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

王復揮了揮手示意所有人回來,諮政大臣們一直反對,其實不算意外,就連瓦剌人之中都有大量的人,對重塑大元榮光不感興趣,也先的個人野望,並沒有得到廣泛支持,而康國公,在康國得到了廣泛擁戴。

“天憫福安。”

諮政大臣們將左手放在肩膀上,彎腰見禮,頗爲誠懇的說完之後,才肯坐下。

王復打開了另外一本議帖說道:“前年起,至去歲十二月底,編民齊戶,康國內外兩道十三州府共有戶兩百七十三萬,丁口共一千零四十二萬餘人,賦稅糧三百一十二萬餘石、果酒二十五萬五千四百二十六桶、牛一萬三千二百餘頭、羊五萬六千餘頭、駑馬兩萬四千匹、戰馬四千匹、絲棉絨十六萬兩千餘斤、金五千四百兩、銀八萬一百四十二、寶石兩千斤、銅鐵鉛硃砂共十二萬斤。”

兩百萬戶一千萬人丁,僅僅正賦就超過了三百萬石,而其他實物更是數不勝數,而牛羊馬果酒更是對大明貿易的重要貨物,這一切的一切,就是康國公踐位至今的成果。

“天憫福安!”不知道哪個諮政大臣站了起來,大聲的喊道,引起了衆人的附和,這種不可思議的成就,是他們看着,一點一點的從無到有。

是那個不可名狀的真神帶來了這些?是長生天帶來了這些?

是康國公帶來了這些。

王復其實對這些數字並不是很滿意,以大明爲例子,除了牲畜外,賦稅比陝西還要低。

景泰十一年十二月,戶部奏聞:大明僅正賦就有五千四百七十五萬一千五百零三石,僅從正賦而言,大明約等於十八個康國的正賦,康國的藁稅有且僅有正賦,可大明國帑內帑收入的大頭是鈔關市舶司、官廠、寶源局,折銀核計一千二百三十四萬餘銀。

大明景泰十一年的正賦,比永樂元年的正賦僅少了三石,也就說在正賦上,景泰十一年剛剛恢復永樂元年的標準。

如果以江南糧價折算,大明國帑、內帑歲入大抵等於五十個康國,康國面積廣闊,大抵等同於兩個陝西大小,其餘不論,正賦堪堪和陝西平齊。

王復不覺得自己做得好,但是康國地面所有人,哪裡見過這麼多的糧草堆積在倉庫之中?

“兩道十三府共設大學堂兩座、府學十三所、州縣鄉學二百六十七所,今歲蒙學四萬兩千餘人,大學堂共有儒學生一千二百衆,此爲興文教之功…”王覆在對諮政大臣們說明在讀學子數量,值得注意的是,這學子只有男子,沒有女子,像豪奢戶還可以東施效顰弄個家學,普通人家,別說女子,連男子都讀不上書。

又是一陣天憫福安的呼喝,這個數量相比較大明以千萬計的讀書人而言,根本無足輕重,可對康國而言,那是開天闢地的大事。

王復敲了敲桌上的銅鼎繼續說道:“今歲進方物以上章…就是我們康國作爲大明的藩屬國之一,承蒙陛下不棄,賜下敕書,荷天地之大澤,需要進獻一些財貨,米粱五十萬石,牛羊駑馬各五千,戰馬兩千匹,銀四萬,以仰副聖訓、息刀兵安民,這是禮單,諸位請看。”

“就是朝貢對吧?”伯顏帖木兒疑惑的問道。

王復搖頭說道:“這是進獻,和之前朝貢不同,大明皇帝應該不會恩賞,如果不進獻,大明那邊以兵兇閉關,我們的果酒就沒地方賣了,相比較果酒所獲,這些進獻不值一提。”

朝貢體系,以前是大明會加倍恩賞,可當今大明天子的泰安宮裡,燈盞就只有一顆燈芯,當然也有回禮,可與過往相比,等於沒有。

“大明皇帝也看不上咱們進獻的這點東西,進獻以示恭順,我以爲並無不可。”伯顏帖木兒聽明白了意思,還是贊同了王復所說。

大明輪臺城一鎖,果酒最大的市場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康國這幾乎等同於沒有的財經事務立刻就會崩塌,受損失最大的還是他們這些肉食者。

進獻?藁稅罷了。

這點財貨眼下的大明當然看不上,可是長此以往下去,康國遲早會變成大明的形狀。

陝西、甘肅、西域、康國,這些窮困之地的賦稅,對大明國帑真的可有可無,但是這些地方對大明而言可有可無嗎?

稅收是主權之一,這些地方的歸屬,直接影響到了大明西北方向的國家安全,即便是賠本買賣,大明也要做,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若有異議者,可以提問了。”王復看三位諮政大夫不反對後,開始詢問諮政大臣們的意見,經過了近半個時辰的商議,王復最終落錘,通過了進獻事兒的議題。

王復宣佈休息一刻鐘後再繼續議題,而後擰開了茶杯,喝了口水潤了潤嗓子,繼續處置着手中的議帖。

“合霍特勤,你看康國公形單影隻,這王永貞也六歲了,可是康國公膝下還只有一子,我琢磨着,是不是給康國公納幾個妾室?”趁着休息,伯顏帖木兒找到了阿史那合霍。

阿史那合霍思考再三,點頭說道:“我不反對,可康國公同意嗎?”

伯顏帖木兒低聲說道:“萬一公世子王永貞在大明出了什麼差錯,難不成還要請康國公另外兩個兒子過來嗣位?是吧。”

“我覺得也是。”隔乾颱吉非常肯定的說道:“我有個女兒,年芳十六。”

和碩猛地打了個寒顫說道:“隔乾颱吉,你那個女兒長得五大三粗的,腰比肩膀還寬,說親都難,你還想讓她伺候康國公?”

伯顏帖木兒悶聲笑了笑,和碩說話太直接了,弄的隔幹生了一肚子的氣,伯顏繼續說道:“咱們啊,誰都別往康國公身邊塞人,省的有人說厚此薄彼,這樣,咱們以樣貌品行從民間遴選,大明不是這麼做的嗎?怎樣?”

“我看行。”隔乾颱吉點了點頭,阿史那儀是國公夫人,是大夫人,是當年爲了平息也先次子阿失臺吉做的那些孽纔不得已娶的,現在再往康國公枕邊塞人,還是民間爲好。

“選多少?”和碩疑惑的問道。

阿史那合霍想了想說道:“七十二個吧。”

伯顏帖木兒這才點頭說道:“成,那這事,我去和康國公好好說道說道。”

西征之事,最終不了了之,而王復開始了新的忙碌,他沒有等到阿史那儀回到康國,反而是等到了伊凡三世。

伊凡三世·瓦西裡耶維奇,歐洲噩夢的開端,羅斯公國未來的大公,號稱全俄君主、初代沙皇、克林姆林宮的建造者、沙俄奠基人,此時的伊凡三世要回到莫斯科繼承自己的大公之位,已經從大明留學歸來。

伊凡非常恭敬的見禮,俯首說道:“令人尊敬的、高貴的大明康國公閣下,我很幸運,再次回到康定,並沒有看到康國和羅斯公國發生交戰,幸好沒有發生,否則我回去的路也變得不那麼順暢。”

“你要尋找的那些答案,你找到了嗎?”王復笑着問道,當年伊凡三世是帶着迷茫向東而去,這麼長時間過去了,伊凡說話還是那個樣子,不過從拉丁語變成了漢話,而且字正腔圓,在大明。

伊凡三世略顯惆悵的說道:“大明的繁華和強大,讓人記憶深刻,大明的善良和果決,讓人難以忘記,如果不是因爲要回去繼承大公之位,如果不是我出生那天就帶着義務,我希望可以永遠留在大明。”

“我曾經一直以我的身份爲傲,拜別大明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那一刻,我第一次感覺到了身份的苦惱。”

“大明教會了我很多,我既然享受了父輩帶來的榮光和庇護,就應該履行我的身份賦予我的義務。”

“在大明的時間如此的短暫,我根本沒辦法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完成這次心靈上的洗禮,不過還好,臨行前,大明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賜予了我這世間最寶貴的財富,那便是書籍,我帶了六十六車的書,回到莫斯科後,還能繼續沐浴在絢爛文明的照耀之下。”

王復右手的拇指在食指第二節上輕微的摸索着,如果阿史那儀在此,就知道這是她的夫君打算動手前的猶豫,王復面色如常,滿是笑意的說道:“你現在,已經是一個真正的貴族了。”

對於西域事,王復瞭解的更加清楚,伊凡三世回到莫斯科繼承了大公之位後,莫斯科公國從金帳汗國獨立並且成爲一個擁有共同認知的國家,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羅斯公國已經完成了國家構建的前置。

若是擁有了伊凡三世的羅斯公國只會更加強大。

不過王復猶豫了一下後,最終打消了動手的念頭,無論是泰西那羣強盜還是奧斯曼王國都需要一個強悍的對手。

羅斯公國的強大與否,不在於是否多一個伊凡三世,相反,伊凡三世帶回去的那六十六車的書,會增加大明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力。

只是,那六十六車的書,全部都是儒學經典。

王復得知都是儒家的經典之後,也是哭笑不得,儒學經典對大明而言,已經成爲了阻力,對於羅斯公國而言,能用,但決計談不上好用,若是伊凡三世照本宣科紙上談兵,那羅斯公國怕是要走不少的彎路。

伊凡三世不會照本宣科,因爲他真的在大明當了三年的留學生,而且是極爲認真的去思考,去觀察大明的一舉一動。

伊凡三世在大明留下了一本遊記,是他一路上的見聞,相比較大明的文化底蘊,羅斯公國就顯得單薄了,那本遊記,是他爲數不多能拿得出手的禮物。

他還留下了一個承諾,若是大明的五皇子殿下帶着羅馬閃電歸來,那麼羅斯公國可以提供一些幫助,伊凡三世以他們家族的名譽起誓留下的承諾,只不過大明並不在意。

王復和伊凡三世聊了很久,而後將伊凡三世送出了康宮,羅斯公國的大公身體已經大不如前,羅斯公國需要伊凡回去繼承大公之位。

王復靠在軟篾藤椅的椅背上,看着穹頂,他覺得很是奇怪,也先對西征之事受阻的反應太過於平淡,平淡到王復懷疑也先在打算做些什麼。

他站起身來,帶着三名墩臺遠侯來到了蘭宮,在稟報之後,王復見到了已經兩年沒見的康國大石。

也先坐在天井旁的長凳上,還不等王復見禮,也先便拄着柺杖站了起來,笑着說道:“不用多禮,坐坐坐。”

也先和王復並沒有撕破臉,在公務上,也先是大石,王復是康國公、諮政大夫,所有諮政大禮堂落錘的議案都會送到也先的手裡落印後下達,在私情上,也先和王復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也先送給王復一把金刀、一對金盃,這安答之間的信物。

也先拉着王復的手,認真的打量了下,佯怒的說道:“我都這麼老了,你還是這麼年輕,不過年輕好啊,多子多福,伯顏說要給你找七十二個庶妾,你說國公夫人不在,得等阿史那儀回來。”

“你答應了,那說好了,國公夫人回來了,就操辦,也了結了我的心願,不能學了我,博羅臺吉死後,便後繼無人了。”

也先的態度非常明顯,王永貞可以爲國公公世子,但是王覆在大明的兩個兒子,不能爲國公公世子。

王永貞送到了大明,王復就得納妾,多生幾個,防止王永貞有什麼意外。

也先對自己的小兒子阿失臺吉極其失望,不僅僅是他自己德不配位,還有博羅的孩子被阿失臺吉親手殺死之事,讓也先非常爲難,他沒辦法懲戒阿失臺吉,也沒辦法對大軍交待,只能不做處置,也不去軍營。

王復當然能聽明白也先的要求,他頗爲認真的說道:“行。”

“你答應下來就好,你這個人我最清楚了,重信守諾的君子。”也先滿臉的笑意。

王復頗爲無奈的說道:“大石,西進之事,怕是不能成行了。”

也先頓了頓手杖,看着王復笑了笑說道:“你盡力了,盡力了,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不去,就不去了吧。”

“昭烈皇帝白帝城託孤,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世人譏諷阿斗樂不思蜀,說扶不起來的阿斗,但在我看來,不過是對蜀漢創業未盡的遺憾罷了。”

“我的孩子,博羅雖然只是中人之姿,但跟隨王諮政左右,也算是有了些模樣,奈何死於軍陣。”

“阿失臺吉,眼看着已經沒有輔佐的必要了,日後,這諮政大院的議帖就不必送到蘭宮了,萬事王諮政自決吧。”

王復立刻搖頭說道:“那不行,規矩就是規矩,不能壞了規矩。”

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
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