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兩張白絹,一張用硃砂畫了地圖,似乎怕硃砂早早地褪色,硃砂上還用銀線細細地繡了一回紋路。但這地圖是哪裡,用來做什麼,卻一個字都沒提。另一張白絹相對小許多,上邊用銀線繡了幾行字,蘭橈接過念道:

“裕安三十八年,越王謀逆,餘因岫兒病重奔赴京郊,僥倖逃過一劫。十六載以來,日夜未敢忘越王之冤,尋得若干事務,藏於隱秘/處。今秋以來,賊人恐有所察覺,屢屢爲難。餘風燭殘年,一死無憾,唯恐累及家人,更憂沉冤難雪、賢王蒙冤青史,恰逢岫兒與璋兒私定終身,鑄銀鐲一雙。餘以白絹爲憑,藏地圖與陳情於其中。岫兒明智果斷,有聞氏一族風姿,更才貌之名遠播,若聞氏薛家雙雙傾覆,岫兒當沒入掖庭爲奴,蟄伏以待時機,大白越王冤情與天下。”

“庸人聞如深泣書。”

蘭橈將最後一句唸完,朝堂上許多科舉出生的文臣都哽咽起來,請願道:“陛下!如深公忍辱負重,更遭歹人陷害,滿門冤屈,求陛下爲如深公做主!”

謝凝坐在龍椅上,默然不語。她猜想,當年她的母親薛明岫睿智果斷,當與如深公甚爲親厚,否則當年她不會爲了一點風吹草動,便要同已經定下終身的宋明璋斷絕關係,說出大禍即將臨頭的話。而且後來,雖然掖庭宮宮禁森嚴,但薛明岫已將老宮女收服,若是當真想帶着她離開,不是沒有機會。

她一直想不明白,爲何母親在遭受隆昌帝的侮辱之後還能留在宮中,枯守在小院落中。而又是什麼樣的仇家,才叫薛明岫中了“猿啼”這樣的劇毒而死不說,連當年才十一歲的她也不放過,被下了太上忘情之毒。現在謝凝才知道,原來薛明岫身上竟然留着越王案的證據,留在宮中乃是爲了有朝一日,新君登基,時機來臨,她便要爲越王案、爲聞氏薛家,沉冤昭雪。

孃親,如今女兒登基了,要爲越王府爲聞家爲薛家昭雪了,你可曾想到?可曾看見?謝凝呼吸一哽,眼中涌上淚水,幾乎當庭哭出來。她的手緊緊地抓着龍椅的扶手,深深地吸了口氣,纔將心中的悲憤與憎恨壓下,平靜地問道:“那地圖畫的是何處?”

於承泰看了一眼,道:“回陛下,依微臣看,這地圖像是是十王宅西南角。”

十王宅……這又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大梁朝的第二個帝王,太宗皇帝,膝下兒女成羣,其中十個更爲出衆。太宗歡喜非常,在京城東北角圈了一大塊地,建造了十個富麗堂皇的王府,賜給他的兒子。京城以街道縱橫劃分區域,東西爲街,南北爲道,街道之間的區域稱爲坊,整個京城,只有十王宅這個坊的名字最特別。

它代表着榮耀、身份。

從太宗之後,十王宅就成了親王專屬的宅邸位置,大梁的每一個皇子在被冊封親王之後,都能在十王宅裡獲得一個王府。齊、楚、秦、燕、趙、魏、韓、越、吳、晉,每一個封號,都是尊貴。而十王宅的西南方向,正是越王府所在。

謝凝當即下令:“擺駕越王府,朕要親眼看看那證物爲何!”

шшш ⊕ttкan ⊕¢ Ο

翊衛與羽林衛當即列隊,百官緊隨,浩浩蕩蕩的隊伍很快就到了十王宅。大梁規定居民住所必須在坊內,大門必須朝坊內小巷開,只有當朝三品以上或者皇帝特許的人家,才能將府門對着坊外設立,對着街道。

十王宅,大約是唯一一個每一個府邸的大門都對着坊外開的地方。越王府的大門就在十王宅南邊,府邸佔據了十王宅的西南角。越地包含蘇杭,本是最富庶的地方,越王歷來只冊封給帝王最疼愛的兒子。而謝凝到了越王府門前,只見到獸頭大門上貼着隆昌年間的封條,黃色的紙早已斑駁脫落。羽林衛推門而入,王府十丈甬道上長滿了人高的青草,甬道兩旁的樹木已經枯死。原本硃紅的廊柱已經剝落了顏色,落滿了蛛絲。牆上還有數道的痕跡,暗沉沉的褐色,猶能叫人想起四十年前那場毫無預兆的廝殺。

謝凝坐在龍輦上,側頭望了於承泰一眼,於承泰對着圖紙往前走,在院子裡唯一一棵半死不活的桂花樹下站定,指着樹根說:“陛下,圖紙所指之處,便是這裡。”

“挖開。”謝凝吩咐。

羽林衛立刻挖掘,挖了半尺深之後果然挖出了個黑色的木盒,正要呈上給謝凝,謝凝卻與陸離同時吩咐道:“繼續往下挖。”

衆人一愣,隨即明白了過來,這黑色的木盒只怕是用來誤導的。若是歹人拿到了鐲子,發現了鐲子裡的秘密,找到此處,發現了盒子,自然將這木盒帶走,真正的證據便能躲過一劫。羽林衛繼續往下挖,再挖了足足兩尺深,才挖出個黑沉沉的箱子。這箱子竟然是精鋼所制,外邊不知塗了一層什麼,竟然不曾生鏽。羽林衛將盒子擡出來,放在謝凝面前。

謝凝吩咐道:“回宮再打開。”

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回宮了,到了紫宸殿上,夏侯淳將箱子打開,裡邊乃是四個木盒子,全都是用金絲楠木做的,埋了四十年也不曾有絲毫的損壞。夏侯淳將盒子打開,四個盒子分別裝了書信、令牌,剩下一大一小的兩個盒子裡,赫然裝的是玉璽和龍袍!

“這……陛下?”羣臣都嚇了一跳,這……不是說好找到當年越王案的真相了麼?爲何會有龍袍和玉璽出現在此處?

“於承泰。”謝凝聲音沉沉。

“陛下,請容臣細細道來。”於承泰行禮道,“當年越王被人指控謀反,裕安帝震怒,拍羽林衛抄了越王府,還在越王府中找出玉璽和龍袍作爲證據。但據臣調閱當年的口供,卻發現當年羽林衛是在王府書房中發現龍袍的。陛下,一個要謀反的人,怎會提前製作龍袍?這豈不是自留證據?隨後臣發現,當年越王謀反案之前,朝中曾有人與江南富商來往密切,這些書信,就是當年那人與富商們來往的證據。”

他將書信小心地打開,要交給謝凝看,謝凝卻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示意他交給羣臣傳閱。羣臣忙不迭地看了,裡邊的內容果然是一人寫給江南某姓富商的,信上以重金讓富商製作龍袍玉璽。這內容是與於承泰所言不差,但問題是……

“於大人,我有兩點疑問。”一個官員道,“若是當真有人以重金製造假的龍袍玉璽,又怎麼會留下書信作爲證據呢?這豈不是留下禍根麼?”

“方大人有所不知。”一個刑部的官員出來道,“此舉乃是富商爲保命而作,龍袍、玉璽極爲精細,即便是假冒,要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天下也只有那麼幾家能做。假冒之事一旦暴露,追究起來只有那幾家人遭殃。富商要以書信簽上信物爲憑證,就是爲了告訴追查之人,他們不過是替人辦事。如此一來,即便是富商遭到滅族之災,也能將另一方同樣死路一條。這個麼,叫做拴住螞蚱的繩子。”

富商與那要製作假龍袍之人就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一個死了,另一個也活不了。

謝凝笑了一下,“想必當年越王案中,有人爲江南富商求情。”

“那豈不是……”朝中的老臣們都記起來了,“不就是汝陽王景曇麼?”

禮部尚書已經年近古稀,也記得最清楚:“當年越王案發生時,景曇還只是汝陽王世子,卻冒死覲見,將江南一干富商保住了,倒是富商被人所迫,死罪可免。何況無法追查到底犯事的是哪一家,若當真因此將江南四大繡坊滅了,恐怕民心不穩。裕安帝十分疼愛景曇,便按下不再提起。”

羣臣又是一呆,所以說來說去,最後還是到了汝陽王府身上?當年陷害越王府的,竟然是汝陽王府?

“陛下,臣在追查之時曾查到一件事,四十年江南也發過一次大水之,其時,江南第一繡房璇璣閣就在長江邊上,一夜之間璇璣閣數千繡娘喪生。而那位璇璣閣的主人歷代都是女子,其中一位閣主之妹嫁給了京城一個武將爲妻,她的兒子……正是當年的羽林將軍寧明庶。當年璇璣閣被毀之前,寧老夫人曾回鄉探親,璇璣閣主便將一件事物交給了寧老夫人。寧老夫人去世之前傳給了寧將軍,寧將軍在遇害之前,又交給了寧夫人。時隔四十年,此物兜兜轉轉,終於到了陛下手中。”

於承泰從袖中取出一個盒子,正是當天寧綰雲母親交給謝凝的盒子,盒子裡是一沓厚厚的信。其中幾封的筆跡與方纔鐵盒裡面挖出的一模一樣,除此之外,還有一份圖紙,其中詳細描述了龍袍的形制。信箋最後有璇璣閣主的印鑑,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印記。

一條盤踞起來的角龍,樣子似乎在那裡見過。

孟季衡提醒道:“諸位大人,這豈不是景淵背上那個胎記麼?”

衆官員立刻醒悟,果然,這印記豈不是跟景淵背上的胎記一模一樣?

於承泰又取出一份東西,道:“諸位大人想必聽說過汝陽王醉酒書信之事吧?我今日將景曇手書的卷軸帶來了。”

當年汝陽王剛娶親、還未與王妃如膠似漆,京城曾有一位教坊司的女伶,天姿國色,琵琶技藝堪稱國手,千金難求一曲。一次汝陽王喝醉之後被人慫恿求曲,當庭以左手醉書一副,以一手好字最終打動佳人,得到一曲佳音。於承泰將字畫展開,那副字上蓋着汝陽王的私印,是無法作假的。

而字畫上的筆記,與書信中的筆記一模一樣。

“原來景曇這廝竟在四十年前便包藏禍心,陷害當朝親王!”禮部尚書怒不可遏,“陛下,景曇陷害當朝親王滿門,景淵妄圖冒充皇室血脈,這景家罪無可赦,老臣請奏,求陛下褫奪景家郡王封號!”

“老尚書且慢着,景家的罪狀可不止這些。”於承泰道,“陛下,二十五年前,景曇私通宮闈,勾結貞妃,以假死之名將貞妃帶出皇宮,害死真正的汝陽王妃之後令貞妃取而代之。陛下,有一人在宮門外等候,請陛下恩准其入內覲見!”

還有人?謝凝道:“宣!”

羽林衛立刻去帶人,不多時,一個尼姑緩緩走了進來,拜道:“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謝凝皺眉道:“你是何人?”

“陛下。”尼姑擡起頭來,臉上已帶歲月之色,但依稀可見當年風姿。她一擡頭,祿升便驚叫一聲:“你……貴妃娘娘?!”

尼姑轉頭看着他,輕嘆道:“祿升,你如今也成宮內大太監了,當真歲月如夢。”

“你……”謝凝吃驚道,“你當真是先帝的貴妃?”

“我知道陛下不信,陛下請看。”尼姑從手中取出一物。

那是個小小的印鑑,通體以紅玉製成,頂上一隻振翅的朱雀。

祿升又吃驚道:“貴妃印?這……這不是……”

此事滿朝文武也知道,在貴妃死去後不久,原本放在宮中的貴妃印忽然不翼而飛。沒想到竟然是被她帶走了?而真正的貴妃竟然沒死?

謝凝明白了:“難怪當年陸震那蠢東西要去撬貴妃墓,其實是他投靠了汝陽王府,而汝陽王不知從哪裡聽到了貴妃未死的消息,所以想派人去貴妃墓看看?”

“汝陽王,景曇……”尼姑笑了一下,眉間猶有二十五年不曾化去的怨恨。“陛下,當年正是景曇暗中下毒,要殺我母子,只因當日他將我妹妹帶走時被我撞破。陛下若是不信,可去挖了汝陽王妃之墓,那裡邊的骨骼絕不是汝陽王妃的。汝陽王妃雖出身江南,但她是跟着渤海侯到江南的,身上帶着胡人血統,骨骼比中原人大許多。而我們楚家歷代都是江南人,骨骼比北方人小許多。最重要的是,我妹妹小時候曾摔斷腿,骨骼上一定留有痕跡。”

至此,貞妃之謎也已經解開,而謝凝心中還有疑問。

作者有話要說:  不要激動,還沒解釋完。。。

第125章 民怨第32章 鑰匙第158章第152章第130章 喜愛第168章第53章 老鼠第146章 高僧第102章 畫像第57章 長姐第161章第46章 拿捏第69章 證據第132章 姐弟第145章 佛寺第144章 驚嚇第125章 民怨第50章 深恨第110章 商討第139章 師父第65章 密室第100章 誤會第132章 姐弟第66章 奔逃第91章 救人第77章 除夕第175章第107章 不問第91章 救人第132章 姐弟第9章 示弱(捉蟲)第50章 深恨第45章 決心第63章 將計第145章 佛寺第128章 娉婷第109章 起因第135章 出行第65章 密室第69章 證據第76章 武舉第61章 許諾第113章 威儀第23章 葬禮第114章 花會第1章 傳位第89章 追查第85章 出巡第48章 賀禮第144章 驚嚇第70章 胎記第90章 假裝第168章第40章 收局(下)第62章 把握第43章 小酌(入v通知)第139章 師父第97章 龍首第94章 相助第155章第144章 驚嚇第60章 放肆第143章 月出第15章 寵妾(捉蟲)第166章 〈〉第57章 長姐第73章 問劍第74章 試探第41章 黃雀第10章 留宿第170章第37章 佈置第63章 將計第61章 許諾第46章 拿捏第61章 許諾第149章 解元第173章第151章第13章 賞賜第29章 籌措第67章 御狀第144章 驚嚇第142章 過往第132章 姐弟第18章 請罪第61章 許諾第53章 老鼠第92章 遇劫第79章 旖旎第12章 教導第148章 驗證第4章 議事第119章 桃華第170章第72章 考驗第96章 教訓第53章 老鼠第56章 提點第46章 拿捏
第125章 民怨第32章 鑰匙第158章第152章第130章 喜愛第168章第53章 老鼠第146章 高僧第102章 畫像第57章 長姐第161章第46章 拿捏第69章 證據第132章 姐弟第145章 佛寺第144章 驚嚇第125章 民怨第50章 深恨第110章 商討第139章 師父第65章 密室第100章 誤會第132章 姐弟第66章 奔逃第91章 救人第77章 除夕第175章第107章 不問第91章 救人第132章 姐弟第9章 示弱(捉蟲)第50章 深恨第45章 決心第63章 將計第145章 佛寺第128章 娉婷第109章 起因第135章 出行第65章 密室第69章 證據第76章 武舉第61章 許諾第113章 威儀第23章 葬禮第114章 花會第1章 傳位第89章 追查第85章 出巡第48章 賀禮第144章 驚嚇第70章 胎記第90章 假裝第168章第40章 收局(下)第62章 把握第43章 小酌(入v通知)第139章 師父第97章 龍首第94章 相助第155章第144章 驚嚇第60章 放肆第143章 月出第15章 寵妾(捉蟲)第166章 〈〉第57章 長姐第73章 問劍第74章 試探第41章 黃雀第10章 留宿第170章第37章 佈置第63章 將計第61章 許諾第46章 拿捏第61章 許諾第149章 解元第173章第151章第13章 賞賜第29章 籌措第67章 御狀第144章 驚嚇第142章 過往第132章 姐弟第18章 請罪第61章 許諾第53章 老鼠第92章 遇劫第79章 旖旎第12章 教導第148章 驗證第4章 議事第119章 桃華第170章第72章 考驗第96章 教訓第53章 老鼠第56章 提點第46章 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