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

洪天得民心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雖然有很大部分是他“演戲”的功勞,但是他的確也辦了很多事實。

如果百姓沒有感受到生活狀況在好轉,他們絕對不會如此敬重洪天的,就算洪天的演戲天分再高明一萬倍也無用。

而在武昌期間,他就帶着太平軍修繕在戰火中破壞的民房,甚至不惜親自動手,當然這有作秀的嫌疑,他只是搬了幾塊磚頭就下來了,而他親自爲百姓修繕民房的消息,則傳遍太平天國統治區域,甚至連滿清統治區也滿是他的傳說。

不過,民房的確被修建好了,百姓也被安置妥當。

而爲了進一步拉攏民心,洪天還專門建立天侯信箱,在武昌的各條大街之上都建了一個,讓人可以向裡面投信,直接給他提建議。

而他則按照裡面的建議酌情辦理,其中很多申冤的案件就是從這些信箱發現並處理的,在後來除了直達洪天的信箱外,市長信箱、省長信箱也建立了起來。

這也成了以後太平天國官員及時得知民間狀況,和保持廉政的有效手段之一。

而太平天國在洪天的努力下,慢慢變得團結起來,長期的戰爭創傷漸漸被撫平,太平天國日益繁榮富庶。

……

餘溪口,位於安徽省鳳陽府宿州北部的一個小村寨,東部則江蘇省徐州的蕭縣,西部則是河南省歸德府的永城,是河南、安徽、江蘇三省交界處。

這個平時人煙稀少的所在,如今卻大軍雲集,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部和捻軍的張宗禹部、陳大喜部皆匯聚於此。

聯軍帳篷中,賴文光、張宗禹和陳大喜,以及衆將皆在此。

“僧格林沁部將要趕至,這裡也不是安全的所在,但是南下的道路一直被他封鎖住,我們根本就無法殺出重圍!”賴文光一臉疲憊,一路征戰過來,不斷向南衝擊,卻無法衝破僧格林沁部的防線。

雖然已經殺出河南抵達皖北,但是離淮河還遠呢!現在已經傷亡慘重了,如果真繼續這樣対耗下去,恐怕全軍覆沒都未能和南方的太平軍匯合。

“不是聽聞天王陛下,已經派部隊北上了嗎?怎麼現在還不到?”張宗禹有些不滿道。

這也是自然的,洪天雖然命人北上,但是自己卻率領主力西進,顯然是將西北太平軍和捻軍的性命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之上,這怎麼能讓心高氣傲的張宗禹感到痛快。

要知道他可是帶着數萬部衆和賴文光合並一出,爲的不就是給捻軍找一條出路,結果卻被人輕視。

陳大喜聞言道:“樑王不必如此,或許是他們還未到而已,而且南部皆是清妖,要殺上來也不是難事。”

陳大喜的姿態倒是放得挺低,他知道自從捻軍大漢盟主張樂行死後,原本紀律就鬆散之極的捻軍,就成了一盤散沙,如果沒有太平天國支持,被滿清剿滅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張宗禹聞言沒有吭聲,他也明白這個道理,否則怎麼還會和賴文光在一起,而且事事以賴文光爲主呢!只是他心中依舊有些不忿,想當初捻軍鼎盛之時,太平天國也要禮讓三分,就算受命也是聽封不聽調的,現在倒好了,他們的敗軍來了,自己還要聽從他的號令。

賴文光見到張宗禹的神色鬆了一口氣,他清楚在這個時候可不能和捻軍鬧翻,否則自己是無法獨自面對僧格林沁的圍剿的。

不過,他對於南方的援軍並不是太過期待,因爲他得到的消息,南方援軍是由曾國荃率領的。

曾國荃是什麼人?原湘軍巨頭之一,和太平天國交戰多年,雖然不知道因何而投降太平天國,而且似乎還甚爲得到陛下重用,但是這樣的降將怎會爲太平天國盡心辦事?!甚至冒險殺破僧格林沁部的封鎖救自己?賴文光充滿了憂慮。

就在他感到疑惑不解的時候,外面傳來了消息,一部人馬快速的向着這邊靠近。

場中衆將聞言,幾乎都是騰的站起,神色緊張萬分。

驚弓之鳥,雖然此時的賴文光部和捻軍衆將還不至於到這樣的程度,但是也相差不多了,時刻面臨着僧格林沁的圍剿,他們可謂度日如年,情況一日不如一日,整支聯軍無論是太平軍還是捻軍皆處於一種失望的狀況中。

如果不是知道南方太平軍重振,解開了天京之圍,大破蘇南淮軍,進展皖中、皖南和江西,甚至還兵進湖廣,聲勢比起太平天國鼎盛之時,有過之而無不及,讓他們生出了一種希望,他們的士氣恐怕會更加糟糕。

此時聽聞有部隊靠近,他們心中自然驚懼,擔心是僧格林沁部趕至了,他們想得也有道理,南部已經被封鎖了,曾國荃部豈是輕易可以過來的,不是僧格林沁部還有誰呢?所以他們第一時間警覺,然後命令探馬繼續查探,而他們則召集部曲怎辦逃跑,不!應該是革命部隊的戰略撤退。

不過,他們最終並沒有撤退,因爲他們從後來的探馬口中,得到了更爲準確的消息,來的不是清軍,而是太平軍!

隨後消息一個接一個,他們很快就明白過來,神色變得驚喜交加,特別是賴文光更是哭了起來,因爲趕到此處的不是僧格林沁部,也不是曾國荃部,而是陳得才部,賴文光的老上司!

賴文光、張宗禹和陳大喜相當有禮貌的迎接了陳得才,畢竟陳得纔可是這支太平天國和捻軍聯合部隊主腦賴文光的老上司,地位自然比他們更加高了。

雙方見面自然是一番寒暄,其中賴文光和陳得才相擁而哭,也不知道是戰友重逢高興致使的,還是雙方感嘆命運坎坷,有感而發。

而張宗禹和陳大喜則極力勸慰,賴文光和陳得才的哭聲才漸漸止住,衆人進入大帳中會面。

認識的要重新認識一番,不認識的也要好生相熟,陳得才部很快就融入了這支聯軍當中,而他也很自然而然的成爲了這支聯軍的統帥。

第98章 降曾國藩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50章 是朕害死了他們!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152章 嚇尿美國人第115章 北京戰起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154章 俄國人的心思第96章 一箭三雕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45章 戰場亂局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53章 百變星君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57章 跳樑小醜第64章 請辭王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4章 夜香工、野心家、熊孩子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48章 勝利?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25章 朕來殿後第65章 彭、楊歸降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87章 輕取丹徒第53章 百變星君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75章 趙烈文西進第111章 張皮綆,真正強!第88章 周馥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117章 大清完了!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66章 君臣第71章 爲什麼?第34章 我也是!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32章 王詡口舌生花第5章 王氏兄弟第87章 輕取丹徒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35章 速速取朕首級!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13章 演講第90章 上海之戰第3章 三人論策第33章 遭遇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52章 當頭棒喝第6章 聚攏人心第28章 臣等死諫!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5章 王氏兄弟第10章 毒計驚心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103章 朱銘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64章 請辭王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74章 洪天的決定第155章 潛艇第102章 漢軍的心思第96章 一箭三雕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154章 俄國人的心思第113章 大變局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58章 威儀初顯第45章 戰場亂局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82章 滿清在行動
第98章 降曾國藩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50章 是朕害死了他們!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152章 嚇尿美國人第115章 北京戰起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154章 俄國人的心思第96章 一箭三雕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45章 戰場亂局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53章 百變星君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57章 跳樑小醜第64章 請辭王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4章 夜香工、野心家、熊孩子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48章 勝利?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25章 朕來殿後第65章 彭、楊歸降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87章 輕取丹徒第53章 百變星君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75章 趙烈文西進第111章 張皮綆,真正強!第88章 周馥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117章 大清完了!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66章 君臣第71章 爲什麼?第34章 我也是!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32章 王詡口舌生花第5章 王氏兄弟第87章 輕取丹徒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35章 速速取朕首級!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13章 演講第90章 上海之戰第3章 三人論策第33章 遭遇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52章 當頭棒喝第6章 聚攏人心第28章 臣等死諫!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5章 王氏兄弟第10章 毒計驚心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103章 朱銘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64章 請辭王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74章 洪天的決定第155章 潛艇第102章 漢軍的心思第96章 一箭三雕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154章 俄國人的心思第113章 大變局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58章 威儀初顯第45章 戰場亂局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82章 滿清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