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

張居正在萬曆元年開始講筵的時候,就曾經教過皇帝一個道理,曾子曰:君子思不出位。

張居正說:君子和小人不同,君子所思慮的範圍,絕對不會超過自己的的位置,都是力求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所在位置的職責,即:盡其本分,所當爲之。

作爲左柱國、帝師、元輔、宜城侯的張居正,也在踐行這句話,他所思所慮所爲,都是大明該何去何從。

誠然,他以考成法開啓了萬曆維新的大幕,但所有的維新都要落到物質之上,吏治爲開端,是保證政令能夠推行下去,最終還是要物質變得豐富,維新才能真的成功。

在張居正本人看來,他所代表的官僚體制改革,和王崇古所代表的生產力進步,官廠制更加重要。

“我不認爲先生是完全對的。”高啓愚通過申時行的隻言片語,知道了張居正所思所慮,思考之後,否定了張居正的看法。

“果然逆徒。”申時行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身爲張黨門生,申時行確實不敢大聲說出,先生不是完全對的這句話。

做了禮部尚書後,高啓愚的思考方式,立刻上升到了禮法之上,禮法真的不重要嗎?高啓愚以爲並非如此,只不過賤儒的表現太差了,導致禮法不被陛下重視而已。

萬士和這個禮部尚書做的就很好,陛下就很認可。

高啓愚搖頭說道:“先生覺得,有了官廠,有了住坐工匠,這官廠三級學堂、身股制、工盟、轉崗等等,時日久了,慢慢都會有的,我完全不認爲,可能真的會有,可需要多久呢?五十年?一百年?但,絕對不是二十年。”

張居正所代表的不完全是官僚體制、效率的改革,還有思想上的變革,思想變革,看起來虛無縹緲,空無一物,和賤儒們談的心性有着異曲同工之處,但二者之間有本質上的區別。

一本矛盾說,可謂是開天闢地,如果所有人都能站在一個對立且統一的視角,去看待所有問題,從萬事萬物的陰陽兩面去出發,那天下大同指日可待。

當然,階級論這種東西,有些過於離經叛道,以至於不被人們普遍認可。

高啓愚繼續說道:“我爲何要這樣講?文成公的官廠制,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軍屯衛所加上住坐工匠制,永樂年間就有了官廠,規模宏大,最終還是失敗了,而且一蹶不振,沒有矛盾相繼釋萬理,很多制度,根本不會出現。”

“例如前段時間匠人下山,聲勢浩蕩,人人畏懼,朝臣們都知道匠人心裡有怨氣,對文成公身後事那般潦草,非常不滿,甚至把崇古馳道的碑都推倒了,因此誕生了矛盾,矛盾激化成了衝突,纔有了匠人下山。”

“朝廷所有人都認爲,必須要化解其中的矛盾,才能解決,可這種事放在以前,只會派出京營鎮壓。”

“正統十三年,葉宗留和鄧茂七的民亂,葉宗留是礦工,鄧茂七是農戶,二者帶衆百萬,把福建攪得天翻地覆,今日再看,但凡當時福建官員能夠做個人,也不至於鬧到這般地步。”

當時的福建左布政使宋彰,過年要鄉賢縉紳送他‘冬牲’,鄉賢縉紳們有模有樣,要窮民苦力給他們送‘冬牲’,這場波及五省、百萬之衆的民亂就此拉開了序幕。

福建這種地方,兵家不爭之地,多山少田,百姓困苦不堪,本來就難以維持生計,再加上額外的冬牲,把人往死路上逼,那自然要往死裡鬧。

黎牙實說大明人並不溫順,被逼上了死路就會反抗,而不是安心去死,像待宰的羔羊一樣,只知道瑟瑟發抖。

當矛盾說這種基於分析矛盾、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出現後,賤儒們的胡言亂語,就變得十分可笑了起來,不基於矛盾的分析,基本可以斷定,都是詭辯。

“你說的有道理。”申時行對高啓愚的看法,頗爲認同,但可能不在其位,不在元輔的位置上,思考問題的方式有所不同,或許到了那個位置,才能徹底明白,張居正所有的思考。

申時行和高啓愚的閒聊到此結束,但大明維新大勢,仍在滾滾向前。

松江府、上海縣,世界貿易中心、世界經濟中心,這裡是萬曆維新的最前沿,幾乎所有的新問題、新矛盾都在這裡誕生、演變。

而今天,松江巡撫李樂,前往了松江金澤園水師衙門,拜訪了松江水師總兵、首裡侯陳璘。

“巡撫所言之事,我已經全部知曉,陛下已有聖命,二位儘管去做。”陳璘在李樂、王謙等人說明了來訪的目的後,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大膽去做,水師兜底。

陳璘不太喜歡跟文官打交道,這幫傢伙,話從來不說完整,他想了想補充道:“陛下聖旨有言,京師天子腳下首善之地,銳卒不便擅動,松江府則無此禁忌。”

京營是沒辦法軍管京師的,因爲京師有皇帝天子,但松江府就百無禁忌了,大膽去做,實在不行就軍管一段時間。

“如此甚好。”李樂聽聞陳璘如此直白,便露出了一絲輕鬆的笑容。

王謙頗爲感慨的說道:“松江府已經對府州縣六房進行了一次改制,那時候,啓用了不少的外鄉人,就結果而言,有效果,但是不多,此番深入,仰賴首裡侯掠陣了。”

李樂和王謙在首裡侯這裡吃了顆定心丸,雖然有陛下聖旨,但還是要過來這麼一趟,確定一些發動的細節,一旦李樂、王謙他們玩崩了,就讓陳璘出來收拾局面。

水師對內是維護穩定的利器,這把刀懸在豪強頭上,豪強不敢造次;

對外,水師爲國爲民衝鋒陷陣,長崎、呂宋、舊港、金池總督府建立,朝鮮、倭國東征九勝,處處都有水師身影,擴大了大明在海外利益;

而且水師很少參與各種高壓政策的執行,通常都是作爲定海神針存在,即便是浙江平叛,也都是緹騎這些皇帝爪牙在做,所以,水師在松江府的地位超然,而且很少得罪各派利益。

此刻水師總兵的直接表態,就是皇帝意志的直接體現。

“李巡撫、王知府,我有一事詢問,那黃浦江行宮暖閣是否改建完成?”陳璘忽然說了句題外話,讓李樂和王謙頗爲意外。

“陛下前年南巡後,暖閣改建已經開始了,八月已經完工。”李樂雖然不知道首裡侯爲何詢問,但還是如實回答了問題。

前年陛下南巡後,松江地面才發現了黃浦江行宮的問題,那就是沒有暖閣,冬天有點太冷了,雖然陛下十月就離開了,未到冬季,但還是有些不太恭順了。

陳璘笑着說道:“那就好,那就好,這黃埔行宮,不能比京師通和宮差了。”

等到李樂王謙走後,陳璘看着這些人的背影,顯得有些無奈,神情有些蕭索,而後這份思緒,化爲了濃重的嘆息。

瞭山陳天德從屏風後走了出來,有些奇怪的說道:“將軍爲何嘆息?”

“水師每年拿走了632萬銀的軍費,因爲艦船營造、維修、保護,再加上現在有南洋水師,水師額員16萬有餘,而京營十萬衆,一年不過310萬銀軍費,我水師每年花費幾乎和九邊相同。”陳璘再次搖了搖頭,看着李樂等人幾乎看不到的背影,更加擔憂。

“水師確實更貴些,但貴有貴的道理,陛下從無削減水師軍費的想法,甚至還在對水師擴軍。”陳天德更加疑惑了,每年六百萬銀的軍費砸在了水師身上,這不是代表陛下的重視嗎?

京營自萬曆六年擴編十萬之後,再無擴軍打算,但水師從十萬到十三萬,到現在的十六萬,還在擴軍。

爲何陳璘這個總兵,如此憂心忡忡?

“天德,你說順天府丞楊俊民要換六房,還要專門跑去京營或者大將軍府跟戚帥說一聲嗎?”陳璘憂慮重重的問道。

“不會。”陳天德忽然理解了陳璘的擔憂。

楊俊民不會也不用跟京營去溝通,真的把天捅個窟窿出來,緹騎、京營都會瞬間行動,把所有不臣者摁下,但李樂、王謙得先到水師衙門拜拜碼頭,看看他這個首裡侯的態度。

陳璘再搖了搖頭說道:“拿了近一倍的餉,陛下要調動水師,還要先給我下旨,再給衙門下旨,衙門還要小心翼翼的到我這裡來,確定我的態度。”

“現在陛下春秋鼎盛,滿心滿念大明再興,可是,日後呢?陛下會不會覺得水師有些尾大不掉?哪怕陛下不覺得,朝廷那些大臣會不會覺得呢?”

“陛下訓示我,這有了間隙,一定要說明白,否則就會被小人的讒言所利用,進而導致間隙越來越大,最終形同陌路。”

軍隊是最精密的殺人機器,同樣也是最直觀的暴力,如何防止暴力失控,可以說是自古以來都要時時刻刻考慮的問題,哪怕是總兵陳璘,也要考慮。

很多時候,興文匽武,也不完全是讀書人看不上他們這些丘八,而是暴力失控,確實危險,而軍隊爲了自保,往往都會養寇自重、擁兵自重,其實就是信任的問題。

不過很多時候,興文匽武都會做的太過火,士大夫們總是在放大暴力失控的焦慮,導致武備不興。

京營銳卒,人人都認得陛下,甚至好多人還被陛下蓋過被子,這份信任,水師真的求不來。

“將軍所言甚是,我水師軍兵忠心耿耿,但也要讓陛下知道纔是,可陛下遠在京師,哎。”陳天德也嘆了口氣,水師軍兵忠心天地可鑑,但就怕陛下和大臣們,對這份忠心有了疑慮。

“將軍可有良策?”陳天德詢問道。

陳璘點頭說道:“有。”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反覆思量後,我已經寫好了奏疏,等到濟南府到揚州府的馳道修通、應天府到松江府馳道修通,這本請聖駕南下的奏疏,就可以呈送御前了。”

陳璘希望陛下每年能到松江府來一趟,待上幾個月的時間,這樣水師的忠勇不證自明,因爲陛下可以親眼所見,紙上得來終覺淺,只要陛下親眼看到了,任何人的攻訐懷疑,都會不攻自破。

信任導致的暴力失控,就可以有效緩解。

“妙!甚妙也!而且開海十九載,海外厚利,許多事物,也要陛下親自處置。”陳天德眼前一亮,馳道修通後,陛下來松江府就不用往常那般舟車勞頓,七八日就可以到松江府,七八日就可以回順天府。

這其實涉及到了一個大明老生常談的問題,成祖文皇帝遷都之舉,是否英明。

脫離時代背景去討論任何政策是否合理,都是十分愚蠢的賤儒行爲,要考慮到明初的大分裂的時代背景,才能明白遷都的根本目的。朱元璋已經足夠兇狠了,洪武三十年,南北榜大案爆發,科舉取士,皆爲南人,這就是南北矛盾激化的具體體現。

南人把北方視爲禮崩樂壞幾百年,夷狄腥羶之地,而北人把南方視爲待宰羔羊,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南下。

彼時北平府的漢人,搞不好視北虜更加親近一些。

朱棣遷都北衙,是不是爲了衣錦還鄉這種個人情緒,無人知曉,但朱棣遷都北衙,的確對南北彌合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不遷都,過不了多久,一場不遜於安史之亂的大動亂,必然爆發,因爲南北榜案,南人已經在全面禁止北人蔘與權力瓜分的盛宴了,時日稍久,矛盾愈演愈烈,動亂就成爲了必然。

其實動亂已經發生,燕王朱棣南下稱帝,靖難之役,天下不寧。

時過境遷,一百七十年過去,新的矛盾又出現了,大明不開海,就是一個封閉系統逐漸向無序跌落,開海,則將封閉系統開放,利用海外厚利調節內部矛盾。

可是京師在北衙,各種問題開始層出不窮。

彼時,北平府、北衙是南北大分裂的應劫之地。

那麼今日,松江府,就是商品經濟蛻變的應劫之地,這地方,陛下不鎮着點,指不定出什麼亂子來。

不僅僅是水師的忠勇,陛下無法親眼目睹,就連竟奢之風也是如此,都說陛下節儉,可陛下遠在京師,誰知道到底是否真的節儉?

種種問題,請陛下來松江府坐鎮,就成了一種必然,單純幾年一次的南巡,已經不解渴了,這種解法不是最優解,甚至需要皇帝每年舟車勞頓的跑一趟,但已經是大明臣工們能想到的最好辦法了。

“前年陛下到松江府來,松江府整整熱鬧了一個月,給陛下慶賀了萬壽聖節,其實江南士大夫們也都害怕,害怕江南再這麼富下去,陛下帶着京營打過來。”陳天德的面色頗有些古怪。

前年持續了一個月的萬壽聖節,可謂是最聲勢浩大的一次萬壽聖節,南衙的勢要豪右也大力支持,多少也有點哄陛下開心的意思,生怕皇帝陛下生出了現在江南太過富有,豬養肥了可以宰了吃肉的想法。

“所以將軍才詢問巡撫黃埔行宮之事?”陳天德這才理解,爲何陳璘忽然詢問松江府暖閣改建是否完工。

黃浦江行宮不僅不能比京師通和宮差,必須要好,而且要好的不止一星半點,才能讓陛下賓至如歸。

“然也。”陳璘點頭說道。

松江府府衙、縣衙的動靜要比順天府小多了,因爲這一次的更換,只更換了三分之一,而不是京師那樣全換掉,言官彈劾,引發了聖怒,順天府衙門是懲戒,而松江府衙門不用直接全換。

畢竟松江府願意應徵者也有百三,怎麼也比順天府的百一,要強得多。

動靜小,反對者也少,甚至沒鬧出什麼波瀾來,也不需要水師出動了。

“這竟奢之風如此糜爛。”王謙拿着本卷宗遞給了巡撫李樂,面色憂慮,眉頭的疙瘩擰的根本散不開。

松江府青浦縣又出了一起命案,和之前姚光啓奏聞聖上的命案,幾乎如出一轍,都是縣學學子,都是全家供養捉襟見肘,都是攀比竟奢,只不過姚光啓奏聞的是孽子殺死了祖母,這個案子則是這學子死了。

學子回家要買衣飾,索錢未果,跳河自殺了。

“咱們讀書的時候,沙爲紙、木爲筆、天光爲照,上衣下褲短打打扮,一門心思都在這學業上,生怕學業不精,被先生責罰,不敢露出一點不恭敬的神色,被先生訓斥,回到家中,父母必然一頓棍棒。”李樂看完了卷宗,根本無法理解,現在這學子都是怎麼了。

青浦縣縣學生要買的衣飾叫玉禁步,是矯正步伐形態的飾物,把不同形狀的玉佩、珠飾用綵線穿起來,將其固定在腰間,邁步時候,這些飾品,不能碰撞發出聲音,纔算是儀態文雅。

這東西也就是大典禮纔會用到,比如郊祀、祭天,後來,皇帝連大典禮,都不帶這些玩意兒了,真的太繁瑣、太麻煩了。

皇帝帶的玉禁步,光是玉佩就有49個,走路不發出聲音不難,可這郊祀有風,無論如何都會響,煩不勝煩。

但松江府竟奢之風非常的盛行,這名縣學生要買的玉禁步,有六個玉佩,要價四銀,而他要買的原因也簡單,同學都有。

“髮簪、束腰、袖釦、筆墨紙硯、書、鎮紙、玩物、把件、扇、衣衫乃至筆架,都要攀比,如此攀比,學子如何修身養性?”王謙讓人拿來一個盤子,盤子上堆滿了各種零碎,是他從青浦縣、上海縣、奉賢縣、金山縣、華亭縣等縣縣學,蒐集來的攀比之物。

“這是什麼玩意兒?”李樂從裡面挑出一件看起來格外精緻的掛飾,眉頭緊蹙的問道:“香囊吊墜?”

“赤銅鎏金鏨刻鏤空香囊吊墜,掛在筆架上的,一個三兩銀子,在松江府能買十石舶來米,1500斤米。”王謙嘴角抽動了下說道:“我讀書的時候,最貴的玩意兒是我爹的戒尺!我兒子也是,他最貴的玩意兒也是戒尺。”

1500斤米可以讓一個成丁吃八個月甚至一年了,就買這麼個東西,掛在筆架上,王謙作爲京師第二紈絝,也無法認同。

王謙讀書時候,王崇古還不是次輔,可王崇古的孫子王之採讀書時候,王崇古已經是次輔了,可王之採讀書最貴的還是戒尺,其餘的都是尋常之物。

鏤空香囊吊墜,這玩意兒,王謙都沒用過,在他看來,有點太邪門了。

“大抵也許是瘋了吧。”李樂看着這個香囊吊墜,呆滯了許久,做出了和姚光啓一樣的評判。

他作爲松江巡撫,完全無法理解這些東西,居然出現在了學子的書桌上,學子在縣學、府學不應該讀書爲重嗎?

“不能這樣下去了,如果這種奢靡之風,從松江府傳遍了大江南北,你我二人,罪責難逃,陛下不把我們砍了,我們也得自己找棵樹吊死。”李樂坐直了身子說道:“這樣,王知府,你和提學,一起找松江遠洋商行孫弘毅,松江府學堂,統一採買筆墨紙硯衣物等,折算成銀算到束脩之中。”

“攀比之風,絕不可在學堂裡如此肆意蔓延。”

竟奢之風,衙門真的管不太住,把竟奢之風攔在校門之外,還能做到,無論如何學堂是修身養性讀書明理之處。

如此竟奢下去,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學子?

而且這些學子正年少,正是天老二地老三我老大,誰都不服誰的年紀,無論如何不能被這些奢靡之物,迷失了心智,否則丁亥學制還沒做完,就要失敗了。

王謙立刻說道:“我打算和提學好生溝通,制定一份校規校範,雖然嚴格了點,但也沒什麼好的辦法了。”

矯枉必過正,既然要矯枉,就不能只在這些零碎上下功夫,還要在日常行爲規範上做文章,無論如何,丁亥學制的新學堂,是培養人才,而不是鬥富之地。

“好,你去做,我來擬奏,奏聞聖上,也省的京師那羣言官胡說八道。”李樂立刻答應了下來,並且奏聞朝廷,統一採買,很容易出現些貪腐,容易被言官抓住把柄,但已經到了不得不做的地步。

兩害取其輕,雖然這校規校範、統一採買上學所需之物,有些弊端,但是,繼續讓學堂這麼竟奢下去,丁亥學制爲國之根本大策、長策,如果被破壞,恐怕他們二人,項上人頭不保。

“把這些零碎,也一起呈送聖上,由陛下定奪。”王謙補充了自己的看法。

八月十七日,是朱翊鈞的萬壽聖節,皇帝下了旨,天變之下,聖上無心慶賀,各地上賀表便是,無需賀禮,除休沐三日外,各地不必慶賀。

萬壽聖節多放三天假,除此之外,並無再多慶祝活動,皇帝的理由十分充分,天變是實打實懸在大明頭頂上的一把劍,不得不慎重,驕奢淫逸,恐怕招惹天怒。

“這王謙制定的校規校範有些太嚴格了,坐立起臥入廁、衣食住行,全都要嚴加規定,如此嚴苛,恐怕扼殺學生天性。”朱翊鈞對王謙搞出的校規校範不是很贊同,因爲太嚴格,比如這入廁不得喧譁、不得打鬧、不得過久、還要雁行。

雁行就是排成一排去上廁所,人是個活物,王謙這種搞法,有些過分了。

朱翊鈞沒有立刻硃批,看着馮保問道:“和奏疏一起送來的零碎呢?”

馮保拍了拍手,兩個小黃門擡上來方桌,一個書生打扮的小黃門走進了御書房。

馮保爲了便於陛下理解這些零碎的用途,還專門找了個小黃門把送來的行頭扮上,便於陛下理解。

書生打扮的小黃門,光鮮亮麗,坐在書桌前,一把摺扇放在一邊,摺扇的流蘇垂在桌面之下,香囊吊墜裡還點着薰香,看起來頗有富貴相。

“這都些什麼玩意兒?置辦這麼一身行頭,得多少錢?”朱翊鈞有些呆滯的問道,光看奏疏上的內容,還不覺得什麼,這親眼目睹,這身打扮,朱翊鈞有些理解王謙爲何下這般狠心了。

“按照松江府行價,這麼一身,得七十多銀。”馮保低聲說道。

“多少?!”朱翊鈞聲音都擡高了三分!

馮保趕忙俯首說道:“七十多銀,這還是中等打扮,貴的還有一百多銀的。”

“七十銀,240石糧,三萬五千七百斤米,換這麼一身行頭?瘋了嗎?”朱翊鈞左轉三圈,右轉三圈,看了半天,作爲大明最富有的人,他不理解這些零碎,憑什麼值3.57萬斤米!

“這身行頭,對讀書有用嗎?”朱翊鈞詢問小黃門的感覺。

小黃門總覺得哪裡都不得勁兒,搖頭說道:“回陛下,這麼一打扮,連字都不會寫了,這扮相,這是讀書,還是戲班子唱大戲?這每天這麼折騰一遍,怕是能讀幾章書,寫十篇大字了。”

小黃門覺得這麼打扮,根本就是浪費時間,香囊吊墜?光是盤香的功夫,都夠寫一篇大字了。

小黃門讀書讀不好,會死人的。

“得了,讓王謙弄吧,是朕不瞭解情況了。”朱翊鈞回到了御案前,立刻硃批了奏疏。

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997章 翰林院的文章,盡除空談之風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973章 窮民苦力,對朝廷真的還重要嗎?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
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997章 翰林院的文章,盡除空談之風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973章 窮民苦力,對朝廷真的還重要嗎?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