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

胡濙看着陳循面如土灰的臉色,無奈至極的說道:“陛下,操之過急了。”

朱祁鈺看着胡濙疑惑的問道:“哦,怎麼講?”

“陛下,當年永樂十九年,羣臣是如何把文皇帝逼到牆角的?”胡濙要奏對,自然站了起來,說起了往事。

“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文皇帝率領羣臣已經至北衙,這一天是大明正式遷都的第一天。”

“文皇帝召欽天監漏刻博士胡奫令其占卜,胡奫言: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在永樂十九年四月初八午時,三大殿會遭到大火焚燬,上天示警。”

“這是試探。”

胡濙說的是欽天監示警,這種示警是風力的源頭,通常由欽天監的天文生、博士進行起頭。

胡濙繼續說道:“文皇帝將其下獄,到了四月初八午時卻未曾着火,這胡奫就自殺了,可是到了午時三刻,這火就燒起來了,三大殿,焚燬了半數。”

“這是經過。”

胡濙並沒有說這場火到底是天火,還是有人縱火,他唯一可以確定這場火真實存在,而且讓文皇帝非常的難堪。

說四月初八午時着火,這老天爺倒是聽話得很。

胡濙繼續說道:“這個時候,文皇帝心裡便有些疑惑,自然是召集羣臣,然後這非議逐漸就議論到了遷都之事上,蕭儀大不敬,胡言亂語被誅。”

“但是反而激起了仕林的憤怒,大半官員,國子監四千餘名學子跪在了承天門前,文皇帝是又氣又急。”

“這是發力。”

上一次國子監的學子們朝天闕還是上一次。

從欽天監漏刻博士胡奫開始起風,再到國子監學子朝天闕,就把皇帝徹底逼入了牆角。

胡濙滿是感慨的說道:“文皇帝氣急,但是又不能把人全殺了,就好生的給他們送飯,送水,但是跪在承天門外的學子們,可是有骨氣的很。”

“最後還是夏元吉夏忠靖,大明的戶部尚書,出來攬下了這個罪責,說言官應詔令提意見,沒有罪,我們這些皇帝身邊的大臣,有罪責。”

“這是轉折。”

皇帝有錯嗎?

皇帝不能有錯,那只有臣子的錯。

爲此夏元吉把蕭儀這名言官被殺的罪責,攬到了自己的未曾勸諫陛下,這件事纔算是轉折了。

胡濙笑着說道:“一直到仁宗皇帝的時候,這遷都之事,終於沸沸湯湯,拉開了大幕,收印信改加北衙行在,可惜了,最後也沒做成。”

“這是結果。”

“這纔是朝天闕該有的樣子。”

胡濙把話挑明瞭說,行封駁事,反對陛下的政令,就應該如同永樂十九年反對遷都一樣,慢慢做,一點點的做。

最後把皇帝逼到要麼狂暴殺人失道,要麼妥協認栽。

這纔是文官應該有的手段。

像這樣,直接如同大水漫灌一樣,送到皇帝面前一大堆的奏疏,然後儒袍上殿,再安排國子監的學生跟進。

這活兒乾的太糙了。

“陛下,今不如昨,今非昔比,唉。”胡濙看着朝堂上的儒袍文臣,滿是嫌棄的說道。

他們跟楊士奇、王振、王驥、朱祁鎮這類段位比較低的人在一起的時間太長了,以至於做事變得毛毛躁躁,急功近利。

朱祁鈺看着胡濙數落他們沒說話,其實胡濙在忽悠他們。

因爲胡濙說過真正的原因。

爲什麼景泰年間的文官表現的這麼差勁兒?

其實就是羣龍無首,沒有一個拿主意的人。

羣體思維是盲動的,也是盲從的,他們並沒有一個能夠像夏元吉、楊士奇、王驥那般,我說這麼做就這麼做的執牛耳者。

因爲景泰年間,執牛耳者于謙,站在了陛下這一側。

所以,文臣的種種行爲,纔會顯得異味十足。

也只有坐到了六部明公這種位置,纔會有這種眼界,才知道問題的根由在哪裡?

所以胡濙這種順風倒的人,從來都是倒在陛下這一側,因爲胡濙根本看不到他們贏的希望。

胡濙爲什麼要在朝堂上說這番話?自然是忽悠他們下次乾的時候,把活兒乾的精細點。

但是無論乾的多麼精細,他們都沒有勝的可能。

“朕去見見他們吧。”朱祁鈺站起身來,向着承天門五鳳樓而去。

承天門城門緊閉,城外全都是國子監的學生,他們羣情激奮,他們慷慨激昂。

按照預計,這個時候,身着儒袍上殿的官員,應該已經被廷杖了,激進一點的,應當已經被殺了。

國子監的學子,異常的憤怒,他們聲嘶力竭的喊着什麼,但是是看到皇帝出現在了五鳳樓的城牆之時,他們便安靜了下來,跪下行禮。

朱祁鈺伸出手來,平靜的說道:“平身。”

“你們要見朕,朕來了,你們要幹什麼?”

大明皇帝的天語綸音,被興安以高亢的嗓音傳下,而站在午門兩側內侍,不斷的高聲郎喝着口諭。

二傳四,四傳八,而後十六人,三十二人相次連聲高喝,最後站在午門下的三百二十員緹騎,以最大的嗓音齊聲高喊着。

聲振屋瓦。

這是大皇帝的專用擴音器,常用於殺頭。

幾個帶頭的太學生往前走了兩步,剛要說話,承天門的城門緩緩打開,一衆儒袍官員,如同鬥敗的公雞一樣走出了承天門。

這一下子…就把國子監的學子給幹蒙圈了。

學子們是來聲援的,不是說好的這些官員,要捱打,要被廷杖,要被殺頭嗎?

怎麼就這麼出來了?

朱祁鈺靠在五鳳樓的憑欄上,興安將陛下的水杯交給了朱祁鈺。

朱祁鈺喝了口水,擰好蓋兒,大聲的喊道:“喂,不好好上課,你們到底來幹嘛?你們要逼宮嗎?”

擴音器再次問出來,這一下子,把國子監的學子稟生都給問懵了。

我在哪?我是誰?我在幹什麼?

朱祁鈺接着大聲的問道:“你們作業寫完了嗎?聽說吳掌院事給你們留了不少算學卷子,會不會做啊?”

這句嘲諷直接拉滿了,這些國子監的學生,可謂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朱祁鈺繼續笑着問道:“你們,都是大明的稟生,是大明的舉人,甚至還有候補官員,你們不知道自己是做什麼的嗎?嘯聚在承天門前,是要朕給你們上課嗎?”

昨天晚上,朱祁鈺就知道了這幫人要穿儒袍上殿,在如何應對的時候,朱祁鈺思考了許久,最終決定,讓他們上殿。

本來準備好自己跟他們掰扯道理的,但是禮部立刻表示,這種小事,怎麼敢勞煩陛下出手?

這胡濙左臉一巴掌,右臉一巴掌,把陳循的臉都給扇腫了,最後還用力的踹了一腳,痛罵他們幹活乾的糙。

這個時候,國子監的學子們,下不來臺了。

緹騎們已經將整個五鳳樓團團圍住,城門上的火炮對準了城門之下,弩車開始上弦,一排排的楯車從承天門外推了出來,明晃晃的鉤鐮槍就在大楯上掛着。

而一把把火銃,對準了這些學子,火把點了起來,只要皇帝一聲令下,火炮火銃弩車就會開火,大軍軍陣就會前推。

四武團營石亨聽聞消息,立刻提領講武堂所有掌令官和庶弁將來到了城下,他們披甲帶刀,堵住了所有國子監學子的後路。

錦衣衛、庶弁將,終於將國子監的太學生給團團圍住。

軍卒們可不管那麼多,這都欺負到了皇帝頭上,軍隊要是沒點動作,那興文匽武大勢再至,誰來負責?

“陛下安否?”石亨來的很急切,他大聲的喊着。

他連頭甲兜鍪都沒帶好,歪歪斜斜的掛在腦子上,從西安門入承天門的時候,他看到承天門洞開,人都嚇麻了。

當看到承天門上五鳳樓內,陛下靠着憑欄的時候,石亨終於鬆了口氣,但還是問了一句。

朱祁鈺對着石亨揮了揮手說道:“朕安。”

石亨拿出了千里鏡,確定了五鳳樓上,的確是陛下。

現在,來到了國子監的回合,他們要回答陛下的問題,他們到底來做什麼。

回答不好,那大皇帝要發飆了。

胡濙看着城下的人,連連搖頭,這幫人壓根就沒有什麼對策,現在尬住了。

國子監、翰林院們的學子們,終究是錯付了,以陳循爲首的諸多儒袍官員,一言不發。

胡濙滿是嫌棄的說道:“李賓言的六等秩是極好的,陛下,這五等秩的文官,就是不如六等秩的文官厲害,看,完全不知道咋辦,下不來臺了。”

“當初還有夏元吉爲文皇帝做臺階,看看他們,誰來做臺階?”

衆多學子只好再次跪下,俯首帖耳。

“朕要對自己的臣民下手,非朕之所願。”朱祁鈺嘆息的說道。

現在不僅僅是承天門上的人下不來臺,承天門上的朱祁鈺也有點下不來臺。

他不能大軍進剿,但是不進剿,這幫人又說不明白到底來幹啥的,這不是衝擊皇宮嗎?

這不殺人,皇帝的皇威在哪裡?

胡濙笑着說道:“陛下勿慮,禮法他們不懂,臣還是很懂得。”

“哦?”朱祁鈺滿是驚訝的看着胡濙。

于謙也滿是奇怪的看着胡濙,事情到了這一步,難不成胡濙還有法子,讓這件事有一個圓滿的結果不成?

胡濙笑而不語,爲陛下灑水洗地這件事上,胡濙是很專業的。

他要是逼得陛下不得不動用大軍進剿,喋血承天門,那和不恭順的文臣有什麼區別呢?

他作爲禮部尚書,要保證這件事平穩落地,不造成更大的麻煩,他看向樓下的一名學子。

那人便是丘濬,這個海南來的舉人,手裡有讓這件事下臺的東西。

丘濬站起身來,慢慢的走到了最前方,俯首說道:“陛下,今天來,是有書獻上。”

“伏以持世立教在六經而撮其要於《大學》,明德新民有八目而收其功於治平,舉德義而措之於事爲,酌古道而施之於今政,衍先儒之餘義,補聖治之極功,惟知罄獻芹之誠,罔暇顧續貂之誚。”

“臣撰《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補前書一卷,並目錄三卷,先成十二卷,謹奉表隨進以聞。”

五等秩的朝臣們不懂,但是從六等秩活到現在的胡濙知道,怎麼給這件事一個圓滿的結果,否則君臣大義盡失,哪裡還有禮法在?

這個臺階,就是丘濬那本只寫了十二卷的書。

國子監說不出來,自己是來做什麼的。

胡濙安排丘濬說,他們是來獻書的。

這樣,皇帝也能下臺,國子監、翰林院衆人,也能下臺了。

朱祁鈺點頭說道:“呈上來!”

話音剛落,吳敬就趕忙上到了五鳳樓,端着那十二卷書,放在了陛下面前。

朱祁鈺看了片刻揮手說道:“獻書就獻書,鬧出這麼大的陣仗,回國子監聽候發落吧。”

“謝陛下隆恩。”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朱祁鈺最終還是沒殺人,因爲承天門前的這些學子們在京師,就類似於身穿儒袍進殿的官員,朱祁鈺殺了這三千衆,天下自此不寧。

城下只有三成的人嘯聚,國子監剩下七成,都在寫作業。

丘濬這本書名叫《大學衍義補》,是從儒家的經典之中,得到經濟治國的理念。

操利之權,資以行義,人民所同欲,國用之一端。

朱祁鈺看完之後,不得不承認,儒家生命力是真的頑強。

朱祁鈺等到了石亨趕至五鳳樓時候,給石亨正好了兜鍪說道:“石亨,你立刻帶人將京師諸多城門落鎖,沒有朕的命令,不得開城門。”

“盧忠,你帶着緹騎,前往國子監,查清楚是誰裹挾朕的臣民來到承天門前。”

“立刻革除其功名,永不敘用,三次查補之後,以謀反罪論斬,三代不得入仕,五代不得科舉,其宗族等罰。”

“今日所有至承天門前的所有學子,盡數罰俸三年,不得參加明年春闈科舉,三年內,每日下午至煤井司苦役,五體不勤,被人忽悠,多參加勞動,能明智。”

“所有身着儒袍朝官,將其悉數革罷。”

王直眉頭緊皺的說道:“陛下,這可是有七十名朝官啊。”

朱祁鈺走下了五鳳樓對王直說道:“朕給你一年的時間,明年這個時候,朕再也不想看到他們。”

“如果他們只是行封駁事,朕甚至不會處罰他們,因爲這是政見不同罷了,坐而論道,理越辯越明。”

“但是既然穿儒袍上殿,朕就容不得他們了。”

“在他們心中,儒法大於朝廷法度,他們整日裡說墨者之法高於朝廷法度,所以墨者無君無父,那他們今日之行徑呢?”

“他們今日的儒法大於國法,也是無君無父。”

朱祁鈺轉頭對興安說道:“興安,你把這個丘濬宣來,朕要見他。”

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寫在十月末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898章 火併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730章 無題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954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
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寫在十月末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898章 火併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730章 無題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954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