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皇帝如此隆重的接一尊大鼎入宮,這個消息不出意外的,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討論。

這鼎到底是什麼東西,成爲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最關注的無疑是達官顯貴,紛紛行動起來打聽消息。

朱元璋壓根就沒隱瞞,很快他們就從運輸大鼎的士兵那裡,得到了確切消息。

徐大將軍打敗元軍,意外從地下挖出來的。

得知鼎的來歷,李善長和宋濂二人馬上就猜到了真相。

這大概率是殷商禮器。

尤其是李善長,得知船靠岸后皇帝第一時間就召見了馬鈺,更加確定了自己的猜測。

同時他心中也非常的憤怒。

以前遇到類似的事情,皇帝肯定會第一時間找他過去商議。

這次,從頭到尾都沒有告訴他。

到現在他這個丞相還被矇在鼓裡。

寧願相信一個來歷不明的乞丐,也不願意相信我是嗎?

好好好,朱元璋你不要後悔。

內心發了一番狠之後,李善長終於還是冷靜下來,開始認真思考這件事情。

皇帝大概率要用這座鼎做文章,而且他也大致能猜到一些。

一起打拼那麼多年,他們相互之間都很瞭解。

現在的朱元璋,迫切的想要證明大明是天下正統。

在這種情況下,他會拿殷商禮器做什麼,就不難猜了。

只是,就算這鼎是商王祭天的禮器又能如何?

現在又有多少人肯認這個東西?

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才智,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

可他們還是這麼做了。

是糊塗了,還是另有打算?

這讓他很疑惑,也是最讓他生氣的地方。

他感覺自己正在失去對一切的把控。

而且這一切,都是那個小乞丐帶來的。

不行,必須要採取行動了,不可坐以待斃。

只是,到底要如何做呢。

對別人他有很多辦法,最直接的就是派人將其暗殺了。

這是對付敵人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

可馬鈺是馬皇后認定的從侄,他是絕不願意輕易得罪馬皇后的。

這也就意味着,很多過激的手段不能用。

一時間他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就在李善長糾結的時候,外界關於大鼎的傳聞越來越多。

大多數人都不瞭解內情,即便知道了大鼎是在安陽挖出來的,依然一腦門的漿糊。

不就是挖坑的時候挖出來一尊大鼎嗎?值得皇帝如此重視?

不可能,這鼎肯定有秘密。

可到底是什麼秘密呢?

這次任憑他們再怎麼打聽,都無法獲得進一步的消息了。

畢竟,運送大鼎的人也同樣不知道內情。

倒是有人將鼎的樣式,規格之類的給透露了出來。

盤龍紋、饕餮紋、重達千斤,除此之外再無別的線索。

不過這三個線索也已經足夠讓人浮想聯翩了。

這種紋飾,這種規格,十有八九是王鼎。

只是到底是哪個王的王鼎呢?

世界上並不缺聰明人,很快就有人查到,那裡很可能是殷商故都所在。

也就是說,這鼎可能和殷商王室有關。

然後爭議就來了。

有人認爲,如果這真的是殷商王室祭天的大鼎,那皇帝如此重視是理所應當的。

而且這大鼎早不出晚不出,偏偏在大明建立的第一年出。

這代表啥?

代表大明天命所歸。

但也有人不以爲然,且不說這鼎到底是不是殷商王室所有,就算是的又能代表啥?

商王朝都哪輩子的事情了?

再說他們的天命早就轉移給周王朝了,而且我們現在推行的也是周禮。

殷商禮器能代表什麼?

經常在網上吃瓜的朋友都知道,一件事情如果一面倒的認同,或者是一面倒的反對,話題性大多都無法持久。

只有那種對立特別嚴重的話題,才容易破圈,且經久不衰。

目前的情況就是如此。

贊成的和不贊成的,開始了互相爭辯。

一方說,華夏那麼多朝代,祭天的禮器數不勝數。

按照你們的邏輯,那是不是隨便挖出一個朝代祭天的鼎,都能代表天命啊?

這麼一算,天命也太不值錢了。

另一方就說,儒家歷來崇尚三代聖王之治,殷商亦爲三代之一。

你們否認殷商天命,就是背棄儒家思想,就是數典忘祖。

原本只是單純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慢慢的就開始上情緒了。

必須得證明我是對的他是錯的。

於是雙方開始旁徵博引、論經據點,自己說不過就開始拉親友入場。

參與的人數也越來越多,並且開始從官僚、讀書人中間,向着百姓羣體傳播。

衆所周知,高人在民間,腦洞最大的也是廣大百姓。

畢竟吹牛皮又不犯法。

這事兒傳着傳着就變樣了。

只聽一人說,這尊大鼎出世時光芒萬丈,紫雲千里。

又聽那人說,大將軍徐達攻打彰德府,發現安陽城北紅霞四射映紅了半邊天。

就篤定此地有寶,連忙派人去挖。

因此纔得到了這尊大鼎。

還有人說,是陛下夜裡夢到有寶物自天而降落入殷商舊都,所以纔派了徐大將軍親自攻打彰德府。

果然就挖到了這尊大鼎。

總之,各種各樣離奇的傳聞越來越多,鼎的來歷也越傳越玄乎。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這鼎肯定不凡。

隨着時間流逝,大明得寶鼎的消息也傳遍了四面八方。

而且越傳,玄奇色彩就越重,漸漸的已經沒人在意真相了。

大家更願意相信,大明是得了寶鼎的。

各割據勢力聽到傳聞,一邊下令禁止傳播,一邊派人去打探具體情況。

然而他們不封鎖消息還好,這麼一搞,大家反而更加願意相信傳言是真的了。

畢竟,如果是假的,上面爲啥這麼緊張?

至此事情已經失去了控制。

然後不出意外的,民間加工出來的傳聞,開始影響到讀書人。

再通過讀書人,去影響到官僚階層。

而受到影響的官僚階層,都迫切的希望搞清楚,這鼎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然而朱元璋卻表現的很矜持,不論誰問,都說傳聞是假的。

這就是從殷商故都挖出來的一尊普通銅鼎罷了。

啥?你問這鼎的具體來歷?

咱正找人研究着呢,等出結果了再告訴大家。

然後他還嚴厲斥責了那些臣子:“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就算有天命,那也是順應萬民之意。”

“天下苦戰亂久矣,萬民之所盼不過是天下一統,不使骨肉離散。”

“諸卿應當體察民情,齊心協力早日掃平不臣,還天下太平。”

“而不是將希望寄託於一尊來歷不明的大鼎之上。”

此舉自然得到了羣臣的讚頌,陛下聖明,愛民如子,天命所歸。

好聽話不要錢似地往外蹦。

然後……謠言傳得更厲害了。

有人說,陛下請了很多人研究,至今沒有查清楚鼎的來歷。

這說明啥?說明鼎的來歷神秘啊。

如果真的只是殷商鼎,至於這麼麻煩嗎。 另一人反駁道:

放屁,那是沒查清嗎?是鼎的來歷太大了。

事關重大,陛下也不敢輕易下結論。

否則,你以爲陛下爲何派御輦迎接,爲何到現在都將大鼎藏在深宮大內不肯示人?

總之,鼎的來歷越傳越玄乎。

而且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越來越多的儒生加入了進來。

打着寶鼎的幌子,宣揚天命思想。

以儒生所代表的力量,他們一出手影響力就更大了。

寶鼎正式和天命畫上了等號。

現在就算朱元璋站出來,說出寶鼎的真相,也不會有人信了。

李善長在一旁看的是目瞪口呆,他沒想到事情竟然會往這個方向發展。

是的,殷商王鼎確實沒什麼人認。

可一個來歷神秘的鼎,卻能引起無數人討論。

這絕非朱元璋和馬皇后能想出來的辦法,也不是他熟悉的任何一個人的手筆。

真相就只有一個,馬鈺。

李善長臉色陰沉:“老夫還是小看你了。”

不過也就在這個時候,朱元璋向外公佈了大本堂陪讀名單。

並且還強調,這只是臨時名單。

後續還會繼續挑選才俊入宮陪讀。

正如他所意料的那般,名單上的人家自然非常高興,紛紛上疏謝恩。

自家有適齡孩子,卻沒有入選的,也摩拳擦掌準備立功把孩子送入大本堂。

李善長得知自家老三入選,面上表現的毫不在意。

心中卻非常開心,更是鬆了口氣。

拱衛司的事情發生後,若說他心裡沒有一點擔憂,那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朱元璋明顯開始疏遠他,更是讓他感到惶恐。

現在自家兒子入選大本堂陪讀,說明皇帝還是念舊情的,並不是真的要拿他如何。

這讓他忐忑的心放回了肚子。

隔天上早朝的時候,他一改近幾日的消沉,再次變得高調起來。

我,大明文官之首,復活了。

——

馬府,院內大棗樹下。

朱樉一邊吃着井鎮香瓜,一邊還不忘說話:

“老馬,沒看出來啊,你小子還有這麼一手。”

“只用一個破鼎,就將天下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馬鈺也拿起一牙瓜邊啃邊說道:“這個功勞我還真不敢領。”

“我就是這麼提了一嘴,真正能做成,靠的還是你爹十幾年打下的基礎。”

光靠民間自發傳播,速度不可能這麼快,也不可能傳的這麼廣。

更不可能如現在這般,話題始終向着對大明有利的方向發展。

這一切,都是靠朱元璋十幾年傾心打造的諜報系統。

親眼見證了朱元璋是如何操縱輿論的,馬鈺深深的感受到。

他能得天下真不是僥倖。

難怪原本的世界他能弄出錦衣衛。

並不是因爲胡惟庸案才搞的,而是早就埋下的伏筆,只是因爲胡惟庸案將其由暗轉明罷了。

要知道,現在話題可還沒進化到‘禹王鼎’階段,就已經發展成現在的樣子。

等將‘禹王鼎’這個概念拋出,那真的是不敢想。

朱樉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說道:

“現在你知道我爹多陰險了吧,我告訴你,就你家至少得有十個密探。”

“你吃喝拉撒,他都一清二楚。”

馬鈺忍俊不禁,你可真是個帶孝子,朱元璋有你這個兒子,也算是報應了。

不過他還是提醒道:“這事兒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以後不要再提。”

朱樉說道:“我又不傻,就是給你提個醒……”

然後他又說道:“你不是很討厭我爹嗎,怎麼又願意爲他出謀劃策了?”

馬鈺頓時不樂意了:“放屁,我那是看在姑姑的面子上,纔出了點主意。”

“要不然,哼。”

朱樉反而鬆了口氣,道:“那就好,我還以爲你被他的小恩小惠給收買了。”

“我告訴你,我爹很奸詐的,你可不能上了他的當。”

馬鈺:……

他爲什麼要幫朱元璋出謀劃策?原因其實很簡單。

既然決定不尋死,既然決定在這個世界好好活下去。

既然想做事,想要給這個世界帶來點不一樣的東西。

那就必須要先取信於朱元璋。

很多人會認爲,有才就可以爲所欲爲,是金子在哪都能發光。

只要我亮出才能,你朱元璋還不得把我當祖宗供起來。

然而現實並非如此,可靠與信任,遠比才能更加重要。

一個不被信任的人,越有能力死得就越快。

劉伯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不要說古人,就算是現代人也一樣。

同樣的話,信任的人說和不信任的人說,效果是不一樣的。

朱元璋憑什麼要相信一個來歷不明的人?

馬鈺想做事情,就必須要先取信於他。

哪怕心裡再不爽,表面也要如此。

朱元璋現在最渴望的,就是天下正統的名義。

別說什麼他得國最正這種話,這是後人站在歷史角度給出的評價。

作爲當事人,朱元璋不會有這種感覺。

當時的天下人也不會認爲他得國最正。

在這種情況下,幫他加天命,無疑是最快的獲取信任的方式。

所以馬鈺纔給黃河改道加天命,纔想着用大鼎做文章。

如此,等將來朱元璋開始重視並信任他,再着手去搞改革。

將一些不利的制度廢掉,並推行一些真正利國利民的好政策。

讓百姓多過幾天安生日子。

他沒想過當聖人,也不認爲自己有這麼高的操守。

可作爲一個接受過太陽照耀的人,穿越到古代,就能心安理得的躺平享受一切。

那纔是現代教育最大的悲哀,也是太陽的悲哀。

只是這些想法他不能告訴任何人,只能深深的藏在自己心裡。

所以面對朱樉的問題,他只能拿馬皇后當擋箭牌。

他也知道,別人肯定不會相信,會認爲他爲榮華富貴彎腰低頭。

對此,只能借用《送東陽馬生序》裡的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心境。

【詆我誇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餘者哉!】

事實上,正如他猜想的那般,朱樉內心其實並不太相信他的話。

說什麼爲了姑姑,不過是嘴硬罷了。

不過朱樉也沒覺得他向現實服軟有什麼問題。

畢竟自家爹可是皇帝,而且他現在又有了皇親的身份。

給自家出謀劃策,那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所以打了個哈哈之後,他也沒繼續談論此事,而是提高聲音誇張的道:

“哎呀,真是舒服啊。”

“尤其是想到那些傢伙,要在大本堂接受宋老頭的荼毒,我心裡就更爽了。”

馬鈺收回發散的思維,搖搖頭說道:

“你也別閒着,我給你安排的有課程,按時完成。”

朱樉頓時不樂意了:“咋,你不會是也想逼我讀書吧?別怪我翻臉啊。”

(本章完)

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96章 死意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42章 上架感言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38章 禹王鼎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88章 自信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21章 無題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42章 上架感言第28章 鼎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82章 雷厲風行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84章 開講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108章 無題第21章 東拉西扯第101章 三表法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129章 夠狠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71章 千頭萬緒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93章 人間佛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55章 出塞第71章 千頭萬緒第66章 姚廣孝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75章 分化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7章 帝王之學第15章 雙標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96章 死意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14章 甲骨文第38章 禹王鼎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129章 夠狠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75章 分化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21章 東拉西扯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92章 綁架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88章 自信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121章 無題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52章 漢人英雄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71章 千頭萬緒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89章 無題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88章 自信第116章 拿捏
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96章 死意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42章 上架感言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38章 禹王鼎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88章 自信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21章 無題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42章 上架感言第28章 鼎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82章 雷厲風行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84章 開講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108章 無題第21章 東拉西扯第101章 三表法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129章 夠狠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71章 千頭萬緒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93章 人間佛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55章 出塞第71章 千頭萬緒第66章 姚廣孝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75章 分化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7章 帝王之學第15章 雙標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96章 死意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14章 甲骨文第38章 禹王鼎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129章 夠狠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75章 分化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21章 東拉西扯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92章 綁架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88章 自信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121章 無題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52章 漢人英雄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71章 千頭萬緒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89章 無題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88章 自信第116章 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