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大清官東躲西藏,徐癭瘤只走後門

道理好懂,但真的做事卻非常的難,儒學修身的道理講了兩千年,又有多少儒生真的學會了修身?道理歸道理,踐履之實又是另外一碼事。

同樣,因爲皇帝支持,張黨的規模空前絕後的龐大,而張居正本人的地位又穩如泰山,幾乎沒有什麼事,可以動搖張居正的地位了,他已經成爲了萬曆維新的一個標誌,一個符號。

這個時候,無論誰爲黨魁,誰都知道,盛極必衰,必須要對內進行嚴厲清黨,才能讓這個組織活下去。

道理誰都懂,但真的做,又千難萬難,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說的簡單,要真的那麼簡單,嚴嵩、徐階、高拱爲何不做?連申時行都不做,申時行當了黨魁,立刻大宴賓客。

張居正選擇了人人過關,連申時行、王希元這類張黨的嫡系門生,都在清查的範圍之內。

朱翊鈞覺得張居正有些過於嚴苛,但他已經答應了張居正清黨,自然沒有反悔的道理,雖然造成了一定的風波,但因爲傅作舟四萬銀的事兒,不過線就不會重點督辦,風波整體可控,不會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萬曆二十年二月份,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東華門外放榜,這四百人成爲了大明國朝新科進士,鯉魚躍龍門成爲了國朝官選官的統治階級。

另外一件事,也比較引人注目,那就是解刳院在長期研究中,搞明白了‘目昏’的基本原理。

大明解刳院的大醫官們將標本們分成了兩個組,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跟蹤研究,最終得出了結論,目昏是人糖中毒了,最終導致眼部器官發生病變的結果,不是眼睛的問題,而是吃飯的問題。 wWW☢тTk án☢C〇

這篇發表在格物報上,關於糖毒的文章,引起了極其廣泛的爭議。

就是因爲大醫官在研究的過程中,用的是宣宗皇帝的食譜,早上是糖纏葡萄,蜜餞金桔等,午膳必有香油燒餅、酸甜湯、錦絲糕子湯等,晚膳則有牛奶蜂蜜熬製的乳蜜羹油糖等等。

這就略顯有些僭越,而且關於深度糖毒的症狀,都和宣宗皇帝晚年的症狀對得上。

目昏、日飲二十壺茶消渴、夜起入廁二十次、足瘡潰爛及骨,十指俱脫等等,都是糖毒的中晚期症狀。

大醫官們對此沒有解釋,皇帝似乎對此沒有任何的追查,導致風力輿論對解刳院的攻訐,有些無法選中。

畢竟最應該計較此事的就該是皇帝,怎麼能拿祖宗的食譜去做研究?可皇帝不在意,再多的攻訐也無用。

皇帝之所以不在意,是因爲這是皇帝專門批准的,在這個糖比藥貴的年代裡,這麼多糖,沒有皇帝恩准,解刳院這個課題就只能胎死腹中。

宣宗皇帝給仁宗皇帝擋災了,其實仁宗和宣宗皇帝吃的都差不多,症狀也非常類似。

仁宗皇帝其實是學他的父親永樂皇帝朱棣的吃法,關鍵是朱棣一輩子都在行軍打仗,他這麼吃,是因爲他消耗太高,不這麼吃,是沒法打仗的。

朱翊鈞之所以要做這個課題,是因爲他在萬曆九年臘月時候發現,戚繼光有了一定的糖尿病症狀,也就是解刳院說的糖毒。

行軍打仗,胃口就大,一但沒有了作戰任務,只有訓練任務,戚繼光的身體本該胖起來,有將軍肚纔是。

但是萬曆九年打完了俺答汗後,戚繼光沒有戰事,在京師做奉國公,反而瘦了下來,吃得多、喝得多、排泄得多,但體重在下降,這讓朱翊鈞趕緊批准了這個之前被認定爲‘頗爲浪費’的研究。

自此之後,戚繼光就吃不飽了,大醫官們每天嚴格限制戚繼光的食量,甚至有一次戚繼光對皇帝半開玩笑半抱怨,這輩子沒吃過幾天飽飯,怕是要做餓死鬼。

戚繼光拿這些大醫官沒有一點辦法,一個個都不怕死的很,只好到皇帝這裡告狀,皇帝明裡,把大醫官叫到了身前,狠狠地訓斥了一番,暗地裡,給了大醫官格外恩厚的恩賞。

陛下、大醫官都是爲了他戚繼光好,他當然知道,他也有毅力,自那之後,戚繼光就對口腹之慾保持克制了。

戚繼光所言並不誇張。

他是世襲的武官,和李成樑的差不多,都是需要繳納一筆不小的銀子才能繼承,爲了保住世襲武官,家裡要一直攢銀子,大錢用來承襲官位。

戚繼光從小生活並非大富大貴,到了南下平倭的時候,那更是飢一頓飽一頓,打仗都那樣,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吃上熱飯。

等到了薊州抗虜的時候,戚繼光經常帶着親兵去草原偵查敵情,他駐守的薊州、喜峰口等地,是北虜破長城最容易的幾個關口之一,需要時常出塞偵查敵情。

這好不容易把俺答汗生擒回了京師,皇帝派去的大醫官,讓奉國公少食多餐,還要嚴格控制飲食,大魚大肉沒有,連飽飯都得控制。

解刳院大醫官們用了五年的時間,對呈現出類似症狀的勢要豪右,進行了長時間的跟蹤研究,制定了一份按照體重、糖毒不同症狀服用的膳食,和專門應對輕微糖的消渴方。

這份飯菜不好吃,但是的確能治病救人。

用大醫官龐憲的話說:現在大將軍戚繼光的身體,體力、耐力、反應力,比很多三十歲的紈絝子弟,要好很多,戚繼光今年六十四歲,還能舞的動丈二鋼槍,有幾個年輕紈絝子舞的動?

丈二鋼槍,一丈二尺(3.84米),重六十八斤,這東西就是用來習武,上戰場的大槍,叫一線槍,木柄,長九尺,只有三斤重,六十八斤主要用來習練武藝,都是猛將才能舞的動的重兵器。

戚繼光能把丈二鋼槍舞的如臂指使,而多數人連拿穩都難。

如果戚繼光沒有大毅力,不配合大醫官的食療、藥膳,恐怕戚繼光在萬曆十五年到十六年,就已經拿不動這把丈二鋼槍了。

這份消渴方之所以引起了極大的爭議,除了和仁宗、宣宗皇帝的死因有關之外,引起普遍關注的原因是,解刳院描述的糖毒,在大明勢要豪右裡,非常普遍。

“按照解刳院的研究而言,到了出現糖足、目昏的時候,已經無藥可救了,因爲胃袋已經控制了腦子,出現糖足、目昏這些症狀,飢餓感比毒癮犯了還要嚴重,這是大醫官範無期說的。”馮保將未公開的解刳院研究,告知了陛下。

大醫官們其實知道,到了這個地步,就已經沒救了,但大醫官,又不能告知病人這個殘酷的事實。

人對食物的渴望這種本能,已經超過了意志力的界限,所以要早治療,早干預爲宜。

“其實按範無期的說法,到了三多一少,也就是吃得多、喝水多、排泄多、體重下降這個地步,病情就已經到了必然惡化的地步,但戚帥有大毅力,才救活了自己,這是個例中的個例。”馮保有額外解釋了一句。

大醫官認爲戚繼光這個病例,沒有太多參考價值,不是大醫官們限制的好,而是奉國公自己剋制了那股本能的食慾,才能讓身體走向了正向循環,這個毅力,根本不是普通人所具備的。

“你說朕日後,會不會和戚帥一樣得這個病?”朱翊鈞放下了格物報,詢問馮保。

馮保非常肯定的說道:“陛下沒有暴飲暴食,按照洪武祖制,晨昏十二道菜,中午二十四道菜,陛下晨昏只有兩道菜,中午只有四道菜,飯一碗,湯一碗,再加上還要操閱軍馬,臣覺得不會,甚至覺得有點不夠吃。”

皇帝今年三十歲了,按照大明皇帝,普遍三十多歲暴斃而言,皇帝該準備後事了。

但馮保認爲陛下絕不是短命鬼,看陛下的食譜就知道了,陛下這就是奔着活過朱元璋去的,這麼魁梧,如此繁忙,吃這麼點,多少有點餓,主要是操閱軍馬,很是耗費體力。

陛下現在,已經違背祖制的節儉了。

解刳院的這份關於糖毒消渴的研究,是有極大的醫學價值,而且給出了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案,但問題是,人是否能夠執行到位。

人比人想的更加膽小,別說鎮撫司的後悔椅,衙役上門,基本人人膽戰心驚;

同樣,人的意志力比想象的要薄弱的多,出現了三多一少的症狀,其實很難控制住自己的飲食了。

解刳院是當年朱翊鈞不務正業的產物,而這些產物,正在給大明帶來許許多多的改變。

“陛下,徐成楚今年過年,家門口出了點事兒。”馮保從緹騎的塘報裡,翻找出了情況,放在了陛下面前。

這是一件不太起眼的小事。

徐成楚的次子今年才十歲,正是撒歡的年紀,但徐成楚過年閉門謝客,讓這個次子沒辦法出門撒歡,別的小孩在外面玩炮仗、煙花爆竹,徐成楚這個次子,只能躲在家裡,誰都不見。

初二早上,徐成楚的次子,趁着父親不在家的時候,想偷偷溜出去玩,剛開門,就有個送禮的人,直接上前,這個送禮的人等了好久,纔等到了開門。

十歲的孩子,和這位送禮的人,發生了一些衝突,禮盒裡是一塊來自雲南的原石,已經切開了,是翡翠,原石重量快五斤了,孩子不要,送禮的大人就一直往門裡塞。

孩子有些手足無措,立刻大聲哭了起來,這送禮的大人更加手足無措,情急之下,拿出了幾張黃金寶鈔,最起碼也有十幾張,說是壓歲錢。

徐成楚的次子撕碎了這幾張黃金寶鈔,趁着對方愣神,退回了家中,關上了門。

這件事被緹騎們看到了,緹騎們記錄下來,將其稱之爲:大清官東躲西藏,徐癭瘤只走後門。

孩子連出門放個炮仗,都得躲躲藏藏,否則就會被人給抓住把柄,一個僞君子的大帽子扣下去,徐成楚這骨鯁正臣、清流、反腐御史,就都成了笑話。

做個清官,就是這麼難。

緹騎事後調查發現,其實多數人給徐成楚送禮,都是奔着結個善緣去的,沒有什麼目的,就是生怕不給這份銀子,反腐司的刀就砍向了某個衙門口,影響了他們這個生意。

像給原石的這位,就是西土城豪奢戶的一個經紀買辦,主要做的就是翡翠生意。

這位經紀買辦,在年前的時候,得到了東家的授意,這些西土城的豪奢戶們,也沒別的意思,是怕沿途鈔關、抽分局、地方衙門們以上面查得緊爲名義,卡他們商隊過關。

上面查得緊,意思就是多給點錢,但凡是朝中有點動作,最先遭殃的就是他們這些行商,若是說在徐成楚徐御史這裡,有了過年拜年的關係,就能少給點錢。

“不要還硬塞啊?”朱翊鈞看完了這份塘報,有些感慨的問道。馮保笑着說道:“能硬塞,也是因爲徐成楚的官兒小,他但凡是官兒大點,家裡有個門房,有幾個護院,門前再蹲倆石獅子,硬塞都沒這個門路不是?”

送禮,真的沒那麼好送的。

徐成楚人在反腐司,他看的很清楚,王篆就是從推脫不掉的人情往來開始,到幫襯辦點合理合法的小事,再到不合理但合法的小事。

如果不是張居正及時出手,王篆一定會繼續向下滑落,變成了不合理也不合法的大事。

“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真的困難。”朱翊鈞硃批了這份塘報,緹騎之所以過了一個月才呈報,主要是調查下這些給徐成楚送禮的傢伙,到底有沒有問題,背後都是些什麼人。

Www.тт kдn.¢ 〇

緹騎拿徐成楚打窩,是爲了自己的考成,但凡是有問題,都是各衙司的指標。

知行合一,真的很難很難。

“去松江府那是幾個御史,連章上奏,要求對所有松江府地方學子,每年到水師軍營操閱軍馬。”馮保看陛下開始處理奏疏,將奏疏放在了陛下面前。

朱翊鈞拿着幾本奏疏有些疑惑的說道:“朕不是硃批了嗎?他們有點太極端了,王謙的校規校訓完全夠了。”

“御史們有些語焉不詳,惹得禮部尚書沈鯉下了公文到松江府,詢問爲何咬着不放,這幾位御史才說了其中詳情。”馮保解釋了其中的細節。

這些個御史們究竟看到了什麼,才頂着聖怒,頂着內閣壓力,也要如此連章上奏。

他們可是惹了陛下生氣,才被陛下派到了松江府。

這些個御史去了一個地方,名叫天馬書院,位於華亭縣內。

天馬書院的亂象,讓這些御史變成了骨鯁正臣,他們害怕自己的孩子也變成了天馬書院的學子那樣。

松江府日新月異,有了很多的新貴,這些新貴們普遍比較忙碌,更沒有什麼世代家訓,有些人就把主意打到了這些新貴的身上。

朝廷建的公學堂是集體授課,成還是不成,全看自己造化,而好的私塾,不是有銀子就能進,一些個嚴格的書院,光是進門的考覈,對沒有家學的新貴而言,都是難如登天。

天馬書院在這種背景下建立了,幾個經紀買辦一合計,重金聘請了一些個名儒,但這些個名儒收了銀子,卻不去天馬書院上課,而是安置自己不成器的弟子去。

書院初心逐利就有問題,教書的教師品行也不過關,這些個學子們進了山,就跟與世隔絕了一樣,再加上父母本就忙碌,沒空管教,而且花了重金,寄託了過多、甚至可以說是離奇的期許。

這些原因,最終導致天馬書院的學子,思維極其古怪,做事非常偏激,性格十分惡劣。

竟奢攀比,這些學子,已經竟奢到了誰家伴讀書童更好看、更能打的地步,對性格膽怯、弱小者的欺凌,更是表現的毫不掩飾。

馮保總結道:“這些天馬書院的學子,比村裡父母出去務工的孩子,還要悲慘些,至少這些留在村裡的孩子,還有長輩,同村同族的耆老教育規訓,這些到了天馬書院的孩子,已然毫無人性,只有利益糾葛了。”

這是一起讓御史們毛骨悚然的命案,御史們整天接觸各種案子,他們自詡見多識廣,讓他們毛骨悚然的是:三個孩子當着那麼多人的面,打殺了另外一個孩子,天馬書院的學子,居然無一人敢聲張,硬生生瞞了近一個月的時間。

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那送水師,操練一番,就能解決了?怎麼,水師操閱法,難不成是什麼靈丹妙藥不成?”

“能。”馮保拿起了一本奏疏說道:“戚帥的練兵法,還真是靈丹妙藥。”

紀效新書講的都是如何練兵,京營、水師都是一脈相承的練兵法,奉國公的練兵法主要是培養協作能力,單打獨鬥,銳卒可能不是最強的,但羣體作戰,天下無敵,因爲協作,因爲組織度。

上報天子,下救黔首是練兵的總綱常,而圍繞這一總綱,大明對軍兵也有道德要求。

這個道德要求就是:節儉、公正、正義、謙遜、謹慎、榮譽、誠懇、憐憫。

這八個道德要求,是戚繼光從大光明教的教義裡抄來的,就是陛下八大美德,畢竟搞宗教這塊,還是泰西更加熟練,經驗更加豐富,提煉更加準確。

戚繼光一看到這八大美德,立刻就圍繞着這八個美德,制定了一系列的訓練、軍規條例。

人是可以被規訓的,枯燥反覆的訓練,形成了習慣,習慣慢慢成了自然,就會認爲本該如此,這八大美德,訓練時間長了,就會演化成兩個字,忠誠。

不是御史們胡鬧,而是他們去了水師軍營,親眼看到了。

“御史們找不到能夠訓練道德的地方了,所以第一年三個月,第二年兩個月,第三年一個月,操練一番,哪怕是僞君子,也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馮保低聲說道:“在軍營裡,做不到真的會捱揍的。”

比如節儉,在營中,飯菜只要有一點浪費,當天的訓練就無法完成,就得夜裡餓的睡不着;

比如謹慎,對抗訓練中,你不夠謹慎,就要被更加謹慎的對方給揍了,甚至還要連累同伴;

比如榮譽,軍隊是連坐懲罰最嚴重的地方,但凡是不注重自己榮譽,不注重集體榮譽,自己受辱,還要連累他人;

比如誠懇,在營中,撒謊的代價極大,被伍長、小旗踹都是輕的,連坐懲罰纔是最可怕的;

比如憐憫,協作訓練中,不照顧弱小,就會整體連坐,不幫也得幫,不幫就全隊挨罰,沒飯吃;

類似的設計軍規條例非常非常多,尤其是前三個月的訓練,每一項都十分嚴苛,戚繼光通過精巧設計、嚴苛懲罰、明確獎賞、枯燥反覆的訓練,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真正的把練兵變成一個熔爐,一把抓住,頃刻煉化。

無論送什麼垃圾進到行伍之中,在長期訓練的情況下,都會被煉化成一名合格的戰士。

御史們看到了天馬學院的亂象,心有餘悸的同時,也產生了迷茫,只靠儒家經典,已經無法對抗物化對人道德的衝擊了,只要商品經濟抵達的地方,金錢至上就會以無敵的姿態,橫掃所有的道德培養。

十幾名御史,不約而同的看向了營伍,他們不得不承認,只能求助於武夫了。

“原來如此。”朱翊鈞終於清楚的瞭解了爲何御史們要如此連章上疏了,他們但凡是有一點辦法,也不會求助於他們過去瞧不起的武夫了。

“可三年三期,總計六個月的軍事訓練,是不是強度有點太高了?”朱翊鈞察覺到了其中的問題,爲學子們說了句好話。

御史們有些激進,三年三次共六個月,朱翊鈞能受得了,他每天都去,這些連雞都鬥不過的學子們,能遭得住這個罪?

御史玩這套三進三出,出發點是重複記憶,大抵有點類似於訓狗…

“遭不住,就遭不住了。”馮保的話有些意味深長,遭不住的是餒弱懦夫,自然會被殘酷的世界所淘汰。

“行吧。那就按御史們說的辦吧,在松江府看看。”朱翊鈞還是批准了這本奏疏,丁亥學制是國之根本大策,執行不能走樣。

申時行和江南五府一起,送來了還田事疏,大約三年內可以對五府完成還田。

大明還田政策,在艱難而穩步的向前推進。

還田是爲了徹底瓦解大明的小農經濟,這個過程有痛苦,也有收穫,應天巡撫王希元總領此務,他專門跑到了杭州府,找到了侯於趙,詳細詢問了還田的問題,並且在杭州府待了三個月的時間,深入瞭解了還田和還田之後善後問題的解決辦法。

“朕從來沒想過,還田會如此的艱難。”朱翊鈞看着這本萬言書,裡面寫了很多還田遭遇的問題,稍有不慎,就會功虧一簣。

最棘手的莫過於有農戶、佃農聯合起來,反對朝廷還田,而且不是一地問題,也不是鄉賢縉紳鼓譟,要是鄉紳鼓譟反倒是簡單,殺了就是。

江南的工坊多,機會就多,有些人在城裡做了工匠,並不願意回籍種地。

這朝廷一旦還了田,等同於把農戶、佃戶定死在了田裡,趁着工坊增多,成爲匠人,好過於子子孫孫都做農戶。

種地可不是什麼美事,農戶們只是見識少,他們一點也不傻,在當下,種地的農業剩餘,都供給給了匠人食用,農戶們纔不甘心只做個生產者,而不是消費者、肉食者。

他們不想在萬曆維新大變革的分工中,成爲被朘剝的生產者。

誠然,在朝廷看來,匠人也是被朘剝的生產者,但入城的匠人,對農戶而言,還是匠人生活更好一些。

朝陽門拉黃包車的一天只能賺一百個大錢,吃住也不是很好,但還能留點錢,這已經是農戶極其嚮往的生活了。

還田的矛盾,比朱翊鈞想象的要複雜的多,萬曆清丈田畝用了足足九年時間做完,但萬曆還田,不知何時才能普遍完成。

“陛下,還田這事兒,只能一點點的做,底蘊不夠,是害民,而非保民。”馮保作爲內相,提醒陛下這事兒真的急不得。

如果是天傾地覆,氣數已盡、天命即失,那就大開大合一刀切的沒收、均田,但革故鼎新,就只能一點點還田,而非均田。

沒有經濟基礎的地區進行還田,只會讓本來還能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秩序徹底潰散,交通、生產力等等原因,商品經濟無法形成,只會害得百姓流離失所。

難?難就對了。

不難,歷史上那麼多次的變法自救,就不會失敗了。

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996章 失敗是日常,成功纔是偶然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
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996章 失敗是日常,成功纔是偶然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