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儒教的聖經

第69章 儒教的聖經

分裂儒家,改造儒家。

馬皇后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道:

“所以你纔想遊說宋先生。”

“以他的學問再加上你的幫助,是有機會拿出一套新思想的。”

“到時候就可以和現在的主流儒家分庭抗禮。”

馬鈺遺憾的道:“是的,可惜宋先生是理學最堅定的支持者。”

“恐怕這次,我們當不成戰友了。”

不但當不成戰友,還十有八九會是敵人。

馬皇后並不關心這個,反而問道:

“你覺得理學有問題?”

朱元璋準備在明年重啓科舉,答題模板就是《朱子集註》。

如果理學有問題,那這事兒可就大發了,由不得她不重視。

馬鈺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不過關於此事他也是從史書上看到的,所以只能假裝不知道。

他爲什麼要趕在這個時候朝儒家開刀?

其實現在並不是動儒家最合適的時機,畢竟一統天下才是首要任務。

後續各種改造,都可以等局勢穩定下來再說。

然而形勢已經不容他等待下去了。

一旦朱元璋宣佈,《朱子集註》爲一切問題的最終解釋,再想動儒家和理學就幾乎不可能了。

所以即便目前不合適,他也必須要動手去做。

至少也要打消朱元璋將《朱子集註》,作爲科舉唯一模板的念頭。

此時,面對馬皇后的詢問,馬鈺鄭重的回道:

“宗教化不是嘴巴說一說就能做到的,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思想爲支撐。”

“朱熹的很多想法,在事實上爲儒家宗教化提供了思想基礎。”

朱標心中一動,說道:“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馬鈺心裡默默點了個贊:“是的,朱熹有多推崇孔子,從這句話就能看得出來。”

“他將孔子凌駕於所有先賢之上。”

“要知道,宋朝之前儒家的聖人是黃帝、周文王、周公等一批先賢。”

“他們纔是華夏文化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孔子的思想,就是起源於他們。”

“諸子百家的思想,也皆源於他們。”

“可是黃帝、周公等先賢,也是其他學派尊崇的先賢,並不是儒家獨有的。”

“宋朝時期的儒生們,就開始打造獨屬於儒家的神。”

“孔子的地位就越來越高。”

“到了朱熹嘴裡,一切都是源於孔子,他成了亙古唯一的聖人。”

“恐怕就算孔子復生,也會羞愧的無地自容吧。”

“前面說過,宗教需要一個或者一羣至高無上的神。”

“那麼朱熹在無形之中,替儒家完成了造神大業,這個神就是孔子。”

“只要理學還在大興,只要理學中對孔子的神化不消除,我們就無法阻止儒家宗教化。”

馬皇后的表情變的非常凝重,她是研究過朱熹的學問的,自然知道馬鈺說的都是對的。

朱子集註裡,到處都充斥着對孔子的讚美。

以前她還沒覺得如何,孔子確實很偉大,讚美他歌頌他不是應該的嗎。

可是現在她終於意識到問題所在了。

連她都受到影響,認爲孔子是最偉大的聖賢,就更別提其他人了。

朱子集註在無形中,充當了儒家聖經的角色。

自幼就熟讀朱熹著作的人,都會成爲孔子的信徒。

到了此時,她終於完全理解了馬鈺的話,儒家確實在宗教化。

她也理解了,他爲何要分裂儒家,改造儒家。

不過她依然有疑惑:“心學如何?”

馬鈺說道:“心學自有其長處,其也向來反對神化孔子。”

“尤其是陸九淵那句:若某則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

“更可謂是振聾發聵。”

“我家長輩皆以爲,僅憑此一言,陸九淵可封聖矣。”

朱熹認爲應該多讀書修六藝,用六藝來陶冶情操,如此才能成爲君子。

陸九淵持不同意見,讀書是需要成本的,普通人書都讀不起,更遑論修六藝了。

難道那些不能讀書,不能修六藝的普通人,就不能當君子了嗎?

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想辦法讓更多普通人,也有機會成爲君子。

要降低成爲君子的門檻。

於是纔有了這句話,就算我不識一個字,也要讓我堂堂正正的做個人。

這是何等的大胸懷大關懷。

即便是在前世,馬鈺每每讀到這句話,都會感到心潮澎湃。

馬皇后就更加疑惑:“既如此,爲何你家長輩不利用心學反擊呢?”

馬鈺嘆道:“因爲心學也有缺陷。”

“他們過於強調內心而輕物質,不適合作爲治國之學。”

這個世界是物質的,社會的外在需要秩序來規範,需要禮法來包裝。

過於強調內心而忽略外在的學說,顯然是無法滿足這個需求的。

比如王陽明,他將心學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然而他剛死不久,他的學問就被後人給弄的不堪入目了。

李贄這個心學大家,鬚髮都白了,還流連於青樓。

美其名曰,吾心即宇宙,我等心學門徒就要率性而爲。

不管他是不是僞君子,天下人若都和他學,那還不亂套了?

很顯然,這樣的學問只能作爲學問,不能用來治世。

馬皇后失望不已,目前唯一能和理學對抗的就是心學,既然心學不行那就只能自己開創了。

可是,開創一門能壓倒理學的學問,又豈是那麼容易的?

現在只能寄希望於馬鈺:

“你有幾分把握能成功?”

馬鈺心下狂喜,終於說服馬皇后了,只要她支持,就有說服朱元璋的機會。

就算說服不了朱元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

更何況,還有標哥呢。

朱元璋也是‘古人’,他有守舊的一面。

小農思想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扭轉的。

馬鈺也從來沒想過,在朱元璋時代就將一切都完成。

他現在做的,不過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完善,爲後續打基礎。

看起來他說了很多,但仔細想想就能發現,他從未和朱元璋說過超越時代的東西。

即便是講解生產力,也只是對過去的總結,而沒有提出未來該怎麼做。

就是怕把朱元璋給嚇到了。 標哥纔是新生代,想改變世界真正要指望的是他。

等他繼位,纔是大刀闊斧改變的時候。

如果朱標也不行,那就放在第三代。

以勞資的身份地位,爭奪一下第三代的教育權沒問題吧?

別忘了還有小組織,等那些人長大步入朝堂,自己就不是一個人了。

不過這些都是未來的事情了,現在先把眼前的事情處理好。

至少不能再讓理學成爲官方唯一版本。

“之前我就和您說過,我家長輩們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他們一直覺得,朱熹對孔子的神化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

“會讓儒學逐漸失去本質,會給世俗化的華夏文明,蒙上一層陰影。”

“所以那時候他們就在考慮,要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

“經過對儒學、佛學以及其他學派,發展過程的解析。”

“他們找到了思路,並且拿出了一些框架。”

“只是可惜,全都銷燬在戰火裡了。”

“不過我還能記得一些。”

“只要找到一位大學者,再結合我的記憶,當有五成把握推出一套新學說與理學對抗。”

馬皇后表情輕鬆了一些。

五成把握,已經非常高了。

她對馬鈺的話,沒有絲毫的懷疑。

那一節節課程已經證明了,在學問這一塊,馬鈺家族是真的有點無所不能。

他既然這麼說了,那肯定能拿出一些真東西出來。

她也沒有追問,馬鈺都掌握了些什麼。

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她雖然讀過理學著作,但理解並不深。

馬鈺說了她也不一定能聽懂。

當然,最主要的是,馬鈺一直在他們眼皮子底下。

等將來真的動手改造儒家的時候,自然就一目瞭然了。

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去哪找到一位符合要求的大學者。

一想到這裡,馬皇后就頭疼不已。

朱標也開始犯愁,現在的讀書人非理即心。

有這個能力的人,都是個學派的大家,想讓他們放棄自己的學問,幾乎不可能。

沒這個能力的,他們就算想參與,也做不到啊。

現在的情況就尬住了,有能力的用不動,能用的動的沒能力。

這時馬皇后像似想到了什麼,看向馬鈺問道:

“你家長輩曾點評過天下英雄,可曾說過有誰能擔此重任?”

馬鈺點點頭,說道:“有一個,但我覺得還是先讓陛下去找,如果他找不到我再將這個人說出來。”

這件事情全是他在說,如果最後的人選也是他提出的,換成誰都不會放心。

先讓朱元璋去找,能找到那更好,找不到再將這個人選說出來,他們會更容易接受一些。

馬皇后自然知道他在想什麼,失笑道:

“你啊,有時候很聰明,但有時候又很糊塗。”

“這麼大的事情一個人怎麼可能完成,理學也是幾代人接力才完善的。”

“想在儒學裡另開一派,即便有你提供的思路,也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完成的。”

“陛下會尋找一些合適的人蔘與,你提供的那個人選也加入進來。”

“讓他們自己各憑本事,誰能折服其他人,誰就是主導者。”

馬鈺一排腦門:“哎呀,您看我,真的糊塗了。”

朱標在一旁催促道:“表弟快說,是何等人才,竟能得你家長輩如此器重。”

在他們心裡,馬鈺背後的長輩們,堪稱是一座座望不到頂的大山。

他們都如此器重,認爲可以自創一派的人才,又該是何等的驚才絕豔。

馬鈺沒有再猶豫,當即就說道:

“此人出身醫學世家,十四歲削髮爲僧,卻在不久之後拜入席應真真人門下學習。”

馬皇后驚訝的道:“子陽子真人?”

席應真是元末明初道家的代表性人物,學識淵博。

精通易經、史學,通曉陰陽術數、兵略、占候諸學。

馬皇后知道他並不奇怪。

奇怪的是,一個和尚竟然拜道士爲師。

馬鈺頷首道:“是的,十餘年前我家一位長輩路過蘇州,想要拜訪席真人。”

“只是因爲戰亂未能見到他本人。”

“但在白鶴觀,見到了一位十餘歲的少年沙彌。”

“道觀裡見到和尚是一件奇事,我家長輩就瞭解了一番。”

“才知道他是席真人的弟子。”

“在詳細瞭解過他的情況之後,我家長輩給出了評價。”

“身爲僧侶卻不禮佛,學道卻不敬神,學儒卻不尊孔子。”

“卻又摸到了三教之精髓。”

“若不夭折,將來必爲經世之才。”

馬皇后和朱標皆震驚不已,這個評價可是非常之高了。

“既然他如此大才,你那位長輩爲何不調教一番呢?”

馬鈺笑道:“席真人的弟子誰敢搶啊。”

“這是玩笑話,主要是我那位長輩只是路過,加之亂世到來多有不便。”

“所以也只有遺憾離去。”

“後來他也幾次與我談及此事,甚至想帶我去拜訪。”

“只是可惜……”

說到這裡,他長嘆一聲沒有繼續往下說。

馬皇后和朱標自動腦補,馬鈺所在的家族應是屢次遭到災禍,當時已經自顧不暇,哪還有功夫去訪友。

這時,朱標問道:“對了,你還沒說那人的身份呢。”

馬鈺搖搖頭,說道:“時間太久名字都都忘了,我也只能想起這些。”

馬皇后接話道:“席真人的弟子還是和尚,有這兩條信息就足夠了。”

“派人去蘇州打聽一下就能知曉。”

朱標一想也是,和尚拜道士爲師本就很顯眼,再加上還是席應真的徒弟,就更好找了。

大不了去問問席應真就可以了。

(本章完)

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4章 甲骨文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55章 出塞第104章 趙敏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40章 中二少年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76章 老狐狸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88章 自信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08章 無題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90章 窮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66章 姚廣孝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58章 孔子非儒第19章 沒頭蒼蠅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06章 稅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71章 千頭萬緒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136章 吾以救世也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5章 雙標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03章 還俗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92章 綁架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36章 是非,權衡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22章 暴露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58章 孔子非儒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81章 無題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104章 趙敏第84章 開講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29章 夠狠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38章 禹王鼎第85章 狠狠輸出第58章 孔子非儒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96章 死意第76章 老狐狸第110章 魷魚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121章 無題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04章 趙敏第81章 無題第84章 開講第121章 無題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81章 無題第117章 無題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75章 分化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3章 那我問你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
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4章 甲骨文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55章 出塞第104章 趙敏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40章 中二少年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76章 老狐狸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88章 自信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08章 無題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90章 窮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66章 姚廣孝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58章 孔子非儒第19章 沒頭蒼蠅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06章 稅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71章 千頭萬緒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136章 吾以救世也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5章 雙標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03章 還俗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92章 綁架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36章 是非,權衡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22章 暴露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58章 孔子非儒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81章 無題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104章 趙敏第84章 開講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29章 夠狠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38章 禹王鼎第85章 狠狠輸出第58章 孔子非儒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96章 死意第76章 老狐狸第110章 魷魚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121章 無題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04章 趙敏第81章 無題第84章 開講第121章 無題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81章 無題第117章 無題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75章 分化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3章 那我問你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