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

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

陳末作爲王次輔治喪的護衛緹騎,他必須要跟着王謙一起來到西直門,陳末看着王謙有些倔強的身影,眼神頗爲複雜。

王謙的道德是沒有問題的,至少比他親爹要強個一萬倍的樣子;王謙的學識沒有問題,要不然也考不中進士;但在陳末眼裡,王謙在政治鬥爭中,有些幼稚,有些善良,善良是美德,不應該被貶低。

當然,在王謙眼裡,皇帝可能有點過於無情了些。

皇帝是不方便直接干涉的。

表面上,因爲這次蟲豸們的理由,是王崇古是個奸臣,這一點非常客觀,如果皇帝用皇權維護奸臣,那忠臣怎麼辦?但實際上,是君權和臣權的一次博弈,爭的是忠臣奸臣的定義權。

王崇古是個奸臣,這一點他自己都承認,皇宮裡還有王崇古一縷頭髮,那是王崇古的命。

皇帝的打算非常簡單,把王崇古最終定性在能臣,皇帝看在王崇古的功勞上面,給王崇古一個體面的結束。

但無論表層原因,還是實際原因,皇帝都不方便,因爲這次打出來的旗子,是尊主上威福之權,人不能一邊享受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一邊自己拆臺,否認忠誠,忠誠這種政治正確的塑造,有利於皇位的穩固。

朝臣們不太認可王崇古的功績,在他們看來,王崇古這功過,頂多是三七開,三分功,七分過。

這官廠是陛下的聖意,朝中政策的傾斜,大明大勢所趨之下的碩果,不能讓王崇古一個人吃了。

不太好定諡號,那就不定了,直接就這樣糊里糊塗下葬好了。

禮部真的已經很仁慈了,像王崇古這樣結黨營私、僭越、謀求私門之利的佞臣,上一個這麼幹的人是嚴嵩,嚴嵩的兒子被斬首示衆,嚴嵩餓死在了墓舍之間,靠旁人上墳的祭品度過了人生最後的時光。

王崇古已經非常榮光了,做了那麼多錯事,還有皇帝親自上門探看送別的榮幸。

顯而易見,皇帝無論如何不能接受這種定性,這次妥協了,到了張居正離世的時候,皇帝就會陷入無限的被動之中,論僭越這件事,攝政的張居正,可比王崇古更像是個奸臣,到時候,張居正的功過恐怕是零十開了。

所以,需要有人爲王崇古說句公道話。

朝臣們不肯,就只能讓工匠們爲王崇古講一講這個公道。

王謙張開了雙手,氣喘吁吁,面色通紅的攔在了所有的匠人面前,他的身後只有數十名緹騎跟隨。

他聽聞了消息,帶着十幾個家丁,跑到了西直門,西直門都是慌亂跑動的人,王謙逆流而上,用了全力,才擠到了西直門外,家丁走散了,或者乾脆不敢到西直門前來,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情緒激動的匠人們,真的會用錘頭錘爛所有人。

家丁不是緹騎,緹騎有皇命在身,必須要保護王謙的安全,除非有聖旨,否則誰都不能動王謙。

春天的風還是有些冷,再加上昨日下了點雨夾雪,更是寒風刺骨,王謙的衣服都被扯開了,有點斯文掃地,頗爲狼狽。

但王謙很慶幸,自己趕到了,匠人們沒有入城,那一切都好說。

“停下,停下。”王謙氣喘吁吁的攔着匠人,不讓他們繼續往前走了,再往前走,就是動亂了,天子腳下,首善之地,鬧出了民亂,陛下要是調動了京營平叛,這些匠人都得死。

但王謙看到了西直門上一個校尉都沒有,也就福至心靈,立刻就知道了皇帝所有的謀劃。

皇帝不止一次表示過,他希望工匠們爲了爭取自己的利益,聯合起來,倒逼制度的改良。

比如爲了爭取勞動時間的減少踞坐索契、比如爲了爭取勞工權益自發罷工,比如在官廠連續虧損後,工匠們自發的佔廠經營,比如沒有了庇護之人後,自己保護自己。

這都是皇帝可以忍受的範圍,皇帝不會調動京營平叛,而是讓憤怒的匠人衝進京師去,讓匠人們用錘頭,爲王崇古說句公道話。

西土城的匠人們,都認識王謙,山道上一萬多的匠人,在不斷的吆喝聲中,慢慢的停了下來,王崇古是老王,王謙是小王,小王心善,每次去官廠,都會帶一堆的東西慰問寡孤獨廢疾者。

在匠人心裡,小王是個比老王更好的人。

“魏師傅。”王謙掃視了一圈,看到了這次動亂的主心骨,魏有山。

魏有山發明了水肥,獲得過崇古進步獎,他以前是個西山窯民罷了,他臉上的皺紋和溝壑裡,全是黑灰,手掌的掌紋和老繭也是黑的,寫滿了煤炭的痕跡。

魏有山走到了王謙面前,左右看了看,低聲說道:“王知府,有聖旨。”

魏有山現在是格物院的格物博士,常駐西山煤局,這次匠人下山,就是他一手策劃的,他是奉了聖命。

皇帝在王崇古死後的第二天,就從格物院到了西山煤局,將京城發生的事兒,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匠人們,而且還派了自己的弟子,四處和匠人們訴說,王崇古死後這些天,受的這些委屈。

之前的怒火已經積壓在了匠人的心裡,王崇古的身後名,真的很重要,那不是王崇古的身後名,那是官廠制度的興衰。

這幫蟲豸的目標非常明確,是把官廠折騰散架,通過風力輿論把官廠塑造成破銅爛鐵,然後拼命的把這些破銅爛鐵往兜裡塞。

永樂年間住坐工匠,數個造船廠,圍繞着海貿建立的官廠,都是這麼消亡的,匠人們已經經歷過一次了。

朝廷靠着官廠聚斂了太多太多的銀子,王崇古若是真的被批倒了,工黨就徹底倒了。

泥沙俱下,覆巢之下無完卵。

匠人們自然要考慮,以後,他們還能讓孩子上工匠學堂,匠人們還能兩個人做工,養活三個孩子嗎?匠人們還能拿到開工銀嗎?

西山煤局大部分的匠人都識字,也明白一些道理。

昨日,崇古馳道的牌樓和石碑被砸壞,情緒立刻就被徹底點燃了,蟲豸們要毀掉的絕非王崇古這個人,而是匠人們的幸福生活,如果不用錘頭保護自己的生活,就會失去一切!

徐成楚也就是跑的快,跑的慢一點,錘頭就砸下去了,憤怒的匠人,情緒很難很難被安撫。

“我知道我知道,但不能這麼做,這麼進了城,日後算起賬來,官廠的匠人們,怕是要被清退一批人了,這對匠人們不利,不值當,真的不值當,聽我的,回去都回去,我入宮去面聖。”王謙的氣兒,終於喘勻了。

他也想明白了,無論如何,匠人都不能入城,他必須攔下。

哪怕是皇帝不調兵遣將平叛,事後,一定會有人要爲這次的動亂負責,比如魏有山本人,就絕對逃不過朝廷的追查,這些個被嚇成了驚弓之鳥的士大夫們,一定會想盡辦法,懲治首惡。

“我是格物博士,怎麼處置我,陛下說了算,所以我才這麼做。”魏有山左右看了看,低聲說道。

格物博士的地位極爲特殊,律法基本管不到他們身上,大明言官根本彈劾不到格物博士頭上,有什麼事兒,都跟陛下說去吧!

衙役、校尉都無權抓捕格物博士,甚至連緹騎衙門查案,都要避免驚動格物博士。

魏有山主持了這次的動亂,這些士大夫拿他沒有辦法。

“額,好像也是。”王謙心裡,魏有山就是官廠裡的大師傅,但其實不是,這人有官身,而且是超然物外的那種五品格物博士。

到這裡,王謙才徹底明白了皇帝的所有籌劃,只能說,陛下這十七年的書,是真的不白讀,多少有點陰狠了。

魏有山鼓譟民亂,言官彈劾,皇帝讓言官拿出真憑實據來,案子查到魏有山的頭上,就根本沒法往下查了,要麼查不到元兇,奏聞皇帝,被皇帝和稀泥;要麼只能把案子交給緹騎去查。

到了鎮撫司衙門手裡,案子是什麼樣,全看聖意,緹騎一個拖字決,拖到無人在意,言官也無可奈何。

“但還是不能進去,不行,魏師傅自然無礙,可是他們呢?”王謙看着那上萬人的匠人,手裡拎着各種錘頭、鐵釺、鐵棍打了個哆嗦說道:

“匠人入了城,誰都控制不了,到時候,必然是人仰馬翻,萬民又如何看待匠人?決計不可入城!”

人們對於失序,最爲牴觸,寧做盛世犬,不做亂世人,因爲亂世人是要被吃掉的,魏晉南北朝只有荒唐,沒有美好,五代十國,只有暴力失控後,人肉成爲了食物的荒誕。

匠人在這次動亂前,是個守序的集體,一旦進城,打造搶燒,就變成了失序的集體,就不被大明萬民所容納接受了。

王謙無論如何不能讓匠人被世人所誤解,甚至拋棄,萬曆維新,生產的重要性正在被重視,而掌控了生產本身的匠人,其地位也會水漲船高。

匠人的這次暴動,會打斷這種社會地位提升的進程。

王謙仔細的講述了這裡面的邏輯,讓魏有山帶人回到官廠,等他的消息。

魏有山態度十分堅決的說道:“我倒是不在意,匠人們也不在意,王知府是讀書人,想的長遠,我們匠人都是些粗人,我們想不了那麼長遠!”

“我們只知道,沒有王次輔,我們就是吃不飽飯,被人羞辱。”

“王次輔總是說,只是把我們當牛馬使喚,從來不欠工錢,開設學堂,讓我們讀書識字明理,生了病還給看病,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看起來像是牛馬,但我們匠人眼不瞎,耳不聾,王次輔拿我們當人看的。”

“這些士大夫忤逆聖意,一直拖着不給王次輔治喪。”

“我們不答應,你說的,我們都想過了,我們覺得值得,長遠來看,沒人會再小瞧匠人了!”

魏有山讀了書,他是做事的人,他想了很多很多,最終決定站出來,無論如何,這件事今天必須要有個結果。

皇帝去探望了王次輔,王次輔病逝時,皇帝下了明旨,官廠都張榜公告了,皇帝要給王次輔風光大葬,要給王次輔美諡,還要位列功臣榜第三,是士大夫們攔着不讓!

冤有頭債有主,今天匠人們就是要入城看看,究竟怎麼個事兒!

這就是陳末覺得王謙幼稚的原因,王謙總覺得萬事好商量,總覺得不用付出流血犧牲,就能爭取到這些權力,但陳末以他個人經歷而言,想做任何事,都會死人,越大的事兒,死的人越多。

“王知府,起開吧,讓我們過去。”魏有山看着城門,深吸口氣說道:“踏進這道門,的確可能會死,但我們,還是要進去。”

王謙急的額頭直冒汗,他思來想去,才伸手說道:“這樣這樣,你們在這裡等着,不用回廠了,我去面聖,等我消息如何?”

“好呀。”魏有山答應了下來。

王謙氣急敗壞,魏有山在騙他,只要王謙讓開城門口,魏有山就會帶着人入城。

“魏師傅以前不騙人的。”王謙無奈,他走不了。

魏有山看着王謙,發覺這個託庇於自己父親的大少爺,確實有些幼稚,有些道理,陛下說的再明白不過了。 唯自強,有新生。

王崇古帶着匠人們翻了身,讓匠人們活得像個人,王次輔在的時候,護着匠人像個人一樣活着,王次輔走了,只能自己來守護。

如果匠人自己都不想像個人一樣活着,誰又能幫他們?

現在因爲王謙突然出現,匠人們卡在了西直門,動彈不得。

王謙不肯讓,他還是覺得無論如何,不能將窮民苦力的匠人們,捲入複雜的政治鬥爭中,這是君子之惡,在這種滔天巨浪中,沒有什麼抗風險能力的匠人,下場通常會非常悽慘。

嘉靖二十一年,治好了嘉靖皇帝的大醫官許紳,驚懼而死。

匠人們不肯退去,今天無論如何都要討到說法,但他們不能對王謙出手,否則匠人們和意圖倒王的蟲豸們又有什麼區別呢?

整個大明京師唯一能一個人攔住匠人隊伍的人,就是王謙。

甚至是緹騎、軍兵出馬,都容易激化問題。

“小王是個好孩子。”朱翊鈞聽到了緹騎奏聞,王謙低着頭喘着粗氣,伸着手臂,跟個老母雞一樣攔着匠人們,就是把一切因果都背在了自己的身上。

王謙的確不太擅長狗鬥,但他有政治擔當。

“王謙不想看到他父親畢生心血毀於一旦,那是王次輔的驕傲和一生的榮耀。”凌雲翼倒是看的很明白,王謙是在保護匠人。

匠人真的入城了,事後,西山煤局恐怕要拆改,甚至會消失,皇權、朝廷、士大夫們絕不會允許西山煤局繼續存在了。

張居正也是看完了緹騎的塘報,由衷的說道:“王謙的德行從來沒有問題,比王崇古好多了。”

作爲元輔,張居正不喜歡王崇古,他很喜歡王謙,這是個好孩子,雖然有點幼稚,大樹倒了,突然面對政治漩渦裡的狂風驟雨,王謙把自己折騰的有點狼狽。

“朕本來想着,既然這些賤儒們,不肯接受匠人地位的緩慢提升,這股力量的緩慢釋放,那就催化這股力量直接爆發出來,讓賤儒們直觀的感受到匠人的力量,也讓匠人們知道自己擁有的力量。”朱翊鈞坐在御案前,對着張居正、凌雲翼、戚繼光說出了自己的謀劃。

匠人階級要學會如何爭取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任人魚肉,任人宰割。

這就是朱翊鈞的全部謀劃。

“陛下聖明。”凌雲翼拱了拱手說道:“陛下,臣到兩廣、到山東、到河南、到朝鮮,一直主張,不死人,肉食者絕不會放下骨子裡的傲慢!臣以爲,讓緹騎把王謙帶回來,讓匠人們入城來。”

“人教人,教不會,但事教人,一次就夠了,不必饒舌!”

廢那麼多話作甚,直接物理意義上審判這些蟲豸和賤儒,衝進城來,一窩蜂打死一羣賤儒,就沒人敢胡說八道了,日後也就沒人再打官廠的主意了。

張居正無奈,這個凌雲翼,還不如在朝鮮待着不回來!

已經鬧到了這般地步,凌雲翼還要繼續擴大事態。

“萬萬不可。”張居正頗爲誠懇的說道:“陛下,匠人負責生產,不應該把匠人捲入政治鬥爭中,這是聖人之仁。”

聖人之仁,不讓窮民苦力捲入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他們的抗風險能力太弱了,任何微風,都能讓他們安穩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作爲聖人,應該把鬥爭的範圍,侷限在朝堂之上。

“元輔啊,我在廣州的時候,給你寫信,就說你過於柔仁,這些個賤儒在鬧什麼?不就是鬧人亡政息嗎?他們要毀的是萬曆新政!鬧到這個地步,殺就是了。”凌雲翼看着張居正,他和張居正在這方面有着巨大分歧。

張居正這位萬曆維新的主導者,因爲不夠激進,被判定爲了保守派。

張居正俯首說道:“陛下,這事兒,匠人們不能做,讓緹騎做吧,就以選貢案餘孽爲由,讓緹騎抓人吧,那些筆正,那些國子監監生、學正,翰林院的翰林、學士,讓緹騎拿人就是。”

凌雲翼想了想,沒有再反駁,張居正提出了個折中的法子來,選貢案逆黨餘孽,是個很好的理由。

江南士大夫階級看不了佃戶、農戶們翻身,這些攻訐王崇古的賤儒們,看不得匠人們翻身,性質完全相同。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這樣吧,把這些賤儒拿了,讓他們自己和匠人們去說好了,緹騎拿人後,都送到西直門去,讓匠人們評評理。”

“好,這樣好!”凌雲翼一聽,眼前一亮說道:“陛下,臣帶着緹騎去抓人,就這些上疏的賤儒,有一個算一個,都抓到西直門,讓匠人們斷斷是非對錯!”

符合陛下的硃批,誰惹出來的事兒,誰去平息,匠人們在西直門不肯走,讓這些惹出事的賤儒們去安撫,安撫不了,被匠人們給錘死了,朝廷也沒辦法,法不責衆,又不知道誰動的手。

“先生以爲呢?”朱翊鈞看着張居正,詢問張居正的意見。

“陛下聖明。”張居正最終不再勸仁恕,總得有人流血來平復匠人已經憤怒的情緒,陛下這個辦法,已經是折中之法了。

若不是王謙自己跑到西直門去,匠人這會兒已經進城了。

“戚帥以爲呢?”朱翊鈞看向了戚繼光,詢問大將軍的意見。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兵鋒所向。”戚繼光也沒什麼意見,他很少在國事上發表意見,陛下的命令就是一切。

戚繼光覺得這件事,最好還是讓軍兵們動手,而不是匠人。

陛下手裡的力量,一軍、二工、三農,不分先後,這裡面農桑負責糧草,工匠負責器械,工農都是生產,軍隊是武器。

調動軍隊才更加合理,而不是讓匠人們自己鬧,而是由軍兵負責守護工農利益。

所以,在戚繼光看來,陛下是個很寬仁的君王了,沒有直接使用暴力,還不夠寬仁嗎?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軍兵拿那麼多銀子,享受了這麼多年聖恩,一秒六棍是逆賊身邊只能站六個人。

朱翊鈞還是等了半個時辰,才下命令讓緹騎抓人,一方面,他在等西直門會不會有變故,萬一王謙想明白了,讓開了西直門,那就不用緹騎出動了,但最終沒有什麼變故了。

兵法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王謙西直門這麼一攔,攔下了一鼓作氣,匠人們沒有第一時間衝擊,就不會做出更加激進的舉動了。

另外一方面,朱翊鈞在等,等賤儒們的反應,這些惹出事兒的傢伙,敢不敢帶着家丁、奴僕,挑唆京師百姓,和匠人們對衝。

這些掌控了喉舌的傢伙,可是忽悠了不少京師百姓,因爲霾災的緣故,有相當一部分的京師百姓,對匠人們的印象很差,在這些京師百姓的眼裡,霾災就是因爲西山煤局的存在纔出現的。

朱翊鈞也沒等到,這些個犯賤的賤儒,躲在家裡瑟瑟發抖,絲毫不敢亂動。

戚繼光帶領軍兵入城維持基本秩序,凌雲翼、趙夢佑帶着緹騎們抓人,送往西直門外,一切都有條不紊,爲了防止案犯走脫,凌雲翼徵用了西直門外抽分局衙門做了臨時監獄,關押了案犯。

刑部帶着人去了西直門外,搭建了公審大刑臺。

通和宮御書房,就只剩下了張居正和皇帝二人。

“先生,覺得朕做的過分嗎?挑唆匠人下山。”朱翊鈞見人都走了,連葉向高都被趕走了,纔對着張居正問道。

張居正左右看了看,見只有馮保、張宏這些宦官在,纔開口說道:“陛下,臣覺得不過分,王謙也不該去的,有些事兒,總歸是要鬧的,現在鬧一鬧,也省的日後鬧了。”

沒有外人的時候,張居正的表態和之前又有所不同,他作爲皇帝的恩師,其實早就猜到了皇帝要幹什麼,他的沉默,也是一種態度。

這些蟲豸背後,都是兼併田主,都是萬曆維新的敵人,萬曆維新千頭萬緒,總結而言就一句話,天下困於兼併。

維新這個詞,有些高端大氣,通俗些講,就是在生產資料再分配上做文章。

“有些話,有大臣們在,臣不太方便講,無論如何,王崇古這身後名要守住。”

“哪怕是臣日後被千人罵,萬人唾棄,也要保住王崇古的身後名,王崇古雖然奸猾了些,但他搗鼓出來的官廠制,真的很厲害,這是他的大道之行。”張居正見沒別人了,也不裝了,攤牌了,他是保王派。

如果日後皇帝陛下,必須要在王崇古身後名和張居正身後名裡選一個,張居正希望皇帝選王崇古。

官廠是皇帝的,是朝廷的,更是大明的,也是公有的,不是王崇古一家的私產。

公有的,這一點格外重要,這纔是士大夫們拼死也要毀掉王崇古身後名的真正原因,官廠,是一種公有制經濟的雛形,這和田主們想要的田契萬代傳,絕對私有制經濟,形成了根本上的衝突。

“太傅啊,朕又想到了永樂官廠舊事,朕當時還奇怪,侵佔不了就毀了,這簡直是太怪了,損人不利己也要幹?先生此言,朕受益匪淺。”朱翊鈞仔細思索了下,發現張居正講的很有道理。

永樂年間的官廠,因爲張太皇太后的懿旨說不得變賣祖宗遺澤,沒人敢賣,最後船隻、造船廠,全都慢慢腐朽了,得不到也要毀掉,爲哪般?爲了阻止公有制經濟的出現。

“如果是先生來做,會怎麼辦?”朱翊鈞有些好奇,如果這件事,完全讓張居正來辦,他會怎麼樣。

“停靈西山煤局。”張居正也沒隱瞞,他打算看看皇帝準備幹啥,皇帝做得好,他就不說話保持沉默,皇帝做的略有欠缺,他就查漏補缺。

魏有山有威望,但魏有山哪有王崇古的好用。

“那還是朕來吧。”朱翊鈞聽到了張居正的說法,覺得張居正有些太激進了。

自己讓魏有山去,已經很激進了,張居正居然讓故去的王崇古親自點燃這股怒火。

朱翊鈞想了想問道:“那王次輔的諡號,先生有什麼想法嗎?”

“諡號文成,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故曰文成。”張居正俯首說道,諡號他早就想好了,諡號、加官、風光大葬,就是張居正想出善後的辦法。

不能只點火,不滅火。

“那就文成。”朱翊鈞肯定了張居正的建議。

大明諡號文成的有劉伯溫和王陽明。

(本章完)

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999章 漢兵八路雷霆威鎮播州,商船橫海白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1017章 相濡以沫自難棄,風雨同舟可白頭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994章 換了批人,幾乎等同於換了人間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1018章 吾心吾行澄如明鏡,所行所爲皆爲正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請假條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
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999章 漢兵八路雷霆威鎮播州,商船橫海白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1017章 相濡以沫自難棄,風雨同舟可白頭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994章 換了批人,幾乎等同於換了人間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1018章 吾心吾行澄如明鏡,所行所爲皆爲正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請假條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