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重爲天王

緬甸的內附不過是開始而已,隨後朝鮮、哲孟雄、廓爾喀、不丹、暹羅、安南、琉球,以及南掌地區的佔巴塞王國、琅勃拉邦王國、川壙王國、萬象王國等小國紛紛歸附,太平天國達到一個鼎盛的地步。

洪天宣佈,將朝鮮以三八線一分爲二,分別爲北朝鮮省和南朝鮮省,廓爾喀、哲孟雄和不丹組成外藏省,暹羅大部獨自一省,南掌地區四個小國合爲老撾省,而安南則爲改爲北越省。

另外,暹羅的馬來半島地區,和原來的馬來省合併在一起,以新加坡爲首府,至於琉球,則歸入臺灣管轄,另外臺灣正式建省,以臺北爲首府。

亞洲的劇變驚得整個世界目瞪口呆,太平天國不過才建立起來,中華天朝上國方纔顯露出它猙獰之極的面孔,那些屬國就紛紛內附了,難道五千年文明古國就這樣有氣慨。

同時俄國和普魯士都紛紛要求太平天國馬上出兵印度,因爲它們在歐洲和各國大戰可不好受。

俄軍已經南下土耳其了,但是卻遭到土軍的強力阻擊,而且英、法兩國的軍隊已經在巴爾幹半島登陸,想來不久之後,將會和俄軍正式交鋒,而俄國在高加索地區作戰,雖然獲得了不少勝利,但是遠沒有到擊潰土軍的程度。

而最讓俄國感到壓力巨大的是,英法聯合艦隊已經進入黑海,單憑俄國在黑海重建的海軍(在數年前的克里米亞戰爭俄國黑海艦隊被覆滅了一回),根本不可能取得勝利,能防禦英法艦隊就是上帝保佑了。

普魯士的形勢更加嚴峻,雖然攻下了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將奧軍徹底擊潰了,但是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卻逃脫了,帶着餘部向着意大利方向逃竄,依舊不肯承認戰敗。

而普軍偏師無法抵抗法國的攻擊,節節敗退,而且還不敢向奧地利方向撤退,擔心會影響奧地利局勢,所以退卻的方向是普魯士本土,依照預計,不久之後,除非普軍肯和法軍決戰並獲勝,否則法軍將會殺入普魯士境內,那對普魯士絕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另外,英國的艦隊在普魯士海疆徘徊,讓普魯士弱小得可憐的海軍部隊驚懼不已。

所以普俄兩國希望太平天國能馬上對印度發動攻勢,讓英國人的重心放在印度,這就可以爲他們減輕壓力。

洪天對此充耳不聞,只是命令外交部使出中國國學太極,將這些事情一推再推,根本就沒有半分出兵印度的意思。

他是打定主意了,只要英國的海軍不主動出擊,那麼太平軍陸軍就會保持克制,爲太平軍海軍的發展提供寶貴的時間,太平天國參加這場世界大戰,可不是爲了普俄的利益,而是爲了太平天國本身的利益。

英國人也保持着自身的剋制,顯然是認同太平天國的舉動,而英國人的主意也是打得很響亮。

與其激怒太平天國,而失去寶貴的印度,不如抓緊時間解決歐洲的戰事,如果能在歐洲擊敗普魯士和俄國,那樣就能聯合法國、奧地利和土耳其一同到遠東對付中國人了,到時還不能報之前的一戰之仇嗎?

所以英國人也沒有出手的意思,除此之外在越南南部的法國人更加保持克制了。

越南北部原本是安南王國控制的,不過之前洪天大軍南下,名義上是借道到馬來半島攻擊英國人,事實上是看中了安南的地盤,大部隊留在那裡不走了,並且快速的控制安南的重要地區,最後也被迫內附太平天國。

而越南南部地區,則是法國人的天下,法國人老早就攻打到這裡了,並將其變爲法國的殖民地。

越南南部的法國人,在太平軍進入越北的時候,就十分警惕了,到了太平天國宣佈加入俄國和普魯士一方作戰後,自然更加驚恐,因爲以法國人在越南南部的兵力,絕對不可能是太平軍的對手,敗得恐怕會比英國人更慘。

既然現在中國人不打算進攻,他們自然求之不得。

就如此,東方靜止戰繼續,而歐洲的戰事則越發慘烈。

……

各國內附的事情一處理完,洪天則舉辦了一件更爲重大的事情。

重登天王位!

在一年前,洪天在五十萬人坑前,自廢天王位,博得了舉國上下的讚揚,從此真正的獲得了太平天國的民心,正是有此基礎太平天國纔會創造出一個個奇蹟,達到現在這個高度,成爲亞洲第一大國,一個讓世界都爲之震撼的國家。

而現在中華已經一統,甚至諸多屬國內附,太平天國的領土進一步擴展,領土已經不侷限在東亞,成爲一個地跨東亞、南亞和東南亞的大國。

而這樣的一個大國,君主只是一個侯爵,這怎麼看都像是一個笑話,所以早就有人勸進了。

對於勸進的話語,洪天耳朵都聽的起繭了,不過之前戰事不斷,他也沒有時間理會,並且對於那些死去的百姓,他始終是有負罪感的。

而現在終於要行動了,重歸天王位,再度成爲太平天國的天王。

洪天每每想到以往,他就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在當時他不過是一個困守孤城的小國之君,被敵軍團團圍困,危在旦夕。

可是現在呢?一個龐大得讓世界都爲之震撼的大帝國,就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自己的一舉一動就將深深的影響這個世界,現在加入了一戰,甚至可以改變整個世界的動向。

滄海桑田!

洪天在天王府中深吸一口氣後,帶着侍衛出發,目標是五十萬人坑,是那上面搭建着的祭壇。

不過,這次不同,並不是祭奠那些死者,而且進行祭天儀式,洪天重登天王位的儀式。

身穿着漢服,頭頂着皇冠的洪天登上祭壇,下面則是一列列身穿漢服的大臣,什麼馬褂和辮子見鬼去吧。

洪天在祭天大典中宣佈,重登天王位,興名教,振中華。

自這一日期,太平天國正式廢除了胡服,提倡百姓改穿漢服,並且宣誓要讓中華文化傳播海外。

洪天重登天王位,舉國歡騰。

這一天太平天國人人歡呼,國歌《太平之歌》在太平天國中不斷吟唱,東至琉球、臺灣,南至馬來半島,新加波,西至新疆帕米爾高原,北至蒙古唐努烏梁海,無數的百姓在高呼天王萬歲!

……

於此同時,在歐洲同樣有一位帝王登基。

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登基了!

威廉一世原本是普魯士王國國王,早就渴望着統一德意志登基爲帝了,稱帝的準備其實在攻下維也納後就在籌備,不過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一直沒有抓到,不肯認輸投降宣佈退出奧地利德意志邦聯,那樣他登基爲帝的話,那樣德意志邦聯中就有兩個皇帝,顯得名不正言不順的。

不要以爲名望傳統這些東西只有中國纔有,在西方也是極其重視的,登基爲帝可不是鬧着玩的事情,其中的門道可是多着呢!

所以威廉一世雖然想登上德意志帝國皇帝的寶座,但是卻只能一直剋制着。

而不久之前,普軍終於在奧地利和意大利邊境,將該死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活捉,不過在普軍準備將他送到維也納的時候,這位剛烈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自殺身亡了,聽聞是他在聽聞威廉一世準備在維也納讓他退掉帝位,將帝位讓給威廉一世後,不願承受這樣的屈辱而自殺的。

但也有一些小道消息,說是威廉一世暗中命令普軍動的手,此事在歐洲穿得沸沸揚揚的,莫衷一是,自此之後就成了一戰中的一大謎團。

不過,無論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就是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逝世了,整個奧地利正式垮掉了。

而普魯士王國國王威廉一世,在維也納登基爲帝,德意志帝國正式成立,宣佈德意志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這比之洪天重登天王位更讓人震撼,因爲無論洪天是否改稱天王,都是東方那位大帝國的陛下。

而威廉一世登基,卻震撼了整個歐洲,引發了全球的震盪。

德意志帝國建立了,這不是歐洲人預期的小德意志路線,因爲這個德意志帝國是建立在奧地利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這擺明是大德意志路線,一個龐大的德意志帝國,將會在中歐建立起來。

神聖羅馬帝國復活了嗎?!一個將要統治歐洲的帝國將要誕生了嗎?!

歐洲各國都震驚萬分,不要說英法土這些正在和德國交戰的國家了,就連德國的盟友俄國人都顯得相當的警惕。

其實說起來,亞歷山大二世根本就不希望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的統一,普魯士對奧利利宣戰的時候,他雖然因爲多年來暗中對兩國的軍事力量做了窺視,得出普軍很可能獲勝的結論,但怎麼都沒有想到竟然會是一面倒的局面。

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116章 驚變第118章 滿清覆滅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32章 王詡口舌生花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27章 全民皆兵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25章 朕來殿後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116章 驚變第73章 請陛下馬上恩准!第32章 王詡口舌生花第10章 毒計驚心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54章 各人心思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52章 當頭棒喝第74章 洪天的決定第127章 楚英聯盟?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69章 戰起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74章 洪天的決定第33章 遭遇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22章 李臣典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42章 指點、參詳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8章 萬民歸心第96章 一箭三雕第53章 百變星君第17章 趙烈文輕嘆江山第109章 大對決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73章 請陛下馬上恩准!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70章 大破江浦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5章 王氏兄弟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77章 風起第118章 滿清覆滅第77章 風起第19章 戰起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63章 鮑超兵至江浦第83章 趙烈文會曾國藩第97章 子虛烏有第70章 大破江浦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84章 滿漢對抗之始第30章 十萬天王第99章 勢力大漲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109章 大對決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155章 潛艇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113章 大變局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33章 遭遇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54章 俄國人的心思第81章 全線激戰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11章 雙方局勢第78章 中國近代工業的開端第41章 讓人疑惑的勝利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28章 臣等死諫!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109章 大對決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11章 雙方局勢
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116章 驚變第118章 滿清覆滅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32章 王詡口舌生花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27章 全民皆兵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25章 朕來殿後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116章 驚變第73章 請陛下馬上恩准!第32章 王詡口舌生花第10章 毒計驚心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54章 各人心思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52章 當頭棒喝第74章 洪天的決定第127章 楚英聯盟?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69章 戰起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74章 洪天的決定第33章 遭遇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22章 李臣典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42章 指點、參詳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8章 萬民歸心第96章 一箭三雕第53章 百變星君第17章 趙烈文輕嘆江山第109章 大對決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73章 請陛下馬上恩准!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70章 大破江浦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5章 王氏兄弟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77章 風起第118章 滿清覆滅第77章 風起第19章 戰起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63章 鮑超兵至江浦第83章 趙烈文會曾國藩第97章 子虛烏有第70章 大破江浦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84章 滿漢對抗之始第30章 十萬天王第99章 勢力大漲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109章 大對決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155章 潛艇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113章 大變局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33章 遭遇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54章 俄國人的心思第81章 全線激戰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11章 雙方局勢第78章 中國近代工業的開端第41章 讓人疑惑的勝利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28章 臣等死諫!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109章 大對決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11章 雙方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