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高翼被震耳欲聾的喊殺聲驚醒。房門外,孫綽焦急的拍打着他的房門,大喊大叫:“漢王,快醒醒,燕軍正在砍伐巨木,準備用來撞城。你快醒醒,準備迎敵呀。”
高翼伸了個懶腰,閉目想了想,斬釘截鐵的回答:“讓他撞!”
高翼的這座石堡採用巨石與水泥建造,牆的厚度嚴格按照要塞標準,達到了3米厚,這也就是爲什麼孫綽昨晚幾乎平躺在石牆上,也摸不到石牆邊的原因。
這種標準的石頭要塞,即使是火藥時代來臨,用攻城炮轟,轟塌這樣的牆壁也不是件容易活兒。用巨木來撞城,就好比拿根牙籤撞鐵板一樣,等到他們撞塌堡牆,高翼的重孫子都能上街打醬油了。
門外,響起一陣呼哧呼哧的喘氣聲,孫綽似乎被他果斷地回答噎住了,半晌,他聲嘶力竭的喊了一聲:“雲梯!”
這老頭都急糊塗了,他本來的意思是那些人砍伐巨木可能是做撞車,也可能是做雲梯,但氣急之下,他只來得及說出雲梯兩個字。
高翼開始造船的時候,最初用的是高句麗的木頭,後來爲了墾荒,他曾將沙河兩岸的木頭罰盡。但此後,他堅決禁止人們砍伐山上的木頭,即使是百姓燒柴做飯,也只准百姓坎一些枯枝敗葉。
後來,隨着高句麗煤礦的發現與開採,高翼就徹底禁絕了百姓砍伐森林,甚至連南嶺關外的許多樹木,許多參天古木都禁止砍伐。
高翼的石堡有十餘米高,若燕軍伐下參天古木,做出一個十餘米高的梯子,還真不成問題。孫綽急便急在這裡。
可高翼的回答還是不緊不慢:“讓他們爬。”
讓他們爬,高翼的話音裡隱帶怒意。他一邊摸索着穿衣服,一邊冷淡的回答。
攀登,這活兒容易嗎?這是項很專業的運動項目。一般來說只有經過專門的消防隊員才能勝任這項工作,可一個消防隊員是那麼容易訓練出來的嗎?
就憑堡外那羣沒有軍餉,沒有鎧甲,沒有人身自由,甚至要臉上刺字防止他們逃跑的燕國士兵,就能完成這項專業的工作,那這世界還真亂套了。
門外響起一陣怒氣衝衝的腳步聲,漸行漸遠,似乎孫綽被氣的拂袖而去。此時,高翼已穿好衣服,披掛好鎧甲,聽到門外沒有響動,他反而坐了下來,在震天動地的喊殺聲中,拿起了一本書,悠閒的讀了起來。
門外再度響起敲門聲,黃朝宗小心翼翼的在問:“殿下,士兵們已經吃過了早餐,他們已經列隊等候,還有少年軍校的童子軍正在進入城堡。王……”
高翼聽到黃朝宗的聲音,已站起身來朝門邊走去,等黃朝宗說到這兒,他打開門邀請黃朝宗入內,神態悠閒的安慰他:“不着急,燕軍長途奔襲,不可能帶着大鋸趕來,即使他們帶着大鋸要把那些巨木伐倒,刨成木板,做出攻城設備,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不過,我會給他們一個月時間嗎?
楊結他們三兩天就會回來,等我們瞭解了巍霸山城的確切情況後,我們再決定從哪裡動手。
這是我們第一次與燕國正面衝突,我要打的燕軍肝膽欲裂。馬上隆冬就要到了,大雪即將封山,我們有雪橇技術,雪地上奔走如飛,到時候我斷他們的後路,我要把這羣燕軍凍死、餓死在南嶺關下。”
黃朝宗聽到高翼這話,緩緩地坐了下來,舒了口氣:“昨夜看不分明,今日天亮,我才發現這座城堡如此巍峨雄峻。想來,若燕軍執意硬攻,必定傷亡慘重。這樣的雄關,除非是曠日持久的圍困,等到堡內彈盡糧絕,纔有可能攻下此堡。但……”
黃朝宗說到了這兒,嘆了口氣,搖搖頭。高翼接過他的話頭,繼續說:“但這兒堡關一左一右有兩座碼頭,除非燕軍有強大的水軍,否則別想困住我。”
黃朝宗附和的點點頭,好奇地問:“那麼,殿下是想堅守此堡,在對峙中消磨燕軍士氣,伺機一鼓而下?”
高翼搖搖頭:“不,這場戰鬥應該是場速決戰,燕軍耗不起,我也耗不起。商路斷一天,我要損失多少錢?此外,我的船隊正在轉運流民,如果任由燕軍堵在我的家門口,時間拖得越長,我這裡人心越不穩,所以,我必須快速乾淨徹底的消滅他們才能穩定人心。”
黃朝宗一皺眉頭,問:“若燕軍執意圍而不攻,如何?”
高翼笑而不答。黃朝宗略一沉吟,恍然大悟。“巍霸山城!”他喊道。
果如高翼所料,南嶺關下的戰鬥以一種類似靜坐戰爭晃晃悠悠的度過了三天。這三天裡,慕容宜每天都把半數騎兵拉出陣外列隊,衝着南嶺關上的守軍耀武揚威。
第三天,則乾脆在關下操練起人馬來,燕軍士兵們你來我往的表演着騎射技術,看得關上的高翼胃口大開。
“演得好!”高翼擊節讚賞。他喊過一名大嗓門的士兵,低聲吩咐幾句,便在這第三天傍晚南嶺關上首次打破這冷峻的沉默。
那士兵用粗大的嗓門對着燕軍士兵喉道:“漢王有旨:演得不錯,有賞,賞金幣五枚,暫且記帳。明日一早記得早早登場表演,漢王發話了,明日要還演得好,加賞五枚金幣。”
關外,慕容宜鼻子快氣歪了——和着那小子把我們當戲子了,還要求早早明日登場……你就等着吧。等你鬍子白了,我也不演。
戲子的說法正是誕生於晉代。中國在漢代就出現了源自對狩獵活動模仿的角抵戲,在漢之前它被稱爲“蚩尤戲”。戲中演員頭戴野獸面具,表演民間歌舞。戲中常出現的一個場面就是兩個相抵角力,以強弱定勝負,故稱“角抵戲”。
而後,兩人相抵角力的表演單獨出去,便成了後世的相撲、摔跤。這一習俗直道宋代尤存,後來,蒙古人進入中原,開始種族滅絕式的“融合”漢民族,此後,漢民族的上古禮節、習俗基本被“融合”掉了,故此史學家常說“崖山之後無中國”。倒是在日韓尚保留一部分中國古禮、古俗、古文化,比如相撲、能劇等等。
漢武帝打通西域後,絲綢之路的開闢導致西域胡人相繼朝貢。史書記載,此後胡人曾進貢過兩個雜技班子,自此,印度雜技傳入中國,“角抵戲”中開始出現了雜技、魔術、音樂、舞蹈表演。這時,“角抵戲”有了“百戲”的名稱。
“百戲”這個詞是印度古梵語“巴戲”的諧音,原意爲“有趣的玩意兒”,後引伸爲詭技、花招、矇騙……(東漢張衡在《西京賦》曾記載過一次宮廷印度雜技表演,有吞刀,吐火,弄蛇等雜技節目。)此漢以後,“百戲”實際上彙集了前代的和外來的多種民間表演技藝,包羅了中、外、古、今各民族各地域精彩節目,兼容並取,合爲一體,同時,開始出現略帶情節的原始戲劇劇目。當然,其中必有人獸相抵,人人相抵角力的保留項目。
到了三國時代,羅馬(埃及)商人秦論曾給孫權進貢過侏儒雜技團,晉代以後,羅馬商人更頻繁地出沒於中國,佛教涌入,各種文化交融,帶有情節的“百戲”娛樂之風進入民間,表演者開始稱爲“戲子”。但這是個貶義的名詞,因爲在當時,戲子的身份很低賤。
慕容宜怒氣衝衝返回了營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