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正主洪天並不清楚各國對他的評價,但是他的行動卻是向着這方面發展着。
太平軍不斷的向着歸附的各省而去,將所有主動投降的各地方武裝快速整編,不肯歸附的太平軍擊敗,強行征服整編,一切都是如此順利,太平軍彷彿一股無可匹敵的洪流,向着四面八方推進。
兵鋒所至,東南至臺灣,南至新加波,西南至雲南、四川,西北至陝西、東北至奉天,皆被洪天直接控制,太平天國再次達到一個巔峰,雖然洪天已經命令,將收編部隊中的老弱病殘,全部淘汰掉,但是總兵力依舊突破百萬之衆,成爲當今世界兵力最多的國家。
並且這並不是止步,雖然太平軍除了海外的新加坡,和馬來半島中英國的少數據點進行征服外,並沒有其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但是領土依舊在不斷的增加。
北方的兩支部隊依舊遊離在洪天的直接管轄之外,劉長佑部從奉天突入吉林,向着長春進發,據消息稱其進軍相當順利,繼續着劉長佑部的神話,不過距離遙遠,洪天暫時沒有收到確切的消息。
而中原漢軍,也從山西殺入內蒙古中,橫掃內蒙各部,將原本依附於滿清的個內蒙各部殺得片甲不留。
對於中國內部的征伐,洪天已經不太注重了,太平天國的百萬大軍根本就不可能找到敵手,他最主要是鞏固現在的地盤。
寧滬鐵路在修築,各省的鐵路都在規劃中,但是真要修築完成真不知道到等到什麼時候,這些都急不來。
各地剛剛歸附,洪天儘量讓他們休養生息,並且大肆鼓勵工商業,實行重商主義,鼓勵民間工業。
洪天的口號叫得很響亮,叫做和洋人進行商戰,大街小巷都貼着“發展工商業,人人有責!”、“中國人的錢,自己賺,不讓洋人賺!”
並且洪天還宣佈準備籌建地方議會,讓商人進行參政議政,宣稱未來除了學而優則仕外,商而優也將入仕。
雖然朝中很多人都反對,特別是那些強大的名教勢力,但是全部都被洪天彈壓了下去,在他強大得讓人發怵的權威下,根本就沒人可以阻撓他的堅定意志。
一時之間,各地商人風起,在洪天爲了加速商業發展,廢除統治區內的厘金制度後,這種局面更加如此,原本因爲厘金制度而被打壓得奄奄一息的中國商業、手工業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太平天國的繁榮富強,絕非一日一時就可以達成的,洪天深知這一點,他能做的也就是努力將阻礙其發展的障礙去除,用盡一切辦法讓它更加快的發展罷了。
爲了這個目的,洪天準備停止和英國的戰爭。
太平天國和英國的開戰,在原本洪天的大計劃中絕不會開始得那麼快的,雖然英國遠隔重洋,難以投入太多兵力,對太平天國造成致命的危險,但是英國的海軍實在太過強橫了,對於太平天國沿海地區,將會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
天京城,天侯府中,洪天接見了一位客人,英國駐華公使布魯斯。
各國駐華公使的陣地,已經從上海改到天京來,洪天可不是滿清,對於公使駐京並不牴觸的,只要不帶兵就可以了。
在英國侵華遠征軍覆滅,洪天自負英國短時間已經無力對中國本土造成太大威脅後,就宣佈准許各國在天京設立使館,准許外國使臣駐京。
各國大使在驚喜和疑惑中進入天京城,見到的自然是一片繁榮的景象了,完全沒有他們以往所知的天京城的樣子。
天京城在天京之戰後,被太平軍重新修繕,已經大變樣了,而更多的自然是人民景觀的改變了。
天京城中的百姓人人喜洋洋,積極向上,大街小巷熱鬧非凡,顯得無比的繁榮和富強,而那些太平軍軍容齊整,標準的太平式裝備給人一種視覺上的衝擊。
在列強的心目中,太平軍一向都是兵器混雜,火槍極少,而大刀、弓箭卻一大把纔對的,現在怎麼竟然彷彿西方軍隊一樣了?
而且沒有讓人噁心的豬尾巴,清一色的短髮裝束,給人一種整個國民都在向上的精神面貌。
總之,各國使節進入天京城,就彷彿劉姥姥進大觀園,真是大開眼界了。
這些各國大使都希望求見洪天,各國其實都沒有和太平天國真正建立外交關係,就算美國也是如此,雖然太平天國和部分美國商人合作,太平天國承諾了美國很多的利益,但是美國因爲英國的施壓,一直都沒有承認太平天國。
而洪天對於所謂的承認政權合法性絲毫不在意的,他都已經快要統一中華了,根本就不在乎你們承不承認太平天國。
你們不承認又如何?太平天國依舊存在,而自己的百萬大軍也將讓太平天國長久的強有力的存在下去。
直到香港和新加坡的消息傳來,各國才紛紛攘攘的宣佈承認太平天國,要求求見洪天,要求正式和太平天國建立外交關係。
當然,他們更加急迫的是希望太平天國能承諾他們和滿清簽訂的條約,這些思想在洪天攻打上海後他們就已經開始出現,而在太平天國越發鼎盛之時,這種心情自然就越發急迫了。
如果太平天國不承認他們和滿清簽訂的條約,對他們而言將會是極大的麻煩,多年來在滿清身上的經營將會付之一炬,所以他們一直試圖讓太平天國承認這些條款。
不過,洪天在他們連太平天國都不肯承認的情況下,自然不可能答應這些要求,如果不是美國的商人給太平天國提供了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和部分技術,連美國人他都照樣不會理會。
而在香港和新加坡的消息傳遍天下後,各國大使終於開始驚慌了。
對於太平天國一直沒有回覆,他們其實是十分惱怒的,但是他們自身國內的實力和形勢不容許他們做出報復性行動,特別是看到英國已經出頭後,他們更沒有出兵制裁太平天國的意思,他們將壓服太平天國的希望,寄託在英國人身上。
世界第一強國出手,各國都以爲太平天國將會手到擒來,很快就會在吃盡苦頭後屈服的。
結果,出乎意料的英國侵華遠征軍覆滅,連香港和新加坡的英國太平洋艦隊都覆滅了,香港和新加波、馬來半島上的馬六甲等英國領土,都落入了太平軍的手中。
各國都意識到,太平天國似乎不是那麼容易壓服的,英國在這次慘敗後,雖然各國都認爲英國可以在後面的戰事中挽回面子,但是並沒有任何國家認爲英國能壓服太平天國。
因爲英國的這次慘敗,將其羸弱的陸軍,進一步削弱,在遠東恐怕是難以湊足足夠的陸軍來抗衡太平天國的百萬大軍了。
也就是英國能取得海上的勝利,但是在陸上始終是無法對付太平天國的,這是各國大使達成的共識,特別是各國大使在天京看到太平軍那英姿勃發的模樣後,更是如此認爲了。
這不得不說洪天的示威行動相當的成功。
不過,洪天對於各國競相要求建交併不熱情的,他們的要求相當之無禮,滿清的賣國條約他一個都不肯簽訂。
當然,形勢比人強,洪天最終還是做出了妥協,和美國人的合作類似,他有條件的承認各國原本在華的利益,當然這必須是各國都必須給太平天國足夠的技術和資金支持爲前提的。
一時間,洪天和各國的合作風起雲涌。
而這一切,和英國是沒有關係的,英國是太平天國唯一的交戰國,不要說和英國合作了,連掛着英國國旗的商船,都會遭到太平天國沿岸炮臺的炮擊,這段時期的英國對華貿易受到沉重的打擊。
而布魯斯對此心急如焚,一邊不斷的向倫敦方面彙報,一邊不斷請求面見洪天,只是之前一直被洪天拒絕,而此時洪天終於答應了。
會客室中,洪天和布魯斯對面而坐,太平天國是不興跪拜禮的,而洪天也從來不要求下屬在和他會面時站着,雖然被一些衛道士抨擊,但是在洪天掌握的報紙中,卻是大肆宣揚洪天體恤百官和百姓,獲得很好的反響。
而布魯斯是客人,自然更不要跪着,或者侍立了。
“布魯斯先生,本侯一早就聽聞過你的大名,今日得見真是榮幸之至。”洪天的開場白,充滿了中國特色,表達得相當友好了,以他太平天國陛下的身份,這顯然是給足了布魯斯的面子。
不過布魯斯的想法完全相反,雖然久居中國,以及一直和中國人打交道,對中國文化頗爲精通,知道中國人的這些禮儀習性,但是此時洪天的話語在他耳中顯得是那樣的刺耳,都將自己拒之門外數十、上百次了,這個時候說什麼榮幸,不是在諷刺自己嗎?
所以布魯斯原本就因爲戰事不利,而顯得不快的心情,更加糟糕了,連面色都顯得難看之極,當然他要剋制自己的憤怒,儘量心平氣和的道:“在下也十分榮幸,可以覲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