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行吧

劉榮如是一番表態,竇老太后不置可否,卻也還算滿意。

乍一看,竇老太后對纔剛出生的皇長子如此防備,似乎僅僅只是防着皇后曹淑,以及曹淑背後的平陽侯曹氏家族。

屬於純粹的新老外戚之爭。

但事實上,竇老太后如此怪異的態度,還有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嫡長子繼承製。

從私心上,竇老太后固然不希望漢家的新外戚:平陽侯曹氏家族,在未來同時成爲皇庶長子、皇嫡長子的母族外戚。

而從‘公心’之上,竇老太后則是本能的,想要維護嫡長子繼承製。

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漢家,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順位繼承的皇嫡長子了。

如果將作爲‘半個皇嫡長子’的先孝景皇帝排除在外,漢家上一個順位繼承的先帝嫡長子,還得追溯到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嫡子:孝惠皇帝劉盈。

甚至可以說,孝惠皇帝劉盈,是自太祖高皇帝開國以來,漢家唯一一個順位繼承的先帝嫡長子。

在那之後,無論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還是太宗皇帝劉恆、先孝景皇帝劉啓——乃至於當今劉榮,都並非以嫡長子的身份繼承皇位。

後世人常說,謊話說得多了,說謊的人自己就信了;

聽謊話的人多了、信謊話的人多了,謊話,也就自然而然成了真。

規矩也是一樣。

違反的人多了——尤其是連續違反的次數多了,那原本神聖不可侵犯的規矩,也就成了形同虛設的空中樓閣。

竇老太后雖是女身,但也同樣是有學術標籤的。

現如今,還沒完全瘦死的駱駝:黃老學,便幾乎是由竇老太后強行吊着最後一口氣。

坊間甚至一致認爲,黃老學的徹底落寞、徹底淡退出長安朝堂中樞,必定會是以竇老太后駕崩作爲標誌性事件。

而在黃老學的思想體系當中,秩序二字的重要性,可謂不言而喻。

——黃老無爲,而又無所不爲。

將這句頗有些晦暗的思想哲學,與漢家現有的實際狀況稍稍結合一下,其實就不難得出一個相對淺顯的解讀。

即:無爲而治,並不是說掌權者、統治者什麼都不做,任由天下野蠻生長或毀滅。

而是要先制定一套相對健康的運轉體系,或者說是穩定的秩序,然後任由天下,在這套穩定秩序當中自然發展。

美其名曰:道法自然。

簡而言之,就是先畫一個框架,然後‘圈養天下人’,允許天下人在框架內肆意放縱,但絕不允許脫離這個框架。

只要框架,也就是體系、秩序確立,那黃老學就是‘無爲而治’的慵懶模樣。

可一旦框架被打破,體系被破壞、秩序變得混亂,那黃老學可就要搖身一變,口頭禪要從原本的‘無爲而治’,改變爲‘無所不爲’了。

作爲這樣一個奇特學派的唯一‘護道者’,竇老太后對於黃老之學,自然有着相當深厚的造詣。

畢竟也是幾十年的積累,再怎麼天賦不佳,也總該有所成了。

故而,在偏愛黃老學的竇老太后看來,秩序二字的重要性,也同樣無與倫比。

具體到‘嫡長子繼承製’,這一封建時代的社會秩序核心組成部分,竇老太后的態度更是無比明確。

但凡有機會,便一定要促成!

只可惜,自太宗孝文皇帝,自代地入繼大統開始,漢家接連兩次皇位傳承、政權交接,都沒能具備恪守‘嫡長子繼承製’的客觀條件。

太宗皇帝入繼大統,獻祭了自己的正妻和一衆嫡子;

雖然最終,竇老太后得以妾室轉正爲正宮皇后,也讓先孝景皇帝變相具備了‘嫡長子’的身份,但明眼人都知道:先帝這個太宗皇帝嫡長子,那純粹就是人造嫡長子。

如果這麼操作也算嫡長子繼承製,那嫡長子繼承製就沒有必要堅持了。

——從今往後,皇帝想立哪個兒子做儲君,就直接把哪個兒子的母親進封爲皇后,這個兒子就能成爲類似先帝那樣的‘人造嫡子’了。

歷史上的漢武大帝,便是由孝景帝如此操作,才得以順理成章的,以皇十子的身份成爲太子儲君,並最終繼承大統。

皇十子即位,很離譜;

但作爲皇十子的皇嫡長子、嫡獨子即位,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說回眼下。

太宗皇帝沒能與立嫡長子,是客觀條件使然;

且竇老太后、先帝,都是那一次遺憾的既得利益者,竇老太后也沒法說什麼。

先帝與立當今劉榮,也同樣是不具備‘與立嫡長子’的客觀條件。

——先帝沒有嫡子,也不能有先帝薄皇后所生的嫡子。

條件不允許,便只能退而求其次,無嫡立長,與立當今劉榮。

但到了當今劉榮,可就不存在類似太宗皇帝、先孝景皇帝時那樣‘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了。

皇后曹淑,是先帝、竇老太后都同意,劉榮自己也點了頭,再三思慮才最終定下的皇后人選。

無論曹淑自己,還是曹淑背後的平陽侯家族,也都沒有諸如‘不能成爲儲君的母族外戚’‘不能成爲未來的太后家族外戚’的痛點。

如此情況下,既然客觀條件允許,竇老太后自然是希望在劉榮這一朝,漢家能重新回到‘嫡長子繼承製’的正軌之上。

過去幾次皇位傳承,如太宗皇帝傳先帝、先帝傳當今劉榮,都可以勉強解釋爲:無嫡立長,無奈爲之。

但若是連續三次皇位傳承,都遵循‘無嫡立長’的第二原則,那‘有嫡立嫡’的第一順位原則,就要可有可無了。

——反正你漢家的皇帝,也生不出嫡長子!

——還‘有嫡立嫡’個錘子啊?

——直接改成‘有長立長’好了!

再者,一次兩次還能說是巧合,連續三次,那就免不得要有人嚼舌根子。

說漢家的天子主動、刻意不生嫡長子,倒還沒什麼。

就怕有不懷好意者,編排出‘上天懲罰漢家,不允許漢天子擁有嫡長子’之類的讖緯之說。

真要那樣,竇老太后可就要難受了。

試想一下。

如果有一天,天下到處都在流傳這個說法,並且成爲主流認同的說法;

那豈不就是說:除了擁有嫡長子,並使嫡長子順位繼承的太祖高皇帝之外,漢家後來的每一代天地,都‘獲罪於天’了?

還真別說!

真要是以此爲前提,回過頭看漢家的過往五十年——真真是世上無讖緯,只怕有心人! 漢二世孝惠皇帝,英年早逝,無嫡子!

前少帝劉恭,少年夭折,無後!

後少帝劉弘,少年夭折,無後!

太宗孝文皇帝劉恆,什麼在世聖人、千古聖君——不也是剛要坐上皇位,就被上天收走了妻子和所有嫡子?!

先帝也是,兒子十幾個,愣是沒能讓皇后剩下一兒半女……

這麼掰着指頭算下來,‘獲罪於天’的程度最重的,居然是太宗孝文皇帝!

畢竟其他人都只是生不出嫡子,太宗皇帝卻是已經生出來,又在即將入繼大統的檔口,被上天連嫡子帶正妻打包收回,一個不留!

這就很恐怖了!

正所謂:站得越高,摔得越慘。

捧殺之所以奏效,就是因爲這個道理。

你說孝惠皇帝‘獲罪於天’,所以沒能有嫡子?

無所謂~

反正孝惠皇帝的槽點,不差沒嫡子這一條。

自太宗皇帝以來,漢家歷代先皇祭祀先祖,那都是有意無意忽略掉孝惠皇帝的。

人家甚至都絕後了……

再多一條‘獲罪於天,故無嫡子’,也沒人在意。

先帝也不差。

一個‘棋盤俠’的污名頂在腦門上,就算真的‘獲罪於天’了,天下人也只會說:哦,我知道。

戕害親族嘛!

當真是蒼天有眼!

但太宗孝文皇帝不一樣。

作爲旁支代嫡,入繼大統的高皇帝第四子,太宗皇帝這一脈,本身就有些許‘得位不正’之嫌。

吳楚七國之亂之所以爆發——齊系、淮南系,乃至吳、楚、趙等國,之所以對太宗皇帝這一脈不復,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爲他們覺得當年,諸侯大臣共誅諸呂后,每一家原本都有入繼大統的機會。

尤其是齊系,更是恬不知恥的認爲:不止諸侯大臣共誅諸呂后,應該有二世齊王劉襄入繼大統;

甚至就連太祖高皇帝駕崩之時,也該由作爲庶長子的齊悼惠王劉肥繼承皇位!

這一份不復、不恭,以及太宗皇帝這一脈的心虛,其實是靠太宗孝文皇帝‘在世聖人’的名聲,以及青史有名的文景之治,外加吳楚七國之亂的順利平定,才得以平復並解決的。

可一旦太宗孝文皇帝,也被輿論確定爲‘獲罪於天,故而無有嫡子’的罪人,那太宗皇帝這一脈本就有爭議、不甚穩固的法統來源,就將受到極爲猛烈的衝擊!

都‘獲罪於天’了,太宗皇帝自然也就不再是在世聖人了。

作爲太宗皇帝的繼承者,先帝成爲‘棋盤俠’,也就是題中應有之理。

就連當今劉榮,都會因此而地位動搖,甚至民望受損。

最難受的,自然要數竇老太后。

——先帝劉啓、當今劉榮,除了是在世聖人:太宗皇帝的兒子、孫子之外,各自本身也是有功績的。

先帝平滅吳楚,底定關東;

當今劉榮北伐匈奴,雖然還沒有畢其功,但也已經展現出了一雪前恥的趨勢。

哪怕失去‘在世聖人’的父祖,成爲‘獲罪於天家族’的成員,先帝和當今劉榮,也僅僅只會是歷史評價降等,地位產生動搖。

但竇老太后的一切,可都是全然依附於太宗皇帝而存在!

竇老太后之所以能成爲先帝口中的‘東帝’,當今劉榮心中的名譽天子,幾乎完全是因爲其‘太宗皇帝正妻,在世聖人之妻’的身份加成!

一旦太宗皇帝不再是在世聖人,而是變成獲罪於天得罪人,那竇老太后,可就不單單是罪人之妻,亦或是罪人之母了。

——甚至就連當年,太宗皇帝短時間內失去原配發妻,以及髮妻所生的一衆嫡子,都可能被扣在竇老太后的頭上!

坊間的留言傳聞,甚至可能會編排竇老太后和先帝,說這是一對爲了權利、爲了皇位,而戕害正宮、嫡子的惡母子!

竇老太后,會成爲迫害正妻的妾;

先帝劉啓,會成爲殘害嫡兄的庶弟。

而當今劉榮,這會成爲這一對險惡母族,所一致認同、合力扶上皇位的天子……

“罷了~”

“我已老邁,眼睛也是什麼都瞧不見了。”

“有些話,不用我說的太透,皇帝也是能明白的。”

“曹氏,並非不能顯赫,而是不可急於一時。”

“——皇帝如今,也不需要母族慄氏之外,再多一個妻族曹氏提供助力。”

“博望侯程不識,很好。”

“步步爲營,從不打無把握的仗。”

“皇帝,不妨多學學。”

如是一番話,竇老太后也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而在竇老太后話音落下之後,劉榮卻是略有些訝異的擡起頭,撇了眼老太后身旁,正對自己含笑點頭的母親慄太后。

——竇老太后這一番表態,信息量不小!

尤其是竇老太后,前所未有的表現出對慄氏外戚的友好態度……

“是母親自己的主意?”

“還是有高人指點?”

如是想着,劉榮暗自搖頭一笑,並未多想。

正如竇老太后所言:對於如今的劉榮來說,母族慄氏的助力,已經足夠。

甚至都未必需要。

畢竟這麼些年來,劉榮始終沒指望過母族外戚,能爲自己提供什麼助力。

不惹事就好;

不惹禍就好。

至於扶持妻族曹氏,來鞏固自身地位,對如今的劉榮來說,更是完全沒必要的事。

而竇老太后話裡話外,透露出的‘竇慄聯盟’的趨勢,也並沒讓劉榮生出異樣的情緒。

再怎麼說,慄氏,也終究是劉榮的母族。

慄氏顯赫,對劉榮雖談不上‘無一害’,卻也必然‘有百利’。

至於慄氏可能造成的麻煩,隱患——太子時期的劉榮或許還會頭疼。

但對如今的劉榮來說,母族外戚只要不是謀反,就算不上什麼大問題。

——先帝時,館陶主劉嫖的離譜程度,可不比當時的慄姬差到哪裡去!

如今的慄氏再離譜,也總好過先帝年間的館陶主劉嫖。

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491章 捷報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222章 不遠了第435章 稅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560章 意外之喜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24章 真打呀?!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594章 斟酌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591章 妙,妙極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226章 朕!第19章 做大哥的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207章第484章 爆!第311章 幽冥第241章 處置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340章 驗金石第586章 外藩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458章 難啊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576章 把控力度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38章 秦老匠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75章 人心啊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540章 冬第302章 戰書?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483章 不安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第311章 幽冥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250章 單于庭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77章 我乏了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593章 兩手準備剛落腳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81章 天下皆反?調整一下狀態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46章 莢錢第13章 家宴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23章 好劇本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41章 回去再說!
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491章 捷報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222章 不遠了第435章 稅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560章 意外之喜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24章 真打呀?!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594章 斟酌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591章 妙,妙極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226章 朕!第19章 做大哥的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207章第484章 爆!第311章 幽冥第241章 處置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340章 驗金石第586章 外藩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458章 難啊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576章 把控力度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38章 秦老匠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75章 人心啊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540章 冬第302章 戰書?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483章 不安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第311章 幽冥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250章 單于庭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77章 我乏了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593章 兩手準備剛落腳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81章 天下皆反?調整一下狀態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46章 莢錢第13章 家宴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23章 好劇本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41章 回去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