞!”

王語嫣臉色一變:“官家乃是帝王,豈能有人敢冤枉官家,還不是官家自己的事情,東京地動,代州等地的地動雖是巧合,但在朝臣看來便是上天示警,自古帝王哪一位能抗衡上天?大災面前都要下罪己詔,唯獨陛下,自責尤甚,致使百姓不服,誤以爲朝臣代筆!”

王語嫣就是這一點不好,把趙禎一下子扒的乾乾淨淨站在陽光下曝曬,一點陰私也沒有,讓他尷尬無比,要不是因爲孩子們在這裡,趙禎定然要惱羞成怒的在她的翹臀上留下點什麼……

“你當朕是不知?不就是因爲朕打算遷都引起了世家大族的不滿,他們的基業很可能一夜之間損失慘重,你王家的損失不在小數吧?”

趙禎的話語如利劍一般刺向王語嫣,而王語嫣臉色微微顫抖最後仰起頭來說道:“我王家最大的利益便是我王語嫣,其他的東西都是可以拋棄的!”

此言一出,連趙禎都忍不住被王語嫣的驕傲和自信所折服:“好!好!好!不愧是朕的中宮皇后,能在這個時候和朕站在一起,便是莫大的勇氣,如若王家能帶頭,即便是拋棄了那些帶不走的產業,朕亦不會絕情至整個王家於不顧!”

王語嫣微微一笑,點頭道:“父親曾經對我說過,樹挪死,人挪活,家中產業也是如此,即便是捨棄東京城的舊業,也要前往析津府,如此纔能有更大的空間得以開枝散葉!”

趙禎算是被這位商賈岳父給打敗了,他本以爲王蒙正是絕不會舍下東京城產業的人,誰知他比誰都乾脆,甚至比蔡伯俙都要乾脆許都,沒錯,樹挪死,人挪活,這大宋國朝也是如此,都城向北而進,定都析津府便是拯救大宋的一劑良藥。

對於遷都一事,趙禎早已放出了一點風聲,蔡伯俙知道了,夏竦知道了,難道朝中就沒有別人知道?那些耳目衆多的世家大族以及宗室將門多少也會聽到一點風聲。

既然遷都勢在必行,那封鎖消息就是個敗筆,不如把消息放出去,讓所有問題浮上水面,趙禎親自一樣一樣的解決!世家大族之所以被成爲世家大族,並不是他們積累了多少財富,而是他們總能跟得上世事的變遷,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原本以爲是遷都最大阻力的世家大族,現在發現能如此輕鬆的搞定,早知如此趙禎也就不用罪己詔讓朝臣們妥協,之所以這麼做便是打算先把朝臣遷至析津府,然後再慢慢解決和他們聯繫頗深的世家大族。

現在看來根本就沒有這個必要,世家大族的眼睛雪亮着呢!先一步前往析津府,便先一步獲得機遇,這樣實力重組的機會可不多見……也是他們之間較量的機會。

既然如此,那接下來的事情便簡單了,趙禎覺得自己該見見那些被堵在宣德門內的朝廷官員,以及宮門之外憤怒的百姓了,帝王要做的事情便是調整,而不是激化矛盾,之前的罪己詔激化了朝臣與百姓之間的矛盾,這是趙禎故意爲止,爲的是達到自己的目的。

現在矛盾已經差不多了,應該平息下去,並讓朝臣們知道他們誰也阻止不了自己遷都,否則這種矛盾便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

連趙禎都覺得自己有些卑鄙,利用百姓的民憤迫使官員在遷都一事上妥協,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即便是帝王之尊也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尤其是在大宋,這個諍臣輩出的朝代更是如此,不用些小手段是不行的。

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
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