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開講

和宋濂等人表達過政治主張之後,馬鈺的心情總體來說是相當舒坦的。

折騰這麼久終於打開了局面,接下來就可以做一些具體的事情了。

儘管一直提醒自己要冷靜,但心裡還是很得意的。

躲在書房自嗨了很久才漸漸恢復理智。

然後就陷入了新一輪的沉思。

不知過了多久,朱樉闖進來道:“老馬……老馬……你又在發什麼呆呢?”

馬鈺看着他滿頭大汗的樣子,笑道:“這是幹嘛去了?”

朱樉隨便找了把椅子,一屁股坐下說道:

“鋪子那邊不是盈利了嗎,今天我們在城外建了一座粥棚,可把我給累壞了。”

聞言馬鈺心中一沉,亂世帶來大量流民,原身就是逃難來的流民。

當初他們一起逃難來的有四千多人,能活着到達應天的不足三千。

現在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活着。

根據朝廷統計的數據,目前應天各地擁有流民十餘萬多人。

被分流到各個縣後,應天城外還有五萬多。

朝廷在城外建的有粥棚,以養活那些流民。

小組織想做慈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建粥棚。

一般人家自然不能隨意這麼幹的,但他們不是一般的組織,倒也不會有人說什麼。

畢竟最後的好處,大多都落在了朱標頭上。

想到這裡,他問道:“天下即將一統,朝廷有說如何安置這些流民嗎?”

朱樉搖搖頭說道:“得先在各地方建立衙門委任官員,才能安置流民,我估計得到明年了。”

馬鈺心情更加沉重,這中間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在絕望中死亡啊。

但他也知道朱樉說的是實話,一塊地方不是打下來就行了,要從頭搭建行政體系。

行政體系搭建不起來,將流民弄過去沒人管理,就是草菅人命。

只是道理歸道理,對流民來說這大半年的時間可就太難熬了。

現在剛進入九月,天氣還比較炎熱,冬天可怎麼辦?

得想想辦法啊。

之前行動受限有心無力,現在已經獲得了一定的自主權,是時候做些什麼了。

就在他思索此事的時候,朱樉問道:

“剛纔在想什麼呢,這麼入神,喊你幾聲都沒反應。”

馬鈺隨口道:“這不是剛見過宋先生他們嗎,明天你爹肯定會喊我進宮的,我在思考怎麼敷衍他。”

朱樉警惕的道:“明天我還要去粥棚,可沒空和你一起進宮。”

馬鈺失笑道:“這次沒蛐蛐你爹,談的都是正事。“

朱樉連連搖頭:“正事我也不去……算了,我今晚還是去鋪子住吧,明天一早出城。”

說完不理會馬鈺的解釋,轉身頭也不回的就走了。

馬鈺非常氣憤,這小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咱們可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我能忽悠你嗎?

信任呢?——

確實如他猜測的那般,第二天上午吳卓就來了:

“公子,娘娘召您入宮。”

馬鈺點點頭,問道:“今天陛下沒有罷朝吧?”

吳卓笑道:“那沒有,不過昨晚陛下在娘娘那裡留宿的。”

言外之意就是說,兩口子一起看的密報,然後一起做出的決定。

朱元璋照常上朝,馬皇后喊他入宮。

看看時間,等他們趕到坤寧宮,朱元璋應該正好下朝。

嘖,這兩口子配合的是真好。

之後兩人一邊閒聊,一邊前往皇宮。

到達坤寧宮的時候,發現朱棡、朱棣也都在,顯然這是被喊來聽課的。

見過禮之後,幾人閒聊了起來。

朱棣對馬鈺一如既往的親切,表哥表哥的喊個不停。

朱棡就不同了,對馬鈺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從原來的疏遠,變的親切的不得了,拉着他求教了很多問題。

馬鈺也不得不感慨,能力纔是立足之本啊。

馬皇后則坐在一旁,看着他們親密的樣子,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幾人正閒聊的時候,朱元璋帶着朱標到來。

衆人連忙行禮。

一番折騰之後,大家再次落座。

朱標先開口,講了朝堂發生的事情,主要是說了羣臣對學習算學的態度。

末了順勢問馬鈺道:“表弟以爲如何?”

馬鈺笑道:“朝堂哪有蠢人,不過是不想學罷了。”

朱標深以爲然的道:“我也是這般想的。”

“你編寫的算學書我看了,難度並不大。”

“第二本書的三分之一內容我都學過了。”

“我才學了大半年而已,他們就算沒有天賦,五年也足夠學會了。”

朱元璋插話道:“理是這麼個理,然大明草創人心不穩,不宜過於逼迫百官。”

“否則將他們逼的離心離德就不好了。”

馬皇后接話道:“現在朝廷的當務之急就是安民,第一本書的內容足夠了。”

“我看不如就讓現有官吏,去學第一本書。”

“五年後選仕,再以第二本書爲標準。”

馬鈺也覺得這個決定不錯。

目前大明第一要務,就是建立穩固的統治體系,然後安撫百姓,讓天下恢復生機。

至於發展工商業、搞基建之類的,那都是後面的事情了。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所以,逼迫現有官吏學習第二本書的內容,完全沒有必要。

還不如只讓他們學習第一本,如此他們也就不好意思再反對了。

一旦他們都開始學,馬氏算學就能迅速在全國普及開來。

爲五年後的選仕創造條件。

至於民間士子的態度……沒有官吏撐腰,他們的意見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主動權掌握在朝廷手裡,他們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而且這麼做還有個好處,爲後續官僚集團新舊交替創造條件。

現在的官吏多是倉促徵辟,其中不乏濫竽充數之輩。

安民、收稅的工作他們還能勉強勝任,等將來朝廷擴充官吏職能的時候,這些人必然不能勝任。

到時候就將他們邊緣化,讓懂算學的新官吏取而代之。這件事情確定之後,朱元璋才問起今天讓馬鈺入宮的真正目的:

“昨日你與宋濂說,要擴充官吏職能,詳細給咱說說是怎麼回事。”

馬皇后、朱標等人也都看了過來。

馬鈺心道果然如此,昨日他亮明政治主張的時候,就知道朱元璋肯定會找自己談此事。

關於此事他早就想好了說辭,所以也沒有猶豫,直接就說道:

“說此事之前,我想給陛下講一講歷史發展的兩個大趨勢。”

朱元璋眼睛一亮,不禁坐直了身體,問道:

“哦,什麼大趨勢?”

馬鈺依然沒有直接說答案,而是說道:

“這兩個大趨勢看似兩個,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一個。”

“因爲它們兩個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只是爲了方便講述,我纔將其分爲兩條線。”

朱元璋不禁更加期待,他已經熟悉了馬鈺講史的風格。

小事情都是直入主題,很快就講清楚了。

越是重大的問題,就越是會強調很多前提。

今天這個話題,很顯然是非常重要的。

馬皇后、朱標也是同樣的表情,只有朱棡和朱棣覺得表哥咋這麼囉嗦。

馬鈺將前提說完,才進入主題:“這兩個大趨勢,分別是公權和民權。”

朱標疑惑的道:“公權?民權?”

馬鈺解釋道:“公權就是中央朝廷的權力大小,民權就是萬民所擁有的權利。”

朱標瞭然的點點頭。

馬鈺接着說道:“這個世界是以人爲本的,一切的文化和事物都是人創造的,也是圍繞人而產生的。”

“沒有人,一切都沒有了意義。”

“所以公權力的大小,和它能直接掌控的人口有關。”

“朝廷掌控的人口多,公權力就大;朝廷掌控的人口少,公權力就小。”

朱元璋等人都點點頭表示明白,這個道理並不複雜,他們自然是能瞭解的。

馬鈺頓了一下,見他們沒有疑問,就繼續說道:

“三代之前具體是什麼樣子,我們瞭解的不清楚就不提了,就從三代開始講起吧。”

“夏商時期因爲生產力落後,朝廷無法直接掌控遼闊的疆土,於是就冊封了諸侯國。”

“除了冊封的諸侯國之外,還有很多服國。”

“所謂服國,就是別的國家因爲懼怕夏商,自願臣服。”

“但這種臣服是名義上的,其國家內部依然施行的是自己的那一套規矩。”

朱棣嘴快,說道:“高麗就是大明的服國是嗎?”

馬鈺笑道:“是的,高麗也是服國,只不過他們在文化上和華夏已經非常靠攏了。”

“還有南洋列國,也都是服國。”

“朝廷對服國的國政影響力其實是很有限的。”

“服國的百姓效忠的也是自己的國君,而不是華夏的天子。”

朱元璋臉色有些不好看,雖然這是事實,可太打他這個天子的臉了。

馬鈺沒有理他,說道:“咱們繼續說回夏商時期。“

“不論是藩屬國還是服國,其實都是一個個的小政權。”

“中央朝廷對他們的掌控力是很弱的。”

“再說民權,因爲生產力低下,百姓被控制在一個個村莊,參加集體勞動。”

“不但沒有人身自由,連財產都不允許擁有,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民權了。”

“關鍵是,百姓名義上是夏商國君的子民,實際上效忠的是列國國君。”

“而在列國內部還有采邑,真正管理這些百姓的是采邑主們。”

“中央朝廷無法直接掌控人口,公權就更難以彰顯。”

朱標等人都不禁點頭,那會兒君主的權威肯定不如現在的天子。

至於集中勞動,這個之前講生產力的時候也講過,他們也能聽的明白。

此時將兩者結合,思路也愈加清晰。

馬鈺繼續說道:“到了西周時期,周王室橫掃天下,不但滅掉了殷商,還將大部分服國也滅掉了。”

“他們將自己的功勳貴族,分封出去替自己掌控天下。”

“而且周王室還制定了禮法制度,要求諸侯國在文化制度上向自己看齊。”

“這就代表着,周王室對藩屬國的掌控更強,公權力在擴張。”

“民權方面,井田制的推行,百姓獲得了農具的所有權和部分土地的使用權。”

“雖然還是沒有人身自由,但權利比夏商時期是有所提升的。”

聽到這裡,朱標心中豁然開朗,興奮的接話道:

“隨着生產力的發展,井田制被破壞授田製出現,民權進一步提升。”

“秦國越過權貴,直接將土地授予百姓。”

“貴族權力被壓縮,公權力再次強化。”

“秦朝大一統之後,設立郡縣編戶齊民,公權力得到了進一步擴張。”

馬鈺讚許的道:“太子英明,就是如此。”

“秦朝開啓了中央集權時代,公權力前所未有的強盛。”

“與之相對應的,編戶齊民之後,最底層的人也獲得了國家認可的身份。”

“先秦時期百姓指的是權貴的後代,普通人是沒有姓氏的,時人稱之爲黔首。”

“編戶齊民之後,黔首獲得了姓氏,纔有了現在的百姓一說。”

“除此之外,朝廷還規定了民享有的權利,民權也得到了提升。”

朱元璋也非常的開心,這些他自然也想到了。

但朱標能明白這些,並準確表達出來,比他自己想到了還讓他高興。

馬皇后也是一樣的心情,兒子越來越出息了,在沒有比這更讓她欣慰的了。

朱棡對他也是充滿敬佩,能跟得上表哥的思路,不愧是大哥啊。

只有朱棣一臉懵懂,他並不太能聽得懂這些。

臉上寫滿了‘不明覺厲’四個大字。

旁聽的常妃也同樣很開心,朱標可是她未來的丈夫。

表現如此出色,她也與有榮焉。

得到了鼓勵,朱標就更高興了,接着往下說道:

“漢文帝等君主相繼廢除了各種殘酷刑罰,百姓的日子更好過了,這也是民權提升的表現。”

“漢武帝完成了思想上的一統,公權力進一步擴張。”

“是不是如此?”

這次馬鈺卻說道:“是的,但也不盡然。”

“其實在漢朝時期,公權和民權反而出現了一次倒退。”

第33章 錦衣衛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15章 雙標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22章 暴露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88章 自信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81章 無題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17章 無題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67章 儒教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04章 趙敏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52章 漢人英雄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52章 漢人英雄第115章 羣相制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75章 分化第129章 夠狠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76章 老狐狸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21章 東拉西扯第7章 帝王之學第92章 綁架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90章 窮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81章 無題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55章 出塞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83章 正式立旗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86章 觸及皇權第66章 姚廣孝第19章 沒頭蒼蠅第63章 義薄雲天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85章 狠狠輸出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04章 趙敏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55章 出塞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13章 無題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17章 無題第66章 姚廣孝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42章 上架感言第58章 孔子非儒第71章 千頭萬緒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76章 老狐狸第106章 稅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第33章 錦衣衛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15章 雙標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22章 暴露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88章 自信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81章 無題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17章 無題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67章 儒教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04章 趙敏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52章 漢人英雄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52章 漢人英雄第115章 羣相制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75章 分化第129章 夠狠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76章 老狐狸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21章 東拉西扯第7章 帝王之學第92章 綁架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90章 窮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81章 無題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55章 出塞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83章 正式立旗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86章 觸及皇權第66章 姚廣孝第19章 沒頭蒼蠅第63章 義薄雲天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85章 狠狠輸出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04章 趙敏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55章 出塞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13章 無題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17章 無題第66章 姚廣孝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42章 上架感言第58章 孔子非儒第71章 千頭萬緒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76章 老狐狸第106章 稅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