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蝴蝶翅膀

李文忠時刻在關注着應昌方面的消息,第一時間就得知了至正帝駕崩的情報。

他當機立斷,拋下輜重後勤,率領大軍日夜兼程奔襲應昌。

新皇即位必然會帶來朝局的混亂,哪怕元昭宗繼位前就深度介入朝堂,依然不能例外。

以至於直到李文忠的大軍來到應昌城下,元昭宗才知道明軍打過來了。

不過他比他爹至正帝有骨氣,並沒有棄城逃跑,而是聚攏全城兵力,準備給李文忠來一個大的。

他想的很美好,自己剛剛繼位人心不服。

只要能擋得住李文忠,自己的威望就將超過父親至正帝,成爲大元新的皇帝。

不過他也沒有盲目,在堅守的同時,還派人去遼東等方向搬救兵。

到時候大軍合圍,李文忠就是插翅也難飛。

擊敗大明名將李文忠,想想都讓人激動啊。

大元只有在我的帶領下,才能力挽狂瀾,奪回失去的一切。

總之一句話,未來是美好的,只要堅守住就有希望。

李文忠也很配合他,大軍竟然四面合圍,沒有留一絲縫隙。

元昭宗大喜,自古攻城必圍三闕一,以防止守城方見無路可逃生出死志。

李文忠竟然四面合圍,犯下了兵家大忌,枉爲名將。

這一次合該我功成名就。

然後他就知道了,什麼叫活學活用,也知道了李文爲什麼是名將。

李文忠只用了一招佯攻,就讓應昌牢固的城防露出了破綻。

第一天先讓大軍進行城南,第二天上午依然攻城南。

元昭宗倒是很有定力,依然堅守原來的戰略毫不動搖。

第二天下午,明軍突然猛攻城北。

這次的進攻非常猛烈,幾次明軍都殺上了城頭。

不過很快就被元軍給驅趕了下去。

元昭宗大喜,我就知道李文忠要搞聲東擊西的把戲,這下黔驢技窮了吧。

李文忠似乎有些惱羞成怒,下令大軍猛攻城北。

一時間元軍防守壓力倍增,元昭宗就將主力調到了城北防守。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主力剛調走不久,明軍再次猛攻城南。

元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被明軍一股氣登上了城頭。

人心本就不安的元軍,軍心徹底丟失,開始成批的逃跑。

還在做美夢的元昭宗大驚,倉皇之下根本就來不及做任何準備,在親衛的拼死保護下殺出了重圍。

等確定安全之後清點人數,發現只剩下一百餘騎。

滿朝文武只有五六個陪他一起逃了出來,其餘全部留在了城裡。

這一刻,元昭宗所有的雄心壯志,全部灰飛煙滅。

他終於理解了父親,爲什麼一聽到明軍到來就提前逃跑。

原來真的打不過。

但元昭宗還面臨一個問題,接下來去哪。

想起王保保的信,他本來想去和林,卻被手下給勸阻了。

王保保心思不定,萬一他真的有反心呢?

而且你就帶着我們這幾個人過去,手裡無兵無權,小心他挾天子以令諸侯。

況且他手下只有六七萬人,大部分都是新兵,戰鬥力很差。

靠這點人是擋不住明軍的。

不如去捕魚兒海,那裡是直屬於汗帳一系的勢力範圍。

你去了之後,能快速的拉起一支新的隊伍。

手中有兵你纔是蒙古大汗和大元皇帝啊。

而且捕魚兒海離遼東很近,遼東納哈出手裡有二十萬大軍,還有心向大元的高麗。

這一番說辭,成功的說動了元昭宗。

他當即就帶着殘兵去了捕魚兒海。

王保保直到二十餘天后才得知這個消息,氣的差點昏厥過去。

他知道,這次大元真的完了。

本來他計劃的是,靠着自己手裡的力量,再加上元昭宗的名義,起碼可以拼湊出一支十幾二十萬的大軍。

而且和林在草原的中心地帶(外蒙古境內),大明想進攻這裡屬於勞師遠征。

光糧草補給就能將明軍拖垮。

到時候明朝真要是敢進攻和林,他依靠地利定然能給予迎頭痛擊。

然而現在一切計劃都破滅了。

靠他一個在草原毫無根基的軍閥,根本就號令不動任何人。

也很難從其他部落那裡,獲得太多的增援。

別說擴軍了,他手中的糧食,能不能養活現有的手下都是兩說。

至於帶兵去捕魚兒海和元昭宗匯合……

以前他或許還會有這樣的想法,但現在他不敢了。

元昭宗和朝中大臣明顯不信任他,要是帶兵過去,別人只會懷疑他想火併。

況且就這樣過去,無異於羊入虎口。

他雖然不想內鬥了,但也不想去送死。

回想造成這一切的根源,他心中充滿了無奈。

離間計,真的是屢試不爽啊。

他倒沒有怪明朝那邊陰險,大家針鋒相對,無所不用其極。

怪別人狡詐,只能說明自己無能。

唯一讓他難受的是妹妹的遭遇。

哥哥無能,沒辦法將你救出來,只希望那馬鈺能對你好一點。

——

再說李文忠這邊,雖然元昭宗逃走很讓他遺憾,但清點戰利品之後可謂是大喜。

元昭宗壓根就沒想過逃跑,所以事先沒有任何準備。

等明軍攻破應昌城,可以說將元朝的高層幾乎全部活捉。

包括元昭宗的太子、皇后、嬪妃,各王公大臣數不勝數。

還在寶庫裡找到了金、宋等朝的玉璽,以及其它珍寶無數。

可以說,蒙元數百年積累的珍寶,被大明一次性打包。

之後李文忠率軍凱旋,路上還順手攻下大興,活捉元朝國公江文清,俘虜元軍三萬七千餘人。

等他回到應天,朱元璋親自到碼頭迎接,足見有多興奮。

在慶功宴上,朱元璋當場宣佈冊封李文忠爲曹國公,世襲罔替。

其餘諸將也各有封賞。

朱樉自然也來參加了慶功宴,比起其他人,他更關心另外一件事情。

瞅了個間隙,他問道:“表哥,可知元僞帝的行蹤?”

李文忠搖搖頭,說道:“我派人追蹤過他,只知他一路往東北而去。”

“具體去往哪裡,現在還不知道。”

“不過根據推測,十有八九是去了捕魚兒海。”

朱樉大喜,和林在西北方向,元昭宗一路往東北而去,可推測他沒有去和林。

別管他具體去了哪,只要沒有和王保保匯合就好。

“沒有去和林就好,我們的離間計成功了。”

李文忠自然也知道離間計的事情,於是笑道:

“元朝堪戰者唯有王保保一人,若讓他與元僞帝合兵一處,必爲我大明心腹大患。”

“現在沒有了元僞帝的名義號令羣雄,他就成了沒牙的老虎。”

“表弟此計,可當十萬大軍。”

朱樉也是非常高興,嘴上謙虛的道:

“表哥謬讚了,真正克敵制勝,還得依靠你們啊。”

朱元璋自然也很關心離間計之事,慶功宴結束後,君臣也談起了此事。

得知元昭宗沒有去和林,朱元璋大喜,立即調整了戰略。

“本來咱計劃明年讓天德去北平練兵,後年再攻打和林,與蒙元餘孽做最後的決戰。”

“現在看來計劃要略微調整一下了。”

於是他下令徐達、馮勝、傅友德諸將在山西練兵,又令李文忠去北平練兵。

同時命令兵部籌集軍需糧草。

“明年兵分三路,馮勝攻打河西走廊,徐達、傅友德率領主力攻和林,李文忠出居庸關牽制東北方向的敵軍。”

“務求畢其功於一役,將王保保徹底消滅。”

“沒了他,蒙元不過一羣碌碌之輩,我大軍可從容平滅之。”

馬鈺得知此事之後,也非常的興奮。

不爲別的,歷史真的改變了。

原本歷史上,至正帝死後,李文忠打下應昌。

元昭宗在最後時刻幡然醒悟,選擇了與王保保和解。

利用君主的名義,徵召了十幾萬大軍。

這纔有了洪武五年,王保保的絕地反擊。

這一仗可以說,將明朝的統一步伐,拖後了至少十年。

現在,因爲離間計的原因,元昭宗沒有去和林。

王保保一個漢化的蒙古人,號令不動任何人。

靠他手裡的那點力量,根本就抵擋不住徐達、傅友德統率的大軍。

歷史真的改變了。

至於朱元璋爲何要提前一年發動北伐,這一點很好理解。

俗話說夜長夢多,一旦給王保保太多時間,說不定人家君臣就和解了。

就算不和解,以王保保的能力也完全可以兼併幾個部落,打下屬於自己的根基。

一旦他在草原紮根,大明再想消滅他就很難了。

正所謂宜將剩勇追窮寇,決不能給他這個機會。

朱元璋命令下達後,另一個人不願意了,那就是常遇春。

當天他就殺到幹清宮,將朱元璋給堵住:

“上位,咱們可是說好的,打草原得算我一個。”

朱元璋有些頭疼的道:“你的身體……”

常遇春使勁拍了拍胸脯:“我的手腳早就好了,這大半年每天都在訓練,比之前還要強壯。”

“您就放心吧。”

朱元璋無奈,只得讓他去了徐達那裡,並一再叮囑決不能大汗澆冷水之類的。常遇春說道:“您放心,我還不想死呢,這次保證好好照顧自己。”

拿到任命書之後,常遇春就火急火燎的出發了。

馬鈺等人一直將他送到碼頭江邊,直到他乘坐的船消失才返回。

看着擔憂的常妃等人,馬鈺又安撫了一下大家。

好不容易出了一趟城,大家並沒有着急回去,而是在城外轉了一圈。

還特意跑到難民營查看情況。

朱標介紹道:“北方已經平定,朝廷開始往中原遷徙百姓。”

“難民大部分都已經被送去了北方安置,應天的壓力小了許多。”

看着空蕩蕩的難民營,馬鈺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朝廷準備怎麼遷徙百姓,有計劃了嗎?”

這裡也沒有外人,朱標就說道:

“從南方往北遷徙,先遷一部分無地少地的百姓過去,然後再遷大戶。”

馬鈺點點頭,忽然問道:“都城放在哪,確定了嗎?”

常茂、朱樉等人也都看了過來。

朱標倒也沒有隱瞞,說道:“你不問我也正想與你商量,你覺得安陽如何?”

馬鈺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從寶鼎被挖出來那天開始,他就猜到國都很有可能會放在那裡。

“我覺得挺好的,地處河南、山東、北平、山西四省交界,乃中原腹心之地。”

“西有太行山做屏障,東部有廣闊的平原,可減輕京城的漕運壓力。”

“有洹河、漳河提供水源和航運能力,船隻可直通黃河和大運河。”

“且地勢較高,既能享受到黃河帶來的便利,又不用擔心其氾濫。”

“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洛陽和長安那樣的天險拱衛,必須要構建堅固的城池。”

朱標笑道:“前年在牢裡你曾經說過,天下沒有十全十美之地。”

“安陽除了天險不多之外,其餘條件都遠超其它各地,已經是最適合做京畿的地方了。”

馬鈺也笑道:“哈哈,我自己都忘了曾經說過這話了。”

“不過,朝廷現在正在營建鳳陽皇宮,還有餘力另建一座皇城嗎?”

提起鳳陽皇宮,朱標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目光朝常茂等人看了一眼。

常妃秒懂他的意思,站出來說道:

“那邊是什麼,你們陪我一起去看看吧。”

幾人自然都知道有不方便自己聽的話,都跟了過去。

只剩下朱標、馬鈺、朱樉三人。

朱標這才說道:“鳳陽皇宮那裡出問題了。”

馬鈺心中一動,莫非是貪腐的事情被查出來了?

臉上故作疑惑的道:“出什麼事情了?”

朱標說道:“讓二弟和你說吧,他最清楚不過了。”

朱樉當即就將情況給解釋了一遍。

正如原本史書上所寫的那般,鳳陽皇宮營建除了貪腐窩案。

被徵辟的民夫、工匠受到了欺凌。

“最嚴重的是,他們竟然將發放給民夫、工匠的口糧全部剋扣。”

“百姓不光要幹活,還要自己出錢買吃的。”

這事兒,還是錦衣衛在民間調查財稅問題,意外從一個民夫家裡得知了消息。

然後順藤摸瓜查到了鳳陽皇宮貪腐案。

“當時部分受不了的百姓,已經有了暴動跡象。”

“那些貪官污吏不但不知道安撫,竟然還想強壓。”

“如果不是我發現的早,恐怕已經發生民變了。”

說到這裡,朱樉臉上一片殺意,朱標眼神也是殺意盎然。

大明纔剛剛建立三年,就差點逼的百姓造反,他們如何能不憤怒。

即便早就從史書上知道了此事,但親耳聽到百姓的慘狀,馬鈺也依然非常憤怒:

“陛下準備如何處置此事?”

朱標剋制住怒氣,說道:“李相近來身體欠佳,想要辭去相位安心修養。”

“我爹準備讓他去鳳陽督查此事。”

“等事情查清,就先把鳳陽的工程停掉,將人力抽調到安陽去營建新城。”

李善長生病這事兒馬鈺也聽說過,並不是裝病急流勇退。

他沒有這個覺悟。

他是真的生病了,不過並不是什麼急病,而是戰亂年代留下的一些老毛病。

年齡大了就開始集中爆發。

醫生給他的建議就是,靜養調理。

李善長還是很惜命的,已經做好辭職準備,等新丞相選出來他就可以退居幕後了。

朱元璋讓他去查鳳陽皇城貪腐案,倒也算是個不錯的安排。

以他的身份地位,查個貪腐還不是手到擒來。

然而熟知歷史的馬鈺卻忍不住苦笑起來。

讓李善長過去,那真的是讓賊去捉賊了。

想到這裡,他嘆了一聲道:“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現在主持鳳陽皇城營建的,是誰的人?”

“這些人貪腐的那麼嚴重,朝廷卻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

“如果沒有人給他們打掩護,你們覺得可能嗎?”

朱樉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說道:“我早就覺得此事有鬼,看來果然如此。”

朱標眉頭緊皺,說道:“你是說李相?不可能吧,他圖什麼?”

馬鈺嘆道:“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你想一想,劉中丞(劉伯溫)是怎麼和李相決裂的。”

說到這裡他話鋒一轉道:“當然,我也只是猜測,具體如何還要查過之後才知道。”

朱標臉色凝重起來:“如果真如你所說,此事確實不能讓李相前去。”

“回去我就將此事告訴我爹,讓他另外任命一人前去。”

馬鈺沒有再說什麼,希望這一世鳳陽貪腐案能早點完結。

前世朱元璋察覺鳳陽那邊有問題,就讓賦閒在家的李善長前去調查。

結果可想而知,李善長抓了幾個小蝦米頂罪,真正的大老鼠都被保了下來。

朱元璋並不知道自己最信任的人,和他並不是一條心。

還表彰李善長乾的好,並讓他負責鳳陽皇宮營建。

一直到洪武八年,民夫工匠們實在受不了開始集體罷工,此事才徹底曝光。

朱元璋這時候也明白過來,李善長才是鳳陽貪腐的保護傘。

但因爲顧念舊情,就替他洗脫了罪名,讓他全身而退。

當時朱元璋大概率是覺得,李善長都已經六十多了,且身體一直都不太好。

留他一命還能顧全君臣情義。

哪知道李善長老而彌堅,身體越來越好,一直活到七十多歲都沒有死的跡象。

想必朱元璋也很後悔,爲啥沒有趁着鳳陽皇城窩案爆發的時候,就順手將他給收拾了。

結果自己還落了個屠殺功臣的罵名。

不過馬鈺並沒有勸說朱元璋屠戮功臣的打算,他要真敢這麼幹了,恐怕功臣集團秒秒鐘和他決裂。

就連朱元璋,也會懷疑他的用心。

點出可疑的地方就足夠了,剩下的交給朱元璋自己去決定。

——

幹清宮。

聽到朱標的彙報,朱元璋的臉色變得異常陰沉。

之前他只是沒有往那方面懷疑,這會兒經過提醒,他如何能意識不到問題所在。

仔細回想一下,鳳陽皇城的營造官吏很多都是李善長舉薦的。

大部分官吏,都能和他扯上關係。

他又怎麼可能對此事毫無所知?

關鍵是,李善長有前科。

之前就因爲包庇犯罪的下屬,和劉伯溫決裂。

越想,朱元璋就越覺得這個推測八九不離十。

一想到李善長竟然欺騙自己,他內心就升起一股火焰。

不過最終,他還是將怒氣壓了下去,說道:

“標兒你多慮了,百室的爲人咱知道,雖然小節有瑕疵,但大節向來沒有問題。”

“此事定然與他無關。”

朱標心下嘆息,父親還是顧念舊情啊。

他自然不會硬着頭皮和父親對着幹,於是順着說道:

“我也是這般想的,李相乃大明開國第一功臣,豈會做出此等貪贓枉法之事。”

對兒子的態度,朱元璋很是滿意,不過他也知道再讓李善長過去已經不現實,就說道:

“但你的顧慮也不無道理,正所謂瓜田李下。”

“鳳陽皇城營造的官吏,多與百室有關係,再讓他過去調查,確實多有不妥。”

“當另外選一能臣過去方可。”

朱標說道:“父親英明,只是不知朝中有誰能擔當此大任。”

現在的關鍵,已經不是處置鳳陽那些貪官污吏,而是在李善長的保護下將那些人給處理了。

還不能牽連到李善長。

也就是說,這個人得符合以下標準。

能力足夠強,不怕李善長,又能體會上意。

可以將事情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不要波及太廣。

楊憲第一個被否決,他和李善長有大仇,讓他去必然會將李善長給拉下水。

浙東派系也不行,他們巴不得把事情鬧大。

多拉一些淮右派系的人下水。

其他人好像也都不合適,要麼不敢得罪李善長,去了大概率就是象徵性的走一圈。

要麼就是能力不夠,要麼就是太方正不懂的體會上意。

思來想去,朱元璋一時間竟然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朱標也有些頭疼,有李善長在,這事兒好像還真不好辦。

就在這時,內侍來報:

“陛下,劉中丞求見。”

劉伯溫?

父子倆相互看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裡看到了答案。

踏破鐵鞋無覓處,最合適的人選這不就自己送上門了嗎。

第121章 無題第133章 無題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02章 入彀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102章 入彀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115章 羣相制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71章 千頭萬緒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129章 夠狠第129章 夠狠第121章 無題第14章 甲骨文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關於更新的說明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27章 無題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85章 狠狠輸出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67章 儒教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92章 綁架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01章 三表法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21章 無題第86章 觸及皇權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04章 趙敏第76章 老狐狸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17章 無題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89章 無題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52章 漢人英雄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10章 魷魚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29章 夠狠第58章 孔子非儒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7章 帝王之學第40章 中二少年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134章 復古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16章 拿捏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33章 錦衣衛第103章 還俗第81章 無題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關於更新的說明第84章 開講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7章 帝王之學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96章 死意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22章 其罪當誅
第121章 無題第133章 無題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02章 入彀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102章 入彀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115章 羣相制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71章 千頭萬緒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129章 夠狠第129章 夠狠第121章 無題第14章 甲骨文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關於更新的說明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27章 無題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85章 狠狠輸出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67章 儒教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92章 綁架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01章 三表法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21章 無題第86章 觸及皇權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04章 趙敏第76章 老狐狸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17章 無題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89章 無題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52章 漢人英雄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10章 魷魚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29章 夠狠第58章 孔子非儒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7章 帝王之學第40章 中二少年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134章 復古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16章 拿捏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33章 錦衣衛第103章 還俗第81章 無題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關於更新的說明第84章 開講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7章 帝王之學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96章 死意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22章 其罪當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