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

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

第二天一大早,正在睡夢中的馬鈺,被一陣呼喊聲吵醒。

“公子……公子……快醒醒。”

馬鈺睜開眼,發現是一名內侍,就睡意朦朧的道:

“做什麼?”

那內侍道:“常大將軍醒了,陛下宣您過去。”

馬鈺瞬間清醒,翻身從牀上跳下來就往外跑:

“快走。”

那內侍手裡舉着一塊沾水的毛巾,在後面追着喊道:

“公子別急,淨面,先淨面。”

古代見皇帝,儀表乾淨整潔是最基本的要求。

還有就是口腔衛生,口氣不能太重,以免近距離面聖的時候薰到皇帝。

因此古人也是想了各種辦法,香料也被運用了進來。

除了薰衣服,還有含在嘴裡的。

雞舌香就是應對這種需求被髮明出來的,可以含在口裡掩蓋口氣。

所以雞舌香在古代還有一層寓意,仕途順遂侍奉天子左右。

曹操曾經給諸葛亮送禮,就是一盒雞舌香。

自然不是嘲諷諸葛亮有口臭,而是一種招攬。

所以內侍要馬鈺淨面,不是不知道輕重,也不是有意爲難,恰恰是在討好他。

否則人家完全可以啥都不管,任由你帶着眼屎去見皇帝,到時候免不了君前失儀。

就算皇帝大度不怪罪,禮部也會重重的記一筆,三年一次的考覈是別想通過了。

但馬鈺可管不了這個了。

嫌我口氣大?我薰不死你朱重八。

不過那內侍也很執着一直追在他身邊,使勁兒把毛巾往他手裡塞。

盛情難卻,他也只能接過來胡亂抹了幾下。

這還不算完,那內侍又拿出一個小紙包遞過來。

馬鈺疑惑的接過來,打開一看是一撮茶葉,登時明白是幹啥的了。

淨口。

情況緊急的時候,放在嘴裡嚼一嚼,也能起到清除口腔異味的作用。

這內侍想的很細緻啊。

馬鈺不禁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問道:

“你叫什麼名字?”

那內侍討好的道:“回公子,小的吳卓。”

馬鈺點點頭,說道:“在宮裡不要惹是生非,否則誰也救不了你。”

吳卓大喜,回道:“公子放心,奴婢一定踏踏實實做人,好好伺候陛下和娘娘。”

馬鈺點點頭不再說什麼。

如果他在宮裡老老實實做人,有人欺負他,自己幫他說句話也不算啥。

如果他本人不老實,那就當今天這話沒說過。

暗示已經很明顯了,至於以後會咋樣,隨緣。

他倒不是被這點好處給收買了,也不是想圖謀點什麼。

而是這吳卓看起來比較機靈,能多交個朋友總歸是沒壞處。

就和前世官場,大家都會和大領導的秘書、司機結個善緣一樣。

——

一路來到偏殿,裝模作樣的整理一下儀表,他才邁步走進殿內。

朱標是第一個發現他進來的,打招呼道:

“表弟,你來了。”

馬鈺不慌不忙的還禮。

聽到動靜,其他人也紛紛看來。

然後就是常升,直接撲過來,興奮的道:

“大哥,您來了……我爹醒了,我爹醒了。”

馬鈺摸了摸他的頭,打趣的道:

“那就好,可不許再哭鼻子了。”

常升頓時不好意思的低下頭不敢看人。

接着常妃也走過來,鄭重的行了個萬福禮,道:

“謝謝表弟。”

馬鈺側過身子受了半禮,然後回禮道:

“嫂子太客氣了,我與常升情若兄弟,常將軍就是我叔父,都是應該的。”

這時常茂也磨磨唧唧的過來,拱手道:

“謝馬公子……”

慢了一步的藍玉臉色一黑,一腳踹在他屁股上,將他踢出去老遠:

“混賬東西,你就是這般感謝恩人的?”

然後他自己噗通跪在地上:

“謝恩公救我姐夫,以後有用得到我藍玉的地方儘管開口。”

“上刀山下火海我藍玉皺一下眉頭,都不是男人。”

馬鈺差點捂住眼睛,藍玉這麼憨的嗎?

你當着朱元璋的面說這話,是覺得他心胸寬廣,還是嫌咱倆死的不夠快啊。

就這情商,難怪上輩子會那麼囂張跋扈。

還好,朱元璋只是冷哼一聲,將頭轉到一邊並未說什麼。

不過看起來倒不像是生藍玉的氣,而是見不得馬鈺被人吹捧。

這時馬皇后的聲音響起:

“伯仁,別亂動。”

卻是病牀上的常遇春,聽說他來了,掙扎着要起身,被馬皇后給及時發現。

這一下馬鈺也不敢耽擱,幾步來到牀前,說道:

“叔父快躺好勿動,現在還是危險期,小心復發。”

一張口就將兩人的關係給確定了,但所有人都沒覺得他做的有問題。

聞言常遇春也不敢再堅持,重新躺好,臉上半是羞愧半是感激,朝着有些笨拙的嘴巴說道:

“馬……公子,你如此爲我着想,我還誤會你別有所求。”

“現在卻又因你而活命,我老常實在沒臉見你……”

馬皇后打斷他,說道:“什麼馬公子,喊他名字。”

“且不說他與常升以兄弟相稱。”

“就說他是我侄子,你喊我大姐,那你就是他叔父。”

“侄子幫叔父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你真想謝也不用放在嘴上,以後有的是機會。”

常遇春爭辯道:“那不一樣……”

馬皇后打斷他,不容置疑的道:

“你閉嘴,生病了就好好養着,少說兩句。”

“等你病好了,想怎麼感謝都行。”

馬鈺也適時說道:“是啊叔父,您莫非是覺得我不配當姑姑的侄子,亦或是覺得我不配和常升當兄弟?”

“否則何必這般見外。”

“您再這樣,我以後只能與常升割席斷交了。”

常遇春連忙道:“我不是這個意思……”

馬皇后再次打斷他,說道:“不是你就好好躺着,先把病養好再說。”

常遇春只能苦笑一聲,不再說話。

但對馬鈺的感激,卻是一點都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了幾分愧疚。

畢竟自己這樣誤會別人,最後卻還享受了好處,羞愧啊。

馬鈺心下也非常受用,至少救的不是個白眼狼啊。

看來史書記載有時候也不全錯,常遇春算是個恩怨分明之人。

對敵人非常殘忍、好殺,殺俘更是常事。

爲此朱元璋沒少批評他,還專門派了一羣管理俘虜的人跟着他。

但同時也記載了,他爲人忠義。

每戰必衝鋒在前,撤退的時候必殿後。

戰利品和賞賜也會分給麾下將士們,因此備受愛戴。

更何況現在自己救了他的命。

這一波投資,穩了。

寒暄過後,馬鈺和鄭良琦一起爲常遇春做了會診。

畢竟是中風剛剛甦醒,反應還比較遲鈍,說話遲緩就是最明顯的表現。

不過這個其實不算什麼問題。

這屬於暫時性的不良症狀,很快就能恢復。

而且他也沒有出現面部表情失控之類的,這已經屬於非常輕微的症狀了。

但也有一些壞消息。

那就是他左側身體確實有些麻痹、無力,這就屬於後遺症範疇了。

學名半身不遂。

但好消息是,他的這種症狀並不嚴重,手腳還是能動的。

馬鈺仔細搜刮腦海裡,關於中風後遺症的消息,給出了幾條建議。

“適當鍛鍊,可通過推拿按摩、鍼灸,幫助恢復。”

鄭良琦不停點頭,這其實也是他的想法。

馬鈺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弄兩個按摩球,每天盤上一盤。”

鄭良琦眼睛一亮,連忙追問道:“何爲按摩球?”

馬鈺解釋道:“就是兩個圓球,放在手裡不停轉圈……你不知道嗎?”

鄭良琦搖搖頭,有些羞愧的道:“鄭某孤陋寡聞,讓公子見笑了。”

馬鈺撓了撓頭,莫非這會兒還沒有按摩球?

被影視劇誤導了啊,擦。

只能有些尷尬的道:“我見家中長輩常常把玩,還以爲是外面已有之物。”

鄭良琦說道:“我確實從未聽聞過此物,想來是公子的長輩發明之物。”

馬鈺點點頭,也沒有再糾結,將按摩球的樣式和效果簡單講了一下。

事實上,這玩意兒能查到的最早記錄,是明嘉靖年間。

這會兒大概率是沒有的,就算有也只是個別人玩,尚未普及開來。

響鼓不用重錘,鄭良琦自然一聽就懂,忍不住讚道:

“公子的長輩真乃醫家高人也,恨不能當面聆聽教誨。”

馬鈺謙虛的道:“鄭院使客氣了,您纔是醫中國手。”

兩人相互吹捧了幾句,就確定了常遇春的治療方案。

當然,主要是鄭良琦制定的,馬鈺只是提了一些建議。

他對醫術所知確實不多,也不敢說太多,誤導了鄭良琦就麻煩了。

對此大家也覺得很正常。

畢竟他的人設,是聽家中長輩講過一些醫理知識,並未真正學過醫術。

之後朱元璋就將常遇春甦醒,並且沒有大礙的消息傳了出去。

中風竟然沒有大礙?大家自然將信將疑。

很快李善長、汪廣洋、劉伯溫等相熟的人就來探望,親眼見到他目前的情況,纔不得不相信。

然後……之前被大家嗤之以鼻的回陽丹,就成了最搶手的藥。

多少達官貴人都想弄幾顆藏在身邊保命。

然而這屬於御方,別人可見不到。

更何況朱元璋還特意下令,不可將藥方外傳。

然後命御醫院製作了一大批,賞賜給有功之臣。

自然引得羣臣感恩戴德。

沒有被賜藥的,開始拼命工作,試圖能獲得賞賜。

而在民間,回陽丹已經被炒到了天價。

可惜,不到萬不得已,壓根就沒人賣。

馬鈺也不得不感慨,朱元璋真會抓機會收買人心啊。

至於自己私下做一批賣錢……他沒有想過。

不是怕朱元璋不同意,而是這玩意兒壞良心。

犀牛這東西太少了,真要是將藥方公佈,估計要不了多久就絕種了。

還是等將來有能力建立保護區,再考慮賣藥的事情吧。

至於公佈藥方……放心,將來會有人泄露出去的。

言歸正傳。

常遇春在宮裡養了兩天,病情穩住之後就主動請求回自己家了。

朱元璋也沒有繼續留他在宮裡,不方便也不符合規矩。

只是命令御醫每天上門爲他診治。

常妃也被准許出宮回家照顧父親。

然後……常府門外就排出了幾裡地的長隊。

而且登門探望的,可不是什麼管家之類的,而是各家家主本人。

家主不在家的,就是家族繼承人或者別的重要人物。

這些人自然見不到常遇春的面,但他們還是都來了。

不過別人見不到,馬鈺卻能隨時見到。

之前就說過,他家和徐、常二家都是鄰居,想串門太簡單了。

常遇春還特意吩咐過家裡的僕人,馬鈺來訪必須放行。

所以馬鈺隔三岔五都會去一趟常府,與常遇春交流一下感情。

當然,主要是聽常遇春吹牛逼。

“你是不知道,當初採石磯,要不是我老常……”

“鄱陽湖之戰,那張定邊眼看就要衝到上位跟前了,大家都嚇的面無人色。”

“還是我老常搭弓射箭,隔着二里地一箭穿透了他的盔甲,纔將他嚇退……”

“二十三天,整整二十三天不眠不休,奔襲三千……五千裡,那些蒙古人都被我給晃暈了。”

“也就是他至正帝跑的快,要不然我也將他擒到順天,在酒宴上表演跳舞……”

說到這裡,他還非常遺憾,沒能看到至正帝跳舞。

馬鈺想笑又不敢笑,憋得別提多難受了。

不過經常這樣吹牛也有好處,至少他的心態不會出問題,對病人來說這一點太重要了。

而且經常說話,能鍛鍊腦子和語言能力,也是康復訓練的一種。

所以才過了十天,常遇春就已經能如常說話了。

現在除了左手左腳還有些不太聽使喚,別的都和常人無異。

這天他又在和馬鈺等人吹牛,剛聊到沒能活捉至正帝的遺憾,就聽朱元璋的聲音響起:

“那你就好好養身體,爭取早日康復,再上戰場將他捉來。”

他身後還跟着李文忠和藍玉。

“上位。”常遇春連忙起身迎接。 馬鈺、朱樉、常升等人也紛紛起身行禮。

見過禮之後大家再次落座,不過常升等小孩子,則很識趣的離開了。

只有馬鈺、朱樉、常茂留了下來。

朱元璋先是關心了一下常遇春的身體情況,並且特意詢問馬鈺,他還需要多久才能重上戰場。

事實上這事兒他早就知道了,至少得休養半年,一年最爲穩妥。

這會兒又問,就顯得有些囉嗦了。

大家自然不會這麼認爲,他如此問肯定是有原因的。

至於是什麼原因,大家也都能猜得到。

果然,當馬鈺回答說半年到一年之後,他遲疑了片刻才說道:

“現在正是一統天下的緊要關頭,咱想另外委任一員大將統率你麾下將士,你以爲如何?”

常遇春正色道:“上位何必有此一問,那些軍隊都是您的,我只是暫時替您統率幾日。”

“現在我老常身子不行了,那肯定得換一個能打的大將,此事您當乾綱獨斷。”

朱元璋滿臉欣慰,又遲疑的道:“但咱一時間想不到誰合適,你可有中意的人選?”

常遇春笑道:“上位這是燈下黑啊,最合適的人選不就在眼前嗎。”

朱元璋疑惑的掃視了一下衆人,最後目光停留在李文忠身上,一拍腦門道:

“哎呀,你看咱都糊塗了,竟然把思本給忘了。”

然後他對李文忠說道:“思本,伯仁都舉薦你了,不知你可敢擔此大任啊?”

李文忠起身下拜道:“末將定不辱使命。”

朱元璋笑道:“那就好,不過你得謝謝伯仁纔對。”

李文忠又向常遇春鄭重行禮道謝。

接着朱元璋又任命藍玉爲指揮使,跟隨李文忠效力。

藍玉也起身拜謝。

一旁的馬鈺則心裡暗暗吐槽,一羣老狐狸啊。

事實上這是早就決定好的事情,眼下不過是走個過場,讓大家面子上都好看而已。

可不要覺得這個過場沒用,如果沒有,會發生很多問題。

現在,朱元璋達成了自己的目的,也維護了和常遇春的私交。

李文忠成功接管了常遇春麾下十餘萬將士。

而且還是常遇春主動推薦的他,如此一來,那些將士就不會有別的想法。

而常遇春本人也落了個人情,畢竟名義上是他舉薦了李文忠。

當然,這些都是虛的。

對於常遇春來說,真正的好處是藍玉從他的親衛,正式成爲了軍將。

說白了,就是他在軍中的代言人。

可以說,大家的裡子面子全都照顧到了。

老常雖然魯莽,還喜歡吹牛,但腦子是真好使,情商也高。

想想也正常,如果他真的只是個莽漢,朱元璋又豈會如此信任和重視他。

相比起來,藍玉就差了不止一個層級了。

一旁的常茂更是一臉的茫然,根本就不知道大家再說什麼。

這貨,還不如藍玉。

至於朱樉,在一旁打着哈欠,聽這羣老狐狸聊天太無聊了啊。

還是聽常叔吹牛皮有意思。

正事談完,大家就開始閒聊,主要是聊一統天下的戰事。

大家都很樂觀的認爲,最多再有一年,就可以一統中原和江南地區。

接下來就是挨個收拾四川的大夏政權、雲南的樑王政權、遼東納哈出,以及逃到草原上的至正帝和王保保集團。

說到這裡,朱元璋笑道:“到時候伯仁的身體也養好了,正好率兵攻入草原活捉至正帝。”

常遇春大笑道:“上位放心,咱老常肯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本來馬鈺是不想說什麼的,畢竟是閒聊,何必那麼認真。

但想到洪武五年那次北伐的失敗,他又覺得還是趁機澆點涼水比較好。

洪武五年,朱元璋發十五萬大軍進攻和林。

這是至正帝和王保保的老巢,只要這一戰獲勝,北元就基本覆滅了。

草原各勢力就會成爲一盤散沙,大明可以各個擊破。

爲了確保勝利,朱元璋命徐達、李文忠、馮勝三人掛帥,並命傅有德、藍玉等驍將隨軍。

只看這個名單就知道,這可謂是大明開國天團了。

然而就是這羣天團,被王保保先是一個誘敵深入然後各個擊破,給打的慘敗而歸。

也就馮勝那一路收復河西走廊,算是保住了一點裡子。

然而這次大敗對天下局勢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雖然北元皇室已經沒有多大權威,可他畢竟是名義上的蒙古大汗,各部還是要尊他爲主的。

有了北元朝廷從中穿針引線,蒙古各部纔沒有四分五裂。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聯合對抗大明。

統一的難度陡然增加了數倍。

其後明軍又用了二十多年,才收復傳統意義上的漢地。

可以說,這一次的失敗,將大明一統天下的進程,推後了至少十年。

但僅僅只是浪費十年時間嗎?

不,消耗的人力物力,更是無法估量。

就這麼說吧,大一統王朝,前二十年都會迎來一個人口增長期。

哪怕是大家都鄙視的西晉,在最初的二十年也是如此。

可唯獨大明,洪武末年統計人口,總人數和開國時期的統計相差無幾。

這些人口都去哪了?

消耗在統一戰爭裡了。

這還僅僅只是人口,消耗的其他各項資源無法估量。

如果將這些人口和資源拿來建設國家,又會是什麼樣子?

所以,這次失敗對大明的影響有多大,可想而知。

雖然不知道原本歷史上那次大敗,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但此時見朱元璋等人都一副志得意滿,絲毫不將北元放在眼裡的樣子,他還是有些忍不住。

“我覺得,大家是不是太樂觀了點?”

場面瞬間安靜下來。

正昏昏沉沉要睡着的朱樉,瞬間清醒過來,有好戲看了。

李文忠、藍玉都驚訝不已,這小子說話有點……直啊。

常遇春其實已經從女兒那裡,得知了一些馬鈺的事情,可見他如此直白還是有些吃驚。

然而更讓他們驚掉下巴的是,朱元璋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有些高興道:

“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

馬鈺頷首道:“有那麼一點點。”

朱元璋催促道:“快說說。”

看着他迫不及待的樣子,常遇春、李文忠、藍玉三人一腦門的問號。

但好奇心也被勾了起來。

這小子難道真的能說出點大道理來?否則上位爲何會如此。

馬鈺乾咳一聲,說道:“你們應該都瞭解過草原歷史吧,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

“從古至今,草原族羣的整體實力,其實是越來越強的,韌性也越來越足。”

“在與漢人王朝的作戰裡,他們的優勢也越來越大。”

常遇春和藍玉撓了撓頭,完全不知就裡。

朱元璋和李文忠則陷入了思索。

良久之後,李文忠才先說道:“難道不是宋朝重文抑武導致的嗎?”

馬鈺搖搖頭,說道:“從武周時期開始,契丹就成了心腹大患。”

“唐朝與契丹大規模交戰十餘次,敗多勝少。”

“數十萬人規模的大戰更是發生了五次,唐朝敗了四次,其中兩次全軍覆沒。”

“即便是在開元盛世時期,契丹和大唐作戰依然能佔到便宜。”

李文忠頓時不說話了,他雖然是智將兵法嫺熟,但對歷史瞭解並沒有那麼詳細。

還真不知道,原來大唐還有這樣的一面。

常遇春和藍玉就更別提了,徹底聽迷糊了。

朱元璋是比較瞭解歷史的,對這段歷史自然也知道。

只是以前他認爲,純粹是選將的問題。

但此刻聽馬鈺這麼一問,再將歷史上的同類型事件聯繫起來看,好像還真是如此。

而且他心裡也隱約有了答案,生產力。

中原王朝的生產力一直在發展,草原也在發展,所以想要打敗他們就越來越難了。

不過他並沒有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而是問道:

“爲何會如此?”

馬鈺回道:“學習,我們的文明在進步,他們也在學習中進步。”

朱元璋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不過他依然沒有說什麼。

雖然猜到了和生產力有關,但細節方面他就不太瞭解了。

他在等着馬鈺說具體的細節。

李文忠乾脆也不自己思考了,聽現成答案吧。

常遇春和藍玉也頓時打起精神,想聽聽他能說出個什麼道理來。

話題已經展開,馬鈺從頭開始剖析:

“咱們先說說族羣的生存方式,大致分爲三種。”

“其一是農耕族羣,我華夏就是典型的代表。”

“其二是遊牧族羣,草原就是代表。”

“其三是漁獵族羣,遼東那邊多爲漁獵族羣,比如女真人。”

朱元璋點點頭,這一點他早就知道了。

李文忠則有些驚訝,還能這麼劃分?但仔細想想,好像還真是。

不禁更加的驚訝,這馬鈺一出手果然不凡,難怪能讓上位如此重視。

常遇春和藍玉則眉頭緊皺,說這幹啥?趕緊講正事兒啊。

“農耕族羣最爲穩定,食物的來源也比較穩定和多樣。”

“等我們食物出現了富餘,就會產生別的需求,於是百業就出現了。”

“所以農耕族羣雖然是以耕種爲本,但其實是百業齊頭並進。”

“如果將各行各業的上限設置成一百分,那我華夏的農耕技術就九十九分。”

“其它行業,普遍也都在七十分左右。”

“漁獵族羣的生活方式,主要以捕魚狩獵爲主,但有些也會從事簡單的耕作。”

“他們的食物來源比較複雜,但礙於艱苦的環境,每一項都比較平庸,只能給個二三十分。”

“然而遼東惡劣的自然環境,讓他們的體格健壯,意志力也比較堅韌,爲了一口吃的動輒殺人。”

“單個的遼東人還沒什麼,一旦集結成羣往往會爆發強大的戰鬥力。”

“遊牧族羣,顧名思義,就是生活在草原上以遊牧爲生的族羣。”

“他們的生活方式非常單一,食物來源也非常單一,就是放牧。”

“至於其他的百業,幾乎沒有什麼發展。”

“所以他們屬於單項專精,將畜牧這個行業發展到了九十分。”

“因爲他們從小生活在馬背上多善騎射,騎兵方面也達到了九十分。”

說到這裡他停了下來,給幾人思考的時間,自己倒了一杯水潤潤嗓子。

朱元璋是最先揣摩明白的,但他沒有直接說話,而是觀察其他人的表情。

李文忠陷入了深思,顯然是有所悟。

常遇春一臉無所謂,直接放棄思考了。

藍玉也是有樣學樣,我當個大將軍就行,只管打仗的事兒。

這些事情是上面人考慮的,和我沒啥關係。

對此朱元璋反倒是很高興,這纔是純粹的軍將,從不關心別的事情,不用擔心他們造反。

因爲他們除了打仗啥都不懂,造反也沒人跟。

過了一會兒,李文忠才擡起頭看了一眼朱元璋,卻沒有說什麼。

朱元璋知道他這是想明白了,於是開口道:

“繼續往下說。”

馬鈺放下水杯,說道:“現在我們重點說草原遊牧族羣。”

“我們對草原族羣的印象,最早應該是從匈奴身上建立的,所以就從他開始講吧。”

常遇春和藍玉終於打起精神,要講漢匈戰爭了嗎。

“最早匈奴騎兵的衝鋒能力和騎射能力,其實都不強。”

“原因很簡單,那會兒沒有高橋馬鞍,他們只能雙腿夾着馬腹,還要用一隻手抓着繮繩。”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發動正面衝鋒,是非常困難的。”

“一邊奔跑一邊射箭,也幾乎不可能。”

“往往是先拉開距離,然後讓戰馬停下才能射箭。”

“等漢軍追過來,他們再次拉開距離。”

“只有少數天賦異稟的人,比如李廣這樣的,或許才能做到真正的騎射。”

李文忠質疑道:“那爲何還會有白登之圍?”

馬鈺說道:“因爲騎兵的機動能力強,他們可以更加快速的聚散。”

“漢軍人數多的時候他們就避開,然後調集更多的軍隊形成人數差發動攻擊。”

“但他們的攻堅能力極差。”

“白登之圍,史書記載是漢高祖賄賂冒頓單于的大閼氏,才得以脫困。”

“然而以冒頓的爲人,怎麼可能會被一個女人說動。”

“事實是,他雖然利用騎兵機動性,將漢高祖圍在了白登,卻攻不下來。”

“但就這樣撤走,等於是自己承認打不下來,有損他的威嚴。”

“恰好漢高祖賄賂大閼氏,於是他將計就計,以此爲藉口撤軍了。”

如此一來,大家都會認爲他是因爲枕頭風才撤走的。

男人嗎,被女人一忽悠偶爾犯糊塗是很正常的。

沒人覺得是他正面攻不下來,他依然是無敵的冒頓單于。

常遇春恍然大悟,說道:“原來是這樣。”

“我就說冒頓之前連寵妾都能殺,怎麼會聽信一個女人的話,就放棄活捉敵方首領的機會。”

朱元璋也不禁點頭,說道:“這個解釋非常合理,與我的推測差不多。”

“只是我只想到了匈奴人不善於攻堅,卻不知道他們的騎兵連衝鋒和騎射都做不到。”

“後來呢,繼續說。”

(本章完)

第58章 孔子非儒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86章 觸及皇權第67章 儒教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66章 姚廣孝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110章 魷魚第15章 雙標第55章 出塞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36章 是非,權衡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15章 雙標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90章 窮第101章 三表法第28章 鼎第65章 儒家病了第81章 無題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36章 是非,權衡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57章 儒從何來第113章 無題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13章 那我問你第57章 儒從何來第101章 三表法第76章 老狐狸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55章 出塞第81章 無題第106章 稅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65章 儒家病了第76章 老狐狸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104章 趙敏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86章 觸及皇權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82章 雷厲風行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106章 稅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21章 東拉西扯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104章 趙敏第103章 還俗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76章 老狐狸第106章 稅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
第58章 孔子非儒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86章 觸及皇權第67章 儒教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66章 姚廣孝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110章 魷魚第15章 雙標第55章 出塞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36章 是非,權衡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15章 雙標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90章 窮第101章 三表法第28章 鼎第65章 儒家病了第81章 無題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36章 是非,權衡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57章 儒從何來第113章 無題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13章 那我問你第57章 儒從何來第101章 三表法第76章 老狐狸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55章 出塞第81章 無題第106章 稅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65章 儒家病了第76章 老狐狸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104章 趙敏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86章 觸及皇權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82章 雷厲風行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106章 稅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21章 東拉西扯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104章 趙敏第103章 還俗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76章 老狐狸第106章 稅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