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耳房中,張先生爲蘇錄講解道:
“雖制藝之排比對仗,主在八股;然起講爲立論之始,亦需簡勁之文,以奠其基。”
“所以可以有意識地,以排比之法增論力,壯開篇之氣!”說着他提高聲調道:
“八股爲說理之文,說教必有氣勢!夫理之昭昭,非恃聲高;但若辭氣軟綿,何以服人?”
“先生們爲什麼喜歡你上次月課的文章?因爲開篇十六個字——‘民性有常,導之則正;知理難強,順之乃安!’氣勢十足,捨我其誰!”
“爲什麼後來卻不給你分呢?因爲後面沒把氣勢貫穿下去!”張先生激動地拍着桌子,手背青筋隱現道:
“小子記住,什麼叫入口氣?什麼叫代聖人立言?就是老子乃聖賢也,我是在居高臨下教育你們!不是平等地說服,所以就得鏗鏘有力,捨我其誰,懂嗎?”
“明白了!”蘇錄茅塞頓開。雖然很不恰當,但他確實想到了小鬍子演講……
其實,若非擔心他又會掛零,張先生都是臨畢業,纔會把這些‘歪門邪道’教給弟子。因爲這很容易把弟子引入歧途,從此沉迷投機取巧,卻忘了提高自身水平纔是王道。
但相信以蘇錄遠超同年的成熟,應該問題不大……吧。
在張先生看來,蘇錄的破題十分驚豔,而承題本身花頭就不多,若是把起講也提上去,整個‘冒子’不就好起來了?判卷的先生見了,還不得……給個半分?
所以張硯秋給蘇錄蒐集了整整三十篇,他認爲比較合適的程文,並隱去了起講部分,讓蘇錄模仿‘夫…者…也;蓋…也;是以……’的句式,練習起講排比。
還有四天時間,蘇錄每天要練七八個起講排比,說實話並不容易。比起背書、義理和謀篇佈局來,這是他不折不扣的弱項。
幸好還可以請教同窗,林之鴻和喬楓都熱心幫他斧正,並將自己的心得無私相授。
當然世上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對你好……首次月課放榜不久,兩人便向蘇錄請教過八股文的義理與結構。蘇錄也沒有藏私,將自己的八股申論法,傳授給了二人。
所以二人此時纔會投桃報李,甚至覺得報答蘇錄的那點東西,實在太微薄了……
~~
四天後便是四月十五,第二次月課的日子。
說巧也不巧,今天又下雨。其實永寧每年的雨水,基本集中在三到七月,現在正是連陰的時節……
月課依然是老規矩,第一場帖經墨義,第二場作文。
第一場還是沒什麼好說的,直接跳到第二場,題目乃——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蘇錄一看便知,這句出自《論語》最後一篇‘堯曰’。這種題叫通章題,指題目涵蓋原文完整段落或核心主旨,需圍繞全篇要義展開論述,而非僅針對局部字句。
這依然算是平正之題,沒有任何的花頭,不需要費盡心機審題,可見新手保護期還沒過。
蘇錄經過一番絞盡腦汁的推敲,最終還是以四字短句破題……
他考慮過換個文風,以免審美疲勞,但自個能力一般,水平有限。換一個風格不一定能得到先生的認可,還是不敢冒險。
這次的目標很明確——一定要拿分,所以要穩字當頭!
接着他還是像上次那樣,先寫出一篇半文不白的草稿,然後充分調動近期所學,諸如起講排比,和山長所授的‘獨孤九劍’調整潤色。使出吃奶的力氣,終於完成了這篇《君子惠而不費》。
到點交卷之後,學生們便暫時解放了。雖然雨越下越大,卻依然擋不住他們嚮往自由的心情,撐着傘披着蓑衣衝出了山門,到鎮上撒歡去了。
他們的卷子則一如上次,被送到了道南堂。
午飯後,先生們稍事休息,便開始閱卷。
之前就說過書院是沒有午睡的,因爲‘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朱字注曰‘學者當惜陰,不可怠惰。’
所以在儒家看來,白天睡覺是懶惰的表現……
當然先生們吃飽了也會犯困,尤其是看着學生們那一篇篇乏善可陳,令人昏昏欲睡的文章,就更加提不起精神了。
只能靠喝濃茶或者嚼蔞葉卷提神……
這時最幸運的,就是遇到一篇酣暢淋漓的文章,讀之可精神一振!所以只要有先生讀到了,便會擊節叫好,高聲念給大家解乏。
只是這樣的文章並不多見,閱卷過半,只有朱子和、林之鴻、喬楓等寥寥兩三篇。
“子和的文章比上次要認真,確實振聾發聵,但總感覺有些過猶不及了。”先生們聽完評價道:
“倒是之鴻的文章進步很明顯,之前他方方面面都略遜子和一籌,這回在義理和謀篇佈局上,已然扳回來了。”
“是啊,這次之鴻的文章讀起來非常清爽,令人四肢百骸都很熨帖,只是在力道上仍欠缺了點。”
“這可能跟他的性子有關,你沒法強讓關西大漢唱《寒蟬悽切》,也沒法強讓江南女子唱《大江東去》。”錢懷仁笑道。
“那這回他兩個誰先誰後?”祝先生問道。
“還是照舊吧。”錢懷仁淡淡道。他雖然不親自閱卷,但必須要控好場。
“好。”祝先生點點頭,心說我這一問都多餘……
“對了,那蘇錄的文章誰看了?”錢懷仁知道待會兒山長來了,肯定要問起這小子,自然要提前掌握情況了。
衆人也都好奇望向,批閱省身齋試卷的幾位先生。
“還沒看到。”幾位先生搖搖頭,但既然副山長髮話了,便從剩下的試卷中找出了蘇錄那張。
“我來念念,看看這一個月他有沒有長進。”祝先生拿過來,朗聲誦道:
“居仁由義,動合時宜,修持中節,德範昭然!”
“好好好!”先生們聽完破題十六個字,登時神清氣爽,讚不絕口道:“一如既往的鏗鏘有力,提綱挈領,甚至比上回還好!”
“是啊。”最年輕的牛先生賞析道:“他這回用的是暗破。孟子曰‘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點出了君子行事的根本準則,與題目中君子五德的道德準則相呼應。”
“‘動合時宜’契合‘惠而不費、威而不猛’;‘修持中節’對應餘下的三個特質;最後以‘德範昭然’總括之!可謂滴水不漏,毫無瑕疵,比上回老道許多。”
“沒錯,這題眼亮出來,這篇文章就決計差不了。”祝先生擊節道。
“別高興太早,換了別人是這樣,但這小子就不一定嘍。”有先生笑道:“難保又是虎頭蛇尾。”
“哈哈,是啊……”衆先生深以爲然。
“莫罔,繼續念。”錢懷仁吩咐一聲。心裡盤算着,待會先生們若是又給零分,自己該如何撈一撈?
總不能真把山長的‘璞玉’踢出去吧?
但這幫傢伙軸得很,要是還那麼白,也難搞得很……
那字莫罔的牛子孺牛先生,便繼續念承題道:
“蓋君子之修,本於仁而循於義,應於物而合於理,斯爲盛德之儀。”
“不錯不錯,有進步。”祝先生搶着定個調。
衆先生也無異議道:“確實不錯,而且居然還有韻律了。”
“這麼短的時間,屬實不易。”先生們讚兩句,催促道:“繼續念起講。”
便聽牛先生聲音洪亮道:
“懷仁心以行惠,取諸固有而財不傷;秉義理以任勞,盡其在吾而怨不生。節嗜慾於分內,守矩度自貪念遠;安泰然居高位,存謙敬而矜意消。正己身而行止肅,此皆修仁循義之效也。”
“不錯不錯,進步非常明顯!”先生們讚許道:“能看出來這孩子在文辭上下了大功夫,雖然對仗上還有些生硬,平仄也有問題,但已經有那麼點意思了。”
“沒錯,義理依然一流,文辭也不算辣眼了。”錢懷仁鬆了口氣,攏須道:“一個月進步這麼多,實屬難得。”
“再看八股,這纔是真正見文辭的地方。”衆先生再度催促。
牛子孺便繼續誦‘起股’道:
“施惠有度,非慳吝乃損益合宜;任勞有恆,非頑執爲厥職安守。制欲有節,非枯寂而取捨合道;持泰存恭,非卑屈實謙光得正。樹威有則,非暴戾惟端方孚衆。”
中股曰:
“惠不虛糜,因勢利導而澤被常昭;勞不苟安,竭力赴功而職修心寧。欲不縱則天理彰,希求不逾繩墨;泰不矜則人道立,尊榮不失溫恭。威不恃暴則德風遠,整肅無傷和煦。”
後股曰:
“施惠非強與,順本然之利;任勞非空勞,盡當然之責。制欲非絕求,謹分內之界;持泰非恃位,懷謙卑之心。樹威非倚法,修內在之德。”
束股曰:
“五德並行,根仁循義;百行皆備,立世安躬,此乃至德之行!”
~~
牛先生唸完之後,不禁大讚道: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小子真是進步神速,駢文已經寫得有模有樣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基本沒有錯誤。”
“而且很霸氣。”祝先生也欣慰道:“有點兒孟子視諸侯如土雞瓦狗的意思。”
“確實很凌厲。”衆先生公允道:“不過還是上一篇中正平和的文風更適合他。”
“他明顯是在提升自己的文筆,矯枉過正,在所難免。”祝先生替蘇錄說話道:“這正說明他的可塑性!”
待衆先生議論完了,錢懷仁便問道:“那依諸位高見,該怎麼給他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