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錯進錯出 而且盧知縣不光吃飯節儉,身上的官袍和坐的轎子也都上了年份的,從裡到外沒一樣新的,自然又贏得了先生們的交口稱讚,
“好好,盧知縣雖然是例監,但骨子裡還是節慾克己的讀書人!”
“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傳言太假了!”
殊不知那是因爲盧知縣迷信,他認爲轎子載運、官袍祿運,所以不能換,換了又得從頭開始攢官運。結果攢了十一年了,也沒攢出個大運來……
只有土城李百戶暗暗納悶,昨晚盧知縣尅得挺猛的呀,尅了一根羊腿一根狗腿,還喝了半斤二郎灘的十年陳……
今天怎麼又裝上了?難不成這就叫到了哪山唱哪歌,來了書院就要像個讀書人?
一定是這樣,佩服佩服! 李百戶最後完成了腦補,對盧知縣的評價也拔高了不少。
只有長隨知道,自家大老爺是老毛病犯了,飲食必須要清淡,以免上火;還要儘量節食,以免增加那裡的負擔……
~~ 午膳後,盧知縣本想照例午休。
他忽然想起這是在書院,睡午覺會被瞧不起。爲了避免被說成朽木,盧知縣讓長隨泡了一盞釅到發苦的濃茶,皺着眉頭喝下去,這才顫巍巍來到正廳。
廳堂內,朱山長早就率衆恭候多時了。
盧知縣見狀暗叫慶幸,這要是睡個午覺,讓人家在外面等,又鬧笑話了……便強打精神,朝衆人拱手道:“諸位久等了。”
“大人辛苦了。”衆先生恭聲道,經過這小半天的接觸,都不由對盧知縣肅然起敬。
長隨將一箇中空的軟墊子置於太師椅上,扶着盧知縣緩緩坐下。
小廝又上了茶,衆人先閒聊幾句。錢山長曾經是盧知縣的幕友,由他居中活絡,氣氛很快便輕鬆起來。盧知縣一放鬆,便不由自主打了個大大的哈欠。
“啊……哈……”
“縣尊一路太辛苦了,要不要再休息一會兒?”朱琉忙善意道。
但盧知縣心理創傷太重,認定那樣他們會背後笑話自己,便擺擺手道:“不打緊的,本縣忙的時候三天三夜不睡覺,區區旅途勞頓算得了什麼?”
“縣尊真是宵衣旰食,兢兢業業呀!”錢懷仁忙一臉感動道,其實他知道盧知縣每天三飽倆倒,要睡足六個時辰才行。
盧知縣給他一個感激的眼神,咳嗽一聲道:“那就開始考校吧。”
“請縣尊出題。”朱山長拱手道。
但不用問他也知道,肯定是考制藝。吟詩作對玩花頭那是正途出身的科舉官的專利,像盧知縣這種雜途官,捧着卵子過河還來不及,哪敢玩什麼花樣? 果然,盧知縣從袖中掏出三個信封,沉聲道:“考察學業,無過於制藝。本官爲上中下三齋的學子,各出了一道題目,山長命其作文後,本官親自閱卷,獎掖卓異。”
“是。”朱山長接過來,見信封上寫着上中下三個字,便將其分別交給錢懷仁,陳監院和祝先生道:“勞煩三位監考。”
“遵命。”三人接下信封出去。
~~ 錢懷仁拿着寫有‘上’字的信封,來到上齋中。
上齋只有二十名學生,都在一間教室內。
學子們行禮如儀後,錢懷仁便從信封中掏出題目一看: ‘過則勿憚改。’
這是一道四書小題,而且還是最最普通的單扇題,屬於下齋都早不考的那種。
錢懷仁不禁微微皺眉,心說怎麼這麼簡單?他知道盧知縣的水平,雖然是例監,但學問不是假的。
因爲這個年月還不是後來,眼下只有生員纔有資格捐監,普通老百姓有錢也不行。
秀才捐監的目的是坐監肄業後可以當官。沒辦法,國朝還沒有後世某朝那種可以直接捐官的便利。
所以舉監貢監可以笑他,一般的生員還真沒資格笑他……
錢懷仁直覺這裡頭應該是有問題,但他以混衙門的經驗尋思片刻,還是若無其事公佈了那道題目。
“這種題也讓我們做?”衆學子瞠目結舌。
“謙虛!謙虛!”錢懷仁拍了下桌子,呵斥道:“盧縣尊就是要考察你們治學的態度,難道縣試時遇到簡單的題目也可以不做嗎?!”
“是,弟子受教。”學子們只好乖乖認錯,低頭答題。
與此同時,下齋中也是一片譁然。
“這種題也讓我們做?”衆學子同樣瞠目結舌。
但他們的感嘆與學長們完全相反,因爲給到他們的是一道截搭題——
‘其爲人之本與,子曰:巧言令色。’
截搭題就是截取經書中不相連的語句拼接成題,考查考生對經義的融會貫通能力與義理闡釋功底。
比方這道題,前半句源自論語學而,‘孝悌也者,其爲仁之本與’,是有子論述‘孝悌乃仁之根本’的核心觀點。
後半句出自另外一段‘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乍一看風馬牛不相及,需要考生憑藉自身功底,將上下兩截貫穿融合。中間又有許多規則,與完整的題目很不相同。
而且正如本朝名臣丘濬大學衍義補所言:‘近年初出題,往往強截句讀,破碎經義,於所不當連而連,不當斷而斷。’所以書院前兩年打基礎階段是不會教學生截搭題的。
但因爲大宗師院試時,爲了避免考生剿襲程文,頻頻以截搭題試之,所以書院又不得不在最後一年,爲學生講解截搭題。
所以這題應該是給上齋出的,而不是他們這些下齋的菜鳥。
祝先生也察覺到不妥,對衆弟子道:“爾等稍候。”
說完他便拿着題目趕到上齋,一看錢懷仁寫在白紙板上的題目,就知道怎麼回事兒了。
忙將手中題目給錢山長。
錢懷仁一看也明白了,這肯定是縣太爺稀裡糊塗,把上齋和下齋的題目搞混了。
祝先生小聲道:“趕緊換過來吧。”
“……”錢山長略一尋思,卻搖搖頭道:“換不得。”
“爲什麼?”祝先生不解。
“這道題錯了麼?”錢懷仁指着白紙板上的題目,輕聲問道。
“太簡單了。”祝先生道。
“太簡單是錯嗎?”錢懷仁又問。
“不算。”祝先生搖搖頭道:“但是下齋的題太難了,弟子們還不會做呀?”
“那就教教他們。”錢懷仁低聲道:“說不定縣太爺跟山長不謀而合,也故意加大難度,以便優中選優呢。”
“有必要這樣硬拗嗎?”祝先生無語道:“實事求是不好嗎?”
班固讚揚河間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時,發明了這個詞……
“不是,老祝。”錢懷仁更無語道:“我們請他來,是考教弟子的嗎?”
“還用得着他考教?”祝先生說完有些明白了。
“對吧?咱們的目的是把他哄高興了,讓他對我們書院高看一眼,好放更多的弟子通過縣試!”錢懷仁道:“這題明明我們能讓弟子做,還要再去給他添不痛快,落他的面子,你說他對我們還有什麼好印象?”
“所以咱們得幫他圓回來?”祝先生道。
“沒錯。”錢山長點頭道:“圓回來不難,盧縣尊也會領情的。”
“明白了。”祝先生被說服了。錢山長雖然學問不咋樣,但這些彎彎繞兒清。
~~ 祝先生便又拿着題目,回到了下齋,對衆弟子道:
“問了錢山長,就是這個題目。”
“我們不會做呀,先生。”衆弟子叫苦道。
“我現在就教你們。”祝先生便將截搭題的規則和做法,簡單明瞭講給學生們。
“做吧。”末了,他又給學生們減壓道:“反正又不影響你們的積分,就當一次無傷大雅的嘗試了。”
“是。”弟子們聽完了,只好無奈地開始破題。
蘇錄想起當初張先生所說的,破題就像猜謎,截搭題尤其如此。只要能將上下兩句勾連起來,使其既合乎邏輯,又能從中闡發孔孟之道,題目就算是解開了,剩下的便是按部就班破題承題、起講起股了。
還好題目的上下兩句之間,留了‘仁’這個關聯,不至於讓初嘗此道的學子們一籌莫展。
但只靠這個關聯,還沒法爲上下文建立統一的邏輯。因爲前一個‘仁’說的是孝順父母、順從兄長是仁的根基;而後一個‘仁’說的是,花言巧語、僞裝和善者,很少有仁心。
一般沒有經過訓練的學子,很可能就懵了。蘇錄雖然沒有經過截搭題訓練,卻經過了無數種更復雜題型的訓練,很快就明白了這道題的真正釦子——你得倒着來解!
先看後一句,很明白說的是‘不誠鮮仁’。‘仁’之外的關鍵字是‘誠’。
用這個關鍵字去聯繫上文,就會發現孝順父母、順從兄長的行爲源於內心的真誠,所以上句可以解爲‘誠乃仁本’! 誠乃仁本,不誠鮮仁! 破題成功,剩下的便水到渠成,半個時辰不到,蘇錄便寫完了整篇文章,熟練地檢查修改謄寫之後,他默唸着倒計時: “三、二、一……”
收卷的雲板果然應聲響起……
這不是無聊的遊戲,而在訓練自己對時間的把控。
在沒有鐘錶計時的情況下,這一點在考試中非常重要。
ps.第十幾天四更了?欠債還完了,但大家的後續訂閱已經到了12000……所以得繼續爆更啊!!求月票,求訂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