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

朱翊鈞在用過了晚膳之後,把在北鎮撫司衙門的事兒,事無鉅細的講給了李太后聽,單單把和馮保說的話隱去了。

兩宮太后都很年輕,她們面對外廷那羣老妖怪,多少有些手足無措,何必讓她們憂心?

“皇兒是怎麼想到讓張宏冒充馮大伴的?”李太后越聽眼睛越亮,自己的孩子似乎有了幾分早慧,沒有王章龍認錯人之事,馮保豈能如此輕易擺脫嫌疑,怕是又要多些麻煩。

朱翊鈞閃着純真的大眼睛,理所當然的說道:“馮大伴是宮裡的大璫,歹人一個傭奴,何故能見到?哪怕真的是馮保做的,馮保怎麼可能親自出面呢?那歹人王章龍,卻一口咬定是馮大伴指使,必然有假。”

“好好好,皇兒聰慧,爲娘欣慰,想來你父皇也能含笑。”李太后略微有些感動,眼眶有些溼潤,丈夫走了,她其實什麼都不怕,最怕的就是皇帝沒出息,沒本事,守不住這基業。

現在好了,經此大難,小皇帝終於表現出了一些改變,哪怕微不足道,但足以讓李太后欣慰了。

朱翊鈞挑着燈,在燈下看着《四書直解》,看了半個時辰,才揉着眼,打算休息,早睡早起身體好。

張宏伺候着皇帝盥洗,欲言又止,自是想說什麼,但是又不好開口。

朱翊鈞將方巾遞給了張宏,問道:“有什麼就說什麼,何必吞吞吐吐?”

“陛下,應當不是高拱吧。”張宏終於把自己內心的疑惑說了出來,當馮保問陛下是否發兵擒拿高拱之時,陛下說等一等,這等這一晚,高拱怕是死不了。

張宏以爲不是高拱,因爲張宏住廊下家,知道到了廊下家的人,沒那麼大的本事,把人送到幹清宮來。

陳洪做不到,高拱也做不到,因爲他們已經丟失了權勢。

“是高拱也好,不是高拱也罷。”朱翊鈞看着窗外晦暗不明的月牙,頗爲平靜的說道:“就看明天,能拿這件事,換多少利益出來了。”

張宏爲小皇帝放下了牀幔,才行禮告退,一直退到了門口,才俯首說道:“臣告退。”

大明太監過了時辰要離開幹清宮,一直要等到五更天的時候,才能回來,崇禎年間,有一個宦官陳德潤因爲提前了一刻鐘,進了幹清宮,直接被貶出了宮去,罪名是擅闖宮闈。

朱翊鈞看着檀木雕刻的龍牀,將這一天半的事兒,認真的總結了一番,才昏昏沉沉睡去。

殘月當空,滿天星辰,整個京師只有三三兩兩的燈火,此時的西城騾馬市東口南側的全楚會館內,燈火輝煌。

全楚會館何地?

大明當朝首輔張居正私宅是也。

門前是兩頭威風凜凜、栩栩如生的石獅子,夜幕宮燈之下,威風凜凜,這已經過了宵禁的時刻,但是這全楚會館門前,還是有兩人遞了拜帖。

宵禁罷了,那都是老百姓才需要守的規矩,五城兵馬司的校尉可不敢攔這二人。

沒過多久,門房走了出來,頗爲恭敬的說道:“我家老爺說了,拜會即可,禮物就不必了。”

門房便示意二人將手中帶的禮物放下,才引着進了大門。

張居正收錢,但也不是什麼人都收,什麼事都收,刺王殺駕這個案子,他不能收,收了明日言官就要連章彈劾,後日太后就要責問了。

全楚會館,入門即照壁,上書素芬自遠四個大字,照壁後是連廊垂拱,行數步,就是一道石橋,橋是漢白玉,共有九折,

橋頭有百年朴樹,石橋兩側爲小湖,數棵楊柳樹垂絛水面,春風一吹,湖面的月光、星光、燈光全然打散,如詩如畫。

過九折橋,則是子午井,左手邊是戲樓,右手邊是文昌閣,正前方則是楚畹堂,一畹三十畝。

這裡只是前廳,後宅還有三十多畝,共計佔地七十餘畝的全楚會館,大約相當於七個足球場那麼大。

寸土寸金的京師,七十畝的私宅,當真是奢侈無比。

門房再通稟,纔將兩位客人引進了這五間九架的文昌閣內,這裡是張居正的書房,皆爲硬木傢俱,博古架上皆是各種金石名玩,張居正在書房門前候着,待人進門,才互相見禮。

“全楚會館果然闊氣,這繞來繞去,險些把我繞迷糊了。”吏部天官楊博,左右看了看,誇讚了一下。

張居正頗爲沉穩的說道:“我這都是同鄉們擡舉,竊居於此,全楚會館再闊氣,那也沒有楊天官的全晉會館闊氣,快請上座。”

全楚會館是張居正的私宅,卻又不在他的名下,乃是湖廣學子們集資建造而成,每到恩科的時候,張居正就會開放私宅,供入京的湖廣學子下榻楚畹堂。

張居正,現在算是楚黨黨魁,但是張居正的黨羽,大多不是湖廣人。

比如次輔呂調陽是廣西人,薊遼總兵官戚繼光是山東人、兵部右侍郎、薊遼總督軍務樑夢龍是北直隸真定人,湖廣左佈政陳瑞是福建人等等。

此時的楚黨,仍然沒有地域性的結黨。

楊博和張居正簡單了寒暄了兩句今晚陽光明媚後,開口說道:“這次過來,主要還是王章龍的案子。”

都察院總憲葛守禮頗爲確切的說道:“根本不是高公手書,三法司已經證僞,東廠的番子再叫囂,也是僭越神器,定是有人栽贓嫁禍!”

“元輔最是清楚,高公爲人素來剛方,即賢耶,雖仇必舉,即不肖,雖親必斥!得罪人極多,現在樹倒猢猻散,給我數日時間,我定把這賊人揪出來。” Www ★ттkan ★¢ ○

楊博看着葛守禮義憤填膺的樣子,吐了口濁氣,笑着說道:“葛總憲,要不先去院內賞景?這全楚會館,素來雅緻。”

手書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張菊正的態度。

“我現在哪有心情賞景。”葛守禮本欲再言,可是看着張居正和楊博都端起了茶盞,便只能訕笑了一下,去了院落賞景。

大人有話要說,小孩子一邊玩去。

張居正放下了茶盞,斟酌了一番說道:“楊太宰乃是碩德之臣,太宰亦與某爲忘年之契,陳洪所供手書,到底何人所作,想來楊太宰自然清楚,否則也不會來我這全楚會館了。”

楊博卻頗爲確信的說道:“馮保那個太監,不見得能看得出來。”

馮保很聰明,但還是不夠聰明,這真真假假,彎彎繞繞,隆慶皇帝大行之後,大明文官和馮保爲首的宦官已經過了幾招,馮保不足爲慮。

張居正則搖頭說道:“萬一看出來了呢?”

張居正纔不管馮保到底能不能看出來,他在拒絕,拒絕楊博沆瀣一氣蛇鼠一窩的招攬,拒絕楊博提出的蕭規曹隨,拒絕奪去司禮監之權,拒絕文臣僭越神器。

高拱奪司禮監之權的蕭規,張居正不打算曹隨,皇帝的年齡太小了,皇威不振,根本無法對抗文臣,要是司禮監再被奪了權,這條兇犬的獠牙再被敲掉,大明國將不國。

張居正深諳大明國家之制,這個制度設計之初,就是離了皇帝根本玩不轉。

楊博沉默了許久,大拇指無意識的搓動着食指中節,開口說道:“兩宋之時,黨錮盈天,爲了祖宗之法還是革故鼎新,斗的你死我活,最後把半壁江山拱手讓給了金人,纔算消停了下來。”

張居正笑了笑,立刻回答道:“我明白楊太宰之意,黨錮盈天亡國之兆,不如讓緹騎們先查着,查到了證據,就辦,查不到證據,就不辦,我與高拱素無仇怨,何來黨錮之說?咱們以事實說話,楊太宰以爲如何?”

楊博搖頭說道:“緹騎受東廠督主節制,馮保授意緹帥僞造幾份證據罷了,用不了幾天,這案子就得辦成鐵案,這罪名就扣在了高拱的頭上,前日是嚴嵩、昨日是徐階,今日是高拱,明日就是你張江陵了。”

“馮保辦事不力,讓歹人進了宮,本就死罪,現在如此狷囂猖狂,我們應當稟明太后、陛下,將他剷除纔是。”

晉黨想要做什麼?晉黨想要馮保的命。

敲掉李太后、馮保、張居正這個鐵三角中,最薄弱的這一環。

這個政治同盟,看起來牢不可破,在大事上,同進退,很容易傷害到晉黨的核心利益。

但馮保在刺王殺駕案後,還是出現在了文華殿,參加廷議,此時就應該立刻止損停止,繼續下去,對晉黨極爲不利。

張居正剛要說話,楊博伸手,又開口說道:“白圭啊,我老了,常年鎮守邊方,舊傷累累,近日舊疾多發,大限將至,我若是走了,也就走了,可是咱們大明江河日下,當年被太祖十三北伐蒙古,成祖文皇帝五伐漠北,北虜望風遠遁千里不敢窺探,今日居然要和北虜媾和。”

“不提大家說小家,你也看到了,葛守禮爲人憨直,王崇古易怒,王國光慎獨,張四維…蛇鼠兩端、不爲人臣也,若是我走了,你這全楚會館和我那全晉會館,合爲一處,豈不美哉?”

“皆時,你想施政,何須千方百計?”

楊博扔出了招攬的條件,在他死後,晉黨黨魁可以讓給張居正,晉楚合流,到那時,別說心中抱負,就是王莽之事,也未嘗不可。

宮裡不過是孤兒寡母罷了,馮保不過是一條稍微有點壯的狗,能翻出什麼浪花來?

敲不掉馮保,就挖張居正,將張居正變成同路人,馮保和李太后,就只能管管宮裡的事兒了。

至於小皇帝?十歲的小皇帝罷了。

張居正看着楊博搖頭說道:“我心沒那麼大,全楚會館足夠大了,我不是山西人,楊太宰錯愛。”

“我還有個未出閣的女兒,今年年芳二十,待字閨中,貌美,許給白圭,白圭也是我山西的女婿了不是?”楊博似乎是早就想到了張居正會這麼說,楊博並沒有未出閣的女兒,不過他的家人很多,從中挑選一個立爲嫡出即可。

沒有女兒,不能創造一個女兒出來嗎?

姻親是一種親朋關係,主要是爲了這層關係。

張居正也結黨,但是他的結黨既沒有明顯的地域性,也沒有姻親。

楊博纔不管首輔是高拱還是張居正,只要支持晉黨,就是好首輔,高拱還是河南人呢,不照樣和王崇古穿一條褲子?

條件如此豐厚, 張居正仍然不爲所動說道:“楊太宰這話說遠了,咱們還是說回王章龍的案子吧。”

張居正拒絕了,他爲官二十六載,確切的知道,接受了楊博的條件,就只能和晉黨同流合污,給晉黨讓利。

施政抱負?皆妄言。

這已經不是楊博第一次拉攏張居正了,自從去年六月高拱倒了之後,楊博一直在拉攏他。

楊博是真心實意的,提出的條件,一次比一次恩厚,但是張居正多少有些不識擡舉。

楊博看着油鹽不進的張居正,纔開口說道:“考成法,我可以讓步。”

終於切到了正題,投降就投降,不拿出點核心利益來交換,就想息事寧人?

張居正稍微掂量了下搖頭說道:“還是讓緹騎明日去趟新鄭,把高拱傳到京城,問問清楚比較合適,高閣老美譽,不可輕污。”

追殺高拱,等於追殺高拱提攜的晉黨,這點利益,不夠。

楊博站起身來,看着張居正才嘆了口氣說道:“京師先行考成法之事,此事事畢,我會致仕歸籍,人老了,就該走了,一直待在朝中,人厭狗嫌不討喜。”

“吏部之事,仰賴白圭了。”

張居正終於意動,站起身來說道:“讓我想想,明天再給楊太宰答覆。”

楊博走到了門口,站定看着面前不到五十的張居正,極爲誠懇的說道:“白圭啊,我真的病了,也老了,就和咱大明日暮西山一樣,半截身子埋到土裡了,這全晉會館,白圭要不就接了去?”

“送楊太宰。”張居正不答話只送客。

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973章 窮民苦力,對朝廷真的還重要嗎?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
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973章 窮民苦力,對朝廷真的還重要嗎?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