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墨子論天命

第68章 墨子論天命

馬鈺心中不停的提醒自己,她在PUA,她在PUA,千萬別上當。

然而,內心深處依然涌出一股暖流,緩緩溫暖全身。

輕嘆一聲,他唯有苦笑:

“姑姑,我終於知道,爲什麼你是皇后了。”

馬皇后笑道:“莫要胡說,我能當皇后皆因陛下。”

“而陛下能得天下,皆因他雄才大略愛民如子,又有諸將百官相助。”

“我不過是個婦道人家罷了,又能做得了什麼呢。”

馬鈺搖搖頭,沒有再說什麼。

一旁的朱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不行,回頭得把這一招教教自家媳婦,學會了還不是想拿捏誰就拿捏誰。

這時馬皇后問道:“你覺得朝廷該如何應對宗教化的儒家?”

朱標精神一振,豎起耳朵傾聽。

馬鈺也收斂情緒,說道:“因爲董仲舒提出天賦君權,很多人都認爲,皇權的法理性是儒家賦予的。”

“皇帝需要儒家幫忙宣傳這個思想,來提高萬民對自己的認可度,來強化自己的統治。”

“甚至很多皇帝都相信了這句話。”

朱標插話道:“天命觀念早在夏商周時期就已然存在。”

“之前你說過,西周因文王有德而得天命。”

“後續歷朝歷代也皆以德爲本,來證明自己得了天命,何時需要儒家來論證了?”

“況且董仲舒是什麼時候的人?”

“在他之前君主就已經存在了數千年,難道他還能跨越時空去替祖宗論證法理性嗎?”

“不說先秦時期,漢高祖沒有用儒家,不也一樣得了國?”

“文景二帝不也爲政數十載?”

“唐朝尊老子爲先祖,以道家爲第一顯學,儒家的地位尚且不如佛教。”

“不也照樣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馬皇后微微點頭,這話纔是正確的。

王朝確實需要儒家思想來治國,但它只是工具而已,不可能讓它來認證皇權的法理性。

更不能讓它凌駕於皇權之上。

想到這裡,她說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皇權真的需要法理性,那也是萬民賦予的。”

朱標深以爲然的道:“表弟之前說過,萬民認可的纔是天命。”

“可從未有人說過,儒家認可的纔是天命。”

“我爹能得天下,靠的也不是他儒家。”

馬鈺心下非常高興,他爲什麼敢對儒家動手?又爲什麼篤定朱元璋會同意?

很簡單,朱元璋只是拿儒家當工具,他是絕不會允許工具爬到自己頭上的。

這是他的逆鱗。

不只是朱元璋,但凡是有點能力的君主,都不會允許有任何人凌駕於皇權之上的。

現在只要讓朱元璋相信,儒家想這麼幹就足夠了。

而儒家呢,也確實想凌駕於皇權之上。

這不是巧了嗎。

你不捱打誰捱打。

“事實上,君權天授思想並非董仲舒提出來的,遠古時期就已經產生。”

“諸子百家也都認爲君權天授。”

“最初用理論來論證君權天授思想的,其實是墨家。”

“墨子在《法儀篇》裡,論證了法、仁、君主、天的關係。”

“這也是諸子百家裡,唯一一家用理論來論證天人關係的學說。”

“其他學說都是在用肯定的語氣告訴你,這就是對的,必須要這麼做。”

“但他們不會告訴你,爲什麼這麼做是對的。”

“只有墨家,通過層層推演論證了君權合法性的問題。”

“與此同時,他也論證了,國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馬皇后的態度頓時就變了,畢竟這可是關係到君權:

“墨子是如何說的?”

朱標也同樣非常關注。

馬鈺說道:“此事說起來非常複雜,我簡單說一下,你們事後可以翻閱墨子詳細瞭解。”

“墨子首先論證了法,做什麼事情都需要規則,規則就是法。”

“那麼法是從何而來?”

“墨子認爲,法來源於客觀存在的規律。”

“正所謂:百工從事,皆有所法度。”

“就好比,渴了就要喝水,餓了就要吃飯,否則就會死。”

“這就是客觀規律,不會因爲人的意志而改變。”

“既然萬事萬物都有法,那麼治國需要用什麼樣的法度?”

“這裡他用了排除法。”

“墨子認爲,父母之法、師徒之法、君臣之法,都不能做到完全的仁,所以不適合用來治國。”

“在排除了所有不可能之後,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只有天才具備完全的仁。”

“所以天才是治國之法的來源。”

朱標忍不住插話道:“墨家和道家的關係應該不太融洽吧。”

老子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你墨家說天具備完全的仁,那不是打臉嗎。

馬鈺笑道:“是的,相當的不融洽。不過也還算可以吧,畢竟兩家有個最大的共同點,都鄙視儒家。”

朱標心下不禁莞爾,不知不覺間,諸子思想的神性光輝,也在他內心漸漸的消失。

這不是說他不尊重諸子思想,只是他開始以一種更加理性的思維,去看待這一切。

而且現在的他,對有血有肉的諸子更加的感興趣。

迫切的想要了解他們的經歷和思想。

馬鈺接着說道:“墨子還論證了,爲何天具備完全的仁。”

“天之行廣而無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

也就是天無私的覆蓋了所有,孕育萬物卻從不自我誇耀,天的光輝長久存在不消失。

之後墨子又論證了,天希望萬物互利互愛,不喜歡互相殺戮。

“總之,通過層層推演,最終墨子得出一個結論。” “治理國家需要法,法來源於天,天行仁道,不仁就會毀滅。”

“君主施行仁政治國,就可以獲得天的庇佑擁有天命。”

“這就是墨家的君權天授觀念。”

馬皇后微微頷首道:“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倒是與此異曲同工。”

馬鈺說道:“董仲舒確實是大才,但他的思想也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前人思想上進行的拓展罷了。”

“雖然我們無法證明,他的天人感應學說,是否借鑑過墨子的相關思想。”

“但其與墨子相關思想雷同,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董仲舒的天賦君權,也是因爲有仁德而得天命,當了皇帝之後你要推行仁政。

如果不行仁政,蒼天就會降下懲罰,各種天象、災禍等等,都是蒼天示警。

如果你還不行仁政,那天命就會轉移到別家身上去。

是不是和墨子的論證很相似。

關鍵他還沒有墨子論證的邏輯鏈條清晰。

只是,他恰好趕在了那個節骨眼上,討好了漢武帝。

馬鈺自然不會無緣無故講這個。

中國人對超自然力量的態度是啥?

敬而遠之,逢神便拜。

別管是邪神還是正神,拜一拜又咋了,禮多人(神)不怪嗎。

雖然馬皇后他們嘴上不承認儒家可以論證君權,但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他們心中難免會犯嘀咕。

馬鈺就是要通過墨子來告訴他們,君權天授不是儒家提出來的。

就算不用儒家這套邏輯,照樣有別的辦法可以論證。

只有把這一層顧慮打破,他們纔敢真正的針對儒家。

但僅憑這些還不夠。

指出問題很重要,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

如果不能拿出比當前更加可行的方案,朱元璋就算再憤怒,最多就是殺一批人,最後還是得妥協。

而現在馬鈺要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思路。

於是他接着說道:

“墨家包括董仲舒,也都只是論證天賦君權的正確性。”

“他們的思想前提是,君權是天賦予的。”

“可是現在的儒家,試圖用自己替代天,賦予皇權合法性。”

“宋朝以前的儒家,是沒有也不敢有這種想法的。”

“雖然漢武帝提出獨尊儒術,但他的目的只是用儒學來取代黃老之學,實現思想政策上的轉軌。”

“變無爲爲有爲。”

“治國的時候,他依然是儒、法、道、兵等百家並用。”

“後續一直到唐朝,其實從來都沒有真正獨尊過儒術。”

“在這個時期,儒家還只是百家之一,他們還比較務實。”

“當時的儒生,可不是現在這般手無縛雞之力。”

“他們不光嘴皮子利落,手上功夫也很厲害。”

“很多儒生是真的能做到出將入相的。”

“然而到了宋朝,儒家真正實現了獨尊儒術,皇帝也要依靠他們治國。”

“韓琦一句【東華門外唱名者,方爲好男兒】,就是最好的寫照。”

“於是他們真的開始相信,朝廷必須要依賴他們,皇權需要他們來承認。”

“這其實也是儒家宗教化的開始。”

馬皇后若有所思的道:“你的意思是,重新啓用道、法等學派,與儒家形成競爭?”

馬鈺點點頭,但接着又說道:“這只是其一。”

“儒家真正強大的地方在於,他們壟斷了教育。”

“所有人讀書,都是以儒家典籍爲啓蒙教材,這些人天然就是他們的門徒。”

“朝廷要想真正打壓儒家,必須要從這裡入手。”

馬皇后皺眉道:“很難,你也說過從宋朝就已經實現了獨尊儒術。”

“現在天下皆儒,又上哪找那麼多百家人才來和他們競爭?”

“教育方面,朝廷就更難以干涉了。”

馬鈺笑道:“您知道墨家是怎麼消亡的嗎?”

馬皇后搖搖頭,說道:“應當是和漢武帝有關,但具體如何我並不清楚。”

馬鈺說道:“很簡單,漢武帝只是不許墨家子弟出仕爲官,大部分墨家子弟就紛紛更換門庭。”

“墨家收不到弟子,自然而然就消亡了。”

“大明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主動任用其他學派的門徒爲官,最好還能將這層意思傳達出去。”

“雖然效果不會特別好,但也必然會有一部分讀書人,主動更換門庭的。”

馬皇后思索片刻,說道:“倒也不失爲一種可行之法。”

“現在大明處處都缺人才,陛下幾次從民間徵辟人才。”

“正好可以優先任用非儒家出身的人才。”

“但只靠此法想要徹底扭轉局勢,恐怕力有未逮啊。”

“而且也無法從根本上,打破儒家壟斷教育的局面。”

馬鈺笑道:“姑姑您糊塗了,讀書是爲了什麼?做官啊。”

“朝廷早晚要重開科舉,直接從考試內容下手。”

“除了儒家的思想,也把墨、道、法、兵等家思想一併納入考試範圍。”

“朝廷再順勢推出相應的典籍,讀書人自然會主動去學習的。”

“如此用不了多少年,各家的思想自然也就復興了。”

馬皇后眼睛一亮,讚道:“好辦法,以科舉爲誘餌,讀書人必趨之若鶩也。”

朱標也連連點頭,科舉這一招確實拿捏住了儒家的要害。

馬鈺卻澆起了涼水:“現在儒家的優勢太大,光靠這些恐怕一時半會也很難達成我們想要的效果。”

馬皇后直接問道:“你還有何良策,就直接說吧。”

馬鈺緩緩說道:“分裂儒家,改造儒家。”

(本章完)

第7章 帝王之學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21章 無題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36章 是非,權衡第7章 帝王之學第106章 稅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13章 那我問你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29章 夠狠第40章 中二少年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110章 魷魚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88章 自信第63章 義薄雲天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30章 天命所歸第36章 是非,權衡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58章 孔子非儒第63章 義薄雲天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21章 無題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65章 儒家病了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10章 魷魚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13章 無題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29章 夠狠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75章 分化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84章 開講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29章 夠狠第104章 趙敏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14章 甲骨文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08章 無題第58章 孔子非儒第7章 帝王之學第71章 千頭萬緒第13章 那我問你第42章 上架感言第13章 那我問你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
第7章 帝王之學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21章 無題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36章 是非,權衡第7章 帝王之學第106章 稅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13章 那我問你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29章 夠狠第40章 中二少年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110章 魷魚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88章 自信第63章 義薄雲天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30章 天命所歸第36章 是非,權衡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58章 孔子非儒第63章 義薄雲天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21章 無題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65章 儒家病了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10章 魷魚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13章 無題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29章 夠狠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75章 分化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84章 開講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29章 夠狠第104章 趙敏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14章 甲骨文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08章 無題第58章 孔子非儒第7章 帝王之學第71章 千頭萬緒第13章 那我問你第42章 上架感言第13章 那我問你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