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華夏貴胄!

第512章 華夏貴胄!

後世人常說:市場會讓每種需求,都極爲具體的體現在價格之上。

而奴隸的價格——尤其是在劉榮減免外族奴隸的奴稅後,應聲出現的漢人奴隸價格下降、外族奴隸價格上漲,無疑是將漢室對奴隸勞動力的依賴,體現的淋漓盡致。

如果漢室奴隸不多,又或是用奴隸的人不多,那奴隸的價格,絕對不會在政策發佈的第一時間,就發生如此靈敏的波動!

至於這價格波動的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

——一個漢人奴隸,奴稅五算,就是每年六百錢。

一年六百錢,十年六千錢,算他能活五十年,便是高達三萬錢的奴稅。

反之,一個外族奴隸,每年僅需繳納一百二十錢的奴稅。

同樣取五十年,奴隸主爲一個外族奴隸的畢生,卻只需要繳納六千錢的奴稅。

二者之間的成本,甚至都不是簡單的:五倍。

舉個例子。

某個地主,有五百畝地,需要有七到八個奴隸幫忙種地,才能讓這家地主脫產。

而七八個奴隸的買入,通常需要三十萬錢左右。

通常情況下,普通的農戶,是不可能單純靠種地,把自家的農田從一百畝買到五百畝,並另外一次性花費三十萬錢,買回七到八個壯年男奴的。

要想完成從擁田百畝、親自種地的自耕農,到擁田五百畝、奴隸耕作,全家脫產的地主的轉變,通常需要這樣一個過程。

初始田畝:一百畝;

初始奴隸:零。

然後,得到一筆意外收入,如戰功封賞,又或是繼承遠房親戚的遺產之類。

用這筆意外收入,買入五十畝田。

一百畝田,通常只夠一戶自耕農餓不死、凍不死。

而有了一百五十畝田,便有了在保障生活的基礎上,額外積蓄一部分的可能。

於是,一家老小齊上陣,極其努力的耕田、種地,剛好天公作美,連續幾年都是豐收——至少沒有災害導致的歉收。

如此三五年,這戶自耕農,便能積攢下兩三萬錢。

這點錢,若是用來買田,只購買三五畝的,若是在長安附近,更是一畝都未必買的回。

但這筆錢,足夠買下一個未成年女奴。

至此,自耕農→地主的進化,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原始積累。

田畝:一百五十畝。

奴隸:一人。

而後的幾年裡,這名未成年女奴,會分擔起大半家務,好讓這家自耕農的女性成員,能抽出時間通過養蠶、織布,來爲家庭提供產出。

雖然不會多,但總好過沒有。

如是又三五年,一百五十畝農田的盈餘,外加女性成員的蠶織收入,讓這個自耕農家庭攢下了四五萬錢。

仍舊買不回多少農田,便換回來了一位壯年男奴。

而後,一百五十畝農田的耕種工作,以及撿柴、挑水等粗活,多半便都被壓在了這名男奴身上。

得以從田間地裡擡起頭、抽出身的男性成員,也得到了額外創收的機會。

沒出息、沒特長的,就去幫工,賺取佣金——再不濟,也好歹把口糧賺回來。

有點出息、有點未來的子弟,該從軍從軍,該讀書讀書。

如是又過了三五年。

距離最開始,自耕農→地主進化進程的開始,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時間。

進化進程也來到了第一個關鍵轉折點。

那一位,或幾位從軍的子弟,要麼戰死沙場,爲家中留下了撫卹金,要麼立下了戰功,給家裡帶回了武勳賞賜。

再加上過去幾年,這一家人又攢下了大幾萬錢,把所有的錢湊一湊,又能買下五十畝農田了。

至此,自耕農→地主的進化,完成了第二階段的鞏固、進化。

田畝:二百畝。

奴隸:二人。

看似農田只增長了五十畝,但實際上,二百畝和一百五十畝的差距,卻是盈餘翻倍。

——因爲其中一百畝農田的產出,是這一家農戶的基本開銷。

有一百五十畝田,盈餘便是五十畝的產出;

有二百畝田,盈餘便是一百畝的產出。

於是,同樣又過了三五年,這家農戶卻藉着盈餘,積攢下來了十來萬錢。

與此同時,大約十年前,買回來的那個未成年女奴,也已經和後來買的成年男奴,先後生下了幾名小奴隸。

而攢下來的十幾萬錢,也被換成了兩個壯年男奴,外加一個小女奴。

至此,自耕農→地主的進化,便正式進入了第三階段。

二百畝農田,全都被交給了三個壯年男奴去種。

家裡的瑣務,也都被交給了一成年、一未成年,外加幾個小奴隸去忙活。

至於這家自耕農——女的都投身於手工業、紡織業,男的,則除去從軍、讀書的幾人之外,另外佃租了一百畝農田。

於是,這家人所擁有的二百畝農田,其產出便多半都成了盈餘,家庭開銷則由佃租的那一百畝農田產出來負責。

之後的七、八年時間,這一家人便不再買入田畝,也不再買入奴隸。

只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小奴隸越生越多、越長越大,這家人佃租的農田也越來越多,積蓄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直到自耕農→地主的進化,來到正式開啓後的第二十個年頭。

田畝雖仍只有二百畝,但奴隸人數,已經來到了壯年男奴三人,成年女奴二人,未成年男、女奴三五。

奴隸總人數達到十人左右,儲蓄,則來到令人咂舌的數十萬錢!

終於,這家自耕農,得以憑藉自己的儲蓄,而非意外收入,來買入農田了。

數十萬錢,爲這家自耕農一次性買回了一百畝田。

田畝總數,來到了三百畝。

之後的一切,便都水到渠成了。 ——自家的田都給奴隸去種,家庭開銷則用佃租的田來衝抵。

田畝便多了,繼續速度變快了。

上一次,花了七八年才攢下來的錢,這次卻只花了五年時間。

時間來到進化開始第二十五年,這家自耕農又買入了一百畝田。

又過了兩三年,進化開始還不到三十年,這家自耕農,便再買入了一百畝田。

田畝達到五百畝,奴隸人數穩定維持在十人左右,這家自耕農,也正式完成了向地主階級的進化。

自此往後,這一家地主,手握五百畝農田,七八名奴僕,便可以全家脫產。

男性可以讀書從文,可以入伍從軍,實在年紀大了,也可以曬曬太陽,頤養天年。

女性,則看心情決定要不要再養養蠶,織織布。

不願意也無妨——在家專心養育子嗣便是。

而在這整個的進化過程中,提供主要勞動力,來爲這一家農戶營造更多生產空間的,無疑,便是那一個個被買回,又或是被女奴生出來的奴隸們。

前後三十年的時間,兩次大額意外收入,外加全家人齊心協力的辛勤勞作,一家平平無奇的自耕農,便完成了階級轉變,成爲了地主。

往後只要不作死,又或是遭遇重大變故,如被仇家滅族,亦或王朝顛覆、爲戰火所荼毒之類;

這一家人的下限,便至少是原地踏步,很難在返貧爲自耕農。

至於上限——可以供子侄讀書,入仕爲官,可以供子侄習武,入伍從軍。

就算出不了將、相級別的大才,也至少能出幾個小官小吏,又或是軍中的什長、屯長之類。

代代相傳,經年累月之下,也未嘗就不會發育成豪強、門閥,甚至是世家。

那麼,在這樣一個爲期三十年,需要田畝從一百畝增長至五百畝,奴隸從零到七八人左右的階級轉變當中,奴隸的稅,起到一個怎樣的影響?

掰着指頭算就可以了。

最開始,擁有一百五十畝農田之後,這家人花了第一個‘三五年’,積攢下來了兩三萬錢儲蓄。

在用這兩三萬錢,買回來一名未成年女奴之後,第二個‘三五年’,則積攢下了四五萬錢。

這第二個三五年,這個未成年女奴的奴稅,便高達兩千到三千錢。

按照如今的制度,如果把這個未成年女奴換成外族奴隸,便能省下這筆奴稅的一多半,只須四、五百錢即可。

再往下。

第二個‘三五年’積攢下來的四五萬錢,買回了一個壯年男奴。

第三個‘三五年’積攢下來大幾萬錢,外加子弟從軍帶來的撫卹金/軍功封賞,換來了五十畝田。

至此,頭十年已經過去。

這家人在一男、一女兩個奴隸身上,已經投入進去大幾千的奴隸稅。

繼續,再往下。

田畝達到二百畝後,第四個‘三五年’積攢下十幾萬錢,又買回來了兩個壯年男奴。

且最初的女奴和壯年男奴,也先後生下了三二小奴。

從這時開始,大約七位奴隸,每年就需要花費四千二百錢的奴稅。

且不久之後,奴隸便達到了十人,每年的奴稅支出,都達到了六千錢之多。

這種情況,持續了將近二十年。

算下來,這三十年的進化過程中,這家自耕農總共在奴稅這一項上,便花費了至少十五萬錢。

如果能省下這筆錢,這家人攢錢的速度必然能更快,買入田畝或奴隸的時間也能更早,完成進化的時間也能更短。

比如:換成外族奴隸,這十五萬錢,便會縮水成三萬多,不到四萬錢。

這在進化初期的原始積累階段,必然能極大的提高原始積累的速度,提高這戶自耕農的抗風險能力。

比如:最初的那個女奴,如果是個外族奴隸,每年都能少花費五百錢的奴稅,那最初的兩三萬錢,這家人就能早一年攢出來;

如果後來的第一個壯年男奴,也是隻需要每年一百二十錢奴稅的外族奴隸,那之後的每一個買入奴隸、買入田畝的時間節點,也大都能提前一年。

而後來買入的奴隸,以及女奴生下的奴隸,也同樣是外族奴隸,更是能讓這長達三十年的進化進程,縮短到二十五年,甚至二十年便能完成。

就算是二十五年,和三十年相比,都同樣是天差地別。

聽上去或許有點離譜:二十五年,三十年,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就在於:三十年,意味着這一戶自耕農的男主人,很可能要老死!

一旦男主人老死,進化進程卻沒有完成,那這家人齊心協力積攢下來的田畝、奴隸,便要被分門別戶的兒子們瓜分。

不說是多年心血付諸東流,也至少是進化進程失敗。

而二十五年就能完成,很可能就足以支撐男主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徹底完成進化,併爲自己死後兒子們分家,做好最爲妥善的安排。

比如:田畝和奴隸都留給大兒子,最大限度保住進化成果。

至於其他的兒子,則各自給幾萬,甚至十幾萬錢,也算是扶持他們各自成爲‘中產之家’了。

再有,便是風險。

——這三十年,或二十五年的進化進場,並不是按部就班的進行下去,就一定能成功的!

在這期間,一場饑荒、一場戰亂,更或是一夥打家劫舍的盜賊,一個貪得無厭的官吏,都有可能對整個進化進程,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能完成整個進化進程,意味着這一家自耕農,躲過了無數明槍暗箭,乃至於天災人禍。

在這種情況下——在這每一年,都有可能遭遇重大打擊,導致進化失敗的背景下,進化完成的時間早一年,就等於少一分風險。

能早五年,更是極大限度的規避了風險。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真的需要三十年,這個進化進程才能完成,那即便是順利開啓這個進程,最終進化成功的概率,也很可能不到一成。

但若是時間縮短爲二十五年,成功率便有可能達到兩成。

二十年,則暴漲爲四成。

——遲則生變。

有風險的事,永遠是越早完成越好、越快完成越好。

而對這樣一副開啓進化,且捉襟見肘,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每一枚錢都恨不能掰成四半花的自耕農而言,這三十年到二十五年,乃至二十年的時間縮短,幾乎只能通過選擇奴隸的品種來達成。

選外族奴隸,或許會煩心一點,溝通難度大一點;

但選華夏貴胄爲奴爲婢,那,可就是進化週期變長,進而導致成功率變低。

(本章完)

第562章 說道說道?第82章 屠龍勇士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524章 划算第208章 太上皇?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兒童節快樂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9章 做大哥的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523章 好好好第40章 賺錢賺錢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580章 守江山難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353章 吞金獸!第308章 將戰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268章 削藩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77章 我乏了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432章 策問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480章 意外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551章 曹美人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睡一覺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3章 家宴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9章 做大哥的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430章 人才啊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544章 百家第486章 絞肉機?第221章 老兵第465章 酷吏?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295章 女人心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580章 守江山難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51章 新軍!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522章 漲工資!第324章 試探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552章 第二個晁錯?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373章 統籌會?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
第562章 說道說道?第82章 屠龍勇士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524章 划算第208章 太上皇?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兒童節快樂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9章 做大哥的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523章 好好好第40章 賺錢賺錢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580章 守江山難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353章 吞金獸!第308章 將戰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268章 削藩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77章 我乏了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432章 策問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480章 意外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551章 曹美人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睡一覺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3章 家宴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9章 做大哥的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430章 人才啊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544章 百家第486章 絞肉機?第221章 老兵第465章 酷吏?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295章 女人心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580章 守江山難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51章 新軍!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522章 漲工資!第324章 試探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552章 第二個晁錯?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373章 統籌會?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