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狠狠輸出

倒退?

朱標一拍腦門,說道:“我怎麼把世家政治給忘了。”

“西漢後期世家產生,東漢進入世家政治時代。”

“他們不只是把持了做官的門路,還在於直接控制着大量人口。”

“有他們掣肘,公權力就受到了影響。”

“大量百姓淪爲他們的奴僕,民權也出現了倒退。”

馬鈺點頭說道:“是的,不過世家的權勢是遠不如諸侯國的。”

“所以總體上來說,漢唐之際的公權力,相較於先秦時期是得到了極大擴張的。”

“民權方面亦是如此,雖然很多百姓淪爲權貴的奴僕,但自由民的數量依然佔大多數。”

“而且公權力一直在和世家爭奪人口的控制權。”

“到了隋文帝時期大索戶籍,將世族掌握的人口基本剝奪。”

“剝奪的有多嚴重呢,唐高祖當官賺來的土地,都找不到人耕種了。”

“唐太宗小時候不得不跟着母親一起勞作。”

“史書上就有關於他幼時下地撿麥子的記錄。”

“當時民間匪患橫生,唐太宗的老家幾次遭遇匪徒襲擊。”

“在他老家武功縣有一個山洞,上面就記錄着,唐太宗幼年在此躲避匪徒的經歷。”

“這些記錄,基本可以證實,當時世家大族已經失去了對人口的掌控。”

“世族力量被削弱,公權力進一步擴張。”

“相對應的,民權也得到了提升。”

“不過漢唐時期有賤籍,依然有大量百姓淪爲半奴隸。”

“在秦漢時期,良賤的分野並沒有那麼明顯,相互之間是可以通婚的。”

“通過一定的手段,賤籍可以轉成良籍,通婚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但北魏孝文帝制定了更加嚴格的良賤律法,徹底禁絕了良賤通婚,也基本鎖死了賤籍轉良的可能。”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宋朝。”

“唐朝是世家政治消亡的關鍵節點。”

“溫暖期的到來,讓農業得到了蓬勃發展,民間經濟繁榮。”

“有了錢,自然就會去追求更高的地位,比如去讀書。”

“隨着生產力的進步,造紙術和印刷術的成熟,書籍的價格被進一步壓低。”

“兩相結合之下,爲更多的人提供了讀書的機會。”

“之前被世族壟斷的學問,開始全民普及。”

“這就爲科舉的興盛奠定了基礎。”

“而世家先是被剝奪了對人口的掌控,後又失去了文化上的壟斷,權力進一步被壓縮。”

“黃巢給世家的落幕送上了最後一擊。”

“宋朝是在廢墟上,重新建立了政權,它的公權力堪稱歷朝歷代最強大的。”

“沒有任何力量能夠給予其掣肘。”

朱棡忍不住問道:“士大夫呢?不是說宋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還不能殺士大夫嗎?”

馬鈺解釋道:“表面看確實如此,但這些權力是皇帝給士大夫的,不是士大夫憑自己的實力爭取的。”

“這與先秦分封制、漢唐世家政治,有着本質的區別。”

諸侯王、世家是憑藉着實打實的實力,讓君主不敢不給他們特權。

宋朝是皇帝賜給士大夫特權,這是本質區別。

有宋一朝,士大夫都不過是皇室的工具罷了。

朱棡更加的不解了:“爲何宋朝皇室要給自己脖子上套一個枷鎖呢?”

馬鈺想了想,說道:“我認爲有兩點原因。”

“其一,唐末五代十國軍人掌權殺伐太過,將世人都殺怕了。”

“限制軍人的權力,是當時上下一致的訴求。”

“宋朝重用士大夫,就是爲了壓制軍人。”

“事實上它也確實解決了,從唐中期開始就存在的軍隊失控問題。”

“其二,趙宋皇室前幾個君主,能力或許有限,但頭腦是清醒的。”

“他們知道,掌握了絕對權力的君主一旦昏庸起來,危害更大。”

“他們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後世子孫卻很難做到。”

“不殺士大夫,就給了士大夫頂撞皇帝的底氣。”

“只要有一部分臣子是良臣,敢於犯顏直諫,就能稍稍減輕一些危害。”

朱棡撇撇嘴,很是不以爲然。

朱元璋也同樣很不屑,給士大夫頂撞皇帝的權力,他們配嗎。

天子至高無上,就應該乾綱獨斷。

況且,士大夫們也沒能阻止兩宋的悲劇,豈不是說明這個政策效果有限。

只有朱標,露出了深思之意。

馬鈺見他們沒有疑問了,就接着說道:

“與之相對應的,在宋朝時期民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宋太祖十年,下令以律法維護賤籍的基本權利。”

“比如不得隨意買賣奴僕,不得打殺奴僕,若奴僕死亡必須要上報官府調查死因等等。”

“到了宋仁宗時期,已經基本廢除賤民制度,僅保留了少數如官妓、樂工等賤籍。”

“但當時的朝廷也規定了,這些少數賤籍擁有接近自由民的權利。”

“而且朝廷還規定,不允許用賤民等污衊詞彙,來稱呼家裡僱傭的奴僕。”

“只能用人力、女使等中性詞來稱呼。”

“宋朝的這些制度可不是說說就算了,而是真的在執行。”

“宰相陳執中的小妾打死家中女使,被御史彈劾而被罷相。”

“還有一名叫劉注的官員,因爲私自懲罰家中下人而被削職流放。”

“因爲小妾打死奴僕被罷相,懲罰奴僕被削職流放,在華夏曆史上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其標誌性意義是非常巨大的。”

“宋徽宗因爲靖康之變一直被罵,但在民權方面他也是做出過貢獻的。”

“他將北宋之前幾任皇帝關於奴僕的規定,梳理總結成了統一的法條。”

“並且還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懲罰措施。”

“陳執中那件事情如果放在宋徽宗時期,按照律法就不是罷相那麼簡單,最少也要流放三千里。”

“這還是因爲他沒有參與,如果他直接參與了,就是死刑。”

“可以說,隨着公權力的擴張,民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但反過來說,也正是因爲民權提升,公權力纔得到了保障。”

“兩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元朝時期,華夏的發展歷程被打斷,蒙古蠻子大開歷史的倒車。”

“皇帝淪爲了權臣手中的工具,皇室貴女也成了權臣的玩物。”

“百姓就更不用提了,這一點陛下和姑姑應該是最清楚的。”

馬皇后回以一聲長嘆,她可見過太多悲劇了。

朱元璋神色裡浮出痛苦之色,他家數十口,幾年時間就死的只剩下幾個。

記憶太慘痛了。

但他並沒有沉浸在個人的痛苦之中,很快就開始思考馬鈺所說的公權和民權。

元朝的公權明顯是不行的,除了忽必烈之外,別的皇帝都被權臣、軍頭掣肘。

民權方面,法律規定的四等人就是最好的證據。

以前沒有人提醒,他其實並沒有覺得,元朝的制度有什麼問題。

百姓就是地位低,有口飯吃就行了,哪還敢奢求那麼多。

倒不能說他刻薄之類的。

而是因爲,這是他身處其中親身體會到的,所以他認爲這就是正確的。

當初他最大的願望,也是出來一個猛人結束亂世,讓他能回家好好種地。

甚至他還想過參加元軍,趕緊將義軍給消滅了,讓國家恢復太平。後來之所以加入義軍,還是因爲湯和給他寫信,被別人舉報了。

參加元軍的路被斷,又被元廷通緝,他纔不得不加入義軍。

真正要怪,也是蒙元的制度,扭曲了世人的認知。

讓世人誤以爲這就是正確的,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的。

馬鈺的分析,跳出了時代的限制,從歷史的角度解析了時代發展規律和趨勢。

也幫助朱元璋從更高的維度,認識到了自己的侷限性,引起了他的思考。

他甚至想到了《孟子》。

難怪自己一直不喜歡《孟子》,覺得這本書裡很多話都大逆不道。

原來不是孟子有問題,真的是我有問題。

——

看着陷入沉思的朱元璋,馬鈺心情也有些忐忑。

不知道這臭要飯的能不能醒悟過來啊。

原本的世界,他就繼承了很多元朝的鄙陋政策,小開了一把歷史的倒車。

不過即便如此,明朝依然在文化制度上做出了階段性突破。

比如內閣制度。

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後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三代人,機緣巧合弄出了內閣制度。

可以說,內閣制度是古典帝國最優解了。

既保障了皇權的利益,又發揮了羣臣的主觀能動性。

當皇帝有作爲的時候,內閣就是輔助機構。

當皇帝昏庸無能的時候,內閣能代替皇帝執政。

甚至沒有皇帝,內閣也能照常維持國家運行。

而且內閣制度還最大程度的,限制了權臣的產生。

有明一朝,真正能算得上權臣的,只有張居正。

但張居正也是得到了太后和大太監馮保的支持,才得以執掌朝政。

沒有這兩個人的支持,他也當不了權臣。

而且,內閣制度還爲虛君思想的產生,提供了參照。

明末黃宗羲、顧炎武等人,就基於對明朝政治的研究反思,提出了虛君思想。

黃宗羲的探索更進一步,反對君權天授,認爲君權是民授的。

他認爲君是天下最大的危害。

我們不妨遐想一下,如果華夏思想順着這個方向發展下去,會產生什麼樣的新思想新制度呢?

可惜,也只能遐想了。

因爲這一切都被滿清給打斷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華夏文明一直在完善進步的。

所以,當馬鈺聽到西方某人說,華夏沒有歷史,只是在重複的時候,就很無語。

這是多麼的無知傲慢,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關鍵是,這話不光外國人信,很多中國人竟然也信了。

好好了解一下中國史就知道,華夏文明一直在摸索中前進的。

從公權到民權,從生產力到生產製度……

都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發展過程,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

雖然這個過程充滿了曲折,還出現了好幾次開倒車的情況。

但總體上來說,一直都在向前發展。

因爲滿清的黑暗統治,就否定之前所有的一切,這太滑稽了。

西方人否定中國歷史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們要打造唯西方論思想。

可是中國人也認同他們的觀點,就有點無法理解了。

其實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西方後來者居上了嗎。

因爲西方強大,就認爲他們說的話都是對的,就認爲他們的一切都是好的。

所以……很多口口聲聲反對強權的人,其實骨子裡是最慕強的。

可問題在於,也不能因此就否認我們自己的歷史啊。

事實上早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有大批中國學者想通了這個道理。

他們認爲不能盲目學習西方,應該繼承自己的優點,吸收對方的長處。

這些人在當時普遍被批判,但也正是他們的努力,讓中國文化始終沒有被拋棄。

併成爲後來文化復興的基石。

而且,否定中國思想的人,始終無法解釋一個問題。

西方的發展是一個國家一個族羣創造出來的嗎?

那是很多國家交流產生的。

資本是在意大利的一個海島上產生的,大航海是很多國家接力開拓的,工業革命是英國誕生的。

你能將他們看作一個整體嗎?

恐怕他們自己都不願意吧?

那爲什麼和中國做對比的時候,要把他們視爲一個整體呢?

這種對標不只是在文化制度上,科技方面更嚴重。

中國對標的已經不是西方列強了,而是全世界所有其它國家。

必須要全方位超過全世界才行,但凡有一樣不如某個國家,就會被全盤否定。

前世的互聯網上,到處都充斥着此類言論。

對此馬鈺是深惡痛絕的,可惜他人微言輕,什麼都做不了。

但所幸,華夏終於睜開了眼睛,敞開懷抱重新與世界交流。

以最快的速度吸收了域外文明的優點,完成了民族獨立崛起。

說個反常識的事情,中國是思想上變革最徹底的國家,也是擁抱新時代最積極的國家。

比那些新思想發源地國家,變革的還要徹底。

這就是華夏文明。

對於某些勢力來說,強大與弱小就是他們的一生。

但對華夏來說,不論是低谷還是巔峰,都只是歷史的一個階段罷了。

我們經歷過太多太多,比任何域外文明都更泰然。

那些人用全世界對標中國,中國解釋過嗎?

沒有。

默默前行。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馬鈺穿越那會兒,中國真的做到可以和歐美正面對抗了。

也不知道最後打的是誰的臉。

而且,西方文明爲何一直仇視、敵視我們?

很多人都說,是因爲我們思想上差異太大導致的。

有這方面的原因,但馬鈺認爲真正的原因是,他們害怕了。

在歷史圈有一個公認的邏輯,是關於歷史延續性的。

過往存在的時間越長,那麼繼續延續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

說的簡單點就是,文明的歷史越長,在未來存活下來的可能性就越大。

那麼,在地球上,哪個文明的歷史最長?

而中國用幾十年的發展告訴全世界,歷史圈的這個規律是正確的。

可惜,他們害怕也晚了。

圍堵失敗後,他們只能低下曾經高傲的頭顱,學習與中國相處。

但這中間經歷的苦難和屈辱太多太多了。

如果可以,馬鈺還是希望,華夏文明永遠不要經歷這些低谷。

而現在,一切的抉擇權就掌握在他面前這個男人手裡。

洪武帝,朱元璋。

希望你不要再開倒車啊。

朱元璋沉思許久纔回過神來,卻沒有談公權和民權,而是問道:

“這與你說的,擴充衙門職能,有什麼必然聯繫嗎?”

第63章 義薄雲天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32章 你再想想第28章 鼎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67章 儒教第93章 人間佛第90章 窮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22章 暴露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82章 雷厲風行第110章 魷魚第92章 綁架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42章 上架感言第38章 禹王鼎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04章 趙敏第21章 東拉西扯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15章 羣相制第52章 漢人英雄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14章 甲骨文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6章 姚廣孝第58章 孔子非儒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82章 雷厲風行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84章 開講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84章 開講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67章 儒教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71章 千頭萬緒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16章 拿捏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15章 羣相制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66章 姚廣孝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7章 帝王之學第22章 暴露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14章 甲骨文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66章 姚廣孝第42章 上架感言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103章 還俗第38章 禹王鼎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第63章 義薄雲天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32章 你再想想第28章 鼎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67章 儒教第93章 人間佛第90章 窮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22章 暴露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82章 雷厲風行第110章 魷魚第92章 綁架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42章 上架感言第38章 禹王鼎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04章 趙敏第21章 東拉西扯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15章 羣相制第52章 漢人英雄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14章 甲骨文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6章 姚廣孝第58章 孔子非儒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82章 雷厲風行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84章 開講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84章 開講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67章 儒教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71章 千頭萬緒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16章 拿捏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15章 羣相制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66章 姚廣孝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7章 帝王之學第22章 暴露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14章 甲骨文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66章 姚廣孝第42章 上架感言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103章 還俗第38章 禹王鼎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