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孔子非儒

第58章 孔子非儒

因爲朱標來的突然,問題問的也很突然,馬鈺事先也沒有任何準備。

所以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獨自思考了許久,將相關內容挑選並梳理出來。

朱標也沒有着急,準備的時間越久,就越說明要講的東西很多很重要。

他巴不得馬鈺多準備一會兒。

在馬鈺思考的時候他也沒閒着,找來筆墨紙硯擺放好,準備等會兒好做記錄。

免得要記的東西太多,將哪裡給遺漏了。

大約過了兩刻鐘,馬鈺終於梳理完畢,擡起頭說道:

“好了,現在我們開始吧。”

朱標馬上提起筆,說道:“表弟你說,我聽着呢。”

馬鈺點點頭,說道:“任何一個羣體,想要長久維繫下去,都要有一套行政體系進行管理。”

“夏、商、西周亦是如此。”

“有掌人口、土地的,爲司徒之官。”

“有掌管軍馬、軍政的,爲司馬之官。”

“有掌刑獄之事的,爲司寇之官。”

“有掌管巫、史、祝、卜的,爲儒者。”

朱標驚訝的道:“啊,儒生最早是掌管神靈祭祀之事的?”

馬鈺搖頭說道:“不,是儒者不是儒生。”

“《漢書·藝文志》記載,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

“儒生來源於儒者和司徒之官,儒家就是他們建立的。”

“當時的官吏,祖上其實都是列國大貴族乃至國君。”

“只是因爲血緣關係太遠,失去了封建的資格。”

“但他們又擁有貴族的身份,可以學習只有貴族才能學的知識。”

“而掌握了知識,他們就能去列國求職,當一名官吏。”

“專門替國君和大貴族工作,負責具體的事務。”

“這個羣體當時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士。”

朱標這次沒有提問,而是奮筆疾書,將這一點給記錄下來。

馬鈺等他寫完,才接着說道:

“之前我說過,因爲生產力的進步,導致西周的制度崩潰。”

“周天子失去權威,天下進入禮崩樂壞的局面。”

“今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周王室失去權威,列國公室也大多被貴族架空,大量的諸侯國被兼併。”

“圍繞他們建立的行政體系,也基本失去了作用。”

“這也意味着,這些體系下的從業者們,也失去了作用。”

“說的直白點,他們失去了工作,只能另謀生路。”

朱標手上不停的做記錄,已經顧不上說話了,只是時不時的點頭表示聽明白了。

“現在我們再來說另外一個問題,教育。”

“學校,在夏商西周時期就存在了。”

“《孟子·滕文公上》記載: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

“只是,當時的學校是國家創建的,只有貴族子弟才能去學習。”

“但在官辦學校之外,掌握知識的貴族、士人,也會開辦私學教授自家子弟讀書。”

“禮崩樂壞之後,官方學校就辦不下去了。”

“反倒是貴族、士人開辦的私學,受到的影響不大,一直延續了下去。”

“所以孔子纔會說,禮失而求諸野。”

“那麼現在,我們再回顧上面所說的話,禮崩樂壞士人階層失去了工作。”

“以前他們讀書是爲了做官,現在做不了官了,該怎麼辦?出路在哪?”

“當時整個士人階層都陷入了迷茫。”

朱標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他們之中的佼佼者,建立了諸子百家對吧?”

馬鈺頷首道:“是的,普通的士只能隨波逐流。”

“其中的佼佼者,開始思考世界爲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該如何解決現存的問題,讓天下恢復和平。”

“然後各學派的創始人,基於自身的見聞和學識,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於是就有了諸子百家。”

朱標點點頭,說道:“諸子負責的工作不同,接觸的事物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就不同。”

“所以他們的思想纔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馬鈺讚道:“正是如此。”

“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

“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

“這些在漢書·文藝志中有詳細記載我就不多說了,回去你可以自己翻書瞭解。”

朱標沒有再說什麼,只是將這一篇的名字記錄下來。

馬鈺接着說道:“我們再來說說孔子,他最偉大的地方在於三點。”

“其一,他繼承了之前數千年所形成的文化制度,並將之總結梳理,傳承於後世。”

“孔子之前華夏數千年文化,賴孔子以傳。”

“孔子之後華夏數千年文化,賴孔子以開。”

“其二,他有教無類,將只有貴族才能學習的知識,教給所有人。”

“前面我們說過,私學一直都存在。”

“但那時的私學是權貴家族內部學堂,也只教授貴族子弟。”

“而孔子開辦的私學,不論出身高低貴賤,只要來拜師都能學。”

“從此,知識走入民間,所有人都有機會學習。”

“爲後續的百家爭鳴和文化大興,奠定了基礎。”

“其三,他把之前貴族的禮儀普及開來,使之成爲人之所以爲人的標準。”

“君子以前指的是貴族,而現在君子成爲了一種修養,一種境界。”

“只要個人的學識品行足夠,人人都可以是君子。”

朱標再次點頭,這一點算是老生常談,他作爲宋濂的學生自然很清楚。

馬鈺深吸口氣,說道:“以上都只是前提條件,是儒家誕生的社會環境。”

“現在我們來說說,孔子和儒家的關係。”

朱標精神一振,其實到了這會兒,他已經有所猜測,但還是想聽馬鈺的解釋。

“孔子雖然也是士,但他既不是司徒之官,也不是儒者。”

“甚至他差點連士的身份都失去了。”

朱標點點頭,這個事情他倒是知道,宋濂給他講過。

孔子十七歲時,赴魯國大夫季孫氏舉辦的士族子弟宴會。

卻被季府管家陽貨所攔,他還嘲諷孔子已經不是士了,沒有資格進入府中。

孔子黯然離去。

“孔子的學問,爲失去前路處於迷茫之中的‘士’,指明瞭前進方向。”

“如果有機會進入朝堂,就施展自己的才學,爲國爲民效力。”

“就算終生都沒能出仕,在鄉野間教書育人影響一方百姓,也不失爲君子。”

“於是,他的思想迅速在士人階層傳播。”

“學習了孔子思想的士人,開始以儒生、儒士自稱。”

“將自己這個羣體稱爲儒家,將孔子的學問稱之爲儒學。” “所以,事實上孔子和儒沒有半文錢的關係。”

“他也不會認爲自己是儒,更不會認爲自己的學問是儒家之學。”

朱標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受教了。”

馬鈺繼續說道:“現在說完了儒家的產生,我們再來說最初的問題。”

爲何朱元璋採用了偏向於儒家的禮法,儒生們就這麼興奮,紛紛支持大明瞭呢。

“其實問題並不複雜,雖然有一部分人,確實是認同孔子的學問,才以他的門徒自居。”

“但大多數士人尊崇他,不過是爲了利益罷了。”

“他們將孔子的學問當成了敲門磚,當成了獲取利益的工具。”

“對孔子的學問,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敬畏之心。”

“會根據君主的喜好,隨意解讀孔子的思想。”

“這也是爲何幾千年來,關於孔子思想的解讀,有那麼多版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說什麼別人的解讀都是錯的,只有他才真正掌握了孔子學問,其實都是給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這話實在太過於赤裸裸,以至於朱標都有些無法接受。

馬鈺自然能看出他的想法,笑道:

“不用覺得難以接受,包括我在內,解讀孔子的真正原因,都是爲了達成自己的目的。”

“孔子不過是一張虎皮,一個堵住所有人嘴巴的幌子。”

“但是不論我們如何解讀,都繞不開‘仁’這個字。”

“之前我說過,孔子的仁是一種境界。”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境界也是不一樣的,感悟到的東西自然也有所不同。”

“所以,只要不脫離‘仁’這個範疇,我們的解讀都是對孔子思想的延續和拓展。”

“關於孔子思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解讀,還有個原因是生產力進步導致生產關係改變。”

“這些新解讀,其實也是爲了適應新的生產關係。”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孔子、儒家、華夏文明,已經融爲一體不可分割。”

朱標鬆了口氣,這個解釋容易接受多了,也讓他心裡好受了不少。

安撫過他之後,馬鈺再次將話題拉回:

“言歸正傳,我們接着方纔的話往下說。”

“儒家確實繼承了孔子的思想,是華夏文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但不要因此把儒生這個羣體,看的多麼高尚多麼了不起。”

“他們不過是打着孔子和儒家的幌子,謀求利益的人罷了。”

“所以他們迎合君主,但又反過來制約君主。”

“君主強勢的時候他們就蟄伏、就迎合。”

“君主弱勢的時候,他們就反過來用禮法綁架君主。”

“漢人是華夏文明的主體,所以漢人王朝往往會採用儒家的禮法制度治國。”

“部分蠻夷族羣建立的政權,也會漸漸的被儒家同化,儒生們都可以從中獲取利益。”

“可是蒙元不同於之前所有的異族政權。”

“他太強大了,蒙古帝國堪稱人類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國家。”

“其實力之強悍,堪稱舉世無匹。”

“所以他們是驕傲的,對自己族羣的制度文化也非常自信。”

“在他們看來,漢人是被征服者,自然也就不屑於學習漢人的禮法制度。”

“不過蒙古皇帝也不是一開始就討厭儒家的。”

“金國被滅後,當時金國的儒家領袖耶律楚材率衆投降,併成功用儒家禮法制度說服了窩闊臺。”

當時窩闊臺對儒家的禮法制度非常不屑,準備全部廢除,施行蒙古的制度。

耶律楚材就用稅收給窩闊臺上了一課。

窩闊臺這時候才知道,原來還能通過制度收稅,不費吹灰之力獲得數倍於劫掠所得的財富。

於是他就准許耶律楚材,在中原施行儒家的禮法制度。

忽必烈對儒家更是非常的推崇,還將真金太子的教育工作交給了儒生。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儒生們飄了。

他們覺得這羣蒙古蠻夷太落後了,應該將天下交給我們儒家治理。

於是儒生們竟然直接找到忽必烈,要求他把皇位讓給太子。

當時忽必烈的表情應該是很精彩的。

真金太子得知此事大驚失色,連忙去找忽必烈解釋。

然而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父子關係怎麼可能會不發生改變。

沒多久真金太子這個最正牌的繼承人,就在驚嚇中死了。

忽必烈不得不改立另一個兒子當太子,爲後來的元朝皇室內亂埋下了禍根。

聽到這裡,朱標也有點繃不住了。

這是人能幹的出來的事情?

人忽必烈是開國皇帝,你們儒生到底哪來的自信啊。

“也是從這個時候,蒙元開始提防打壓儒家,最後直接廢除了儒家的禮法制度。”

“雖然後續還有蒙古皇帝試圖恢復儒家的地位,但很快就被反對勢力阻止了。”

“儒家思想被摒棄,儒生這個羣體就沒辦法再通過儒家這杆大旗,攫取足夠的利益。”

“所以元朝這將近百年時間,他們是很憋屈的。”

“等到元末亂世到來,他們開始尋找新的代言人,試圖恢復往日的榮光。”

“你爹內心其實對儒家很是不屑,但他清楚儒生羣體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爲了拉攏儒生,他表面裝作對儒家示好。”

朱標心中非常無奈,怎麼又開始蛐蛐我爹了。

不過他也習以爲常了,大腦直接將這句話給過濾了。

“但假的就是假的,永遠都真不了。”

“你爹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和張士誠,徹底奠定勝勢,並建立了大明。”

“然後他不裝了。”

“想要刑不上大夫?貪污六十兩處死了解一下。”

“儒生想要與天子共治天下?呵,別鬧了。”

原本的世界,規定官吏見了皇帝就得下跪,和皇帝交流都得跪着說話。

親王、公主位在三公之上。

想要權力?勞資直接把丞相制都廢了。

直接就是將儒家當成家奴使喚,把儒生們的尊嚴按在地上摩擦。

儒生們這才發現自己上了當,然而爲時已晚。

但有句話說的好,彈簧按的越很,反彈的力量也就越大。

你朱元璋強勢,不把我們當人是吧?

那我們忍着。

總不能你的子孫也都和你一樣強勢吧。

到時候咱們再算總賬。

所以,明朝的皇權和儒家鬥爭,在歷朝歷代都是最激烈的。

具體表現就是大家所謂的文官集團。

這一世,因爲馬鈺的影響,朱元璋最終還是選擇了偏向於儒家的禮法制度。

雖然這麼做的目的,是爲了解決人口增長帶來的生存問題。

但畢竟沒有如原本世界那般,將儒生們的尊嚴踩在腳下。

而且儒生們可不知道這些啊,他們只以爲朱元璋在兌現當初的承諾。

“所以在你爹頒佈了新的禮法制度後,他們一改之前的觀望的態度,開始支持大明。”

(本章完)

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36章 是非,權衡第96章 死意第110章 魷魚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86章 觸及皇權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58章 孔子非儒第30章 天命所歸第113章 無題第96章 死意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84章 開講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27章 無題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63章 義薄雲天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13章 無題關於更新的說明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42章 上架感言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76章 老狐狸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40章 中二少年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96章 死意第86章 觸及皇權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關於更新的說明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76章 老狐狸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93章 人間佛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133章 無題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36章 吾以救世也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38章 禹王鼎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33章 錦衣衛第93章 人間佛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75章 分化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82章 雷厲風行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22章 暴露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27章 無題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93章 人間佛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88章 自信第113章 無題第93章 人間佛第121章 無題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74章 文學和賢良
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36章 是非,權衡第96章 死意第110章 魷魚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86章 觸及皇權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58章 孔子非儒第30章 天命所歸第113章 無題第96章 死意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84章 開講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27章 無題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63章 義薄雲天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13章 無題關於更新的說明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42章 上架感言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76章 老狐狸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40章 中二少年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96章 死意第86章 觸及皇權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關於更新的說明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76章 老狐狸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93章 人間佛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133章 無題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36章 吾以救世也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38章 禹王鼎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33章 錦衣衛第93章 人間佛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75章 分化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82章 雷厲風行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22章 暴露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27章 無題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93章 人間佛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88章 自信第113章 無題第93章 人間佛第121章 無題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74章 文學和賢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