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鬥法(四)

三人進了州衙,卻看到一件事。

真州的知州前來觀看,鄭朗對此不是很排斥,若不是經濟緊張,會讓他們看得更細一點。圈圩不是往地圖上一畫,就能圈好的,考慮的細節會有很多。

發生這樣的事,太平州的官吏轉變態度,趙通判說道:“諸位,你們要看可以看,自己隨便走動,別來打擾我們,馬上災民鬧得可能我們會全部辭官,也沒有心思管你們。”

看可以,再想以前那樣公款報銷不可能。

至於勞力的事,你們配合更好,不配合拉倒,態度就象一堆豬大腸子,能拎我們就將它拎起來,拎不起來,往下一放就是一大攤子。

賈昌朝又是皺眉頭。

但不管太平州有多少難處,災民吃的喝的要管好。於是坐下來說,要給吃的,要給住的。

趙通判一聽吃住二詞,一反剛纔的柔順,道:“賈說書,吃的我們提供,可提供不了多久,災民暫時歸朝廷管理,周邊各州負責他們生活,可不能讓我們一州攤派,也攤不起,頂多提供二十天的伙食,過二十天後,有江對面的和州,隔壁的江寧府,斜對面的真州。至於住的,與我們無關,你們將人往岸上隨便放,行,失蹤或者發生其他事,與我們太平州一率無關。”

三個才子差一點昏倒,氣瘋了,回去後對各船士兵再下命令,不能讓災民往岸上放。前來之時,每一戶多少百姓,全部登記造冊,爲了怕路上有閃失,每船派了四個禁兵,四個廂兵,兩個差役押送,十人什麼要求都沒有,但無一不是精通水性的好水鬼。風大不開船,霧大不開船,寧肯耽擱行程。並且在京城時,全部徵選最好最大的河船一百二十艘,以六十甲子分乾坤排成序號,另外還有十二艘巡邏船護衛,纔好不容易來到太平州。路上沒有一艘船舶沉沒,只死了十幾個老人,容易嗎?

敢不敢將人往岸上放,到時候全跑了,太平州接受災民,哇,少了一萬人,我們不能接受,怎麼辦?

在這時,連心性單純的蔡襄都對鄭朗充滿了怨念,更對呂夷簡充滿恨意。

一件很簡單的事,不就是錢嗎?

人家錢帛是緊張,你呂大相公給人家錢就是,多與少大家坐下來洽商解決,況且你家三兒子還勞煩人家傳授知識!爲什麼要這麼做?

鄭朗也不是好人。

事情比所有人想像的要重,更向不好的方向發展。

其實還有兩個因素,鬧到最後,連王曾頭痛了,如同蔡襄所說,不就是錢嗎,給他錢。做不好以後新賬老賬一下算。呂夷簡還沒有退讓,這是他心靈深處的東西,害怕因爲鄭朗的事,導致失控,一個小知州敢與他作對,更不要說朝中這羣虎視眈眈的猛人。

鄭朗不得不鬧大,他心中也有一個隱形的因素,往後發展,宋朝會有一個很奇怪的產物,越有才能越是實幹的大臣越會得到不重用,想重用就得會誇誇其談。越有軍功的將領越會遭到排擠,甚至能冠上奸臣的名號。越打勝仗,賠給對方的錢就會越多。

鬧大一點對自己有好處。

直覺告訴他這麼做的。

賈昌朝又補了一封奏摺,兩道奏摺一道送往京城。

所有船舶用纜繩系在一起,形勢很象是曹操當年下江南時中了龐統的連環計,船舶鎖在一起,加強船舶的穩定性。

又讓士兵繼續警衛,大家忍一下,再等幾天閤家可以團圓。

不這樣不行,不是鄭朗下江南,僱一艘船,只有十幾個人,有好幾個船艘,大家可以男女分隔,避諱就有了。這麼多災民,雖船大,畢竟是河船,非是海船,一船載了近三百人,必須擠在一起。

一家子一家子呆在一起,成何體統,於是將男女分開,前面是乾字號船,後面的船就是坤字號,是他們的家眷。到港口進行供給時,一家人可以隔着船舷說說話,但不能上船,否則非得亂。這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居然過了這麼多天,平安無事,也算是一個奇蹟。

到了地頭,還繼續保持着這個規矩。

但有災民詢問,什麼時候太平州收人。

可以不讓他們下船,但不能阻止他們詢問。問了一問,大家心情迅速低落下來。

賈昌朝答道:“大家不要擔心,是因爲錢糧,有了錢糧,太平州會立即收人,我寫了奏摺回京稟報此事,不久後朝廷就會有答覆,即便大家現在下船,也無地可耕,無工可做,還是要等。”

讓士兵將話帶下來,繼續安撫。

賈昌朝說道:“還是回鄭家。”

“鄭朗不在。”

“不在也沒有關係,他還有四個學生。”

“別碰他們……”大宋一想到鄭朗幾個學生,臉上神情變得很難堪。

“三個三郎不要碰,那個嚴家的小子很老實。”

“這主意好,”蔡襄附和。僵持下去,不管出現什麼後果,自己三人必然首當其衝,他是臺臣,同樣害怕。??一方面向朝廷求援,另一方面也要鄭朗出來,相互配合。

三人又下了船,往鄭家走。

越走越覺得委屈,這趟差事成了什麼?一路上哄着災民,騙着災民,到太平州來,卻形成這種局面。

天色已暮,羣鳥歸巢,古老的州城在暮色裡發出柔和的光澤。

鄭家的門已經關上,敲了敲門,老門房將門打開,賈昌朝問道:“鄭知州幾個學生在何處?”

老門房不敢怠慢,他不是鄭朗,也不是司馬光與王安石,將三人帶到書房去。

書房裡點燃大油蠟,對此鄭朗從來不痛惜,不但是學生,自己視力也要保護好。可是四個少年正在爭論,爭得面紅耳赤。三個才子面面相覷,怎麼窩裡鬥了?

開始聽。

一會兒汗就滴下來。

在爭辨新中庸,王安石看到朝廷如此,讓他很失望,因此他想法是雖以直而溫之處事,可適當的輔以一些霹靂手段,也是調劑主旨。比如朝堂這一次的舉動,整個宋朝不會僅老師一個人才,還有很多很多的人才,可害怕被言臣彈劾,或者一些小人中傷,最後不敢作爲。包括有些大臣年輕人皆會衝動,奮發向上,但屢次撞牆之後,漸漸變得前思後慮,還歸平庸,甚至有人脫節,變成另一種走向,例如範諷。

不僅大臣,看看皇帝,讓羣臣們折磨成什麼樣子?

去年皇帝雄姿英發,日理萬機,現在呢,閉門思過,象一個書呆子,修樂書,修經書。與一個傀儡有何區別?

真敢說。

直接說趙禎成了書呆子,傀儡。

三個才子抹汗,特別是賈昌朝,修樂書,李昭、燕肅、馮元是主要負責人,可是賈昌朝也參與其中,並且小宋獻了《大樂圖義》二卷。

但是王安石的想法,卻讓司馬光不贊成。他也用鄭朗的話反駁王安石,老師說的,直而溫之,必須要有溫,要有簡,以及無傲,還有公直之心。老師的做法,逼於無奈,但看似激烈,內含溫和。最終還是以溫和收場。

賈昌朝與大宋對視一眼,好消息。

雙方開始大辨論。

圍繞着該不該偶爾加上威猛之藥,展開爭論。

呂公著託着腮想了一會兒道:“按照老師的中庸之法,加上威厲手段,還是對的,只是以溫爲主,威以輔。有溫必有威,也是中庸之道。”

三人對視一眼,兩眼茫茫。

中庸,大學,禮記中最重要的兩篇文章,三人那個沒有學過,甚至能倒背如流,可什麼時候聽過這樣的中庸?

“不錯,我也認爲老師是這個意思,此次用了一些過激的手段,若朝廷不放過,老師甚至還會用更激烈的手段。大陰一面,必須輔以大陽,溫柔一面,也必須輔之剛猛。恩威並用,乃夫子本義也。”嚴榮道。

嚴榮一句話又讓三人擔心起來,何謂更激勵的手段?

“如果那樣,誰能做到?”王安石蹙起眉頭問。

“故夫子重聖智,聖人備道全美者也,是懸天下之權稱也。所謂權稱也是老師的中庸。”呂公著道。

“未必,孟荀僅發於夫子一枝,夫子說人本性無善惡,故曰天人合一也,孟發自善,荀發其惡,非乃聖人言。故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從,保如,可謂仁乎?夫子曰,堯舜其猶病諸。僅博愛於民濟衆,遠不能及權稱也,堯舜實之已難,他們不是聖人也。他們都做不到,誰能做到。這纔是夫子本義。”王安石說。

“王三郎,錯矣,夫子說堯舜做起來很難,但沒有否定他們是聖人。故夫子曰,舜其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爲舜乎!做比不做好,所以老師說知行合一,完善這個知行合一。故夫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護陷阱之中,而莫之闢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此正是中庸之道也,也是老師的本義。知,乃儒家最高之道也,由知,乃有中庸、有仁義、有孝悌、有聖智、有禮樂、有三分、有忠恕。知,非智也。”

“知便是智也,聖智是聖智,聖是最高境界,知或者智是一個認識過程,向聖進發的重要因素。怎麼凌駕於中庸之上,它們都是一體,相互存在的整體。”王安石反駁道。

只繞了一會兒,三個人站在門口冷汗淋漓,頭暈腦脹。

朱兒弱弱地問一句:“四位郎君,你們要不要喝口茶?”

一起停下來,然後看到門口三個人,很恭敬的施了一禮。

站在老師的立場,要維護老師的利益。可三個人的才華,讓四個少年不得不尊重,唱了幾個肥喏,請他們坐下來。

呂公著性格溫和,用恭敬的語氣說道:“鄭大夫臨走時,再三囑咐我們,若在經學上不懂的,可以向三位請教,補長避短,以後還要麻煩三位。”

蔡襄心裡想到,我可不敢教你們學問,省得自找麻煩。

朱兒忽然盯着他問:“你就是蔡知諫?”

“是。”

“鄭大夫說過,未來我朝書法上造詣以君爲第一,蘇子美爲第二。”

未來書壇,不是歐陽修,也不是杜衍、賈昌朝、范仲淹等人,僅談書法,蘇舜欽卻在他們之上,只是因爲政治上作爲小了,而被後人忽視。但蘇米黃未出來之前,當數蔡襄第一。

然而蔡襄此時才二十三歲,書法沒有大成,哪裡敢當,搖頭道:“不敢。”

鄭朗,你是想笑話我?

“你來看一幅字,”朱兒從書格里拿出一份書法作品。

“好象,”大宋與賈昌朝圍過來,嘖嘖驚奇,與蔡襄書法很象,也略有不同,蔡襄現在的字還沒有完全從王羲之、柳公權、顏真卿等晉唐大家中將書法真味吸取出來。字寫得很不錯了,可離他後來淳厚端莊,淡約婉美的蔡體,還有一段距離。能看到他日後那種妍麗溫雅氣息,並且已得到趙禎誇獎,與鄭朗的字也可以說不相上下。但未進入大成,這幅作品卻是鄭朗仿照他後來大成時寫下的。

依是形似,可因爲境界不同,就是形似,也有六分形似。

蔡襄連叫了兩聲:“咦,咦。”

如獲至寶,僅是這幾個字,讓他隱隱看到自己以後書法的道路。

別咦了,賈昌朝問道:“我們站在門口聽了許久,你們爭論很精彩,讓某慚愧萬分。可你們說鄭大夫直而溫之,三萬之災民到此,忽然聞聽太平州不收,心中悲苦茫然,何來直?若有難處,可以向朝廷提出,爲什麼用這麼激烈的手段對抗,何來溫?”

用你們老師說的話,對你們老師所做的,看你們如何回答?

讓他很失望,四個少年聽他提及這個,全部閉口不答。不爭也不辨。

……

先是朝中宮宴時,近臣獻詩百篇,以期圖龍圖閣直學士,趙禎說了一句話:“是詩雖多,不如孔道輔一言。”

耳朵軟了,歐陽修等人吵來吵去,趙禎風聞一些。想想也是,朝堂未免太過安靜。並且呂夷簡拼命的做事,做得越多,趙禎也擔心,會不會產生權臣哪?

於是說了一句,又以右諫議大夫、知兗州孔道輔爲龍圖閣直學士

就是這句話,讓一些人感到出現新的問希望

不對,皇帝也知道進直言是好的,以前驅逐諸位臺臣言官,非乃皇帝本義,是呂夷簡這個奸臣做的。

趙禎自己找罪受了。

范仲淹與趙禎相處時久,感到皇帝是好皇帝,也不明白,爲什麼這樣的好皇帝不聽言臣勸說,強行廢去皇后,乃呂夷簡也!弄掉李迪,乃呂夷簡也!在中書大事包攬,圖謀不詭也!

可想找機會也不大好找的,呂夷簡在做事,似乎也做得很好,於是旁敲側擊,隱晦地揭露呂夷簡的真面目。

休想瞞住呂夷簡,范仲淹左一說右一說,呂夷簡心情十分緊張,託人暗中帶一句話給范仲淹,侍制乃是侍從,非口舌之利。你只是皇帝的跟班,不是過去的言臣,不要再象以前那樣說三道四。

做下這個舉動,他想到鄭朗寫給他的那封信,我是長輩,是宰相,這樣做可以了吧?不當面批評范仲淹,也不打壓你,僅是背地裡給你提一個醒。

范仲淹回話很快,道,論思政侍臣職,餘不敢勉。給皇帝進言,討論政治,正是侍臣做的活,我不敢偷懶。

首相大人的好意一下子浪費。

呂夷簡十分鬱悶,你進言可以,討論政治我也沒有堵你嘴巴,爲什麼天天說我是奸臣!老子那一點奸啦!每天工作量是你的十倍!

但對范仲淹,呂夷簡無計可施,不愛美食、不穿美衣、不泡美妹,要本事還有本事,要才學還有才學,這樣的人能拿他有什麼辦法?難道派一個刺客將他殺死?敢不敢,如果敢,趙元儼早將鄭家子弄死十次八次。

這個人好象天生生下來就是對付自己的。

呂夷簡智商高達一百八的大腦每天都在爲范仲淹絞盡腦汁,可一個主意都沒有想出來。

然而范仲淹機會來了。

鄭朗消失,呂夷簡很淡然,想玩是吧?此時他也沒有辦法了,只能進不能退,一旦退下來,會有更多的人咬上來。於是批了一奏,不會傻呼呼地將鄭朗辭職。

那樣玩,太平州出了任何事,自己也會惹下天大的麻煩。辭職不準,災民也要留。太平州提供二十天糧食,以後和州、江寧與真州,各自提供二十天糧食,有的吃,讓災民熬着。

拖到新圩開工之時,看誰熬得住。

只要你開口就好辦,我就能讓你低頭。

方法很好很強大。

也是必須的,包括王曾在內,也贊成呂夷簡這樣做,不能讓朝廷向一個地方官低頭。

什麼三元的,不要拿出來顯擺,俺也是三元乃第。

可雙方僵持不下,讓另一個人很擔心。

趙禎。他讓諸位臣子逼得無奈,是他的性格,不是他的智商低。鄭朗屢次維護他的名聲,包括現在朝堂上諸臣肯承認一個事實,他的昏闕不僅是迷戀女色,還是累昏的。

多麼不容易啊。

終於還朕一半清白。

只是歲數太小,不敢大用。

可這樣的小臣,要保護的。自己不出面,他怎麼能對抗住幾位大佬,那可是連自己頭痛的人物。

沒有問呂夷簡,問了范仲淹。

有一例,當年海堤氾濫成災,是范仲淹提議在通州、泰、州、楚州與海州沿海(此時長江口闊,海水能蔓到泰、州一帶)重修一道海堤。

同樣是冬天,技術原因,只有冬天水小,才便於施工。工程不久便遇到暴風雪,又遇到大海潮,潮水吞噬了一百多民工。許多官員認爲是天意,紛紛反對,但范仲淹堅持下來。最後海堰成功,安排無數流民。

趙禎聽聞讓太平州安排七千戶災民,他也沒有反對,范仲淹便是前例,可沒有想到居然如此麻煩。

范仲淹想了一下道:“此事鄭朗有一小半責任,朝廷有一大半責任。”

“何解?”

“一開始就錯了,朝廷以前不拖那麼久,鄭朗在太平州不會自行做主,而交於朝廷考慮。朝廷考慮就可以發數州百姓修圩,也不用重田激勵太平州的民心,與擠壓可憐的人力。”

趙禎點頭。

若說水利,朝中再沒有一個人有范仲淹有說話的權威。

“臣看過工程量,兩圩圩堤,包括圩內的溝渠建設,加起來不亞於當年海堤工程,縱少也少不了多少。當年是朝廷恩准,張綸漕運使支持,發四州百姓共同修建的。鄭朗僅想發一州百姓,太平州人口不及四州任何一州,無奈用此法,於是禍患乃起。”

這纔是最公平的說法。

論人口,此時太平州諸圩未起,通泰楚海四州,那一州百姓都超過了太平州,楚州更是太平州的兩倍。人力資源,有可能是太平州的六倍七倍,況且朝廷支援了大量物資。

鄭朗只好用地換取百姓的積極性,甚至連婦女都參加了。

“今年繼續修圩,鄭朗不可再用田地換取勞力,分配也不公平,工程量更大。只是錢出得多……”對此范仲淹不大好說,一個勞力每月管吃的之餘,還要給兩緡工錢,他也不贊成。給是給的,可給的太重,非是不吝嗇百姓,而是此例一開,以後國家用度會更大。又說道:“朝廷議安置災民一事,多以臣之例,然此錯也。”

“何解?”

“我是納了許多流民,也有數千戶,可全部是原來諸州的流民,受海潮之侵,流於外地。海堤筑後,重新返回家園,沒有田地之爭。雖新圩也是從湖澤上興起,不是原太平州耕地,也不是流民耕地。鄭朗分配給了當地百姓,所剩大約也會無幾。故兩例不能類比。”

“也是一說。”趙禎沉思。

“鄭朗錯也錯在給錢太重,其他的做對了。”

“又何解?”

“朝中諸位重臣說忽視祖宗法制,何謂祖宗法制,祖宗法制最重民生,纔是真正的祖宗法制!”

化學大師趙匡義都無比重視內治,連宋真宗拜大神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民生。這纔是趙匡胤兄弟真正的意圖。

一句話將趙禎點醒。

范仲淹繼續說道:“考慮到祖宗法制,太平州諸事一了,將鄭朗調任他州,或者調回京城,又有什麼可擔心的?所謂的祖宗法制非祖宗的法制,乃是一些宵小的法制。換作臣去,臣也不會對朝廷上奏。陛下看到沒有?陛下,這樣的工程可謂是日理萬機,諸事紊亂,朝廷不但不給予支持,反而用災民掣肘,若上奏朝廷,會不會同意?宵小啊,只會誤國,只會考慮他們的權利,他們的尊嚴,何來國家與百姓之說?”

趙禎知道他所說的宵小是誰,默不作聲。

可是神情有些恍惚。

過好一會兒喃喃道:“他家的三郎君……”

“那又如何?此一時彼一時也,若是鄭家子成功,乃大功一件,朝堂上以後必然多一直臣,非是他所利也。”

不會如此嚴重?趙禎臉上狐疑,可有些心動。

消息再次傳到呂夷簡耳朵裡,氣壞了。再次託人問范仲淹,地方凌駕於朝堂,對否?

范仲淹毫不客氣地答道:“此朝堂乃陛下朝堂也,非乃爾之朝堂!”

呂夷簡氣得吐血。

災星啊,老子的這個災星!這一刻呂夷簡很想將范仲淹生吞活嚥了。

但還沒有完呢,搗蛋的人來了,賈昌朝將船一字排開,不是作戰打仗,又有何關係。但似乎與赤壁的曹軍很相似呢。然後……

ps:前幾天家中有事,更新不穩定,質量好差,寫得慘不忍睹,道歉一下。明天恢復正常更新。

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第221章 處女地(三)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六百三十三章 皇佑之治五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第213章 大三元(九)第301章 拼爹第259章 問鬼(下)第21章 詩社(四)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五百四十七章 四美四百七十一章 怒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第116章 談生意第320章 最牛的居士九百十一章 崩潰五百七十七章 窗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209章 大三元(五)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第39章 授筒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四百十八章 鳳凰第99章 講仁(七)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第75章 幽蘭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五百十一章 逆天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18章 詩社(一)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160章 八大王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第8章 危機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第138章 大案子第24章 三疊陽春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六百四十二章 臨行上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第53章 鳴天下(二)第292章 點將(上)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第125章 笑場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第612章 賢相(上)第91章 爲官大道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五百六十二章 歸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318章 最神奇(上)六百八十章 夜郎八百三十三章 數據化五百八十三章 坑第303章 殺雞(中)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第292章 點將(上)第131章 解元(下)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第129章 中(下)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五百九十章 破趙第142章 問一(四)九百零三章 融合第93章 講仁(一)六百四十二章 臨行上
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第221章 處女地(三)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六百三十三章 皇佑之治五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第213章 大三元(九)第301章 拼爹第259章 問鬼(下)第21章 詩社(四)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五百四十七章 四美四百七十一章 怒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第116章 談生意第320章 最牛的居士九百十一章 崩潰五百七十七章 窗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209章 大三元(五)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第39章 授筒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四百十八章 鳳凰第99章 講仁(七)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第75章 幽蘭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五百十一章 逆天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18章 詩社(一)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160章 八大王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第8章 危機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第138章 大案子第24章 三疊陽春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六百四十二章 臨行上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第53章 鳴天下(二)第292章 點將(上)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第125章 笑場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第612章 賢相(上)第91章 爲官大道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五百六十二章 歸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318章 最神奇(上)六百八十章 夜郎八百三十三章 數據化五百八十三章 坑第303章 殺雞(中)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第292章 點將(上)第131章 解元(下)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第129章 中(下)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五百九十章 破趙第142章 問一(四)九百零三章 融合第93章 講仁(一)六百四十二章 臨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