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人超乎想象的多,浩浩蕩蕩一隻大隊伍,有騎馬的有騎牛的還有步行的。裡面既有宇文久宇文旱宇文逢三支商隊的人員,又有宇文兵帶領的大羣鮮卑騎兵。這下子,兵書戰策,久旱逢甘露,再加上宇文好那個後綴,所有的人馬都到齊了。
“先生,我把所有人都給你帶回來了”,宇文兵遠遠地就開始嚷嚷。
“我看到了”,高翼淡淡地向“書戰策、甘露好”六個人打招呼。高翼走後,把全部的武力交給了這六個人,沒想到別人一聲口哨,他們就把高翼費盡心思裝備好的士兵全拉跑了。如今外面大雪封山,這六個人跑回來,誰知道是不是爲了避寒。所以,不能對他們加以辭色。
“我還帶回來了這個”,宇文兵又擲下一個捆得結結實實的人。
“哪個,這誰?”高翼冷着臉,問。
宇文昭已躲在他身後,輕拉着他的衣角解釋:“二十四表叔,宇文羣。”
“什麼……二十四,還表叔?”高翼強忍着笑說。他本想再加一句“你那個叔爺爺真能生,竟然生到了第二十四,下面還有嗎?”,可這話過於冒犯,這裡站着許多宇文族的戰士,有許多還是新歸順的,一不小心,發生騷亂可不好。
宇文羣的嘴已被塞上了,恐怕是宇文兵擔心他罵出什麼不好的詞。高翼也不想給他謾罵的機會,使了個眼色,令漢軍士兵把他帶走囚禁。復轉身詢問宇文兵:“怎麼回事,細細告訴我?”
宇文兵一邊解說,宇文昭在旁邊補充,並時不時擔憂地望着宇文羣離去的方向。
這個宇文羣屬於宇文王族遠支的一個旁系,真要追述關係需要上朔到100年前,才能追朔到他的王系出身,不過,此人的父親做得一手好粟羊羹,宇文昭的父親曾在打獵時,偶入了宇文羣父親的帳篷,並受其招待。兩人一攀談,百年前竟是一家,因而認了親,兩人攜手回了王都。此後,宇文羣父親負責在宮內燒菜,說得好聽點是一個王叔,說得不好聽點,也就一廚子。
宇文羣自小在宮裡長大,他與宇文昭年紀相當。胡人的上下之別沒漢人那麼嚴重。所以兩人幼年還算親密。王都被攻破時,宇文羣恰好替父親除外採購羔羊,故而倖免於難,並在亂軍中躲藏起來。慕容恪殺遍宇文王族後,宗族名冊裡發現了宇文羣這個漏網之魚,有好事者告訴他這是一個廚子的兒子,慕容恪頓時失去了查找的興趣。
而後,宇文羣便借王族的旗號聚集了一羣人,在遼東大地上東遊西蕩。在潢河與土河一帶,他們遇到了一隻宇文部殘餘,但他們已自發地成立了一個新族羣,自稱“契丹”。“契丹”一詞在鮮卑語中的意思爲“鑌鐵”,這些人爲自己部族命名爲“契丹”,以此象徵“契丹八部”的頑強意志和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
契丹部的成立已得到慕容鮮卑的默許,宇文羣此去等於自投羅網,他好不容易纔殺出重圍,但也死傷慘重,後一路南逃到了三山地帶,又遇到了宇文書等人,便起了賊心,挾裹裝備精良的三山宇文部離開這片他以爲的死地。
宇文羣也就一個廚子出身,他哪裡知道什麼治國之策,遊牧族的本性使然,他只知道搶掠。不過,由於契丹一戰已經殺破了他的膽,故而,整個秋季他都在山溝轉悠,希望找弱小的部族開刀。冬季到了,食物儲備不足的宇文羣部開始捱餓,這讓在高翼手下好吃好喝慣了的宇文書等人漸趨不滿。加上宇文羣初始吞併三山宇文部時,強行奪去宇文書等人精良的裝備交給親信使用,已埋下了動盪的火苗。
等宇文兵抵達宇文羣部,並用宇文三公主與高翼的名義,召集宇文書等人回去時,宇文羣又想用暴力解決問題,扣押宇文兵,藉機洗掠三山地區。於是,火山爆發了,宇文書等人發動了兵變,火併了宇文羣的親信,將宇文羣捆綁起來,而後,在宇文兵的招呼下,一同踏上了回家的路。
契丹部成立了,這個禍害中原數百年的部族在此時出現,同時意味着宇文昭復國的希望也徹底消失,在這個亂世裡,相對於三山這弱小的政權,人口達到20萬,控弦之士達5萬的契丹八部,顯然更能給人安全感。宇文部殘餘要投奔,首選也是契丹八部。
高翼忍了又忍,終於還是沒把這話向宇文昭說明。宇文昭略無所覺,只顧央求高翼別殺宇文羣叔叔,唯高卉忽閃着大眼睛若有所思,等她與高翼目光相觸,領會了高翼警告的目光,她又悄悄的低下頭來,抿着嘴微笑。
“別吵了”,高翼大手一揮,答覆宇文昭:“我還不至於爲難一個廚子的兒子。慕容恪都不屑追殺的人,我殺他,那不是笑料嘛。你要他,給你!”
宇文昭蠕蠕諾諾,高翼猶不甘心地嘟囔:“再給他一萬人馬,他也成不了我們的障礙,爲這事吵吵……”
宇文昭急促地喘了幾口氣,忽然用平靜的語調說:“什麼‘你要他’,我與他自小長大,如今我親友盡喪,羣叔雖不成才……”
宇文昭說到這兒,哽咽不成句,翻身而走。高卉吐了吐舌頭,衝高翼做了個鬼臉,邁着小碎步緊緊跟上。
高翼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