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最牛的居士

“這是怎麼一回事?”嵇穎與馬仲甫張大嘴巴看了看高臺上的那個佛字,又看着空中那塊巨幔萬分不解地問。

連韓琦都沒有向他透露真相,何況兩個轉運使。富弼吃吃一笑道:“嵇轉運使,馬轉運使,你們就當佛祖在保佑鄭行知。”

但富弼知道真相的,當初設計時鄭朗是設計了一朵荷花,這個大金佛字是預備方案,最後在屢次試驗下,荷花被推翻,因爲想要荷花必須層層重疊起來,沒有做到,最後才選定了這個金佛字。至於其他的沒有改動。

不過荷花可以展現在巨幔上,巨幔已經繃直,能看到它的全部面貌,上層部分是金色,但在金色部位隱約的能見到四個金剛在閃動。月色朦朧宜人,其實在這種月色下,近處也許看得更清楚一點,但看遠處卻恍若霧裡看花,水中望月,又有時不時的氤氳水霧環繞,雖然就在山峰的上方,反而看得不大真切。

然而離得近,還是能看到四大金剛的閃動,不過這樣更增加了一份神秘感。

下面是白幔,白幔上先是一點光,光亮漸漸大了起來,然後一朵蓮花座便出現了。畫面的效果質量很差,不過對於這時代,已經足夠。

看到那朵模糊的蓮花在布幔上緩緩移動綻放,許多忠實的佛教徒熱淚盈旺,一起拜伏於地。

馬仲甫抓住鄭朗的手道:“鄭知府,請告訴我!”

“要有光,便有了光。”

“能否說清楚一點,”馬仲甫又說道。他雖是儒生,也信佛,如果不是知道鄭朗的一些底細,剛纔也差一點與百姓一樣拜伏於地。

鄭朗附在馬仲甫的耳朵道:“無他,爭的是信仰之戰。”

還不是答案,馬仲甫依然不放手。

“你家家族人脈廣泛。這件事雖然我不會向百姓說出,但會給陛下與幾位宰相一個交待,你可以問他們。”

雖然弄一個教主似乎也有可能,也似很好玩。

可別當真,真做了教主與聖人,趙禎會十分尷尬的,士大夫們同樣很難受。這也是統治者大封死人,不封活人的由來。關羽可以在宋朝將他捧成神靈。武神,卻不能容受狄青做東府的首相,那怕宋朝的制度決定宰相做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再次調動。因此不要以爲趙禎好說話,自己是正統的文人,這個分寸輕重必須要把握。不然真想做教主,就是好脾氣趙禎。也會對自己扼殺。

會說的,正好富弼回去,將前後經過,以及這幾次神奇的原理,一一寫在奏摺上,讓富弼帶回去。估計那時候重陽辨佛會早就傳到京城,一些士大夫們也會忍耐不住,上書進諫。對幾位宰相說,對趙禎說。他們會不會將真相公佈於衆,讓他們做決定。

反正奏摺一上,就會將一些人疑慮徹底打消。

這個要注意的。

其實已經開始有人進諫了。

重陽節乃是秋天宋代第一大節日,中秋節開始有了,但還是不隆重,隆重的是重陽,除了有登高、插茱萸、賞菊花、吃重陽糕的習慣外,偶爾九月初八宮中點燈,初日又訂爲小重陽。實際上重陽節從一天變成三天。

趙禎在宮中設了一場菊酒宴。

平時宋人也爲了重陽準備茱萸酒與菊花酒。茱萸爲避邪翁,菊花爲長壽客。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災厄,因此在菊花盛開、茱萸繁茂之時摘採莖葉,雜麥米釀酒,密封置於室內,來年重陽方熟,不但有避邪長壽的寓意,還能預防各種疾病,比如菊酒治頭風。

本來是一次正常的宴席。趙禎優待士大夫,不但重陽,平時也常常在宮中宴請大臣赴宴。開始也沒有人想到,宴到半途,趙禎忽然問了一句:“諸位愛卿,你們對佛教以及寺院各僧有什麼看法?”

僅一句,下面的人鴉雀無聲。

但在趙禎提問之前,早有一個人進諫。

三個欽差用很快的速度返回京城,王拱辰好一點,韓琦耽擱了很長時間,還要趕到利州振災,所以必須得快。到了京城,趙禎接見三個人,主要詢問案件經過。

問完了後韓琦便說了幾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南海路途遙遠,已經查到幾個很大的銅礦,不能不管,可想要經營,必須設立供給點。不是爲海外領土提出來的,對擴張領土,君臣都有一些想法,不過“祖宗的制度”註定了宋朝內斂。這與擴張領土無關,而是爲了經營幾個礦藏。

大戰來臨,宋朝什麼都缺。缺少精兵,缺少強將,缺少錢帛,缺少武器,更缺少金銀銅鐵,特別是銅。如果有了足夠的銅,不僅本身是財富,可以用來鑄錢,有了足夠的銅錢,就是石介也知道有何意義。

韓琦將事情經過說出來,也說了鄭朗一愁莫展,自己提議讓朝廷調出禁軍的事。雖然西北大戰打響,可京城的禁軍戰鬥力都知道的,放在西北是弱兵弱將,但放在南海島嶼上對付那些落後的原住民,卻是一頭頭猛虎。這是韓琦的看法,也直接說了。

趙禎沉吟,暫時沒有表態。

這件事還早,現在探明,必須到明年帶回來大量的銅,才能做最後決定。

然後韓琦說了另一件事。

這件事先是趙禎提出來的,詢問一荷渡湖的原因,韓琦很鬱悶。最後說道,臣也不知,但富弼知道。這纔是富弼被調回京城的真正原因,連鄭朗也沒想到。

接着韓琦又說了一些所見所聞佛教不肖弟子的惡劣事蹟。進了一諫,控制各州府僧尼數量,寺院數量,田地數量,禁止僧尼發放高利貸,兼併田地,結交權貴,僧尼不徵丁稅但必須徵田稅,禁止僧侶出入婦人室闈,特別是這一點。他視自己爲最正統的士大夫,更不能容忍。然後又說了其他的一些進諫。一共是十二條。

比鄭朗做得好。

鄭朗“沒有想到”用國家的力量經營供給點,鄭朗壓佛只是一州一府,也“沒有想到”全國。

趙禎又默然。

韓琦又說了一句:“陛下,寺院一年侵佔的田地減少國家多少稅務?寺院一年的香火施捨,增加多少百姓的負擔?”

這兩個問題讓趙禎臉色陰沉。

這時候國家最需要的就是錢,不是兵,有錢可賞。以宋朝的人口基數想要多少士兵就有多少士兵。一提到錢,數量少罷了,只要數量多,無論那一個大臣,稍有一些良知,眼睛都綠了。並且對百姓。趙禎有可能是滿朝君臣中最關心的那個人,不亞於在江東的范仲淹。韓琦不及之,包拯不及之,歐陽修、蘇東坡等人更不及之。

然而趙禎還是不作聲。

要感謝諸位大臣,趙禎主政之初諸位大臣將趙禎銳氣一起磨平了,好處是趙禎不喜歡折騰,因此不是西夏之逼,有可能趙禎朝是宋朝最好的辰光。但壞處便是他做事缺少銳氣,怕麻煩。以至於後來宋神宗看到他這位伯爺的生平。果敢的大刀闊斧。按照鄭朗的中庸學,全部做得不完美。這種不完美恰恰是他們生平帶來的心靈變化。

這是這段時間韓琦上書很少沒有得到趙禎批准的,但韓琦沒有氣妥,比起以前的上書,兩諫顯然事情重大的多,又落實到具體的實處,性質截然不同。慢慢來吧,立即離開京城,去了利州。

韓琦的進諫還是有一些影響。趙禎這些天也在宮中反覆思考。今天宮宴。趙禎又忽然想到遠在杭州的鄭朗。

離得遠,趙禎也漸漸成熟。情誼如鄭朗所料,變淡了一些,可這份情誼還是有的,特別是諸多君子怦擊自己的時候,鄭朗冒天下之大不韙,派人到京城專門斥責石介等君子的做法,讓趙禎很感動。

遙望着南方,他文不及南唐後主、宋徽宗,武不及隋煬帝、唐太宗,但不是一個沒有智慧的皇帝,知道鄭朗以一個儒生身份與羣僧辨解佛法會有多大的困難。心中隱隱有些擔心,因此問了一問。

這一問,有的人已經看到趙禎的鬆動。不過問得突然,還是沒有人發言。就是想發言,也要等待杭州辨佛的結果。

辨佛開始!

一朵大蓮花開了,鄭朗從人羣中也走出來。

許多百姓用敬畏的眼神看着鄭朗。

江杏兒在人羣小聲地問崔嫺:“嫺兒,官人會不會褻瀆佛祖?”

她信佛,也知道鄭朗這些安排,心中總有些怕怕的。

“不是褻瀆佛祖,佛祖應當要感謝官人,”崔嫺低聲答道。她比江杏兒聰明,想得也遠,丈夫這次安排不是針對佛祖的,而是針對各個佛教不肖弟子。即便有佛祖,也不會怪罪。

不過那些佛經,崔嫺一想就頭痛。

這些裝神弄鬼的手段是輔助手段,能不能辨贏,還要看丈夫這段時間能讀懂多少佛經。不是記住,是要弄懂它。

鄭朗已經走到這個小高臺前,坦然的坐在那個大佛字上。

一個和尚怒不可遏,衝上來喊道:“你有什麼資格坐之?”

“爲什麼我沒有資格?”

“你不是和尚!”

大多數和尚很贊成這句話的,但一些對佛經精通的高僧聽到後,眉頭直皺。果然,鄭朗說道:“請問和尚,一個孩子進入寺院,尿急,正準備在佛像下撒尿,有一高僧看到後大聲說,你不要在有佛的地方撒尿。小孩子便反問一句,請問大師,哪裡沒有佛,我到沒有佛的地方撒尿。現在我問你,哪裡沒有佛,讓我坐在哪裡。”

“善哉,善哉,”鄭朗僅一句,就讓許多高僧已經放下準備辨佛的念頭,合什宣善。

和尚啞然。

鄭朗又說道:“須菩提,若菩提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說着站起來,來到昭慶寺住持雲若面前,在老和尚頭上摸了摸,說道:“人人都說你是高僧,可你真以爲你是高僧,那你就不是高僧。”

這是一個禪機。

上面一句是來自金剛經,說如果菩薩執着我相他相衆生相長壽相,就不是真正的菩薩。爲什麼呢?須菩提。實際上沒有一種名爲發心求無上正等正覺者。

一般人難以明白,通俗一句,因爲菩薩與佛祖一樣是空靈的,廣大的,一切都不着的,一切都不住的,所以真正的菩薩是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這是佛教的基本教義,如果還貪戀一個高僧的名號。何來高僧而言?

雲若老和尚光腦門子被鄭朗摸了幾十下,還摸得不能吭聲。

並且他心中最擔心的是另一件事,在這句上面還有一句,我應滅度一切衆生,滅度一切衆生已,而無有一衆生滅度者。這纔有了下面這一句。這是很矛盾的一句。我應當滅度一切衆生,但真將一切衆生滅度,那麼將沒有一個衆生被真正滅度。但這一句話若真正被剖解開來,對這三天的辨佛會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鄭朗摸着老和尚的腦袋,很光滑,手感很好,旁邊的人看了卻是瞠目結舌。鄭朗又低聲說道:“老和尚,不錯不錯,我長那麼大還是第一次摸大和尚。還是高僧的腦袋瓜子。”

“你!”

再次低聲說道:“老和尚,我也不是真正滅佛,只是還佛教的原來面貌,你跑來趟這個混水做什麼?憑空中這個布幔,你們能辨贏麼?佛教再這樣下去,還能不能弘揚真正的佛法。”

提前鄭朗派人做了暗中調查,這個老和尚還是不錯的,平時粗衣布麻,深居淺出。若說真正的高僧。能上鄭朗眼的沒有幾個,這個雲若就是其中一個。杏兒與四兒還到昭慶寺燒過香。見過這個老和尚,對他十分敬仰。所以鄭朗做了點化。

“你不是真要滅佛?”

“滅什麼佛?”鄭朗忽然大聲說道:“佛說人人皆有佛性,一切皆是佛。爲什麼?佛便是宇宙,佛便是宇宙運行的至理。石頭是佛,高臺上的佛字是佛,你是佛,我是佛,祆教是佛,儒教是佛,因此金剛經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如果我以儒學悟通了天地間的至理,那麼我也成了真佛。當然,很難。我在着相,你也在着相。但我不刻意求成真佛,意境上已經高了你一籌。去吧,你今天來此,最少耽擱失誤了你數年的修行。再執迷下去,你馬上不是高僧,會漸漸盤入魔道。”

雲若臉上陰晴不定,忽然舍什道:“善哉,善哉。”

唸完後一言不發離開。

許多人愕然,雲若名氣不及重顯名氣大,但也是杭州有名的高僧,居然因爲鄭朗幾句話,或者讓鄭朗摸了摸腦袋瓜子,就這樣離開了。

富弼嘆了一口氣,看着不遠處鄭朗正重新返回高臺,搖了搖頭道:“鄭行知,你點化的是魔道還是佛道?”

杏兒卻睜大眼睛,驚奇地道:“嫺兒,是不是雲若禪師讓官人點化?”

“差不多吧,”崔嫺抿着小紅脣偷樂,丈夫開了一個好頭。

鄭朗重新盤坐於高臺上,大聲說道:“佛祖說人人是佛,只是有沒有堪悟的區別。我能坐此,你,他,皆能坐於佛字上。各位高僧們,不要有異議了,如果有異議,我再問一個問題,我不是高僧,也沒有出家,但什麼爲居士?”

有的和尚臉色再次一變,因爲他們想到了一個經義。

鄭朗也沒有指望他們回答,道:“按照儒家理論,居士是指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不過今天來此,我不談儒家,如果按照這個說法,我做不成居士哪。但來此我說的是佛法,所以談佛家的居士,佛教中的居士是指在家修佛者。那麼這個居士能做什麼呢?我念一段佛義。爾時,毗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詰。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殖善本;得無生忍,辯才無礙;遊戲神通,逮諸總持;獲無所畏,降魔勞怨;入深法門,善於智度……如是,長者維摩詰,爲諸問病者如應說法,令無數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維摩詰經裡第二品。

維摩詰經對國家佛教影響深遠,僅次於金剛經。

第一個是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淨土淨。想要淨化社會,必須淨化人的心靈,只有人心靈變美好了,那麼社會也就美好了,至少扶一下摔倒的老太太不用擔心,這比當初佛祖提出來的空斷更高明,更加積極。

第二個強烈斥責了小乘有慈悲心而不能普的思想,強調慈悲普度、利生濟世、關懷人間。

但這本佛義很長。一共十四品,若全部背誦出來,會花很長時間,因此鄭朗僅背了第二品方便品。方便波羅蜜是十波羅蜜中第七波羅蜜。不是讓路的方便,是修菩薩道的一個法門。第一品是釋迦牟尼佛演出,自第二齣此經主角登場。佛是教主。必須現出家身,在家也可以以居士之身修行成佛,這就是佛法的方便法門,所以又叫方便品。

第二品就講維魔居士如何方便的,也經商所以富有財產,但用這個財產賙濟窮人,不是用來供佛的,讀到這一句時,鄭朗刻意咬重了去背。還不夠。聽到鄭朗在讀此經,富弼一努嘴,衙役開始發放此經譯註。

譯註工作交給了司馬光,因爲要給老百姓看,鄭朗要求司馬光譯成口語化,越淺白越好。譯好後,鄭朗親自再次重新修改。不但有維摩詰經,還有金剛經等書,每本經書刊印了兩千本。無償發放給百姓。總之。爲了此次辨佛會,鄭朗前前後後花費了幾千貫。

居士也有妻小。但常修行清淨,有六親,但不爲世事牽制,穿着華貴,更以莊嚴着稱,也吃好的喝好的,但以禪悅爲食,也涉及外道與世典書籍,但以佛法爲正宗,也出入青樓,是爲了警示世人淫慾之過,也喝酒,也串門子,上到皇宮貴族下到武士百姓,但是爲了什麼什麼。

鄭朗在背誦,讓一羣有錢有勢的大佬聽得悠然嚮往,這樣的居士修佛還是不錯的,能喝酒,能結交權貴,能狎妓,只要心中有佛,以後就能成佛。好,好好,大好,太好!

這纔是維摩詰經的高明之處,第一便於入世,第二世俗化,持着佛教無數條戒律出家太辛苦了,一般人不容易做到,影響佛教的普及。於是出現這個維摩居士。

忽然百姓又傳來驚奇之聲。

然後百姓一起擡頭看着天空中的巨幔,此時巨幔隨着鄭朗開始講經,畫面再次改變,出現了無數佛祖菩薩大羅漢盤坐於蓮花座上的場景。又從巨幔上飄下來朵朵花瓣,向高臺落去。

看到如此神奇的場面,一大半百姓伏了下去。

富弼哭笑不得。

鄭朗身上也披上了朵朵花瓣,不過鄭朗“寶相莊嚴”,繼續在背誦,但下面這一段沒有背經,而是講經。其時,維摩居士示病在身,心中思付,慈悲心切的世尊難道不會派人探視我嗎?

這一段爲了下面的內容過渡,但不大好。同樣是着相,存了念頭!也是此經最大的破綻。鄭朗不是爲了徹底打倒佛教,因此揭過沒有提。居士剛一存這個念頭,佛祖便知道了,於是派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前去探病,舍利弗說了一大通話,總之,他境界離維摩居士相差太遠,沒有資格探病(又是着相)。又派十大弟子中以苦行著稱的大迦葉探病,也自愧不如,不敢去。接着到了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須菩提,長於義理的弟子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議論第一的十大弟子摩訶迦旃延,天眼第一的十大弟子阿那律,持律第一的優波離,密行第一的羅睺羅,佛陀堂弟多聞第一的阿難。一個個都喊不行。佛祖無奈,只好請菩薩,彌勒菩薩、光嚴童子、持世菩薩、子善德,皆喊德行不夠,不能勝任。最後請了文殊菩薩,文殊菩薩說,與居士答對不容易,不過佛祖請求,我只能勉爲其難。於是前往。在座的衆菩薩、大弟子、帝釋、大梵天、四天王等一聽,這下好哪,這兩位高人在一起,必定會有精彩的對論,於是八千菩薩、五百羅漢以及衆多天人隨文賢菩薩前往。然後問答,構成了這本佛經的來歷。

還是着相,金剛經中提到一句,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真正的佛不會認爲自己是佛,真正的聖人不會認爲自己是聖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有一個佛法的觀念存在,那已經是着相了。

因此清朝大儒顧亭林說過一句,一般人不要看佛經,這東西就是一桶水,一個是滿的,一個是空的,一下子倒過來,一下子倒過去,用看山似山來比喻,看山似山,看山不似山,看山還似山,然後再看又不似山,看似山,就這樣n遍循環下去,纔是所謂的佛經。看得越多,越是迷惑(至少一個叫午後方晴的悲催了)。

維摩詰經比金剛經更進了一步,但相比佛教的所謂境界,維摩詰經落了下乘。

鄭朗之所以說這一段,不是講這個最牛的居士故事,而是爲了揭示一個道理,只要象維摩居士那樣做,什麼菩薩、弟子、羅漢,都不如他。爲什麼要出家做和尚呢,要供養寺院呢?諸位,利化濟世吧!只要存了這個心,連彌勒菩薩也不及你!

這種思想對於寺院來說,要不要命?

一個大和尚等鄭朗講完了這段後,急切地問道:“鄭施主,請問你在心中有沒有佛祖?”

就算你在家修行,但你心中沒有佛,不能算居士,就沒有權利說出這種話。

也能說有理。

可衆人突然再次喧譁,隨着這個大和尚問完,巨幔上圖案再次一變,變成了一個地獄,一個巨大的魔鬼猙獰的站在地獄中狂笑,巨掌上還握着幾個可憐的普通百姓,這些百姓衣着簡陋,臉上略有菜色,一個個在魔掌裡掙扎,在哀求……

這更要命了。

只要鄭朗在說話,天空中的巨幔出現佛祖的場景,甚至還有花瓣撒下來,但到和尚辨問時,馬上花瓣消失,巨幔上也換成了地獄魔鬼。

許多和尚想要吐血。

ps:以前看過許多佛經的書,雖然不可能多寫,但要寫出真昧。可想寫出一些真昧,必須惡補,上個月在網上買了三十幾本相關的佛經書籍,看得頭昏腦脹。再回頭看宋元學案,是多麼可愛啊。不過總算快要結束,至於這個居士有多牛,我馬上會在作品相關傳網上的翻譯版(爲了替佛教辨解,這些翻譯版也不是很準確,不過維魔居士神通譯了出來,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v章裡不多寫了,要收費的)

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第212章 大三元(八)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第248章 劉郎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第53章 鳴天下(二)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第294章 點將(下)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第59章 道(三)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第82章 四君子(下)第216章 官人,小心第131章 解元(下)第123章 去第334章 西風烈(下)第55章 鳴天下(四)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第129章 中(下)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314章 一荷渡湖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第214章 古怪的婚禮(上)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第230章 大中庸(下)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八百五十一章 契機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第220章 處女地(二)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第232章 割(一)六百三十九章 始第206章 大三元(二)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五百十一章 逆天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四百九十二章 誰聰明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第243章 號角第100章 區別(上)九百零四章 春天第300章 打雞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章第220章 處女地(二)第297章 走隊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七百五十七章 拜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五百七十八章 並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第11章 小鳥小飛(下)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第232章 割(一)五百十三章 衣服第94章 講仁(二)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第116章 談生意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九百十七章 臘梅八百零三章 道心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119章 解試第328章 光榮第59章 道(三)第62章 召見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第92章 爭琴第327章 等待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第268章 戲法第186章 第二抓·抓
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第212章 大三元(八)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第248章 劉郎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第53章 鳴天下(二)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第294章 點將(下)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第59章 道(三)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第82章 四君子(下)第216章 官人,小心第131章 解元(下)第123章 去第334章 西風烈(下)第55章 鳴天下(四)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第129章 中(下)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314章 一荷渡湖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第214章 古怪的婚禮(上)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第230章 大中庸(下)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八百五十一章 契機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第220章 處女地(二)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第232章 割(一)六百三十九章 始第206章 大三元(二)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五百十一章 逆天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四百九十二章 誰聰明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第243章 號角第100章 區別(上)九百零四章 春天第300章 打雞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章第220章 處女地(二)第297章 走隊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七百五十七章 拜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五百七十八章 並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第11章 小鳥小飛(下)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第232章 割(一)五百十三章 衣服第94章 講仁(二)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第116章 談生意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九百十七章 臘梅八百零三章 道心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119章 解試第328章 光榮第59章 道(三)第62章 召見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第92章 爭琴第327章 等待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第268章 戲法第186章 第二抓·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