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俄而。高翼拂袖而起:“回三山,立即登船。”

✿tt kan ✿C〇

令下,官員們紛紛停止了飲酒。僕役們走進大廳,將那些喝得過多的大臣們攙扶起來。

這天是星期六,街上的人很少,高翼一行走的迅速,戰船立刻起錨。

“轉舵,開向牛莊”,船至三山,高翼突然下令。

“不行”,王祥連忙阻止:“王上,夜色已暮,雖然沿岸皆有燈塔,但夜航危險,王上不可親身犯險。”

高翼搖了搖頭,不答。

王祥再勸:“王上,兩艘戰艦不過攜帶300名護衛,燕王返都和龍城,牛莊便成爲我三山前線。萬一燕軍大軍壓境,300士兵根本不管用,王若陷於危境,我遼漢亡矣。”

三山還沒有得到朝廷封賞的消息,王祥這裡提到“遼漢”,是因爲不久前匈奴曾建立了一個漢國,後又改爲趙國。匈奴建立的國度被人簡稱爲“劉漢”和“前趙”。羯胡建立的趙國又成爲“後趙”,或者“石趙”。

三山建立漢國時,中國的局勢已經全亂了,近十個國家紛紛自立。此時,沒有人追究爲什麼高翼不姓劉,卻偏偏把國名定爲“漢”。而後,爲了與“劉漢”區別,人們在高翼建立的漢國前加一個地域名稱,稱其爲“遼漢”。

“和龍城——”,高翼一字一頓地說:“城小郭矮,居住不下太多的人馬。

慕容本屬鮮卑,有隨意遊牧,經常遷都的習慣,但現在,慕容鮮卑事事向晉人學習,生活習俗已拋棄了遊牧習性。

無論如何,遷都都不是一件小事,眼看冬季快到了,和龍城地處山坳,冬季寒冷,還常有大雪封山之患。鮮卑貴族本來居住在平原上的龍城,怎習慣在山坳裡過冬?還要住在帳篷裡?

他怎麼不還都龍城?或者繼續在新都薊縣呆下去。”

金道麟搖頭說:“和龍城不是簡陋的小城。燕王攻入幽州前,曾在和龍城聚集大軍,當時和龍城就是臨時都城,所以才叫和龍城。不過那時,我們正忙於立足,這些消息我們沒有在意。不過……”

金道麟話沒說完,但是大家都明白,燕王還都和龍城一定是爲了東顧他的老巢。

這一年,遼河平原發生了許多事:僑民的叛亂,高翼的立足腳跟,以及燕國在陽鶩的建議下招引契丹部進入遼河平原。這些事樣樣都是煩心事。

陽鶩是真誠的爲燕國出主意幫忙,然而,他越真誠,燕國離亡國越接近。契丹進入遼河平原,只裝模作樣的派出一支軍隊配合慕輿根作戰,另一支軍隊繞道鳳城進行靜坐戰爭,其餘的人馬都在搶地盤,佔牧場。

失去土地的漢人僑民,大規模鑽入羣山,繞道投奔三山。高翼僅僅招募部分鑽入深山的僑民,就在本溪湖以西羣山出口處建立了一座三萬人的城市,命名爲“弓長嶺城”。

不過,爲了避免惹怒燕國,高翼沒有直接出兵弓長嶺,他只是派出幾名官員,化裝成逃亡的僑民,將那些人組織起來,以自治的名義建立了弓長嶺的行政體制。

燕國戰不倒高翼,契丹人反而把燕國最肥沃的農田變成牧場。豐收的稻穀全被契丹人當作牧草,讓牛馬吃下,遼河平原顆粒絕收。

如今,燕國後悔已經晚了。即使他們下令契丹人退出,契丹人大不了吆喝一聲,帶着全家老小牽着吃得肥頭大耳的牲畜,得意洋洋的返回他們的故居過冬,給燕國留下空無一人的農莊,遍地馬糞的農田。

在燕軍的強勢之下,契丹人自會乖乖的退出。

高翼已提前預計到了這點,所以他讓陳浩引着那支在鳳城的契丹軍,直接返回了契丹故地,並搶佔了最肥美的草場。

當遼河平原的契丹軍退出,契丹必然面臨着又一輪草場爭奪戰。有了陳浩出謀劃策的那支契丹部落,將會通過漢國商人獲得源源不斷的優良軍械裝備,在草場的爭奪中,必能佔據上風。所以,契丹這一步已經不用高翼操心了,他們已經殘廢了。

他們甚至也不用慕容雋操心,兩三年之內,陷於內鬥的契丹將無力南侵。

那麼……,慕容雋還都和龍城目標是誰,不問可知。

“今年的倭國征討指派傭兵出戰”,高翼吩咐道:“我們的正規軍全部留在境內。金相,大石橋城堡是否建好?”

金道麟答:“三日前已經完工,現在駐紮了兩百士兵。”

大石橋城堡是與慕輿根戰後,高翼下令修建的中型要塞。它附近沒有橋,命名爲大石橋只是因爲後世那個地名叫大石橋。大石橋城堡與牛莊、蓋平城成等邊三角形,相隔尖銳的犄角深入內陸。

高翼修建大石橋城堡的目的,就是要告訴燕國君臣,他不打吃虧仗。每次戰後,他都要蠶食部分燕國的土地,把戰線向前推進。

大石橋城堡建立好後,面對龍城的進攻,蓋平城、牛莊便成了後方。如今這兩座城外新歸附的流民,已自發的建立村落,整修通往城裡的道路,並迫切的要求漢國政府派出官吏管理他們。

“從長興島調軍,調一千,不,調兩千人上去駐守大石橋城堡。命令青年軍派一個連去在大石橋安裝守城武器”,高翼下令:“大船繼續航行,我們在牛莊登陸。”

大石橋之所以有這個名字,就是因爲該處河岸最窄,後來,有人在該處建立一座石橋,故而該地後世被命名爲“大石橋”。

目前,遼河平原上,龍城的兵力已被高翼打殘,慕容雋大軍想跨過遼河進攻漢國,大石橋是必然的渡口。

王祥聽到高翼改了行程,便不再勸解,他一鞠躬,身子一縮,隱入艙內的黑暗中。

牛莊一地經過了漢國一年的建設,堡牆高大厚實,石堡依碼頭而建,萬一燕軍來襲,高翼完全可以乘舟而去,危險性比前往大石橋小了很多,所以他不再勸解。

夜色逐漸深沉,幾名文人吃飽喝足,睏意上來了,紛紛回艙睡覺,惟有金道麟還精神很好。他陪着高翼趴在地圖上,研究燕軍可能的進攻路線,以及漢國的應對策略。

“大石橋附近沒有城民,據堡堅守,打籠城戰只要軍械十足,燕軍奈何不了我們。蓋平城附近村落已經成型,還有二十三個自然村沒有歸建,我們是不是從蓋平城撤出部分人員?”

高翼看着地圖眉頭緊皺:“我們現在確定不了的,就是他何時開戰。如果冬季開戰,遼河結冰,燕軍處處可以渡過遼河,過了遼河,一馬平川,蓋平城、巍霸山城都在戰馬一日奔馳的距離中,撤人不是辦法。”

金道麟目光順着高翼手指四處打量,對於牛莊,他與高翼都沒有異議。這地方靠海,周圍的居民全是些封臣的領民。封臣建設自己的領地不遺餘力,除孫綽的小農莊外,其他的封臣建的全是小石堡。

這些石堡內存糧豐富,與牛莊要塞一起構成一個要塞羣。三山強大的海軍力量讓他們後路無憂。牛莊孤懸三山領地外時,燕軍都不願進攻這裡。現在有了蓋平城的支持,大石橋的保護,燕軍一旦進攻這裡,必會陷入一個無盡的戰爭深淵。

“蓋平、巍霸山城一直是我們的軟肋啊”,金道麟感慨道:“我們沿海建城總是牢不可破,內陸建城卻破綻處處。”

“你能看到,‘軍神’慕容恪一定會看到,既然如此,他有千條路來,我們就在一個地方迎接,蓋平城、巍霸山城,你挑一個地方。”

“巍霸山城離海太近,在這裡決戰對我們有利,我要是慕容恪,也選蓋平城。建了不足一年的新城,周圍全是些新附的自然村。整個遼河平原沒有糧食,唯獨我們領內農夫家中的存糧滿坑滿谷。打不下蓋平城,光掃蕩附近的村落,也足以支持大軍圍城。”“好,那我們就以蓋平城爲中心,商量商量怎麼打着一仗,讓燕國知道一下,野戰我不行,守城,慕容恪不行。讓我們漢國在蓋平城下,打破‘軍神’慕容恪的不敗金身。”

龍,這個字眼是神聖的,燕國把都城定名爲“龍城”,把臨時國都定名爲“和龍城”,其志由此可見一斑。對此,晉朝上下竟然沒有一絲察覺,可見,在這個殺戮時代,實力決定一切。燕軍的強大讓最迂腐的晉朝大儒也閉嘴不言。

戰,人類所有的盟約都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下,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戰勝了燕國,漢國就是真理。

※※※

與此同時,建康城瓦官寺內瓦官閣上,高卉正嬌豔如花地站在三樓窗口,鮮紅色的裙裾迎風飄動,玉色的臉龐帶着盈盈笑意,恍惚之間,像一個臨風欲去的凌波仙子。十四歲的晉帝癡癡地望着這幅畫面,眼中全是陶醉。

“真美”,高卉喋喋淺笑:“怎麼說吶——鐘樓森立,經閣巍峨。還有——五間大殿,龍鱗瓦砌碧成行;四壁僧房,龜背磨磚花嵌縫。這是美不勝收。”

晉帝不覺插嘴:“美,那就別走了。”

此言一出,陪伴的羣臣紛紛失色。高卉臉色一凝,旋即,又慢慢展開笑顏。他身邊的兩名黑人侍衛聽不懂漢話,仍保持着一臉嚴肅,抱臂而立。馬努爾聽得懂,但他不懂漢語中的隱含意思,只腆着肥臉,憨憨而笑。

高卉此趟出訪可謂大獲全勝。按照禮制,外相馬努爾與朝廷的禮部官員提前進行了溝通,雙方把彼此的禁忌告訴對方,並就王妃朝覲的禮節達成了一致。

禮部官員同時還轉達了,朝廷欲將司馬燕容賜婚於高翼的打算,目前,遼漢的快船正駛往三山,就賜婚問題徵詢高翼的意見。

司馬燕容身份未明,後來的朝覲活動,她沒有參與。預先作了溝通的韓國與朝廷雙方,把朝覲活動進行的波瀾不驚。

高卉此行帶來了大量的禮物,那些奇巧玩意兒深得皇上及其後宮的喜愛。尤其是她帶來的數隻日本狆,被皇太后與宮裡的貴妃瓜分一空,現在日本狆已被正式定名爲“遼獚”。

皇帝也愛這種小狗,皇太后褚蒜子宮裡來了“遼獚”之後,皇帝經常借晨昏請安的時光,賴在皇太后宮中,祖孫倆人逗弄小狗,一幅親親融融的景象。

此後,朝廷一廂情願把遼獚確定爲貢品,要求漢國每年進貢。

按照規矩,漢國王妃爲進獻祥瑞而來,她進獻的禮物朝廷應該按十倍價值回賜。可是朝廷現在哪有錢。荊襄蜀郡不交納貢賦;廣州、膠州新開發未久,被認爲是煙瘴之地,哪有稅收。

朝廷靠揚州三郡供養數十萬的軍隊,以及數萬名官員,財政早已枯竭,別說按十倍賞賜,便是按等值回賜,朝廷也拿不出來這筆錢。

越窮越好面子,朝廷窮,只好加倍的籠絡高卉,以表示對漢國的恩寵。爲了避免這種難堪局面再現,朝廷取消了漢國所有的貢賦要求,只要求進貢遼獚——因爲他們付不起十倍回賜,實在讓漢國這種進貢方式嚇住了。

好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皇室還存有一些過去的書畫珍玩。大臣們在宮中搜羅了一番,總算勉強達到了十倍回賜的禮數。

此後,朝廷便用年幼的晉皇出面,頻頻賜宴招待高卉。

晉帝一個小孩,懂什麼。他在宮中見到的都是些遵從三從四德的死板宮女,他們講究笑不露齒,走路小心翼翼,生怕踩錯了步點。偶有交流,也是一副君臣對答的制式禮儀。哪見過像高卉這樣,充滿青春朝氣的快樂少女。

此前數次,小皇帝已露出臨別不捨的神態,但這次,他直接出言挽留,已越過了所有的底線,侮辱了漢國。

“此地景色雖好,奈何卻沒有活力”,高卉柔柔的說。

晉國羣臣再次變色。

第204章第204章第11章 落荒而逃(下)第267章第134章 將門虎子(上)第220章第55章 顛倒黑白(下)第235章第4章 君何人也第170章 情勢顛倒(上)第204章第211章第246章第172章 突破重圍(上)第229章第80章 神機妙算(下)第120章 如沐春風(上)第85章 拋入海中(上)第142章 達成心願(上)第96章 戰無不勝(上)第141章 幸運逃生(下)第270章第187章第219章第226章 時尚問題第228章第29章 顛沛流離(上)第93章 環佩叮噹(下)第1章 生逢亂世第109章 不加掩飾(下)第76章 雄才大略(上)第143章 達成心願(下)第113章 奢華無比(下)第255章第169章 以血換血(下)第61章 武力試探(下)第264章第207章第222章第101章 戰鬥狀態(下)第13章 傳世之寶(下)第167章 正面交鋒(下)第115章 清麗脫俗(下)第87章 用心險惡(上)第240章 男兒氣概第117章 維護尊嚴(下)第98章 升旗儀式(上)第29章 顛沛流離(上)第188章第2章 毛骨悚然第96章 戰無不勝(上)第171章 情勢顛倒(下)第100章 戰鬥狀態(上)第176章 天理昭昭第203章第124章 最高機密(上)第215章第235章第113章 奢華無比(下)第148章 談婚論嫁(下)第178章 (下)第145章 脣槍舌劍(下)第200章第8章 憐香惜玉第193章第259章第128章 熱血四濺(上)第18章 勉爲其難(下)第169章 以血換血(下)第193章第110章 十里秦淮(上)第260章第266章第199章第201章第198章第197章第107章 心急如焚(下)第84章 冒險之旅(下)第53章 寡不敵衆(下)第112章 奢華無比(上)第143章 達成心願(下)第8章 憐香惜玉第252章第21章 威風凜凜(上)第172章 突破重圍(上)第85章 拋入海中(上)第4章 君何人也第194章第222章第16章 勉爲其難(上)第203章第113章 奢華無比(下)第152章 獎賞分明(上)第72章 弱肉強食(上)第235章第191章第192章第258章
第204章第204章第11章 落荒而逃(下)第267章第134章 將門虎子(上)第220章第55章 顛倒黑白(下)第235章第4章 君何人也第170章 情勢顛倒(上)第204章第211章第246章第172章 突破重圍(上)第229章第80章 神機妙算(下)第120章 如沐春風(上)第85章 拋入海中(上)第142章 達成心願(上)第96章 戰無不勝(上)第141章 幸運逃生(下)第270章第187章第219章第226章 時尚問題第228章第29章 顛沛流離(上)第93章 環佩叮噹(下)第1章 生逢亂世第109章 不加掩飾(下)第76章 雄才大略(上)第143章 達成心願(下)第113章 奢華無比(下)第255章第169章 以血換血(下)第61章 武力試探(下)第264章第207章第222章第101章 戰鬥狀態(下)第13章 傳世之寶(下)第167章 正面交鋒(下)第115章 清麗脫俗(下)第87章 用心險惡(上)第240章 男兒氣概第117章 維護尊嚴(下)第98章 升旗儀式(上)第29章 顛沛流離(上)第188章第2章 毛骨悚然第96章 戰無不勝(上)第171章 情勢顛倒(下)第100章 戰鬥狀態(上)第176章 天理昭昭第203章第124章 最高機密(上)第215章第235章第113章 奢華無比(下)第148章 談婚論嫁(下)第178章 (下)第145章 脣槍舌劍(下)第200章第8章 憐香惜玉第193章第259章第128章 熱血四濺(上)第18章 勉爲其難(下)第169章 以血換血(下)第193章第110章 十里秦淮(上)第260章第266章第199章第201章第198章第197章第107章 心急如焚(下)第84章 冒險之旅(下)第53章 寡不敵衆(下)第112章 奢華無比(上)第143章 達成心願(下)第8章 憐香惜玉第252章第21章 威風凜凜(上)第172章 突破重圍(上)第85章 拋入海中(上)第4章 君何人也第194章第222章第16章 勉爲其難(上)第203章第113章 奢華無比(下)第152章 獎賞分明(上)第72章 弱肉強食(上)第235章第191章第192章第25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