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千頭萬緒

第71章 千頭萬緒

如何找到殷商禮器的?

作爲兩口子,朱元璋馬上就猜到了她的意思,道:

“你是說……”

馬皇后頷首道:“他長輩們尋找殷商禮器線索時,所用的思路。”

“與鈺兒推測儒家針對算學的思路,是一模一樣的。”

“都是從常人想不到的角度着眼,猶如羚羊掛角。”

“即便事後回推整個過程,依然會讓人感覺不可思議。”

朱元璋深以爲然的點點頭,他確實有這種感覺。

在事先不知道的情況下,誰能將殷商禮器和龍骨聯繫在一起?

每次回想此事,他都會被這種跳脫的思維方式所震撼。

“所以你相信他說的是真的,有一羣人在試圖搞亂國家財稅?”

馬皇后回道:“現在看來,他自幼跟隨長輩們學習。”

“耳濡目染之下,也學會了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

“再聯想他之前說的儒家宗教化,以及將理學視作儒教的聖經。”

“也全都是從別人想不到的角度入手。”

“但不論他的視角多麼奇特,觀點多麼的讓人無法置信。”

“一旦你接受了他的視角,順着他的思維去推導,往往能得到一個驚人的結果。”

“重要的是,他得出的結果,往往與現實相符。”

“由此來看,他的推測就不是毫無根據的,而是有着自己的一套想法。”

“就拿這次來說,按照他的推斷。”

“針對算學搞亂國家財稅,很可能就是儒家凌駕於皇權之上的手段之一。”

朱元璋完全明白了她的意思:

“按照你的思路,只要能確定有人在對國家財稅動手。”

“就可以反過來證明,儒家有不軌之心。”

馬皇后說道:“雖然不能就此肯定,但至少一切都不再是毫無根據了,不是嗎。”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有道理,那就去查一查吧,看他的推測是真是假。”

——

另一邊,朱樉也立即就給自己掌控的那一部分錦衣衛,下達了命令。

讓他們悄悄調查各州府縣的財稅運轉情況。

只是等命令傳達下去不久,他就想到了馬鈺的話裡的一個漏洞,連忙找過來道:

“你說儒家針對算學,是爲了搞亂財稅體系,然後從中取利。”

“還說很可能已經有一批人在這麼做了。”

“那個衙門的計官呢?他們爲何不將此事上奏朝廷?難道他們也與儒家同流合污了?”

馬鈺無語道:“你真是不學無術。”

朱樉大怒道:“你纔不學無術……”

馬鈺翻了個白眼,道:“大明哪來的計官體系?”

“你以爲計官是路邊的野草,都是天生天長的啊?”

朱樉也顧不上生氣了,疑惑的道:“大明沒有計官?那財稅工作是怎麼做的?”

馬鈺攤攤手:“湊合着做唄,還能咋滴?”

接着他耐心的解釋道:“算學知識,只是成爲計官的前置技能。”

“並不是說掌握了算學之後,就能成爲計官。”

“財稅工作自有一套管理方式,包括如何記賬等等,都是有講究的。”

“掌握了算學知識之後,還要經過系統培訓,才能成爲真正的計官。”

“歷朝歷代,都是國子監算學科負責培訓計官。”

“可是元朝你是知道的,他們壓根就沒搞系統的計官培訓,一切都是湊合着來的。”

“大明接手的就是這麼一副爛攤子。”

“現在大明的首要工作是一統天下,別的能湊合就暫時湊合着來。”

“大量的官位空缺,朝廷只能不停的從民間徵辟人才。”

“也別管這些人是真有能力還是徒有其表,先把坑填滿再說。”

“等天下一統,再回過頭對這些官吏進行替換。”

“計官體系也是一樣,也別管他懂不懂財稅工作,但凡懂點算學就趕鴨子上架了。”

“甚至都不需要懂算學,能識字就走馬上任當計官了。”

“你爹還是出身太低,之前壓根就沒意識到這個問題。”

“以爲算學可有可無,就任由儒家針對算學。”

“還是經過我幾次提醒,他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但就算他意識到了,短期內也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計官的培訓不是三兩天就能完成的,就算速成也得三五個月。”

“關鍵還是缺口太大,整個天下算下來,起碼有兩三萬的缺口。”

“沒有十年八年的,是別想將這條體系建立起來。”

這就是蒙元留下的大坑,就算有一個懂行的人做全面規劃,沒有一二十年也別想填完。

更何況朱元璋的眼界也看不到那麼遠,原本世界走了太多彎路,最後把自己都給繞暈了。

很多坑直到明末都沒能填上。

朱樉聽的也是一個頭兩個大,原以爲將天下打下來,就可以躺平好好爽了。

哪知道一統天下只是另一條路的起點。

而他家要面臨的情況,堪稱惡劣。

不過有一點他還是聽懂了,他擔心的計官和儒家同流合污,完全是多慮了。

因爲現在大明的財稅就是一羣外行在管着,計官體系壓根就沒建立起來。

這也意味着,內部很容易出問題。

“都說打天下易,治天下難,現在才知道是爲啥。”

馬鈺笑道:“打天下和治天下都不容易,兩者面臨的問題也截然不同。”

“你不是喜歡挑戰嗎,放心好了,以後挑戰多着呢。”

朱樉反駁道:“胡說,人活着就是爲了爽,挑戰也是爲了爽。”

馬鈺失笑道:“你小子理還挺多,那你就好好享受吧。”

“接下來的挑戰,保證你爽的哇哇叫。”

——

調查財稅問題,自然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

接下來就是等到結果。

不過朱元璋並未因此就暫停針對儒家的動作,在接下來的一次徵辟人才的考覈中。

他就點名批評儒生只知道之乎者也,不通實務。

反倒是那些,說不清自己是哪家門徒的野路子。

因爲生活在最底層,更加了解民間情況,知道如何處理基本的民生問題。

因此他將這次徵辟來的儒生,大部分都判了落選。

反倒是野路子們,基本都給予了相應的官職。

這一波可把儒生們刺激的夠嗆,儒家出身的官吏紛紛上書表達了不滿。

朱元璋直接就一句話懟了過去,朝廷不需要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腐儒。

與其在這裡叫囂,不如想想怎麼讓儒生們通俗務。

還有人不服,說經驗可以在工作中積累,給他們官職半年左右即可成材。

對此朱元璋完全不予理會。

見他沒說話,部分人膽子就大了起來。

上奏書表示,只要以聖賢思想教導百姓,讓百姓都明大義,自然天下大治。

朱元璋二話不說,將說這話的全部罷官。

這一下羣臣頓時就不敢吭氣了。

而且他們也察覺到了不對勁兒,不是說好的,皇帝開始傾向於儒家了嗎?

怎麼一點都看不出來啊?

不少人去找宋濂和劉伯溫問計。

劉伯溫自然如之前那般,什麼都不說。

宋濂就不一樣了,面對這些人的問題,他真的感覺很心累。

如果不是修養不允許,他真想大聲喊一句,你們是豬嗎?

不過氣歸氣,事情還是要解決的。

而且此事也讓他想起了馬鈺。

之前兩人交流不歡而散,馬鈺的態度很明白,對目前儒家的很多情況都不滿意。

莫非是他和皇帝說了什麼?

再聯想到他從自己家出去,隨後就進了宮,不久後就出了這檔子事。

他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測。

對此宋濂倒也沒有生氣,而是覺得無奈。

在他看來,馬鈺先找自己談,是對自己的尊重。 自己沒接受提議,他纔去找皇帝反應的。

這是符合禮節的,並非背後告狀的小人行徑。

可越是如此,他就越是無奈。

關鍵馬鈺說的也沒什麼問題,有些儒生除了讀書,確實啥都不懂。

指望這種人管理好一方百姓,根本就不可能。

相反,他還得感謝馬鈺。

若真讓這些人當了官惹出禍事,敗壞的還是儒家的名聲。

與其將責任推到馬鈺身上,不如想想怎麼改變目前的窘境。

然而他也確實沒有太好的辦法。

所以面對那些來找他主持大局的人,他也只能表示。

皇帝心意已決,大家還是齊心協力想想,怎麼解決儒生不通實務的問題吧。

他給出的建議是,儒生們可以在讀書的空檔,去衙門當一段時間的刀筆吏。

然而他的這個提議,卻讓很多儒生無法接受。

我們是清流,怎麼能從事濁官的工作。

部分儒生心中對他也生出了微詞。

你宋濂作爲文臣領袖,怎麼就不敢和皇帝幹一架,讓皇帝知道一下我們儒生是不好惹的。

對此宋濂只感覺更加無奈。

內心都不禁有些認同馬鈺的說法了,有些儒生太天真,太不像話了。

不過氣歸氣,他也並非什麼都沒做。

第二天就上奏疏,學子們苦讀數十載,非常的不容易。

很多讀書人,更是傾盡家族之力供養出來的。

如果就此剝奪他們爲官的資格,對他們來說實在太過殘酷了。

況且如今正是用人之際,能讀書有所成的,都是佼佼者。

就這樣放棄他們,也不利於國家建設。

希望皇帝開恩,能酌情考慮再給他們一個機會。

這次朱元璋倒是沒有再反對,而是順水推舟的表示。

只要你們能解決儒生不通俗務的問題,咱也不是不能用他們。

至於怎麼解決,大家一起想辦法吧。

什麼時候想出來了,什麼時候允許他們做官。

輕描淡寫的一記四兩撥千斤,就將矛盾給轉移了。

不再是皇帝和儒生們的矛盾,而是儒家如何解決自身問題。

然而這種事情,一時之間又哪有什麼可行的辦法。

只知道死讀書的人,照樣沒官做。

與之相反的是,那些非儒家出身的官吏就高興壞了。

皇帝並沒有全面倒向儒家啊,選拔官吏的時候只看德行和才能,不看你是哪家的門徒。

於是,更多野路子開始摩拳擦掌,準備着響應朝廷的下一次徵辟。

李善長也大喜過望,接連推舉了很多‘人才’。

連周德興這種字都不認識幾個的,都被他塞進了刑部。

朱元璋只是看着,什麼都沒有說。

因爲這些人大多都是開國勳貴,他這個皇帝要是反對,恐怕會有很多人覺得他刻薄寡恩。

但他也不是政治小白,沒辦法反對這種任命,卻可以用別的方法破壞。

沒多久他就以東南土民作亂爲由,將周德興等人派往了前線。

其他勳貴,只要沒有能力擔任文職工作的,也全部被調走。

好不容易化解了這次危機,他並沒有太過高興。

天下一統在即,很多人的心思也開始活泛起來,想要在朝中謀求一個合適的位置。

必須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這時,馬鈺之前的建議再次浮現在腦海裡。

他立即找到朱標,說道:“之前馬鈺提議,讓你去給勳貴子弟上課的事情不要再拖了,立即着手去做。”

朱標一驚,連忙問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朱元璋就將李善長的行爲,以及勳貴們的想法說了一遍:

“去教導勳貴子弟,讓他們影響自己家的長輩,希望能有一些作用吧。”

朱標也不敢再耽擱,很快就出宮找到馬鈺,將情況說了一下:

“這個建議是你提的,可有什麼教爲兄的?”

馬鈺卻搖頭說道:“陛下的想法雖好,但我以爲效果有限。”

“軍中驍將們怎麼會聽自家孩子的意見?”

“想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得從制度上入手。”

朱標嘆道:“話是如此,可現在事情千頭萬緒,一時間又哪裡顧得上這些。”

“況且你也知道,如果你之前的推測是真的,朝廷還需要勳貴們彈壓儒家。”

“眼下我們能做的,其實非常有限。”

“能將勳貴子弟引領好,已經很不容易了。”

馬鈺心下嘆息,確實如此啊。

事有輕重緩急,相對來說解決儒家的隱患纔是最重要的。

至少要先把這個局給破開。

勳貴們的問題,反倒可以留到後面再說。

朱標怕他被嚇到,安撫道:“勳貴們只是想要一些好處罷了,並不是起了異心。”

“況且現在天下遠未一統,到處都需要用兵,他們也閒不下來的。”

“我們現在做這些,只是爲了保證勳貴們的長遠利益罷了。”

馬鈺笑道:“我知道,不過解決勳貴問題,我倒是有個想法。”

朱標大喜,道:“快說說是何方法?“

馬鈺卻搖頭道:“不能說,至少現在還不適合說。”

朱標鬱悶的道:“我的表弟,你是想急死爲兄啊,就別賣關子了,快說吧。“

馬鈺卻堅定的道:“不是我想賣關子,而是這個法子對現在的你們來說,有些大逆不道。”

“我說了你們也接受不了,只會影響我們之間的關係。”

“等將來時機成熟了,我自然會告訴你們的。”

大逆不道?接受不了?

朱標一臉懵逼,你這到底是什麼法子?

這反而更讓他感興趣了,不停的追問。

馬鈺被問的實在有些受不了了,乾脆道:

“我就直白點說吧,現在你們的眼界太窄了,很多東西說了你們也無法理解。”

“我現在只能循序漸進的,教你們一些東西。”

“直到你們的眼界達到了能理解的那天,才能告訴你們。”

這話實在過於囂張,然而朱標竟然點點頭表示了認同。

“也好,我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馬鈺鄭重的點頭道:“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久。”

接着兩人就繼續討論教育小組織成員的問題,很快就有了大致的章程。

說白了,少說教,多用實際行動影響。

就算要說教,也要找個恰當的時機,不讓人覺得厭煩。

辦法既定,兩人就約定明天開始行動,之後朱標返回宮中。

他也沒有隱瞞,將馬鈺的話轉述了一遍,包括眼界不夠也說了。

馬皇后倒是充滿了期待。

朱元璋可受不了了,怒道:“太囂張了,這話他家長輩說還差不多,就憑他也配?“

“他不是說自己眼界光嗎。”

“那好呀,改天你去問問他,儒生不通實務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咱倒要看看,他有沒有自己吹噓的那麼厲害。”

(本章完)

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71章 千頭萬緒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67章 儒教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71章 千頭萬緒第57章 儒從何來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110章 魷魚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52章 漢人英雄第102章 入彀第38章 禹王鼎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關於更新的說明第81章 無題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63章 義薄雲天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15章 雙標第115章 羣相制第52章 漢人英雄第88章 自信第63章 義薄雲天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10章 魷魚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58章 孔子非儒第55章 出塞第52章 漢人英雄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55章 出塞第21章 東拉西扯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55章 出塞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17章 無題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65章 儒家病了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82章 雷厲風行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52章 漢人英雄第15章 雙標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55章 出塞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110章 魷魚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103章 還俗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10章 魷魚第85章 狠狠輸出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88章 自信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55章 出塞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76章 老狐狸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36章 是非,權衡第102章 入彀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關於更新的說明關於更新的說明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
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71章 千頭萬緒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67章 儒教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71章 千頭萬緒第57章 儒從何來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110章 魷魚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52章 漢人英雄第102章 入彀第38章 禹王鼎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關於更新的說明第81章 無題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63章 義薄雲天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15章 雙標第115章 羣相制第52章 漢人英雄第88章 自信第63章 義薄雲天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10章 魷魚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58章 孔子非儒第55章 出塞第52章 漢人英雄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55章 出塞第21章 東拉西扯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55章 出塞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17章 無題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65章 儒家病了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82章 雷厲風行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52章 漢人英雄第15章 雙標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55章 出塞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110章 魷魚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103章 還俗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10章 魷魚第85章 狠狠輸出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88章 自信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55章 出塞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76章 老狐狸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36章 是非,權衡第102章 入彀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關於更新的說明關於更新的說明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