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你再想想

第32章 你再想想

看到朱元璋過來,朱標哥四個都嚇了一大跳,連忙站起來請安問好。

馬鈺也起身,煞有介事的整理儀表,然後鄭重的大禮參拜。

其他人都有些詫異,你不是挺能蛐蛐的嗎?怎麼就服軟了?

朱元璋的臉色也好看了不少,心中還不由得意,讓你小子再囂張。

然而,就在這時馬鈺大聲喊道:

“小侄馬鈺,參見姑父。”

“噗哈哈……”朱樉一個沒忍住笑出聲來,然後連忙捂住嘴巴背過身去。

但肩膀還在不停的抽動。

朱標、朱棡也是嘴角直翹,趕緊低頭生怕被父親看到自己臉上剋制不住的笑容。

朱元璋就和變臉一樣,臉色再次黑了下來,伸手指着馬鈺好半晌才憋出一句話:

“你給咱等着。”

說完一甩袖,氣槓槓的往正堂走去。

朱標非常無奈,看來自己的預感是對的,以後有熱鬧看了。

朱樉再次豎起大拇指,厲害。

朱棡驚訝不已,自家性情強勢的老爹,就這麼走了?

朱棣看向馬鈺的目光,充滿了崇拜,這表哥很厲害啊。

進入正堂,朱元璋發現馬皇后正在寫寫畫畫。

就走到她對面故意重重坐下,讓椅子發出抗議的聲音。

馬娘娘擡起頭,發現他表情不對,也是心中一咯噔,連忙放下筆問道:

“怎麼了,百室不肯認錯?”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他敢,真以爲咱的包容是無限的嗎?”

然後他就將處理的過程講了一遍。

處死了石堅等人,故作親切的和李善長交談,一副君臣相諧的畫面。

馬皇后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說道:

“如此便好,相信有了這次教訓,以後他會收斂許多。”

朱元璋說道:“但願如此,不過發生了此事也好,正好給了咱動拱衛司的藉口。”

拱衛司的核心成員,都是之前立過功的密探,不能無緣無故的將他們邊緣化。

現在藉口送上門了。

要怪就怪李善長和石堅去,怪不到咱頭上。

馬皇后也贊同的道:“是該好好整頓一下了,有想好怎麼做嗎?”

朱元璋說道:“解散拱衛司,重新招募人手組建一個新部門。”

馬皇后有些驚訝,說道:“太過激烈了一些吧。”

朱元璋嚴肅的道:“拱衛司職責重大,不可有任何疏漏之處。”

“況且,咱也想借此機會,給羣臣立立規矩。”

讓他們知道,現在是大明王朝,不是之前的割據政權了。

馬皇后嘆道:“一直這樣君不君臣不臣的,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罷了罷了,就這麼辦吧。”

朱元璋勸道:“咱知道你想保持以前的良好關係,但這是不可能的。”

“漢高祖也是先立規矩,大家守好君臣本分,才能相安無事。”

“咱立規矩,對我們好,對他們也好。”

馬皇后說道:“我知道,就是覺得變化實在太快了。”

“大家夥兒齊心協力共渡難關,彷彿還在昨日,睜開眼卻已然面目全非。”

朱元璋也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好,只能拍了拍她的手,轉移話題道:

“咱正想問你呢,不是說過段時間再收馬鈺嗎,怎麼改變主意了?”

提起此事,馬皇后就想起了方纔那番黃河推論,注意力立馬就被轉移。

“我想了想,那麼做還是太功利了,順其自然的收更合適。”

“而且這個從侄也沒白收,第一天就給了我一個大驚喜。”

朱元璋也頓時被勾起興趣,道:“什麼驚喜?”

馬皇后將身旁的一沓紙遞給他:“你一看便知。”

朱元璋越看越是震驚,如果這一切是真的,那問題可就太大了。

不過他心中也有疑惑,真的有這麼嚴重的後果嗎?

但當他看到對淮北的預測時,就再也坐不住了。

他不知道別處是什麼情況,可對自己老家太清楚不過了。

既怕旱,又怕雨。

雨稍微大一點就淹,套用句俗話,蛤蟆撒點尿都能淹。

以前大家認爲是老天的問題,要麼就認爲是朝廷失德導致的。

朱元璋自己也很奇怪,爲啥老家會是這個樣子?

他不願意相信什麼天命,可有時候有些事情真的沒辦法解釋。

看了馬鈺的分析他才終於明白緣由。

原來一切都是黃河奪淮入海的鍋。

有了老家的情況佐證,那麼整篇推論的可信度就非常高了。

一想到自己要接手這麼個大爛攤子,他就忍不住頭皮發麻。

關鍵是,自己的老家就是受災區,還是受影響最大的區域。

於公於私,他都不能放任這種情況的發生。

等他看完,馬皇后說道:“如何,這個驚喜夠不夠大?”

朱元璋深吸口氣,面色凝重的道:“全是驚,一點都喜不起來。”

馬皇后知道他爲何會這般想。

因爲她只寫了黃河奪淮入海的危害,還沒來得及寫洪武元年黃河決堤,部分水量重回故道的事情。

朱元璋被這篇推理的內容震撼,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於是,她笑着說道:“你再想想,真的沒有喜嗎?”

朱元璋仔細回想內容,全都是壞處,確實沒有一點好處啊。

“妹子你別給咱打啞謎了,快告訴咱。”

馬皇后依然沒有直接告訴他:

“你再想想,天德和伯仁攻打元大都,是怎麼運輸糧草的。”

朱元璋下意識的回道:“走水路……”

話纔出口他就陡然反應過來,激動的連聲說道:

“好好好,真是太好了,天助我也。”

馬皇后再次問道:“只有這一點好處嗎?你再想想。”

朱元璋仔細思考,好像沒別的了啊。

馬皇后笑眯眯的說道:“爲何不早不晚,偏偏在洪武元年改道。”

朱元璋臉一冷,寒聲道:“又有人拿黃河決堤散佈謠言?”

之前黃河決堤,就有人傳謠言,說大明不得天命云云。

朱元璋下了戒嚴令,嚴懲了一批人,才把謠言遏制住。

所以這會兒聽馬皇后提起此事,他下意識的以爲,又有人作妖。

馬皇后無奈的道:“你呀,就知道打打殺殺。”

“你再想想,把這兩件事情放一起呢,會出現什麼情況。”

奪淮入海遺禍無窮,洪武元年黃河重回故道。

朱元璋猛然醒悟過來,激動的一拍桌子道:

“黃河它自己回來了,問題解決了大部分。” “而且洪武元年回來,那就不是天譴,而是天命。”

“妙,妙,妙啊,妹子你真是太聰明瞭,竟然能想到這種法子,化被動爲主動。”

馬皇后笑道:“那你可誇錯人了,這是馬鈺說的。”

朱元璋臉上的笑容一僵,道:“又是他?”

馬皇后失笑道:“你這麼大人了,和他小孩子計較什麼。”

朱元璋氣道:“那是咱小氣嗎?是他總是變着花樣的氣咱。”

“咱沒把他殺了,已經是寬宏大量了。”

“之前咱還想着嚇唬嚇唬他,現在好了。”

“有你給他當靠山,他更囂張了。”

馬皇后無奈搖頭,道:“這孩子,太記仇了,回頭我好好教訓教訓他。”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你告訴他,再敢對咱不敬,咱將他吊起來抽。”

馬皇后笑道:“你就不怕他從此一言不發?”

朱元璋下意識的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黃河改道推論,嘴硬的道:

“咱稀罕他的歪理邪說?”

之前的什麼遷都、丹書鐵券之類的,朱元璋並不在意。

就是有點急智罷了,這樣的人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了一了百了。

甚至殷商禮器,別看他表現的很重視,其實心裡明白這就是錦上添花的東西罷了。

影響其實很有限。

有沒有它,大明照樣立國。

直到那天關於天命觀的講解,才讓他改變了對馬鈺的看法。

因爲這玩意兒真的能影響到禮法、制度的建設方向。

只是,天命觀對大明確實有影響,可並非是決定性的那種。

這也是朱元璋一直猶豫,要不要讓馬皇后收從侄的原因。

可今天的黃河推論不同,這東西是實實在在的,可以左右國祚的東西。

反推一下,如果朝廷不重視這一點,之後黃河再次決堤南下,會是什麼後果?

他都不敢想。

而且馬鈺不光指出了這個問題,還給出瞭解決的辦法。

甚至還利用此事,給大明加了一層天命。

他認爲,這一番推論的重要性,不亞於當年朱升給他制定的‘緩稱王、高築牆、廣積糧’之策。

在這樣的國策面前,他實在沒有底氣說出,我不在乎這樣的話。

更何況,馬鈺神神秘秘的,誰知道他肚子裡還裝着多少東西。

要知道,馬鈺之前可是透露過,對政治制度、人口制度、土地制度等等都有所瞭解。

而這些恰恰正是他最需要的。

雖然得天下在即,可朱元璋內心卻一點都不安穩。

原因很簡單,他壓根就不知道該如何設計屬於大明的體制。

他對李善長的包容,除了個人感情方面的因素,還有就是希望李善長幫他完善禮法制度。

否則他肯定會利用這次機會,將李善長邊緣化。

哪還用和現在這樣費勁巴拉的玩機心。

現在有一個疑似懂這些東西的人在面前,他怎麼可能真的不在乎。

有人要說了,就算不殺你,十八般刑具走一遍,給你留半口氣兒完全沒有問題。

看你說不說。

但馬鈺一直以來不怕死的態度,確實成功誤導了朱元璋。

這人是真的不怕死,真要是用酷刑,搞不好最後啥都得不到。

既然他重感情,那就用感情籠絡。

所以,儘管很不滿馬鈺的嘚瑟,卻還是沒有一口否決馬皇后收從侄的提議,只是還有些猶豫。

可是現在,看到黃河推論,這種猶豫也徹底沒了。

對面,馬皇后看着他底氣不足的樣子,心下莞爾,終於有人敢氣你了。

朱元璋自己都沒察覺,隨着權勢越來越大,他也變得越來越鋒芒畢露,也越容不下不同的意見。

但馬皇后作爲枕邊人,卻很能很清楚的感受到這一點。

她能做的,就是努力調和朱元璋和羣臣的關係,出手保護一些被處罰的大臣。

馬鈺的出現純屬意外。

這小子也不知道是真不怕死,還是嚇唬人,但確實很敢說。

朱元璋去了一次大牢,回來之後氣的一天沒吃好飯。

更讓他生氣的是,自己被人給懟了,還得采用人家的意見。

這讓他心裡更不舒服。

可馬皇后卻敏銳的發現,就這樣來回慪氣,朱元璋身上的殺伐之氣少了許多。

這也是她改變主意,直接收馬鈺爲從侄的真正原因。

讓馬鈺多氣氣他,他身上的‘人味兒’就能多一點。

當然,這個想法是不能告訴朱元璋的,否則就失靈了。

本來她還有點擔心,馬鈺成了自己的從侄,會不會就不懟朱元璋了。

現在看是多慮了。

她沒有戳破朱元璋的謊話,而是順着他的話說道:

“不過這小子確實和他長輩學了不少有用的東西,以後得多審問他。”

朱元璋馬上說道:“對,你是他姑姑,這事兒你得負責。”

馬皇后想了想,說道:“不過我們不知道他都掌握了哪些學識,不好下手去問。”

“最好以後有什麼難題,可以讓他幫着解答。”

“如此一來,就不用那麼麻煩了。”

朱元璋跳腳道:“讓咱去問他?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馬皇后笑道:“誰說讓你去問了,標兒、樉兒、棡兒不都能問嗎。”

“實在不行,不是還有我嗎。”

朱元璋這才點頭道:“這還差不多,對了,先問問他們家族是怎麼教導孩子的。”

以前他很自得,自家的孩子都培養的挺好的,尤其是朱標,簡直是完美繼承人。

可馬鈺的出現卻讓他知道,什麼叫天外有天。

他承認馬鈺很有天賦,可再高的天賦也需要高明的老師培養才能成材。

馬鈺能有今日的成就,定然與他家族的悉心培育有直接關係。

那麼,如果知道他們家是怎麼培養孩子的,是否可以拿來教導皇子們?

馬皇后頷首道:“你不說我還沒想起這一茬,不過先不急,待過幾日我再找個機會親自問他。”

接着夫妻倆又聊了幾句馬鈺的事情,就將話題轉回了黃河的事情上面。

很快就敲定了大的章程。

說到後面輿論宣傳的時候,朱元璋說道:

“等新的密探部門建成,就將此事交給他們,也算是一次練兵了。”

馬皇后自然沒有意見。

下午,馬皇后命御膳房做了一桌子豐盛的飯菜,舉行了一場小型的家宴。

朱元璋、馬皇后和兩人所有的子女全部都參加了。

面對這種盛情,馬鈺也不禁有些感動。

就算人家想利用自己,有這份心也很難得了。

當然,如果朱元璋不在席上就更好了,他如是想道。

——

他們關起門吃家宴,一直關注皇宮動靜的朝野,卻猶如原子彈爆炸一般。

沸騰了。

(本章完)

第116章 拿捏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04章 趙敏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36章 是非,權衡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63章 義薄雲天第67章 儒教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66章 姚廣孝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75章 分化第89章 無題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92章 綁架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32章 你再想想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81章 無題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129章 夠狠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21章 東拉西扯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84章 開講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75章 分化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75章 分化第66章 姚廣孝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4章 甲骨文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4章 甲骨文第33章 錦衣衛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02章 入彀第58章 孔子非儒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22章 暴露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36章 是非,權衡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57章 儒從何來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08章 無題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85章 狠狠輸出第83章 正式立旗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32章 你再想想第89章 無題第116章 拿捏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90章 窮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92章 綁架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90章 窮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36章 是非,權衡第14章 甲骨文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
第116章 拿捏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04章 趙敏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36章 是非,權衡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63章 義薄雲天第67章 儒教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66章 姚廣孝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75章 分化第89章 無題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92章 綁架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32章 你再想想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81章 無題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129章 夠狠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21章 東拉西扯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84章 開講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75章 分化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75章 分化第66章 姚廣孝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4章 甲骨文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4章 甲骨文第33章 錦衣衛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02章 入彀第58章 孔子非儒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22章 暴露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36章 是非,權衡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57章 儒從何來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08章 無題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85章 狠狠輸出第83章 正式立旗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32章 你再想想第89章 無題第116章 拿捏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90章 窮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92章 綁架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90章 窮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36章 是非,權衡第14章 甲骨文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