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玄之又玄?

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便是當年,吳楚七國之亂爆發之時,先帝劉啓、當今劉榮,以及竇老太后三人的反應。

——作爲漢家當時的實際掌控者,先孝景皇帝震怒也好,驚懼也罷,總歸是把平定叛亂放在第一位。

爲了平定叛亂,當時的先帝幾乎可以犧牲一切!

包括但不限於:老師晁錯的性命;

和弟弟,樑孝王劉武之間的兄弟情誼;

乃至於,對絳侯周勃家族的過往過錯暫時性忽視,給予平叛主將周亞夫最大限度的戰時自主權。

就一句話;

只要能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當時的先帝,可以犧牲除了漢家和天子之位以外的一切!

劉榮毫不懷疑當時,如果自己的性命有助於平定叛亂,先帝也同樣會毫不懷疑的選擇犧牲劉榮。

後世有人說,這是漢景帝慌不擇路,關心則亂,被驟然爆發且聲勢浩大的吳楚七國之亂,給嚇得亂了陣腳。

但只要瞭解這位孝景皇帝,就必然會明白,這就是孝景皇帝。

無論是吳楚七國之亂,還是其他任何時候,孝景皇帝劉啓都是這個模樣。

——爲了國家,可以犧牲除了自己,以及國家本身之外的一切!

那劉榮呢?

當時還不是天子榮,甚至連太子榮都不是的劉榮,又是如何看待吳楚七國之亂的?

現在回過頭去看過往,劉榮自然是明白:吳楚七國之亂的爆發是必然。

而且,對於當時的漢室而言,這場遍及大半個關東的叛亂,必然是越早爆發越好,越早爆發越好處理、越好平定;

反之,越晚爆發,引發的後果就會越嚴重,就會越棘手、越不好處理。

但在當時的劉榮看來,這場吳楚七國之亂,就是威脅漢家朝堂中央的一場武裝叛亂。

這場叛亂的最終結果,非但會對漢家,乃至華夏曆史的走向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也同樣會對先帝劉啓、當今劉榮父子的身家性命,造成最爲直接且徹底的威脅。

所以,無論是‘爲了宗廟社稷’,爲了諸夏,還是爲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當時的劉榮,都無比希望叛亂可以平定。

只是相較於略顯慌亂的先帝,熟知歷史走向的劉榮,對平定叛亂有着幾乎完全的把握。

於是,劉榮便抽出精力,從那場必定可以平定的叛亂當中,爲自己謀取了相當龐大的政治利益。

也就是在劉榮以‘犒軍使者’的身份前往樑都睢陽,並向睢陽守軍將士亮明自己皇長子、準儲君的身份,還參與到睢陽保衛戰之後,劉榮獲封爲儲一事才水到渠成。

反觀當時的竇老太后,是個什麼反應?

——叛亂爆發的第一時間,老太后的第一反應,是召見先帝劉啓詢問情況。

說是詢問,其實已然稱得上是責問了。

責問什麼?

責問先帝劉啓:局面爲什麼會發展到這個地步,究竟是如何鬧到這個地步的?

先帝又是否有辦法,在當時的情況下收拾殘局、掌控局面?

而後,竇老太后的第二個反應,就是向先帝舉薦——或者說是硬塞過去一個外戚大將軍竇嬰。

對於這一點,無論如今漢室,還是後世人,都有一個較爲統一的意見。

——以竇嬰爲外戚大將軍,即是現實的必要,也是孝景皇帝劉啓通過這種方式,來將自己的母族外戚竇氏,進一步綁緊在自己,以及漢家的戰車之上。

劉榮也同樣不反對這一看法。

但問題的關鍵,也就在於此了。

先帝,怎會需要通過任命竇嬰爲外戚大將軍,來進一步拉攏、安撫竇氏,並將竇氏進一步綁緊於自己,以及漢家的馬車之上呢?

作爲先帝的母族外戚,竇氏難道不是天然與先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嗎?

理論上,確實如此。

從理論上講,竇老太后,及其背後的竇氏外戚一族,與當時的樑孝王劉武一樣,和先帝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如果吳楚七國之亂,最終鬧成‘吳楚七國舉義’的局面,那死無葬身之地的不止先帝;

也同樣包括身爲先帝手足的樑孝王劉武、館陶公主劉嫖,作爲先帝子女的當今劉榮等皇子,以及先帝的外戚助力:竇氏一族。

竇老太后或許能苟活,卻也必然會被‘新君劉濞’幽禁深宮,一如唐祖李源。

說是苟活,實則卻是生不如死。

既然如此,先帝又爲何要這麼做?

明明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先帝爲何要以外戚大將軍竇嬰,來拉攏、安撫竇氏,甚至還要拿出天子之位,來帶動弟弟劉武鎮壓吳楚之亂的積極性?

若是換做旁的封建帝王,劉榮倒還能將其理解爲:毫無意義的多此一舉。

但先帝不會。

漢孝景皇帝劉啓不會。

漢景帝劉啓,或許沒有繼承父親:太宗孝文皇帝的高超政治手腕、卓越政治天賦;

甚至未必學到了父親的帝王心術。

但在‘放矢必有的’這一點上,先帝劉啓相較於太宗皇帝,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華夏封建帝王羣體當中,先帝是極爲典型、極具代表性的,不見兔子不撒鷹——甚至是不見大兔子,就絕對不撒鷹的主。

若非有必要,先帝絕不會通過外戚大將軍,甚至‘皇太弟’這種震驚古今中外的承諾,來拉攏、安撫本沒必要拉攏的人。

既然先帝做了,那就說明這件事,必然有做的必要。

換而言之:既然先帝拿出了外戚大將軍這個蘿蔔,那就說明沒有這個蘿蔔,竇氏,乃至竇老太后這邊就要出問題。

至於具體會出什麼問題——倒戈劉濞倒是不至於。

但至少在平定叛亂的積極性上,必然會出現出工不出力,甚至是連工都不出的情況。

更有甚者——本就有此意願的竇老太后,未必就不會拿‘《削藩策》導致吳楚七國之亂’爲藉口,強行廢除先帝的天子位,扶立樑王劉武!

爲了避免這樣的隱患,爲了避免後院失火,並最大限度爭取自己的母族外戚,還有嫡母太后的支持,先帝纔拿出了外戚大將軍這個蘿蔔。

同樣的道理——哪怕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先帝也不得不將‘皇太弟’這個史詩級大餅畫出來,以確保樑王劉武的平叛積極性。

整件事有趣的點,也就在這裡了。

——當時的狀況,已經無比糟糕了!

糟糕到當時的先帝,已經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甚至犧牲老師晁錯的性命、解除周氏家族身上的枷鎖,並拿出天子之位,以‘皇太弟’爲籌碼——無所不用其極,只求平定叛亂的程度!

糟糕到哪怕熟知歷史、明知叛亂可以平定的劉榮,都免不得心驚肉跳,生出強烈危機感的地步!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竇老太后不想着一切爲平叛服務,居然還有心趁火打劫,借叛亂做政治交換!

先是爲兒子劉武,爭取到了一個‘皇太弟’的承諾;

之後又爲自己的竇氏外戚,謀求了一個外戚大將軍,讓原本只能成爲太子詹事的竇嬰,一舉成爲太子太傅,並軍功封侯!

將時間線展開來看,如今的竇嬰能位列相宰,也同樣是因爲當年,竇老太后在吳楚七國之亂的平定過程中,爲竇嬰謀取到的外戚大將軍之位。

因爲當今漢室,非徹侯不得爲相!

就連先帝朝的老丞相申屠嘉,明明已經貴爲關內侯,太宗皇帝將其拜相前的個把時辰,也還是突擊進封申屠嘉爲徹候。

而竇嬰當年,若是沒能擔任外戚大將軍,並以大將軍的職務參與吳楚七國之亂的平定,幾乎是終生無望軍功封侯的!

如此說來,一切就都顯而易見了。

——吳楚七國之亂爆發,先孝景皇帝手忙腳亂,儼然是孤注一擲,只求平叛;

劉榮作爲穿越者,知道叛亂最終必然能平定,這才勉強按捺下心中慌亂,趁機爲自己謀取了政治利益。

而竇老太后,則是在結局未定,根本無法確定叛亂結果如何的前提下,就毫不遲疑,且毫無負擔的開始牟利!

而且牟的利,還都是直擊漢家要害,甚至動搖漢家宗廟、社稷的國家利益。

在那樣的緊要關頭,幾乎不顧宗廟、社稷,爲了個人以及家族,悍然損害國家利益以謀私利!

換做其他任何人做這件事,都是八百條命都不夠先帝霍霍的!

所以劉榮纔會說,先帝、竇老太后和自己三人,立場全然不同。

劉榮的立場和先帝一致,都是爲了漢家好——哪怕是爲了自己好,也多半是爲了‘屬於自己的漢家好’,說到底還是爲了國家好。

但竇老太后的‘爲了自己好’,那可就不是爲了漢家好了。

而是爲了竇漪房好、爲了竇氏好。

這一立場分歧,使得先帝、劉榮父子,與竇老太后雙方,在看待不同的問題是,所產生的意見和看法,必然會出現難以磨滅的分歧。

畢竟屁股決定腦袋。

屁股做不到一起,腦子就必然不可能想到一塊兒去。

事實上,劉榮這些年,也愈發感知到了這一點。

——竇老太后,和自己,亦或是和先帝劉啓,根本不是一條心。

說得再嚴苛一點——在竇老太后心裡,甚至就連漢家的宗廟、社稷,都未必有多大的分量。

竇老太后所想、所願,不過是和已經故去的太宗孝文皇帝‘相互扶持’。

竇老太后維護太宗皇帝的名聲,並藉此鞏固自身地位。

僅此而已。

至於天下人,亦或是漢家的宗廟、社稷——竇老太后雖談不上全然不在乎,但在乎的程度顯然不會太高。

還是那句話。

在竇老太后心裡,太宗皇帝遺德、宗廟社稷穩定排第一,個人利益、竇氏利益排第二,漢家的國家利益排第三。

能排第三——能在竇老太后心裡佔個位置,已經不錯了。

對於這麼一個外姓女人,劉榮無法指望太多。

甚至天下人,乃至青史評定,也顯然無法渴求更多了。

“皇祖母,當已是收到消息了吧?”

“——皇長子的名,孫兒起了個‘玄’字。”

漫長的思慮之後,劉榮終還是委婉開了口,本意是想要讓竇老太后安心。

不料老太后聞言,卻只不鹹不淡的點了點頭,自然地輕‘嗯’了一聲。

而後,便似自言自語道:“玄……”

“劉玄……”

“《道德經·春秋》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如是一番莫名其妙的誦吟,只引得劉榮搖頭一笑。

老太后這段話,取自《道德經》第一章:春秋篇。

具體本意晦澀,且說來話長。

但老太后提起這段內容的用意,則顯然在那最後一句:玄之又玄四個字。

——在劉榮通過‘給皇長子起名爲玄’的話,來委婉表示自己的態度後,老太后也委婉的提出了質疑。

別是皇帝故弄玄虛,以此來保護皇長子吧?

畢竟‘玄’字,可不止只有‘黑’這麼一層意思。

甚至可以說,‘黑’,僅僅只是‘玄’字最浮於表面的解。

若是往深處去挖,甚至肆意暢享,皇長子這個‘玄’字,那可是相當值得說道的……

“皇祖母學識淵博,孫兒慚愧。”

“倒是想起皇長子這‘玄’字,孫兒最初是從何而得。”

聽出老太后話裡話外的質疑,劉榮也是臉不紅心不跳。

如實一語說出口,將老太后的注意力拉回,便煞有其事道:“孫兒聽聞,在風水之說當中,玄,常指陰極之地。”

“用於喻人,則可指其陰冷、沉靜。”

“——孫兒爲皇長子起名曰:玄,便是取自此意,希望皇長子能做一個沉靜、內斂的人。”

“畢竟我漢家,也不該再出一個舉止輕佻,又後嗣興旺而不恭的齊悼惠王了。”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兒上,劉榮也已經是把話說開了。

——皇長子劉玄,頂天了就是個齊悼惠王劉肥。

甚至連劉肥都不能是!

至於儲君太子,乃至於未來的天子之位,更是輪都輪不到這位在劉榮的願景中,希望其能冷漠、沉靜的皇庶長子。

第559章 押注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206章 孤兒軍第401章 大魄力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81章 洗牌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302章 戰書?第594章 斟酌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475章 人心啊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238章 宗祠第434章 還行吧第551章 曹美人第411章 人才庫?第425章 河西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353章 吞金獸!第536章 絕戶計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268章 削藩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500章 攻心爲上婚假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416章 大棒!第480章 意外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434章 還行吧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353章 吞金獸!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479章 冰雕第238章 宗祠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122章 暴君!第593章 兩手準備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553章 呵!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80章 有母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15章 我好怕啊第371章 鹽鐵第578章 展望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9章 做大哥的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84章 上架感言第342章 平城往事
第559章 押注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206章 孤兒軍第401章 大魄力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81章 洗牌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302章 戰書?第594章 斟酌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475章 人心啊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238章 宗祠第434章 還行吧第551章 曹美人第411章 人才庫?第425章 河西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353章 吞金獸!第536章 絕戶計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268章 削藩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500章 攻心爲上婚假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416章 大棒!第480章 意外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434章 還行吧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353章 吞金獸!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479章 冰雕第238章 宗祠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122章 暴君!第593章 兩手準備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553章 呵!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80章 有母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15章 我好怕啊第371章 鹽鐵第578章 展望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9章 做大哥的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84章 上架感言第342章 平城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