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儒教

第67章 儒教

妖僧道衍。

黑衣宰相姚廣孝。

朱棣最重要的謀主,靖難最大的推手之一。

醫學世家出身,十四歲削髮爲僧,卻拜道士爲師,後又精研儒學。

可謂是儒釋道三家貫通。

他的情況完全符合馬鈺的標準。

對儒家思想不迷信,也完全不在乎儒家的權威,更不會在乎社會壓力。

關鍵,他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

洪武八年,朱元璋徵召精通儒學的人入宮應對,他就很積極的參加了。

只可惜,學貫三教在宋朝以前,那是世人敬仰的大學者。

可在宋朝之後的儒家眼裡,就是不務正業。

最終他並沒有被授官。

當然,也有可能是他太急於求成,過於表現自己,不被朱元璋喜歡。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次出仕都以失敗告終。

之後就是長達七年的蟄伏。

這七年他隱去了自己的鋒芒,結交了一些有用的朋友。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病逝,朱元璋再次徵召高僧隨侍諸王,誦經祈福。

他通過朋友的舉薦再次獲得了機會。

這次他沒有直接去找朱元璋,而是先見了朱棣。

在經過一番長談之後,成功說服朱棣。

並在朱棣的主動要求下,成功邁出了第一步,成爲了燕王隨侍。

之後又是長達十餘年的經營。

他一步步取得朱棣的信任,並在關鍵時刻推了一把,改變了歷史走向。

根據歷史記錄,他自己過的不說多簡樸,至少不奢華。

對美色、金錢完全不感興趣,華夏人最重視的子嗣,他也毫不在乎。

甚至權力慾望也很一般,至少史書上並未沒有,他試圖直接掌握權力的記錄。

他的權力,都是來自於朱棣的信任。

如果非要說他圖什麼。

或許是爲了名。

但馬鈺認爲,他更多是爲了證明自己,爲了讓自己的一身所學有用武之地。

亦或者說,他享受那種攪動風雲的感覺。

如果他真的是個清心寡慾的和尚,馬鈺還真不一定有把握說服他。

但既然他是這種性格,事情反而就好辦了。

就直接告訴他,有沒有興趣在儒家頭上動動土。

相信他會立即加入進來的。

接下來就是如何說服朱元璋和馬皇后了。

至於私下聯繫姚廣孝……想都不要想。

自己一舉一動都在朱元璋的監視之下,想瞞着他找人根本不可能。

況且,姚廣孝第一次出山,直奔朱元璋而去。

第二次出山降低了目標,找的也是朱棣。

很顯然,他的目標就是皇家。

說白了,他想要的是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而不是從基層一點點往上爬。

雖然現在自己是馬皇后的從侄,可說破天也是外臣,且才十來歲。

靠自己是很難說服姚廣孝的。

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藉助朱元璋的手把姚廣孝找過來。

剩下的就簡單了。

所以,說到底這事兒還是得找朱元璋和馬皇后解決。

馬鈺大腦急速轉動,很快就有了思路。

他還順便調整了一下,等會兒要和馬皇后說的話。

要把朱元璋往自己期望的方向引導。

等到達坤寧宮正殿,他已經徹底理清思路。

當即就邁步進入正堂,發現朱元璋、朱標也在。

對此他並不意外,儒家出了問題,那關係可是非常大的。

朱元璋和朱標兩人肯定會在場,以便於親自了解詳情。

見過禮之後,他在朱標下首坐下。

馬皇后先開口說道:“這麼快就出來了,沒談攏?”

馬鈺點點頭,說道:“壓根就沒談,我只是試探了一下。”

“發現他纔是舊秩序的代言人,就離開了。”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他是當世文魁,如果儒家真的出了問題,他會沒有責任?”

“你找他去談,怎麼可能會有結果。”

馬鈺只是嘆息了一聲,並沒有說什麼。

這時朱標問道:“表弟,儒家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我想了許久卻沒有一點頭緒,你就別賣關子了,快告訴我們吧。”

馬鈺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按照之前想好的思路,說道:

“在談儒家的問題之前,我先和你們說一說宗教化和世俗化吧。”

三人都不禁精神一振,這是又要講大課了啊。

“宗教以超自然信仰爲核心,就是有一個或者一羣不容褻瀆的神靈。”

“通過儀式、經典和神職人員傳承教義,形成獨特的宗教文化形態。”

“宗教普遍都很極端,除了自己的神和教義之外,其他一切思想都被斥之爲歪理學說。”

“他們將神靈置於一切之上,將神靈作爲一切的出發點和歸宿。”

朱元璋下意識的反駁道:“不盡然,道教就不太在乎這些東西。”

馬鈺說道:“道教不過是道家的衍生物罷了,與其說他們是宗教,不如說在模仿宗教求存。”

朱元璋想要反駁,他可是當過和尚的,這一塊是有經驗的。

馬皇后熟悉他的秉性,知道他好擡槓的毛病犯了。

眼睛一瞪,說道:“你還聽不聽了。”

朱元璋連忙道:“聽聽聽,咱就是隨便問問。”

又對馬鈺說道:“你繼續說,繼續說。”

馬鈺和朱標忍俊不禁,對朱寶具還是得馬皇后啊。

“世俗化,是以現實生活爲根基。”

“更加關注民生、生產力發展、社會秩序,強調理性,重視祖宗傳承下來的經驗。”

“直白點說,世俗化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是讓天下更有秩序,讓百姓過的更好。”

“只要能實現這個目標,所有手段、思想,都是可以拿來用的。”

朱元璋、馬皇后和朱標都不禁點頭,這纔對嗎。

不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神靈不要也罷。

馬鈺繼續說道:“世界上大部分的文明,都是基於宗教思想建立的,宗教色彩非常的濃厚。”

“唯有華夏文明,在誕生之初就擺脫了宗教影響。”

“事實上,華夏自身從始至終,都沒有誕生過真正的宗教。”

“我們的祖先最初信仰天地自然,太一神、昊天上帝等等,其實都是蒼天的具象化。” “再之後,就開始信仰祖先神……”

“華夏子民信仰的神靈,都是爲我們的族羣,做出過傑出貢獻的祖先。”

“是真實存在過的人,或者是某一個羣體的具象化。”

“其中以商朝最爲突出,當時人們除了祭祀蒼天,更多的就是祭祀祖先神。”

“但是我們祭祀蒼天和祖先神,不是因爲他們神聖不可侵犯。”

“而是他們爲我們的美好生活做出了貢獻,所以大家才奉其爲神。”

“從一開始,華夏族羣衡量一切的標準,就是能不能讓天下變得更好。”

“如果你能讓天下變得更好,哪怕你就是個蓋房子的工匠,都能被萬民奉爲神靈。”

“有巢氏、燧人氏、神農氏,包括倉頡、嫘祖等等,都是因此被奉爲神。”

“還有很多,就是平時做善事,被大家奉爲神靈了。”

“比如南方流行的媽祖祭祀。”

“如果不能讓百姓過的更好,哪怕他真的是神,也沒人會相信。”

“天旱去龍王廟求雨,不下雨就砸廟,此類事情比比皆是。”

“到了商末周初,周文王因有德而得天命,更是給後世帝王樹立了一個標準。”

“作爲君主,必須要將天下治理好,要讓萬民過上好日子。”

“周公制定禮法制度,把人們對待神靈的禮、敬等規矩,變成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式。”

“我們要用禮敬神靈的態度,去對待其他人。”

“這也標誌着,處在萌芽狀態的宗教思維,徹底被抹去。”

“我們只需要敬畏蒼天,只需要感恩祖先,不需要虛假的神靈。”

“我們做一切的目的,都是爲了四個字,國泰民安。”

“孔子的本意,也是讓社會重新恢復秩序,讓百姓安居樂業。”

“包括後續的諸子百家,他們的出發點和歸宿,也都是這四個字。”

“可是宗教化的國家不一樣,他們將信仰神靈視爲一切的根本,壓根就不在乎民生。”

“如果百姓和神靈只能選一個,他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神靈。”

“因爲但凡猶豫一下,都是對神靈的不虔誠。”

“不要說是百姓,就連國君都是神靈的僕從。”

“國王登基,需要神靈加冕才行,否則就是不合法的。”

“如果國君的利益和神靈的利益衝突,那被趕下臺的會是國王。”

朱元璋三人眉頭都不禁皺了起來,神靈是一切,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說到這裡,馬鈺話鋒一轉道:

“你們對比一下現在的儒家,是不是已經具備了宗教特性。”

“孔子從人變成了聖,四書五經成了經典,不容許有任何質疑。”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現在的儒生羣體,已經將儒家的‘教義’置於百姓的生死之上了。”

他看着若有所思的三人,主要是對朱元璋,笑道:

“陛下要不要試着碰一下孔子和孔家,看看儒生們會是什麼反應。”

本來還不甚在意的朱元璋,臉色陡然變了,怒道:

“放肆,你敢挑撥咱針對儒家。”

馬鈺聳聳肩,說道:“就當是我在挑撥,但你就不好奇嗎?”

“你就不想知道,在儒家眼裡教義、孔子和皇權哪個更重要?”

“你就不想知道,皇權……”

朱元璋怒喝道:“夠了,咱不想聽你胡說八道。”

“難怪你不敢和宋濂說出你的真實目的,若你說出來,只怕他當場就讓你血濺五步。”

馬鈺大笑道:“看,你也知道,我不尊孔子會被血濺五步。”

“那豈不正說明我說的話是正確的嗎,儒家已經容不下異己之言了。”

“孔子早就變成不可直視的聖人,是不可褻瀆的神靈。”

“我再說個你不喜歡聽的。”

“世上沒有萬世不滅的王朝,大明早晚也有滅亡的一天。”

“到時候朱家子孫會從天潢貴胄,淪落爲最底層的百姓。”

“可他孔家,靠着聖裔的身份,只需向着新朝奉上一張降表,照樣是高不可攀的衍聖公。”

“到時候你朱家子孫跪在他孔府門前,恐怕別人都不會拿正眼看一眼。”

“嘩啦。”朱元璋終於被破防,化身桌面清理大師,將面前桌子上的東西全部掃落到地上。

眼睛惡狠狠的盯着馬鈺:“你大逆不道,真以爲咱不敢殺你?”

朱標大驚就想要勸說,卻被馬皇后給阻止了,只能着急的看着。

他不明白,表弟以前雖然也愛蛐蛐,但一直都很注意分寸。

今天怎麼會說出這般過激的話來。

馬鈺深吸口氣,正色道:“你自然敢殺我,但我知道你不會。”

“因爲你是大明的開國君主,知道誰纔是爲了大明爲了萬民。”

朱元璋凝視他許久,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發出一聲巨響。

然後一聲不吭轉身離開了正殿。

朱標連忙跟過去想要勸說,哪知道朱元璋卻呵斥道:

“你出來做什麼?回去。”

朱標有些懵:“啊?”

朱元璋沒好氣的道:“啊什麼,你也變蠢了是吧?”

朱標這才醒悟過來,是讓他回去繼續聽馬鈺還會不會說什麼。

但他又有些擔憂的道:“您沒事吧?”

朱元璋眼神冰冷:“咱是很生氣,但咱更想知道,孔家的虎鬚咱能不能摸得。”

說完就不再理會朱標,轉身去了幹清宮。

孔家兩面三刀,他早就看着不舒服了。

尤其是去年三月徐達攻下山東,他下詔讓孔家家主孔克堅來朝覲。

結果孔克堅竟然稱病不來,只讓他兒子孔希學來應天。

這分明是不把他朱元璋放在眼裡。

如果不是爲了拉攏讀書人之心,他早把孔克堅給殺了。

現在王保保已經被驅趕出中原,再有幾個月肅清北元殘兵,大明就真正一統天下了。

到時候也沒必要與讀書人虛與委蛇了。

就算沒有馬鈺這番話,他也想動一動孔家。

現在更加堅定了他的決心。

咱倒要看看,你們這些儒生會怎麼做。

另一邊,朱標返回正堂,苦笑道:

“表弟,你今天這話,實在有些過了啊。”

馬鈺放下手裡的茶杯,說道:

“重症當用猛藥,大明需要儒家來治國,就算我說的天花亂墜,你爹也不會輕易動儒家的。”

“但現在就不同了,宗教化的儒家已經觸碰到了他的逆鱗。”

“等他證實了我的話,必然會採取行動的。”

然後他看着馬皇后說道:“姑姑也是支持我的,否則方纔就阻攔我了。”

朱標疑惑的看向自家母親,她也是剛剛纔聽說這事兒吧?

爲何如此草率的就支持了?

這麼大的事情,不應該經過再三查證思索之後才能決定嗎?

馬皇后沉默片刻,纔開口說道:

“我也不知道你說的是對是錯,但我願意相信你,因爲我們是一家人。”

(本章完)

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17章 無題第88章 自信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34章 復古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4章 甲骨文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55章 出塞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96章 死意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67章 儒教第7章 帝王之學第33章 錦衣衛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7章 帝王之學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33章 錦衣衛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92章 綁架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16章 拿捏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52章 漢人英雄第55章 出塞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88章 自信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30章 天命所歸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86章 觸及皇權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82章 雷厲風行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89章 無題第67章 儒教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04章 趙敏第30章 天命所歸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33章 無題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03章 還俗第108章 無題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28章 鼎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33章 無題第21章 東拉西扯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121章 無題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136章 吾以救世也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28章 鼎第76章 老狐狸第113章 無題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89章 無題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67章 儒教第36章 是非,權衡第104章 趙敏第92章 綁架第136章 吾以救世也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86章 觸及皇權第96章 死意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65章 儒家病了第86章 觸及皇權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
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17章 無題第88章 自信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34章 復古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4章 甲骨文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55章 出塞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96章 死意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67章 儒教第7章 帝王之學第33章 錦衣衛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7章 帝王之學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33章 錦衣衛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92章 綁架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16章 拿捏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52章 漢人英雄第55章 出塞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88章 自信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30章 天命所歸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86章 觸及皇權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82章 雷厲風行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89章 無題第67章 儒教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04章 趙敏第30章 天命所歸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33章 無題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03章 還俗第108章 無題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28章 鼎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33章 無題第21章 東拉西扯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121章 無題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136章 吾以救世也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28章 鼎第76章 老狐狸第113章 無題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89章 無題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67章 儒教第36章 是非,權衡第104章 趙敏第92章 綁架第136章 吾以救世也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86章 觸及皇權第96章 死意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65章 儒家病了第86章 觸及皇權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