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別鬧

也正是在漢家——尤其是劉榮這般‘如臨大敵’式的防備下,高闕之戰的過程中,河套纔沒有生出亂子。

而在高闕之戰過後,河套地區的穩定,才能算做是真正落了地。

——河套,已經不再是隨時可能面臨匈奴兵峰,隨時成爲戰場的前線了。

曾經由匈奴人掌控,作爲幕南地區南方門戶的高闕,如今成了漢家進可攻略幕南,退可保河套不失的北方門戶。

有了高闕作爲隔斷,河套地區的反骨仔們再怎麼抱有僥倖心理,也不得不冷靜下來,好好考慮清楚了。

還是那句話;

高闕,幾乎是無法憑藉人力,從外部強攻下來的。

漢家得以打贏高闕之戰,可以說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其中還不乏相當程度的運氣因素。

能從匈奴人手中,幾乎不付出太大代價便奪取高闕,既是漢家的軍事壯舉,也同樣堪稱一場奇蹟!

而奇蹟,之所以被稱之爲‘奇蹟’,就是因爲它原本不可能發生,最終卻令人匪夷所思的發生了、成爲了既定的現實。

但這樣的奇蹟,很難再發生第二次。

如果說,漢家能奪取高闕,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運氣爆棚外加國運庇佑,才促成這一奇蹟的話;

那短時間內,在漢家不迅速墮落、腐朽的前提下,匈奴人想要重新奪回高闕,就不是夢想,而是幻想了。

如此一來,對於河套地區的遊牧部族而言,情況就一目瞭然了。

——高闕,不可能再被單于庭奪回去了。

至少三五十年內,不需要把‘單于庭奪回高闕’這一事件,當做有概率發生的事來考慮。

既然高闕爲漢人所掌控,且基本不可能再度易手,那漢人對河套地區的掌控,就已經是事實上固若金湯了。

因爲河套南部、東部,都是漢人的地界;

北部,原本是匈奴幕南地區的南門戶高闕,如今成了漢屬河套地區的北門戶;

等於說是河套的東、南、北三側,都被漢人給包了個嚴嚴實實。

唯獨剩下個西部的河西——別說是對河套地區產生威脅,動搖漢人對河套的通知了,如今已然是自身難保,只能祈禱漢人別急着從河套西出,根本不敢再在河套地區動心思。

簡而言之:本就從東、南兩側鉗制河套,並通過武力佔據河套的漢人,又在高闕之戰後,鎖住了河套北部。

未來兩三年——最多不超過五年內,河西也將和河套一樣,成爲漢人口中的又一塊‘新服之地’。

在這個進程中,匈奴單于庭唯一能做出,且已經付諸行動的舉措,便是把從北側把高闕堵死,竭盡所能的把漢人擋在高闕,不允許漢人踏足幕南地區。

與此同時,將戰略重心西移,試圖通過拉長戰線、拉長漢人的後勤補給線,來耗漢人的國力。

用後世人更容易理解的一句話來說,便是用空間換時間。

只是哪怕這一舉措,對於匈奴單于庭而言,也依舊不是多麼高明、睿智的方法,而是最後一條不是辦法的辦法。

——一時間換空間,前提是你能撐很久,對方撐不下去;

且隨着時間的推移,你會越來越強,對方會越來越弱。

而現如今,漢匈雙方之間,誰纔是更不怕拖,更不急於決戰的那一方?

乍一看,好像是後勤補給成本更高、壓力更大,且越往外打,就越吃力地漢家。

但事實上,無論是從國力的發展、積累,還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文明進程等方方面面來看,無疑都是漢家,纔是更不怕打持久戰的那一方。

——遊牧之民打持久戰,能打出個什麼名堂?

有漢以來五十年,匈奴人在這個位面,做嚴格意義上的藍星霸主,做了足足五十多年!

結果可倒好——稱霸藍星五十年,匈奴人愣是連數數字都沒學會!

就連統計牛羊牧畜、計算畜牧羣個體數量增長或降低這種最基本、最基礎的人類文明技能,匈奴人都沒能學會;

還是到了呂太后年間,漢家在和匈奴人和親的過程中,不小心送了一個讀過書的太監:中行說陪嫁去了草原,這才讓匈奴人撿了便宜,學會了數牛羊,算盈虧。

就這麼一個處於‘準人’階段的遊牧文明,再給他個三五十年,他又能怎樣?

怕是要不了三五十年,就要被草原的‘八十年遊牧政權週期律’給淘汰……

事實上,在‘開國之君’冒頓單于打下江山,並確立匈奴人草原霸主的地位之後,在第二代帝王:老上稽粥單于在位期間,匈奴人便迎來了自己的巔峰期,以及唯一一次文明進階機會。

不同於其他嚴重偏科,滿腦子打打殺殺,以叢林法則殺出來的遊牧君主——老上稽粥單于,清楚地認識到了華夏農耕文明的優越性,以及草原遊牧文明的缺陷。

與此同時,老上單于無比清楚的認識到:農耕文明的厲害之處,便在於綜合國力的積累速度與難度。

——爲了擺脫貧困和羸弱,華夏農耕文明甚至不需要主動去做什麼!

只需要‘什麼都不做’,或者說是少折騰,就讓老百姓踏踏實實,年復一年的種地,華夏農耕文明就能迅速擺脫虛弱期,並水到渠成的強大起來。

反觀草原遊牧之民,生活在物資貧瘠的草原,和天爭,和地爭,和人爭;

爭來爭去,物資總量就擺在那裡,人口上限也同樣擺在那裡,根本就沒有太高的發展上限。

只可惜,老上單于雖然認識到了問題所在,卻並沒能在有生之年,找到真正的破局之法。

——放棄遊牧文明的根,轉投農耕文明的懷抱,既不符合現實,也不符合老上單于在內的一衆遊牧貴族,以及草原舊秩序的利益;

對匈奴單于庭掌控下的草原秩序,進行系統性的改造,則絕非一日之功,甚至都不是連續一兩位匈奴單于所能完成。

最終,萬般無奈之下,老上單于只能選擇自認爲最有效,同時也是唯一有機會的解決方式。

——覆滅漢家!

——顛覆華夏!

——把這個已知世界最先進的農耕文明覆滅,那原本第二優越的遊牧文明,自然就成了最好的。

只可惜,老上單于費盡心機,突然發難,一度險些將自己的主力部隊送入關中,甚至送到漢都長安城下,最終卻功敗垂成。

沒能覆滅漢家,又無法改造落後的遊牧文明體系,老上單于最終不說是含恨而終,也起碼是滿帶着遺憾離開人世。

至於老上單于之後,現軍臣單于繼承大位,算是搭着冒頓、老上兩代單于所知道的大勢和慣性,將匈奴帝國進一步推向了巔峰。

但正所謂,盛極必衰。說匈奴人盛極必衰、物極必反也好,又或是遊牧文明的制度缺陷巨大、體系太過落後也罷;

亦或是被農耕文明降維打擊,被劉榮這個穿越者開掛欺負……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如今的匈奴人,早已經過了自己的巔峰,正走在不斷衰敗的下山路上。

反觀漢家,經過自有漢以來,五十年始終如一的休養生息、積蓄力量,憑藉華夏曆史,乃至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文明盛世:文景之治,將漢室綜合國力迅速推高。

而且劉榮很確定:經過文景之治後的漢室,僅僅只是有了和匈奴人對抗的能力,卻還遠遠沒有達到國力的極限、巔峰。

哪怕沒有劉榮這個穿越者搗亂,未來數十上百年,漢家也依舊會在昭宣之治後,於宣帝在位年間,達到真正的巔峰;

而後,纔會在那位‘亂我家者,比太子也’的漢平帝手中,逐步走向衰敗。

這也就是說,匈奴人在走下坡路,隨着時間的推移,匈奴人會越來越弱、越來越不扛打。

反觀漢室,正走在強勢復興的道路上,每過一天,漢家的力量就會強上一點。

尤其是在奪取河套之後,漢家更是完全不急於通過‘賭國運’形式的決戰,來解決匈奴人的問題了。

——時間站在漢室這邊。

隨着時間的推移,河套能養出越來越多的戰馬,漢家也能訓練出越來越多的騎兵,來和匈奴人的騎兵集羣抗衡。

每過一年秋收,少府內帑就能擁有更多的存錢、存糧,以及所有需要的軍事物資,供前線將士吃穿用度。

最重要的是:劉榮的存在,讓漢家未來的每一天,都走在迅速強盛的道路之上。

每過一天,漢家的綜合國力就會更強一點,制度體系就會更完善一點,未來發展前景就會更好一點,發展上限就會更高一點。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不是真實的國仇家恨、屈辱感,以及強烈的萬民所望,驅使劉榮一有機會,就以最快速度找匈奴人報仇的話,劉榮其實偏向於拖。

如果這並非現實,而是一把遊戲,劉榮最希望的解決匈奴人的方式,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拖。

拖到最後,匈奴人都快把自己玩兒死了,漢家也苟發育苟的無可匹敵了,再一路平推解決亞洲,纔是劉榮理想中的狀況。

雖然現實中無法這麼操作,但劉榮有意無意間,卻也還是偏向於再拖一拖、再等一等的。

一來,是如今這個時間節點,連歷史上的漢武大帝在位年間都還沒到。

——放在原本的歷史上,劉榮所身處的這個時間節點,文景之治都纔剛顯露盛世之況。

穿越者能做的事有很多,卻也有很多的事做不到。

比如一壺水,就是需要五分鐘才能煮沸,哪怕你是穿越者,你也得老老實實等五分鐘;

比如一個人,就是要十幾二十年才能長成,就算你是穿越者,也無法讓一個五歲的娃兒,成爲你最信重的禁軍統領。

一樣的道理——作爲穿越者,你可以制定先進的制度,可以用更具性價比的方式解決問題,甚至可以加快發展進程;

但這裡的‘加快發展進程’,卻並非是指把原本需要四十多年的文景之治,給縮短到三五年。

劉榮的存在,讓漢室的發展速度加快了些,固然沒錯。

但歷史上的‘文景之治’,在劉榮這個位面,卻少了大半個‘景’,也同樣是毋庸置疑的現實。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劉榮所身處的這個時間節點,漢家並沒有比原歷史線上的同一時間節點強大太多;

更是遠沒有原歷史線上的漢武大帝年間強大。

再有,便是絕代雙驕衛青、霍去病,還是讓劉榮有些半憧憬、半心虛。

——雖說時勢造英雄,但英雄,往往也造時勢。

作爲皇帝,劉榮當然明白:只要自己想,就完全可以在這個位面,找到另外的絕代雙驕。

哪怕沒有歷史上的衛、霍給力,也起碼能湊合着用。

但另外一方面,劉榮心裡又隱隱有些犯嘀咕,生怕沒有衛霍,換了旁人,蝴蝶的翅膀就要改變歷史走向,讓華夏民族的崛起遭受意料之外的打擊。

雖然這個可能性極小,但劉榮還是不敢賭。

萬一呢?

萬一匈奴人,就非得衛青、霍去病才能收拾、料理乾淨呢?

萬一除了他倆,其他人上就都要送人頭呢?

別說不可能!

歷史上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在判漢投胡之前,也從未有人看出其明顯遜色於衛、霍!

漢武大帝給予貳師將軍的支持力度,甚至比給予衛青、霍去病的還要更大!

劉榮只能通過穿越者的視角,以一種馬後炮的方式,來確定歷史名人‘行不行’。

而在某一範疇內,相較於自己培養、挖掘不存在於歷史上的人,劉榮還是更傾向於被歷史檢驗過、證明過的歷史名人。

——程不識再香,能香的過霍去病?

甚至就連程不識,都是劉榮根據歷史記憶,一手扶持起來的;

換做其他籍籍無名,都沒能在青史上留下痕跡的無名氏?

別~鬧了~

只能說:劉榮原本是不迷信的。

但在經歷過一次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穿越之後,有些東西,劉榮還真不敢再像從前那般,堅定不移的將其視爲‘愚昧’了……

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544章 百家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556章 玄之又玄?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595章 凡事都有兩面性第15章 我好怕啊第131章 序幕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388章 藍圖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449章 戰鼓擂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435章 稅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524章 划算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335章 西域!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520章 洗腦?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589章 不難辦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9章 執棋者第335章 西域!第448章 墨家?第8章 命可真好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487章 僵持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466章 點將!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84章 上架感言第465章 酷吏?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206章 孤兒軍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553章 呵!第61章 陛下!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324章 試探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05章 西進!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431章 面聖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53章 竇王孫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454章 故年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53章 竇王孫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192章 不該殺嗎!!!
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544章 百家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556章 玄之又玄?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595章 凡事都有兩面性第15章 我好怕啊第131章 序幕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388章 藍圖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449章 戰鼓擂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435章 稅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524章 划算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335章 西域!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520章 洗腦?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589章 不難辦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9章 執棋者第335章 西域!第448章 墨家?第8章 命可真好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487章 僵持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466章 點將!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84章 上架感言第465章 酷吏?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206章 孤兒軍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553章 呵!第61章 陛下!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324章 試探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05章 西進!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431章 面聖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53章 竇王孫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454章 故年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53章 竇王孫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192章 不該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