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能算明白賬,但算不明白人心

葉向高身上有一股暮氣,缺少了一股年輕氣盛,做事總是思慮周全,在朝廷裡待久了就會這樣,這也是爲何李成樑總是和巡撫們鬧矛盾的原因。

形而上、不切實際、道德崇高的士大夫,總是不能理解李成樑做事的邏輯。

李成樑又殺人了,李成樑又在裡挑外撅,挑唆夷人各部內訌,搞得雞犬不寧誰都不能安寧,李成樑又在殺良冒功了,只是不肯蓄髮,就將人殺死,未免過於殘忍。

李成樑也總是不能理解這些個士大夫的想法,就跟缺根弦兒一樣。

這羣天殺的夷人,殺了他李成樑帳下將領、軍兵,李成樑非但不能打回去,巡撫還讓李成樑再派使者去溝通?這不是有病是什麼!

都不肯蓄髮了,那就是不肯王化,不肯歸附,就是心懷異志,就是反賊!

地方官和朝廷來的朝廷命官,在道德、政策執行、立場等等問題上,都有着極大的衝突。

話不投機半句多,時間一長,矛盾就開始加劇,李成樑和巡撫之間的矛盾,很快就會鬧到皇帝面前。

在朝堂眼裡,李成樑和巡撫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很容易被認定爲李成樑在擁兵自重,在謀求自立,而李成樑爲了避免被指責,不可避免的擁兵自重、養寇自重,最終形成了惡性循環。

萬曆初年,李成樑擁兵自重的危機,就是這麼來的。

侯於趙的解決辦法,其實很笨,他就是墾荒,增加糧食產量,讓遼東農業,從入不敷出變成了略有結餘,而後用結餘繼續墾荒。

用不斷擴大的地盤、田產、山林山貨等產出,用增量來掩蓋致命的央地矛盾,在發展之中解決問題。

朝廷看到了遼東的不斷髮展,肯定李成樑的貢獻,李成樑擁兵自重是爲了開拓,也有了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去說服朝中士大夫們。

最終在發展的大局之下,朝廷和遼東地方,求同存異,朝廷給李成樑世襲侯爵,換李成樑離開遼東,避免遼東真的向藩鎮滑落;李成樑坐擁開拓之功,也不用過分擔心被卸磨殺驢。

“下令各縣,準備燒荒。”葉向高又給師爺下了道命令。

“葉知府,這燒荒是不是有待商榷啊,這這…”師爺嚇了一大跳,沒想到一向儒雅隨和的葉向高,居然下了如此殘酷的命令。

“太慢了,賊人打過來,就對他們清繳,一些個表面上歸順的熟番,卻和這些生番裡外勾結,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防不住,傳令吧。”葉向高仔細想了想,還是堅持命令。

他這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遷徙府治所在;第二把火,燒向了嚴格執行十分有爭議的蓄髮令;第三把火,就是真的去燒火。

“我知道燒荒是什麼,不用提醒我,朝廷問責下來,我一力承擔,下令。”葉向高看師爺還有話要說,解釋了一句。

秋風蕭蕭邊草黃,每到秋天的時候,大明衛軍就開始出塞燒荒,燒出一個隔離帶來,讓草原人不敢南下,燒的久了,草原荒漠化會加劇,這項政策執行了近兩百年了。

燒荒不僅僅是一個戰術手段,不光是一把火,而是燒荒、水源投毒、伐木清林、燒山、閉市、驅虜剿夷等等一整套的政策。

自隆慶四年議和之後,大明履行了和俺答汗的合約,取消了這種手段。

就像是王崇古爲首的晉人們的趕馬搗巢、印子錢等,很少見於史冊一樣,只有寥寥數語可以去猜測,關於燒荒的殘忍,大多數都是一筆帶過。

尤其是隆慶議和、大明再伐俺答、綏遠王化之後,燒荒這種事,就逐漸被春秋筆法所抹去。

人都這樣,記性不好,過個二三十年,大家都會逐漸忘記,燒荒已經是很久之前的記憶了。

現在,葉向高將它拿了出來,就是加速吉林等地的開拓速度,配合朝廷遷民政策,將遼東這片在天變之下會成爲龍興之地的地方,徹底佔據,防止生變。

“是。”師爺遵命。

燒荒這政令一出,葉向高的名聲怕是要和凌雲翼坐一桌去了。

葉向高之所以下這道命令,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吉林局勢,再這麼‘你儂我儂’下去,不知道多少孩子,要和他當初一樣,出生在旱廁之中。

既然有現成的辦法,加速大明對遼東的王化,既然一定要有個人來做那個罪人,爲何不能是我呢?

葉向高翻動着各地文書,他在吉林府,對一句話理解更深,那就是不要低估肉食者一廂情願的破壞性。

上一任吉林知府是狼狽回到腹地,吉林知府曾下令剿滅黃鼠狼。

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這句歇後語,被人廣爲所知,吉林知府一想,百姓好不容易養的雞,都被黃鼠狼叼走了,簡直是豈有此理,下令剿滅黃鼠狼。

很快,就出現了一件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兒,老鼠氾濫成災。

格物院派了三名農學博士,最終完成了解釋,黃鼠狼在遼東被叫做黃大仙,保家仙,但爲何如此,卻沒幾個人說得清楚,農學博士把這民俗的淵源解釋清楚了。

黃鼠狼是雜食動物,它的性情十分兇殘,幾乎什麼都吃,但它主要食物是老鼠和野兔,農學博士們解剖了數百隻黃鼠狼,確定了一件事,一隻黃鼠狼一年能吃掉三千隻老鼠、田鼠,而這三千隻老鼠一年要消耗掉近兩千斤的糧食。

但凡是黃鼠狼多的地方,老鼠就少,百姓就少丟糧食,久而久之,百姓們雖然不知道爲什麼,但還是把黃鼠狼當成保家仙、黃大仙了。

葉向高一上任,就取消了關於黃鼠狼的獵殺令。

這種肉食者的一廂情願,破壞性極大。

上一任一共幹了四年,牧民、農戶、獵戶,一共獵殺了數萬只黃鼠狼,導致整個吉林都有鼠災的隱患了,不得已,遼寧抓了三千隻黃鼠狼,投放到了吉林地方。

之所以不放養野貓,是貓不適合遼東,遼東的冬天真的是太冷了,野貓冬天會凍死的。

上一任還做了一項錯誤的決策,解散營莊。

吉林府墾荒,用的是營莊法,所有的田畝都是營莊集體共有,所有的墾荒照準,都是發給營莊,而非個人。

營莊收成的三成要交給遼東衛所,剩下的七成歸營莊,因爲缺少賬房,營莊的分配簡單粗暴,大小不算,按人頭,平均分配。

侯於趙、李成樑當然知道這個制度不好,因爲大小不算,那小孩子又幹不了多少活,襁褓裡的娃娃不能幹活,女子就是幹活比男丁少,奸詐的農戶們,豈不是要多生孩子來分糧食?連女娃子也要養活?

這其實就是侯於趙、李成樑的目的,就是讓人多生孩子,充實遼東,遼東的漢人還是太少了,看起來四百萬漢民很多,可是這遼東如此廣袤的土地上,真的太少太少了。

這個制度已經執行了長達十八年之久,因爲缺少賬房,這種制度,很快就有了缺陷,那就是各營莊都有那麼幾個聰明人。

這些聰明人想的簡單,我不幹活,我還能吃一樣的飯,我爲什麼要拼命幹活?

只要營莊裡出一個懶漢,很快,營莊裡就會出一堆的懶漢,而且這些懶漢還合起夥來,欺負老實莊稼漢子。

上一任知府覺得這樣不行,就直接下令,開始將墾荒照準,直接發給個人。

十幾年了,夷人已經不成氣候,田土基本穩定,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這個政令,都沒有任何的問題,畢竟大明腹地這麼多年都是這麼過來的,但一執行,就有了問題。

夷人確實不成氣候,可是這野狼、野豬、老虎、熊,還是一羣一羣,這些野獸襲擾村莊,之前有亦耕亦軍的營莊民兵義勇負責獵殺。

營莊解散,營莊的營田不再集體所有,各家人管各家田,義勇民兵有的變成了農戶,有的直接投軍,缺少了義勇民兵的獵殺,這些野獸就成了營莊的頭號大敵,來去如同無人之地。

就這樣,墾荒照準,再次發給了營莊集體,而非個人,當然,營莊裡的懶漢,也有了去處,有的被迫充軍,有的則直接在吉林船廠打包上船,送南洋去了。

吉林各縣都有句童謠:腦袋一拍,有了;桌子一拍,定了;胸脯一拍,成了;大腿一拍,壞了;屁股一拍,走了。

這段童謠說的就是上一任吉林知府,他倒是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了個爛攤子讓葉向高處置。

朝廷有的時候,有些政令,也是肉食者的一廂情願,當這些略顯昏聵的命令下達到吉林時,本該據理力爭的吉林知府,選擇了執行命令。

比如萬曆十七年,朝廷下旨到遼寧、吉林兩地,要求這兩個地方,營造遼寧大學堂和師範學堂,這本來是丁亥學制的大好事,但這政策適合遼寧,不適合吉林。

遼寧原來是遼陽都司,隸屬於山東布政司,自洪武年間,王化二百年,東北四百萬漢人,有三百萬都在遼寧,遼寧營造大學堂、師範學堂、三級學堂,都有那個基礎,而吉林沒有那個基礎。

就是把學堂修好了,浪費錢糧不提,哪有士大夫來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授課?

這個命令最大的問題是建在吉林縣,而不是長春縣,吉林縣滿打滿算就三萬丁口,長春有十萬丁口,吉林縣沒有足夠的丁口,撐起這麼多的學堂。

可上一任吉林知府就這麼執行了,要在吉林縣建了師範學堂,而非長春。

有點像徐州知府劉順之,在保漕運還是保民生選擇保民生,劉順之告訴陛下,之前徐州府幾乎所有問題,都是因爲保漕運,就是一絲不苟、完全執行上級命令導致的亂象。

所以,吉林地方需要葉向高和朝廷博弈,但這個過程中,也要注意,不能被地方官利用。

如果問葉向高,是在朝中做官容易,還是在地方做官容易?就以葉向高個人而言,還是地方容易,因爲他就是乾的再不好,最後也就是拍拍屁股走了。

他是進士出身,是翰林院庶吉士,他還是帝黨,天子門生,他就是閻士選口中所說的天上人,只要不是把吉林拱手讓給了夷人,最多也就是平調腹地,繼續攢履歷罷了。

一個月後,皇帝陛下的旨意抵達了吉林府,准許吉林府遷徙府治到長春縣,並且還給了二十萬銀,用於遷徙所費,不要過分滋擾地方。

皇帝給這二十萬銀,說明朝廷也是希望遼東可以繼續發展,繼續墾荒,容納更多的人口,提供更多的農業剩餘。

至此,葉向高在吉林府的地位,再無人可以撼動了。

熊廷弼和葉向高不同,葉向高造成的困局,多數都是他自己經驗不足造成的,熊廷弼面對的困局,主要是倭國糟糕到了極致的局面造成的。 石見銀山從山上到山下,分爲了三部分。

山上是銀山所在的山吹城,主要就是挖掘銀礦、吹灰法冶煉白銀,整個區域大約有5裡;

山腰的住宅區域,以榮泉寺爲首,數十條只能容納一輛馬車通過,山道兩邊全都是木房,此地居住大約一萬兩千名倭奴,專事採銀;

山腳下是石見銀山代管所,也叫石見城,這個代管所,是織田信長跟毛利輝元打來打去的產物,以倭國朝廷的名義,管理石見銀山,管理白銀分配,同樣也是兵營,是朝廷官員所在。

當初戚繼光打下石見銀山,就是打下這三部分的山城。

石見銀山駐軍只有一千,代管所再往西,就是一片只有七萬兩千畝田的仁萬城,仁萬城很小很小,圍不過十里,丁口也不多,整個石見銀山轄區只有五萬丁口。

仁萬城已經靠海,海邊只有只有四個泊位,小小的碼頭,主要就是爲了起運白銀回到大明。

熊廷弼人在石見城天守閣內,他管理從出雲城到長門城,沿海所有的大明實控區。

實控區內,皆爲均田法,武士、名田主都被吊死後沉了海,所有土地給了投靠來的倭人。

熊廷弼之所以推行均田,是倭國人多地狹,不均田,就沒有足夠的農業剩餘,來滿足石見銀山這麼多礦工採銀煉銀。

熊廷弼也曾經設想過,用泰西紅毛番的辦法,人?哪裡有人!分明全都是奴隸,死了就死了,直接扔到一邊的萬人坑裡就是。

這麼做的代價是,連續不斷地夷人騷擾,正好可以繼續趁着騷擾捕捉奴隸,不用四處找了。

熊廷弼之所以用均田而不是奴隸制,既不是道德崇高作祟,也不是同情倭人,只是精算了下,大明駐軍每一個都是寶貝疙瘩,怎麼帶到倭國,就要怎麼帶回去,這纔是熊廷弼這麼做的根本原因。

在大明實控區域內,治安可比羣魔亂舞的倭國好太多了,這裡禁止一切私鬥,但凡持械一律打殺。

也不怪正在造反的倭人,把這裡視爲聖地,這裡真的太安寧了。

禁止私鬥是之前熊廷弼走彎路,留下的遺產。

熊廷弼剛到石見城,這裡並沒有什麼秩序可言,更沒有什麼官僚系統,亂糟糟的,就是熊廷弼說了算,他一拍腦門,搞出了一套把人規範到進門先邁哪隻腳的制度,來約束倭人。

這套辦法,熊廷弼稱之爲指令法。

就是他說什麼,就是什麼,哪裡種什麼,每天每個人吃多少糧食,今天在哪裡墾荒,明天在哪裡營造山城,作爲張先生的關門弟子,皇帝陛下口中的熊大,大明軍不會違揹他的意志,倭人沒有資格違背。

但這套指令法,很快就玩不轉,他很天才,按照他的規劃和指令,大明實控區,很快就擁有了秩序,但他的算力很快就不夠了。

倒不是說他算不明白賬,做不出明確的指令和規劃,這個狹長的大明實控區,除了農業生產外只有採挖白銀這一個製造生產,非常簡單的經濟模型。

他能算明白賬,但他算不明白人心。

比如每天有200斤糧食、50斤肉,分給100個人,那每個人每天有2斤的糧、半斤肉纔對。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他給出了平均分的指令,但人不完全按照他的指令做事。

大明銳卒每天要拿走八斤糧、兩斤肉,這很合理,畢竟大明銳卒是統治階級,這是必須多拿的地方,因爲熊廷弼需要他們維持安定;

而另外一方面,則是分配這些口糧的倭人,這些倭人管事要每人拿走四斤糧、一斤肉,這也很合理,管事們管着口糧的分配,不多拿多佔,根本不是人;

還有要採礦的窯工,他們也要多吃多拿,不吃肉,幹不動重體力活,無論是採銀還是煉銀,都需要力氣,他們一個人要拿走3斤糧、半斤肉,採不出足額的白銀來,全都等着大明皇帝的怒火吧;

而佔據了多數、幹農活的倭人,往往等上面的人拿完了,才能分到糧,而他們面前只有四十斤糧了,這個時候,公開公正,先到先得,可以開始領了。

大明銳卒、倭人管事、採礦窯工,在這一百人裡大約佔11人,而這11個人往往要拿走160斤糧,50斤肉,只剩下40斤糧,分給幹農活的倭人。

就這,剩下這89個幹農活的倭人,還要再分出個三六九等來。

這一下子,一個一人分兩斤糧、半斤肉的簡單模型,無法執行下去。

熊廷弼指令法破產,還不是分配不公,大明打下來這片地方之後,這七個城,一共加起來不到三萬人,隨着逐漸安寧,從出雲城到長門城的丁口,快速增加到了四十四萬。

人這麼多,熊廷弼就兩個師爺,還有一個要專管銀礦,這指令就很難下達了。

算不清,算不明白,熊廷弼就不算了,直接換了玩法,那就是均田法。

只要每年交夠白銀,熊廷弼就是可以爲所欲爲,他朝令夕改,所有人都得遵從。

熊廷弼的均田法大獲成功,而他的賦稅也很低,三公七民,就是收成的三成要歸代管所,剩下七成歸民自用。

因爲之前的武士、名田主們都被沉了海,均田法和稅賦,都能大體按照他的規劃進行,倭人管事,當然會巧立名目,但也比倭國大部分地方要強太多了,畢竟倭國的稅率是:八公二民。

熊廷弼面前就有幾個苦惱。

第一就是極樂教的傳播,哪怕是熊廷弼嚴厲打擊,這極樂教還是不可避免的傳播進來了,因爲這七城都有大量的遊廓,就是倭國娼館,娼妓,是極樂教傳教的主要途徑之一;

第二就是貧瘠的物質條件,實控區內能生產的東西不多,像棉布、筆墨紙硯書、綢緞、毛呢、香料、鹽等等,都要仰賴大明供給,石見銀山的白銀,多數都換了這些東西;

熊廷弼也試過本地生產,但是成本比大明貨物到港的價格還要高,最後全都是不了了之。

只要石見銀山的銀礦採完,實控區內的經濟完全崩潰,就成了一個必然。

第三就是遊民過多,自從實控區採用均田法之後,因爲倭國不穩定的局勢,頻繁的戰亂,導致無數遊民想要投靠大明。

但實控區承載能力有限,雖然都是廉價勞動力,但廉價勞動力也是要吃飯的,顯然實控區養不了那麼多的人口,熊廷弼不得不下令,禁止遊民進入。

這個時候,毛利家武士們靈機一動,就開始做起了倭奴生意,就是把這些倭國遊民全部抓起來,送到長崎去。

管遊民是什麼人,只要按人頭送到長崎,就能作爲貨款,換取大明貨物。

實行均田法的實控區,的確成了倭國的聖地一般的存在,也確實有資格稱之爲聖地,這裡安寧、美好、陽光普照、應有盡有、充滿希望。

但同樣,聖地也是個巨大的陷阱,但凡是投奔而來的倭國遊民,都變成了倭奴。

熊廷弼對此不爲所動,他到倭國來,不是爲了來拯救倭人,他的目的從一開始就很明確,白銀、倭奴、牢籠。

他的職責是把倭國牢牢的看死在銅牆鐵壁之內,作爲一顆釘子紮在倭國,保證倭寇不會再侵擾大明,保證不會有成規模的倭寇肆虐,保障大明海疆貿易環境。

倭人的命運,與他熊廷弼無關。

“均田法的確是倭國的解法,就看倭人自己能不能把握了。”熊廷弼將手中的公文處理停當後,看着太守閣外的倭人穿行,這裡看起來如此的繁榮,來往馬車不分晝夜,住宅連着住宅,商鋪連着商鋪。

一切美好都是夢幻泡影,一旦石見銀山採完,一切都會戛然而止,而且就在不遠的將來。

銀山的產量正在逐漸下降,從最開始的一百五十萬兩,降低到了現在的一百四十三萬兩,而且還會累年下降,這不是管理的問題,而是600多個間步坑道,部分坑道已經無銀可採。

當初陛下給豐臣秀吉開了兩個藥方,閉關鎖國和均田。

就實踐而言,這兩個辦法,都可以讓倭國局面,從無序到有序,但豐臣秀吉真的做不到,如果豐臣秀吉能跟百姓一揆一條心,還有可能做到,但豐臣秀吉顯然也不是很在乎這些百姓。

“陛下來了聖旨。”師爺將一個密匣封好的聖旨,交給了熊廷弼。

熊廷弼檢查了火漆和沿途驛站印章,這個密匣從京師發到了天津州,從塘沽港出海,在濟州島中轉對馬島,抵達了長門城,再送到了石見城。

他打開了密匣,看到了皇帝的聖旨。

皇帝陛下將今年大明發生的重要的事兒告訴了熊廷弼,尤其是張居正高壓清黨和反腐司的發展壯大,這涉及到了大明吏治的長治久安。

皇帝還詢問了今年銀礦是否還能如數送到大明;其次詢問了實控區內,需要多少軍備、貨物,來年四月一併運來;最後詢問了熊廷弼的意見,詢問他是否願意帶領大明遴選出的銳卒前往江戶。

“職責是逃跑嗎?”熊廷弼撓了撓頭。

陛下給他的指示是,力有未逮,帶着這三千銳卒逃出江戶城回到大明,這些軍兵也是在潰散演訓中表現優異之人,可以做到潰而不散。

這是大明的一次嘗試,更加深入的干涉倭國,把釘子埋的更深,讓倭人幕府如鯁在喉。

蠶食從未停止。

熊廷弼現在的官職,是代管奉行,是五品官,但也是個不常設的派遣,是個專人專崗的蘿蔔坑,如果轉任,他將會是江戶將軍、僉都御史兼江戶巡撫,以二十四歲的年紀,成爲大明最年輕的正四品官員。

他沒有猶豫,明確回答了陛下,他願意前往江戶,成爲江戶將軍和江戶巡撫。

石見銀山這邊,到均田這一步就足夠了,再往下,這個地方也不支持他更進一步,籌劃更多了,到了江戶,反而能有更多的發展。

至於逃跑,他不認爲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有本事把大明京營逼到逃跑的地步,哪怕大明銳卒只有三千人。

大明京營是全火器、線列陣的新式軍團,大明對新式軍團的開發仍然不足,但對上還在冷兵器時代的倭人軍團,呈現出了斷代式的領先。

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1007章 大清官東躲西藏,徐癭瘤只走後門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
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1007章 大清官東躲西藏,徐癭瘤只走後門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