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文學和賢良

第74章 文學和賢良

幾日後的一次早朝,朱元璋以儒生多不通實務爲由,宣佈取消預定在明年舉辦的科舉。

直到儒生們解決這個問題再開科取士。

這個決定一出……並沒有出現滿朝譁然的局面。

勳貴們老神在在,似乎一切都和他們無關。

真正激烈反對的,只有以宋濂爲首的儒生們。

本應該和他們站在一起的,東南士紳宗族出身的官吏,則只是跟在他們後面不疼不癢的說了兩句。

等朱元璋表示無需再議之後,他們就慢悠悠的退回了人羣,一點着急的樣子都沒有。

朱標默默的看着這一切,心中更加感嘆,一切都讓表弟說中了。

雖然士紳也是儒家出身,可他們和宗族結合之後,已經不同於普通儒生了。

這方面應該加以利用,最好能分化兩者,讓他們無法團結起來對抗皇權。

眼下就是個不錯的機會。

眨眼間他就已經有了大致的思路。

於是他就出列道:“之前有不少大臣提議,可以讓儒生先去衙門歷練,然後再來參與朝廷選仕。”

“大家不妨討論一下,是讓讀書人直接參與科舉好。”

“還是先去衙門歷練,學會爲政之道後再來參加科舉好。”

“退朝後每個人都寫一份奏疏呈上來,陛下御覽之後自會有決斷。”

朱元璋雖然摸不透他的想法,但也知道自家兒子估計在謀劃什麼,於是就說道:

“太子之言爾等可都聽到了?回去好好寫奏疏,免得說咱獨斷專行。”

羣臣就更不會有別的想法了,只以爲太子是希望恢復科舉的。

但又不好違背自家父親的命令,只能取了這個折中之法。

算是爲後續重啓科舉,留了一線希望。

宋濂是最欣慰的,這太子沒有白教啊。

之後羣臣又討論了一些別的事情,主要是剛打下來的土地如何治理,以及戰事的進展。

剛打下來的土地沒啥好說的,免除租稅一年,同時派遣大員前往地方安民。

戰事進展就非常順利了,可以說是勢如破竹,到現在已經沒有人能阻擋大明的兵鋒了。

南方諸省基本已經平定,只有部分土民還佔山爲王不服王化,但已經無法影響大局。

按照計劃,南方已經平定,理應命大軍還朝。

然而朱元璋只是抽回了三分之二的軍隊。

剩下三分之一,以防倭、防蠻爲由鎮守東南。

這個理由可謂是非常充分,完全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懷疑。

戰爭最激烈的還是北方。

八月元朝反攻大同,剛剛接管了常遇春部屬的李文忠,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更改了自己的作戰計劃。

帶兵改道大同,粉碎了北元試圖捲土重來的野望。

而且在這裡,徐達還和李文忠打了一次完美配合。

徐達帶兵進攻陝西,將元朝守將張良臣包圍,準備將其徹底吃掉。

王保保率領三路大軍來救,徐達一邊命人節節抵抗,一邊加緊進攻張良臣。

但元軍屬於哀兵,爆發了極強的戰鬥力。

再加上王保保也是名將,明軍防線接連被破。

眼看徐達揹負受敵,李文忠擊潰了大同元軍後,迅速出兵幫助他擋住了其中一路。

徐達得以集中力量將張良臣消滅,然後趁另外兩路元軍還沒有反應過來,出兵將他們全部擊敗。

陝西山西被明軍全部拿下,算上之前攻克北平,以及常遇春、李文忠出塞。

傳統意義上的北方漢地,除了遼東之外,已經盡數落入大明之手。

朱元璋下令,徐達、湯和班師回朝,又令馮勝總督北方軍事。

可以說,到了這一步大明的江山算是坐穩了。

本來還有些騎牆心思的人,也都安心投入到了新朝的建設中來。

大明的各項禮法制度,也在迅速的制定並落實。

與馬鈺有直接關係的就一件,朱元璋冊封馬太公爲徐王。

馬鈺作爲他宗祧的繼承者,自然是有資格繼承其爵位的。

王爵是不要想了,但降等之後的公爵是少不了的。

不過朱元璋卻並未提讓他繼承爵位的事情,羣臣自然也就更不會提了。

爲此朱標還親自跑了一趟解釋原因:

“勳貴們還未冊封,若現在就讓你繼承爵位,恐會遭人嫉恨。”

“我爹已經決定明年大封功臣,到時候再讓你繼承外祖父之爵位。”

除了感謝,對此馬鈺還能說啥。

這個爵位本就不屬於他,相當於是白撿的,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接着兩人就聊起了近期朝堂之事。

馬鈺問道:“你讓人上書談論儒生歷練之事,可是有什麼打算?”

朱標就將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

“士紳表面上與儒生看齊,但他們的利益訴求與儒生卻截然不同。”

“之前只是沒有表現出來罷了,儒生們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這次儒生歷練和科舉,牽扯到了兩者的根本利益,在奏疏內容上肯定會有所體現。”

“到時我會挑選部分士紳的奏疏,將內容泄露出去,看看能否讓兩者離心。”

馬鈺搖搖頭,說道:“作用不大,不過可以試一下。”

“而且……你看過鹽鐵論嗎?”

朱標很疑惑他爲何會突然問毫不相干的問題,但還是頷首道:

“看過一點,非常的精彩,很多東西即便是現在依然能用的到。”

馬鈺問道:“那你可知,參與鹽鐵會議的有幾方勢力?“

朱標想了一下,回道:“直接參與的有兩方,文學賢良和以桑弘羊爲首的士大夫。“

“不過這場會議是霍光發起的,他算是隱藏的第三方。”

馬鈺搖搖頭,說道:“看的太淺了,是三方不假,但並非你所說的三方。”

朱標以爲他又要講課,高興的道:“哦?不知是哪三方?“

馬鈺說道:“士大夫、文學和賢良。”

朱標驚訝的道:“啊?文學賢良不是一體的嗎?”

馬鈺說道:“你仔細看,文學和賢良雖然都站在士大夫的對立面,但他們的利益訴求其實是不一樣的。”

“文學的訴求,是希望朝廷行仁政,恢復三代之治。”

“賢良的訴求重點在於,讓漢朝放棄均輸平準政策,放棄鹽鐵專營,放棄對山川湖河利益的控制。”

“當然,文學也有這方面的訴求。”

“但文學要求朝廷放棄這些利益的原因,是朝廷官員藉着壟斷的名義坑害百姓。”

“而賢良則是認爲朝廷在與民爭利。”

朱標更加的疑惑了:“這有什麼區別嗎?”

朝廷壟斷這些利益坑害百姓,不就是在與民爭利嗎?

馬鈺解釋道:“區別太大了,文學的出發點,是漢朝的官吏利用這些政策坑害百姓。“

“這是真實存在的,並非是他們胡謅。”

“朝廷只要略微修改一下政策,少坑害一點百姓,他們也就不會反對了。”

“至少不會再這麼激烈的反對了。”

“他們的重心在民生上面。” “但是賢良不一樣,他們的出發點是與民爭利。”

“就算朝廷修改政策讓百姓少受點傷害,他們依然會反對。”

“他們的重心在利益上面。”

朱標依然很疑惑,有這種區別嗎?我爲何沒有看出來?

見此,馬鈺反問道:“如果朝廷放棄對這些利益的掌控,誰有資格經營這些產業?百姓有能力嗎?”

朱標恍然大悟:“我懂了,只有世家大族纔有資格經營這些產業。”

“他們所謂的與民爭利,不過是打着爲民的幌子,爲自己爭取利益,是吧?”

馬鈺笑着點頭道:“孺子可教也。“

“文學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儒生,而賢良則是士紳宗族勢力。”

“文學們是真的在爲民考慮,糾正朝廷的政策缺陷。”

“而賢良則躲在文學們的後面,蠱惑文學爲他們衝鋒陷陣。”

朱標終於明白他爲何會突然提鹽鐵論了,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啊。

“若非表弟你提醒,我恐怕一輩子都捉摸不透這一點啊。”

馬鈺自得的道:“恐怕參與會議的文學們,和會議的記錄者范寬,都沒有察覺到其中的貓膩。”

“不過好就好在,范寬將每個人的話都記錄了下來。”

“哪些是士大夫說的,哪些文學說的,哪些是賢良說的,都標記了出來。”

“我們才能從中窺探到各方的謀算。”

朱標點點頭,讚道:“但也得有表弟你這般清醒的人,才能窺探到其中奧秘啊。”

馬鈺只是笑了笑,接着說道:“正如當時的文學們沒有察覺到自己被賢良利用了。”

“現在的儒生也沒有察覺到,士紳宗族其實和他們也不是一條心。”

“只要你能讓儒生們察覺到這一點,還是能起到一些效果的。”

朱標說道:“回去我就仔細研究鹽鐵論,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經驗。”

他並未就此回宮,而是先和馬鈺一起去了趟茶點鋪子,陪大家聽了一會兒戲才離開。

回到宮中他第一時間就找到朱元璋,將馬鈺的話轉述了一遍。

然後父子倆一起去了大善殿,將鹽鐵論找出來逐字逐句的翻看。

最後發現果然如馬鈺所言。

表面上看,是文學賢良在共同對抗以桑弘羊爲首的士大夫,可仔細看就會發現。

他們的側重點是真的不一樣。

有了馬鈺的提醒,他們越看越覺得,賢良們就是一羣蠹蟲。

只不過他們善於僞裝自己,將文學頂在頭上,打着爲民的大義名分要挾朝廷。

朱元璋先是臉色鐵青,然後長嘆道:

“太陽底下果然沒有新鮮事,沒想到今天大明遇到的情況,西漢時期就已經發生過。”

——

朱元璋父子倆正在研究鹽鐵論的時候,馬鈺也沒閒着。

他帶着朱樉等人,打造了一批‘不忘初心’的腰牌,分發給了小組織所有成員。

每一個領到的人都非常的興奮,再看周圍的小夥伴,感覺都不一樣了。

以前大家只是爲了興趣聚在一起,現在都是太子黨。

是利益共同體了。

而之前朱標說的話,此時回想起來,更是別有一番含義。

此事根本就瞞不住人,況且他們也從未想過瞞着誰。

一羣勳貴二代,公然勾結在一起,以太子黨自居。

簡直是大逆不道啊。

你們這麼做視皇帝爲何物?

皇權面前無父子,你們簡直就是找死啊。

很多人都在等着看笑話。

但也有部分人,是真的不希望大明發生父子決裂的戲碼。

以各種方式提醒朱標,不要這麼做,身爲太子你應該低調一點。

朱標將這些人的名字都記下來,送到了朱元璋那裡。

沒多久,這些人都被提拔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

當然,也有人想借機生事。

他們不敢直接攻擊朱標,就彈劾小組織結黨營私,希望朝廷嚴懲。

朱元璋當朝斥責了這些人,表示小組織成員的父祖輩效忠於咱,跟隨咱一起打天下。

他們效忠咱的兒子,將來輔佐咱的兒子,這就叫傳承。

誰再言及此事,皆罷官免職。

這個回覆震驚了所有人。

這就相當於是皇帝親口認可了小組織的存在,併爲其背書。

皇帝竟然真的支持太子廣收黨羽?他就不怕玄武門舊事重演?

很多人自然是不信的,認爲皇帝不過是爲了面子才如此,事後肯定會找機會將小組織給解散的。

然而很快他們就發現,事情與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

皇帝非但沒有打擊小組織,反而任由太子三天兩頭出宮參與小組織活動。

而且小組織成員的父祖輩,也完全沒有受到此事的牽連。

甚至不少人還被提拔。

這一下羣臣迷茫了。

皇帝真就這麼相信太子?說好的皇權無父子呢?

但也有不少人認爲,皇帝太天真了,竟然相信太子。

等着吧,唐高祖很快就會有同伴了。

但在勳貴那裡,又是另外一副景象。

以前他們覺得,狗屁的小組織,我們纔不屑參與進去。

然而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早知道皇帝是這種態度,我們早就讓自家孩子參與了啊。

不過現在參與也不算晚。

他們紛紛吩咐自家子弟,一定要想辦法加入小組織。

於是茶點鋪子頓時就人滿爲患,都無法正常接待客人了。

小組織最初的那批成員自然是最興奮的。

其實他們也擔驚受怕過,生怕皇帝打擊他們。

只是年輕人嗎,很多時候做事是不計後果的。

大家都加入了,我怎麼能退出呢。

硬着頭皮要了腰牌。

現在好了,全都變成了榮譽啊。

出門的時候將牌子懸掛在腰上,誰不高看一眼。

在自己家的地位,也是肉眼可見的提升。

尤其是其他勳貴子弟羨慕的目光,更是讓他們昂首挺胸。

正所謂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

勳貴子弟的地位,和父輩的官職是有關係的。

然而現在,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個規律。

別管父輩是什麼身份,有腰牌的就是高人一等。

(本章完)

第84章 開講第92章 綁架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116章 拿捏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4章 甲骨文第67章 儒教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83章 正式立旗第84章 開講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22章 暴露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10章 魷魚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16章 拿捏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38章 禹王鼎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33章 錦衣衛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9章 沒頭蒼蠅第117章 無題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32章 你再想想第63章 義薄雲天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96章 死意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5章 雙標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57章 儒從何來第15章 雙標第116章 拿捏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127章 無題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81章 無題第88章 自信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96章 死意第103章 還俗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93章 人間佛第115章 羣相制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15章 雙標第90章 窮第116章 拿捏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28章 鼎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67章 儒教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
第84章 開講第92章 綁架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116章 拿捏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4章 甲骨文第67章 儒教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83章 正式立旗第84章 開講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22章 暴露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10章 魷魚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16章 拿捏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38章 禹王鼎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33章 錦衣衛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9章 沒頭蒼蠅第117章 無題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32章 你再想想第63章 義薄雲天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96章 死意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5章 雙標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57章 儒從何來第15章 雙標第116章 拿捏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127章 無題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81章 無題第88章 自信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96章 死意第103章 還俗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93章 人間佛第115章 羣相制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15章 雙標第90章 窮第116章 拿捏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28章 鼎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67章 儒教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