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不安

天子榮新元三年,冬十一月十日,夜。

高闕外,西四里處。

北風蕭瑟,呵氣成冰。

原本空蕩蕩的河灘,此刻卻被一道道身披白布,匍匐在地,報團取暖的身影所沾滿。

在人羣最靠前的位置,郅都再次爬到了一個小土包上,穿着厚手套的手反覆不斷的握成拳,再舒展開來。

郅都的睫毛上,也結了一層薄霜。

大半張臉被藏在裹布後,只露出一雙因風雪而微微眯起,卻又前所未有銳利的雙眸。

此刻,郅都的目光,只直勾勾落在幾裡外,出現在高闕牆頭的那幾點火光之上。

昨日白晝,郅都率領麾下先鋒大軍,借濃霧藏身,於白晝涉冰渡河,抵達了大河北岸。

昨夜前半夜,大軍稍作調整,並於後半夜東進靠近高闕,來到了現在這個位置。

——繼續東進四里,便是高闕外。

而此刻,先鋒大軍將士經過一整個白晝的修整——或者說是天寒地凍,風雪摧殘,狀態卻是前所未有的糟糕。

昨日白晝大軍渡河,由於是以屯、曲,也就是五十人、百人爲單位,分批次渡河,所以在日暮時分,於北岸聚集的時候,便失蹤了三百餘,將近四百人。

他們或許是在冰面上迷失了方向,又或是因爲什麼意外,而滯留在了冰面上。

但郅都,根本沒有時間去接應、尋找這些人。

唯一能做的,便是在後續東進、靠近高闕的過程中,留意右側的冰面,避免有迷路的將士意外出現在高闕,從而暴露了大軍的行蹤。

而在渡河抵達北岸,到東進靠近高闕的過程中,又有數百名將士,或不堪風雪酷寒,或實在疲憊不堪,而落在了先鋒大軍後方。

郅都知道,這些人,活不下來了。

戰後,能找到這些人的屍體,都已經算是幸運。

更大的可能,是連屍體都找不回,只能在戰後,爲這些人的家人送去身前衣物,並立起衣冠冢……

“如何?”

“先鋒大軍,還有多少可戰之卒?”

身後,傳來一陣細微的淅淅索索聲,郅都當即開口一問。

便見片刻後,副將也匍匐前行到郅都身側,雙手捂着臉,一邊不斷哈着氣,一邊開口道:“渡河前,本就有千餘掉隊。”

“渡河中、渡河後,有各有三五百。”

“眼下,先鋒大軍只存三萬二千六百餘人,且有近千人手腳凍傷,無力作戰。”

聞言,郅都眼眸不由又是一黯。

凍傷。

在這個時間點,在這戰場生死之地,凍傷,幾乎已經宣判了這些人的死刑。

如果這些人夠幸運,能撐到高闕之戰結束——至少是高闕攻防戰結束,他們或許還只是個四肢、手腳指殘缺的命運。

可若是這場戰鬥不夠順利,甚至是隻要一兩日內沒有明朗,這些人未能按時得到治療,也沒能藏進高闕躲避風雪,等待他們的,同樣只一個‘死’字。

對於這些人的不幸,郅都即便無法去開口說些什麼、無法具體做些什麼,心中,免不得也是一陣不是滋味。

但最終,郅都心中的種種心緒,卻只化作一聲冷酷無情的:“三萬二千餘……”

“比戰前預定的三萬之數,還高了二千……”

對於郅都毫無人情味的喃喃自語,副將也只默然。

而後,二人的注意力,便放在了不遠處的高闕之上。

“風雪大作,高闕內的匈奴人,多半會藏在關牆內躲避風雪——甚至都未必會在關牆上駐守。”

“至多,也就是輪換巡視。”

“派斥候營出發,抵近查探。”

“——絕不可擅自入關!”

郅都話音落下,冰封的河面,與郅都所匍匐者的河畔窪地間,當即走出一串人影。

約莫數百人,同樣都是一身‘素裹’,渾身上下,都藏進白色包布之中。

再加上有風雪在吹,不抵近到三五步的距離,根本看不到這樣一羣人,在高闕外的雪地中疾走。

此刻,這些人是被作爲戰場情報人員,被郅都派去觀察狀況。

而在今日後半夜,也同樣會是這些斥候精銳,率先潛入高闕之內,進行力所能及的一系列潛襲工作。

至於郅都身後的先鋒大軍……

“後半夜,出發東進。”

“還能走的動的,都跟着走。”

“實在走不動了的,給他們挖個坑,蓋塊布,三五成各,報團取暖,靜待援軍。”

郅都此言一出,副將默然之餘,更稍有些愧疚的低下了頭。

挖個坑,蓋個布。

且不說聽上去有多奇怪——好歹是確確實實給這些將士們,挖出一塊壕溝之類,然後蓋上防風布。

但副將心裡卻十分清楚:郅都口中的‘靜待援軍’,卻僅僅只是一句撫慰人心的說辭。

哪來的援軍?

接下來,先鋒大軍開打,之後不久就是南岸,程不識部會大軍壓境,直面高闕而來,雙方合力發起總攻!

至於這些掉隊的將士——無論是在南岸時,自博望城到河岸間掉隊的,還是昨日、昨夜在冰面上,在北岸掉隊的,亦或是此刻,即將止步於距離高闕僅四里遠處的這些將士們,都只能‘等’。

如果,戰事實在順利的嚇人,在夜半時分開打的高闕之戰,於天亮或午時前後,就以漢家得以佔據高闕作爲結束的話,這些人,或許有救。

可一旦戰鬥拖延到兩日,這些人,就再也等不來援軍了。

——因爲此戰,打下高闕並非是結束,而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高闕爲漢家所佔據後,反應過來的匈奴幕南各部——尤其是南池的右賢王部,必然會對高闕發起一輪又一輪猛烈的攻勢,以求將漢軍將士重新趕下高闕,讓高闕重新爲匈奴所有。

所以,在戰事進展不順的前提下,即便最終打下了高闕,郅都麾下的先鋒大軍,以及程不識隨後跟上的中軍主力,都很難分出人手和精力,自興軍路上尋找這些掉隊的將士。

如果高闕的情況不急切,或許能拍出百十兵卒,外加數百民夫找一找。

可一旦高闕戰事告警……“也不知博望侯所部,如今可否做好了渡河準備……”

此戰的關鍵,除了郅都所部先鋒大軍,需要發起足夠突然性、足具破壞性的偷襲外,同樣需要程不識的後續中軍,在合適的時候跟上。

而且時間是即不能早,也不能晚,必須恰到好處。

——若是早了,就有可能是郅都所部先鋒還沒開動,程不適部就被高闕內的匈奴守軍發現行蹤,從而使漢家此戰之籌謀功虧一簣。

若是晚了,則是郅都摔軍死戰高闕牆頭,身後卻遲遲等不來程不適的接應。

這幾日的潛行奔襲,郅都所部先鋒大軍的戰鬥力,以及將士們的身體狀況,都已經很糟糕了。

就連郅都自己,都已經有些感覺不到雙腳小拇指的存在!

換而言之:眼下,即便是這三萬多還沒掉隊的先鋒將士,也多半已經到了臨界點。

接下來,這些將士們或能揮劍廝殺小半個時辰,或能拳打腳踢、牙齒撕咬大半柱香。

但毋庸置疑:所有人的體力,都已經瀕臨極限,唯一還能支撐他們的,便是此戰功成的誘惑,以及神聖使命感。

但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開戰過後,郅都所部先鋒將士,則更有可能是:一鼓作氣,再而竭。

所以,在郅都麾下先鋒將士,發起第一輪有效的攻擊之後,程不適所部就必須在匈奴人反應過來,並組織起有效防線之前,奔襲而至,接替先鋒軍的進攻任務。

換而言之,郅都麾下這三萬餘先鋒,此戰最大的作用,便是發動首輪偷襲。

然後,就可以四散於高闕之內,竭力製造混亂,也就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

·

·

高闕牆頭。

呼延當屠面色仍帶着憂慮,眼皮更是肉眼可見的噗通噗通直跳。

——昨日,呼延當屠仔細覈查了高闕內,數萬匈奴守軍的身體狀況。

雖然偶有不適者,但均不見瘟災的預兆——多半是便秘,或染了風寒。

再加上今日白晝,河面上的大霧基本散去,也讓呼延當屠稍稍安心了些。

至少不再擔心,心底那股強烈的危機感,是源自於對岸的博望城了。

可越是這樣,呼延當屠心裡就越慌亂、就越不安。

因爲恐懼,往往源自於未知。

如果能在高闕內,發現任何一點不正常,比如某個部下想要作亂,又或是有瘟災、食物短缺之類的問題,呼延當屠還會稍稍心安。

因爲心中的不安找到了源頭,也就不用再恐懼更爲可怕,且不知其爲何物的事情了。

但現在,什麼問題都沒找到。

食物算不上充足,但也絕不缺,完全能等到下一批輜重送達。

守軍將士們的狀態也還行——算不上多舒坦、多健康,但也仍舊沒什麼大問題。

高闕外,薄薄一層霧飄在冰面上,使冰面、對岸,還有那座博望城的輪廓均若隱若現。

雖然沒有豔陽天那麼讓人心安,但也依舊讓人生不出太多疑慮。

“難道,是部族出了問題?”

想法纔剛在腦海中蹦出,呼延當屠當即便搖了搖頭。

呼延氏族,是匈奴四大氏族之一,世襲八庭柱之一的右大將一職。

像這樣的部族——如此強大、底蘊如此深厚的遊牧部族,放眼整個草原,算上匈奴單于庭本部在內,也滿共才五個。

單于庭需要四大氏族作爲自己的羽翼,所以不可能動這四個超大型部族。

至於四大氏族彼此之間,也都是兩兩成對——右系二部和左系二部,均是互相聯姻接親,往來密切。

再加上這微妙的平衡來之不易,所以四大氏族之間也有默契:兩兩組對,各自效忠左、右賢王,彼此之間可以暗下爭鬥,但決不起正面衝突、不能大規模動刀兵,以免讓其他部族得到坐收漁利的機會。

所以,呼延當屠深知:四大部族,幾乎是不可能滅亡的。

只要匈奴單于庭還在;

只要匈奴單于庭,需要靠四大部族鎮壓草原各方;

只要四大部族之間的默契沒有被破壞,就不可能有四大部族之間的任何一個,在短時間內迅速滅亡。

——誠然,除了四大部族外,也有一些準超大型部族,對四大氏族的超然地位虎視眈眈,想要取而代之。

但四大氏族的強大,即便是單于庭刻意壓制,只要別動刀兵,便也絕非三五年內就能削弱的。

只是這樣一來,部族出事的可能性也被排除,呼延當屠的不安,也愈發不可收拾。

“阿各。”

“派一些奴隸,回部族看看吧。”

“——我們心中的不安,必然是撐犁天神的啓示。”

“我總擔心,如果我們沒有今早發現這啓示、警示的真正意圖,就會被撐犁天神所懲罰。”

聞言,一旁的屠各卻是同樣的面色凝重,只微微搖頭道:“右大將,難道就不擔心漢人嗎?”

“就算高闕,漢人不敢來,但河西的休屠澤,可是纔剛被混邪部的那些奴隸給奪走。”

“漢人,會不會是去了休屠澤,想要趁着春天到來之前,將休屠澤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真是這樣,那往後,漢人必定會一步步蠶食河西,甚至一步步靠近西域!”

“等漢人也發現了西域,那我打匈奴,可就······”

屠各一番話,讓呼延當屠陷入一陣沉思之餘,心下也不由稍安。

——有這個可能。

按照漢人的奸詐,他們還真有可能趁着冬天,在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出手奪下休屠澤。

而呼延當屠奉令駐守高闕,其實不止肩負着守衛高闕這一個指責。

考慮到高闕幾乎不可能被攻破,故而守衛高闕,甚至都不是呼延當屠的主要職責。

呼延當屠在高闕的主要任務,便是對位於高闕西南方向的河西地區,提供一定程度的戰略庇護,牽制河套地區的漢人,從而減輕河西地區的壓力。

如此說來,漢人如果是想對河西——尤其是休屠澤有動作,那呼延當屠心中的不安,似乎也有了勉強可以理解的源頭······

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399章 金布律?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晚點更第432章 策問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381章 洗牌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5章 登門賠禮第40章 賺錢賺錢兒童節快樂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381章 洗牌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221章 老兵第580章 守江山難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5章 登門賠禮第21章 殫精竭慮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135章 奏對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425章 河西第84章 上架感言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491章 捷報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99章 十日?!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告假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147章 好小子!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441章 迭代!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226章 朕!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371章 鹽鐵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81章 洗牌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522章 漲工資!第595章 凡事都有兩面性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554章 立場問題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465章 酷吏?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歇一天晚點更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98章 陛下口諭!第594章 斟酌調的一手好作息第441章 迭代!
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399章 金布律?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晚點更第432章 策問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381章 洗牌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5章 登門賠禮第40章 賺錢賺錢兒童節快樂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381章 洗牌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221章 老兵第580章 守江山難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5章 登門賠禮第21章 殫精竭慮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135章 奏對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425章 河西第84章 上架感言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491章 捷報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99章 十日?!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告假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147章 好小子!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441章 迭代!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226章 朕!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371章 鹽鐵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81章 洗牌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522章 漲工資!第595章 凡事都有兩面性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554章 立場問題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465章 酷吏?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歇一天晚點更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98章 陛下口諭!第594章 斟酌調的一手好作息第441章 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