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華夏貴胄!
後世人常說:市場會讓每種需求,都極爲具體的體現在價格之上。
而奴隸的價格——尤其是在劉榮減免外族奴隸的奴稅後,應聲出現的漢人奴隸價格下降、外族奴隸價格上漲,無疑是將漢室對奴隸勞動力的依賴,體現的淋漓盡致。
如果漢室奴隸不多,又或是用奴隸的人不多,那奴隸的價格,絕對不會在政策發佈的第一時間,就發生如此靈敏的波動!
至於這價格波動的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
——一個漢人奴隸,奴稅五算,就是每年六百錢。
一年六百錢,十年六千錢,算他能活五十年,便是高達三萬錢的奴稅。
反之,一個外族奴隸,每年僅需繳納一百二十錢的奴稅。
同樣取五十年,奴隸主爲一個外族奴隸的畢生,卻只需要繳納六千錢的奴稅。
二者之間的成本,甚至都不是簡單的:五倍。
舉個例子。
某個地主,有五百畝地,需要有七到八個奴隸幫忙種地,才能讓這家地主脫產。
而七八個奴隸的買入,通常需要三十萬錢左右。
通常情況下,普通的農戶,是不可能單純靠種地,把自家的農田從一百畝買到五百畝,並另外一次性花費三十萬錢,買回七到八個壯年男奴的。
要想完成從擁田百畝、親自種地的自耕農,到擁田五百畝、奴隸耕作,全家脫產的地主的轉變,通常需要這樣一個過程。
初始田畝:一百畝;
初始奴隸:零。
然後,得到一筆意外收入,如戰功封賞,又或是繼承遠房親戚的遺產之類。
用這筆意外收入,買入五十畝田。
一百畝田,通常只夠一戶自耕農餓不死、凍不死。
而有了一百五十畝田,便有了在保障生活的基礎上,額外積蓄一部分的可能。
於是,一家老小齊上陣,極其努力的耕田、種地,剛好天公作美,連續幾年都是豐收——至少沒有災害導致的歉收。
如此三五年,這戶自耕農,便能積攢下兩三萬錢。
這點錢,若是用來買田,只購買三五畝的,若是在長安附近,更是一畝都未必買的回。
但這筆錢,足夠買下一個未成年女奴。
至此,自耕農→地主的進化,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原始積累。
田畝:一百五十畝。
奴隸:一人。
而後的幾年裡,這名未成年女奴,會分擔起大半家務,好讓這家自耕農的女性成員,能抽出時間通過養蠶、織布,來爲家庭提供產出。
雖然不會多,但總好過沒有。
如是又三五年,一百五十畝農田的盈餘,外加女性成員的蠶織收入,讓這個自耕農家庭攢下了四五萬錢。
仍舊買不回多少農田,便換回來了一位壯年男奴。
而後,一百五十畝農田的耕種工作,以及撿柴、挑水等粗活,多半便都被壓在了這名男奴身上。
得以從田間地裡擡起頭、抽出身的男性成員,也得到了額外創收的機會。
沒出息、沒特長的,就去幫工,賺取佣金——再不濟,也好歹把口糧賺回來。
有點出息、有點未來的子弟,該從軍從軍,該讀書讀書。
如是又過了三五年。
距離最開始,自耕農→地主進化進程的開始,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時間。
進化進程也來到了第一個關鍵轉折點。
那一位,或幾位從軍的子弟,要麼戰死沙場,爲家中留下了撫卹金,要麼立下了戰功,給家裡帶回了武勳賞賜。
再加上過去幾年,這一家人又攢下了大幾萬錢,把所有的錢湊一湊,又能買下五十畝農田了。
至此,自耕農→地主的進化,完成了第二階段的鞏固、進化。
田畝:二百畝。
奴隸:二人。
看似農田只增長了五十畝,但實際上,二百畝和一百五十畝的差距,卻是盈餘翻倍。
——因爲其中一百畝農田的產出,是這一家農戶的基本開銷。
有一百五十畝田,盈餘便是五十畝的產出;
有二百畝田,盈餘便是一百畝的產出。
於是,同樣又過了三五年,這家農戶卻藉着盈餘,積攢下來了十來萬錢。
與此同時,大約十年前,買回來的那個未成年女奴,也已經和後來買的成年男奴,先後生下了幾名小奴隸。
而攢下來的十幾萬錢,也被換成了兩個壯年男奴,外加一個小女奴。
至此,自耕農→地主的進化,便正式進入了第三階段。
二百畝農田,全都被交給了三個壯年男奴去種。
家裡的瑣務,也都被交給了一成年、一未成年,外加幾個小奴隸去忙活。
至於這家自耕農——女的都投身於手工業、紡織業,男的,則除去從軍、讀書的幾人之外,另外佃租了一百畝農田。
於是,這家人所擁有的二百畝農田,其產出便多半都成了盈餘,家庭開銷則由佃租的那一百畝農田產出來負責。
之後的七、八年時間,這一家人便不再買入田畝,也不再買入奴隸。
只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小奴隸越生越多、越長越大,這家人佃租的農田也越來越多,積蓄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直到自耕農→地主的進化,來到正式開啓後的第二十個年頭。
田畝雖仍只有二百畝,但奴隸人數,已經來到了壯年男奴三人,成年女奴二人,未成年男、女奴三五。
奴隸總人數達到十人左右,儲蓄,則來到令人咂舌的數十萬錢!
終於,這家自耕農,得以憑藉自己的儲蓄,而非意外收入,來買入農田了。
數十萬錢,爲這家自耕農一次性買回了一百畝田。
田畝總數,來到了三百畝。
之後的一切,便都水到渠成了。 ——自家的田都給奴隸去種,家庭開銷則用佃租的田來衝抵。
田畝便多了,繼續速度變快了。
上一次,花了七八年才攢下來的錢,這次卻只花了五年時間。
時間來到進化開始第二十五年,這家自耕農又買入了一百畝田。
又過了兩三年,進化開始還不到三十年,這家自耕農,便再買入了一百畝田。
田畝達到五百畝,奴隸人數穩定維持在十人左右,這家自耕農,也正式完成了向地主階級的進化。
自此往後,這一家地主,手握五百畝農田,七八名奴僕,便可以全家脫產。
男性可以讀書從文,可以入伍從軍,實在年紀大了,也可以曬曬太陽,頤養天年。
女性,則看心情決定要不要再養養蠶,織織布。
不願意也無妨——在家專心養育子嗣便是。
而在這整個的進化過程中,提供主要勞動力,來爲這一家農戶營造更多生產空間的,無疑,便是那一個個被買回,又或是被女奴生出來的奴隸們。
前後三十年的時間,兩次大額意外收入,外加全家人齊心協力的辛勤勞作,一家平平無奇的自耕農,便完成了階級轉變,成爲了地主。
往後只要不作死,又或是遭遇重大變故,如被仇家滅族,亦或王朝顛覆、爲戰火所荼毒之類;
這一家人的下限,便至少是原地踏步,很難在返貧爲自耕農。
至於上限——可以供子侄讀書,入仕爲官,可以供子侄習武,入伍從軍。
就算出不了將、相級別的大才,也至少能出幾個小官小吏,又或是軍中的什長、屯長之類。
代代相傳,經年累月之下,也未嘗就不會發育成豪強、門閥,甚至是世家。
那麼,在這樣一個爲期三十年,需要田畝從一百畝增長至五百畝,奴隸從零到七八人左右的階級轉變當中,奴隸的稅,起到一個怎樣的影響?
掰着指頭算就可以了。
最開始,擁有一百五十畝農田之後,這家人花了第一個‘三五年’,積攢下來了兩三萬錢儲蓄。
在用這兩三萬錢,買回來一名未成年女奴之後,第二個‘三五年’,則積攢下了四五萬錢。
這第二個三五年,這個未成年女奴的奴稅,便高達兩千到三千錢。
按照如今的制度,如果把這個未成年女奴換成外族奴隸,便能省下這筆奴稅的一多半,只須四、五百錢即可。
再往下。
第二個‘三五年’積攢下來的四五萬錢,買回了一個壯年男奴。
第三個‘三五年’積攢下來大幾萬錢,外加子弟從軍帶來的撫卹金/軍功封賞,換來了五十畝田。
至此,頭十年已經過去。
這家人在一男、一女兩個奴隸身上,已經投入進去大幾千的奴隸稅。
繼續,再往下。
田畝達到二百畝後,第四個‘三五年’積攢下十幾萬錢,又買回來了兩個壯年男奴。
且最初的女奴和壯年男奴,也先後生下了三二小奴。
從這時開始,大約七位奴隸,每年就需要花費四千二百錢的奴稅。
且不久之後,奴隸便達到了十人,每年的奴稅支出,都達到了六千錢之多。
這種情況,持續了將近二十年。
算下來,這三十年的進化過程中,這家自耕農總共在奴稅這一項上,便花費了至少十五萬錢。
如果能省下這筆錢,這家人攢錢的速度必然能更快,買入田畝或奴隸的時間也能更早,完成進化的時間也能更短。
比如:換成外族奴隸,這十五萬錢,便會縮水成三萬多,不到四萬錢。
這在進化初期的原始積累階段,必然能極大的提高原始積累的速度,提高這戶自耕農的抗風險能力。
比如:最初的那個女奴,如果是個外族奴隸,每年都能少花費五百錢的奴稅,那最初的兩三萬錢,這家人就能早一年攢出來;
如果後來的第一個壯年男奴,也是隻需要每年一百二十錢奴稅的外族奴隸,那之後的每一個買入奴隸、買入田畝的時間節點,也大都能提前一年。
而後來買入的奴隸,以及女奴生下的奴隸,也同樣是外族奴隸,更是能讓這長達三十年的進化進程,縮短到二十五年,甚至二十年便能完成。
就算是二十五年,和三十年相比,都同樣是天差地別。
聽上去或許有點離譜:二十五年,三十年,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就在於:三十年,意味着這一戶自耕農的男主人,很可能要老死!
一旦男主人老死,進化進程卻沒有完成,那這家人齊心協力積攢下來的田畝、奴隸,便要被分門別戶的兒子們瓜分。
不說是多年心血付諸東流,也至少是進化進程失敗。
而二十五年就能完成,很可能就足以支撐男主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徹底完成進化,併爲自己死後兒子們分家,做好最爲妥善的安排。
比如:田畝和奴隸都留給大兒子,最大限度保住進化成果。
至於其他的兒子,則各自給幾萬,甚至十幾萬錢,也算是扶持他們各自成爲‘中產之家’了。
再有,便是風險。
——這三十年,或二十五年的進化進場,並不是按部就班的進行下去,就一定能成功的!
在這期間,一場饑荒、一場戰亂,更或是一夥打家劫舍的盜賊,一個貪得無厭的官吏,都有可能對整個進化進程,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能完成整個進化進程,意味着這一家自耕農,躲過了無數明槍暗箭,乃至於天災人禍。
在這種情況下——在這每一年,都有可能遭遇重大打擊,導致進化失敗的背景下,進化完成的時間早一年,就等於少一分風險。
能早五年,更是極大限度的規避了風險。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真的需要三十年,這個進化進程才能完成,那即便是順利開啓這個進程,最終進化成功的概率,也很可能不到一成。
但若是時間縮短爲二十五年,成功率便有可能達到兩成。
二十年,則暴漲爲四成。
——遲則生變。
有風險的事,永遠是越早完成越好、越快完成越好。
而對這樣一副開啓進化,且捉襟見肘,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每一枚錢都恨不能掰成四半花的自耕農而言,這三十年到二十五年,乃至二十年的時間縮短,幾乎只能通過選擇奴隸的品種來達成。
選外族奴隸,或許會煩心一點,溝通難度大一點;
但選華夏貴胄爲奴爲婢,那,可就是進化週期變長,進而導致成功率變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