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九章 越長越大

五百八十九章 越長越大

鄭朗臉色變了變,迅速又鎮定下來,和顏悅色地問:“樑王殿下可安好乎?”

“託鄭相公惦念,殿下安好。”

“近來可修學業乎?”

“時間讀書,但我不解,近來鄭相公所著仁義,我朝也有所流傳……”

趙禎蹙起眉頭,嘴角動了動,最終沒有說。

鄭朗說:“難道那本書寫得不對嗎?”

韓迥說道:“對也對,爲何鄭相公所授仁義與你所寫的仁義不一樣?”

“那是必然,”鄭朗徐徐答道,心裡面卻在琢磨,沒有想到這本書這麼快流傳到契丹,只要到了遼國小皇帝眼中,肯定會產生懷疑,但不要緊,繼續說道:“這本書是寫給我們宋朝人看的。韓大夫看過我的仁義,可看過我的中庸?我朝與貴國不同,我朝文治乃久,疏忽了武功,故仁義中多有激勵之言。這也是一種陰陽的調節之道。貴國情況與我朝不一樣,以武功聞名於世,重武輕文,故我與樑王交流時多授文治之法。可是我又帶樑王殿下多次狩獵,乃是勵其不忘武功也。”

趙禎與一些知道內情大臣一起露出笑意。

爲此,鄭朗刻意說過,契丹稟程唐朝的一些制度,胡漢分治,看似做得好,實際乃是一個無解之題。雖然幽雲十六州漢文明不及中原文明,但遠比契丹遊牧文化先進。不吸收幽雲十六州不能治理。一吸引,契丹人放棄原先的遊牧文化,學習漢人文明,最終必然墮落。不是從遼興宗開始的,而是自蕭燕燕就已經開始。如果鄭朗授其太子原先儒家的仁義,再加上勵其遊獵,最後這位契丹儲君不知會變成什麼怪胎。

所以馬家子弟馬保忠言強天下者儒道,弱天下者吏道,希望遼興宗大倡儒教。被遼興宗拒絕。什麼原因,遼興宗肯定說不出來道理,但他直覺感到一旦真的這樣做,對契丹很不好。

但這種交融。也給宋朝帶來一些不利的因素,一部分幽雲十六州的漢人契丹化,文明沒有契丹化,生活習慣、起居、穿着契丹化,這更增加了收復難度。

韓迥不能言。

鄭朗道:“謝過樑王殿下關懷。”

從他手中將信接過來。

鄭全節在邊上說道:“我奏國母命,也問鄭相公一件事。”

“請問。”

“國母讓臣問你,當初你與我主立下約定。若是五月不得逃離我國,就會歸降我朝,另外還有一條約定,以後迎娶魏國公之女。不知道鄭相公何時履行這個約定?”

殿下傳來一陣議論聲。

若是如此,鄭朗名聲可不大好聽了。

鄭朗嘆了一口氣,有的事他一直不想說的,然而契丹一次次想要挑唆,不得不說。看着四位使者。又看着趙禎說道:“我在北朝時,我朝有人議論,說讓我當學蘇武。不失氣節。錯也,若是學蘇武,我必死無疑。我們宋遼兩國,與漢匈奴情況不同。漢與匈奴乃敵對之國,漢武前,兩國也有和親,也有一些賞賜,然沒有歲貢。宋遼兩國自澶淵之後,乃是兄弟之邦。我若真的投降貴國,我主必忍辱屈之。但我不降。爲了不影響我朝給予貴國的龐大歲幣,又要給我朝一個交待,必將我殺之。反正我與我朝斷絕聯繫,隨便找一個理由推辭,即可搪塞過去。”

“只要我不逃出來,又不肯降。必死!當時我答應前往,乃是我朝正在與西夏作戰,兩面開戰,必對我朝不利。然我幼年十分荒誕無稽,後來僥倖發奮讀書,深受太后與陛下寵愛,無以回報,爲國家計,答應前往一行,以免兩國盟約發生不好的意外。河曲之戰過後,我主爲臣安全計,曾勸臣不要去貴國,以免身遭不測。那時,你們遼國與西夏開戰,雖因爲意外,慘敗之,反觀我朝,與西夏之戰,卻屢屢獲得大捷。爲什麼我還要去,國無信而不立!”

四個使者臉上都有些臊紅。

相比於契丹的乘火打劫,宋朝做法十分忠厚。

這件公案翻將出來,契丹沒有理。

“我前去也做好不測的打算,但我死無所謂,兩國必然交惡。故又做了一些安排,非爲自身安危着想,乃是爲兩國計也。終是有些託大之舉,北朝一行,比我想像的艱難。一度貴國讓我與我朝隔絕,幾乎不得相見,但最難的不在此。到了秋天,貴國國母幾次相逼。那時,貴主需要時間做一些安排,畢竟一旦我剛烈而死,貴國得不到我的人,反與我朝交惡,得不償失。我也需要時間,等待春捺鉢從女直處逃走。經貴國國母相逼,形勢非常惡劣。於是我想出一策,與貴國國主定下一個約定。我同意貴國對我使出任何手段,使我歸降貴國。但歸降後,必須以平妻身份迎娶魏國公幾歲的女兒。貴國也允許我用任何手段逃出貴國。無論什麼結果,雙方對此都不得戒意。爲何有此婚約,因爲其女是魏國公之女,貴國國母之親侄女,暫時貴國國母不會找我的麻煩。又有,她小,不會因此而污名節。實際我處境仍是很困難,侍衛有多人被貴國收買,與我朝幾乎不得聯繫,若不是張海冒險一行,帶了一封及時的信函,就差一點讓貴國得手。我不爲自己安全而逃,我更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儒家之道,愛人愛己,連自己都不愛惜,何談愛護別人?但爲什麼我與西夏作戰時,親臨前線,無他,一是便於指揮,一是身先士卒,報效太后與陛下對臣的恩寵與信任。在國家這個大我面前,個人的小我又算得什麼?”

“好,”張方平喝道。

“實際我逃跑時仍危機重重,僅隔三個時辰,貴國便警覺起來。貴國此次做法,我能理解,想得到一個有能力的大臣,使貴國強大。可有幾條沒有做好,對我未做詳細的瞭解。若是不得脫,還有什麼婚約可談?我怎能對一個幾歲的小女孩子產生興趣?說喜歡可以,那是長輩對晚輩的愛護。但怎會動歪念頭,要將她納進房中?她是一個好女孩子,聰明伶俐,天資聰慧。以後此事望貴國不要再議論,以免貽誤她的前逞與終身大事。”鄭朗說道,掂了掂手中的信,遼國這個太子對自己還是很尊重的,自己可不想給他頭上戴一頂綠帽子。

“其次貴國低估我的信念,我反對輕視生命,不愛惜自己。可爲了國家。爲了忠孝,死又有何妨?一旦不得脫,我必死報效國家,報效陛下對臣的信任!三是你們聽信民間傳言,高估了我。這個國家最重要的是需有一個好人君,然後纔是各個大臣,主賢臣明,人君纔是主要的。只要人君賢明。會涌出許多有能力的大臣。又豈止是我一個。比如我做的一些事蹟,非是我一人之功,一是皇上對臣的信任與支持。二是開明的國政,三是羣僚之功。那有靠一個有能力的大臣,就能將一個國家治理妥當的?若是如此,以我朝範希文之賢,爲何新政出來後,騷擾天下,反不得功?又如我朝遇到種種困難,我卻束手無策乎?得到我,貴國也不會強大。失去我,貴國也不會削弱。四乃是貴國之態度。此事過去很久,我對貴國多有善意,貴國於此事上也做得太過份,破壞了兩國之間友好。過去便讓它過去,不應再翻將出來。例如我主持一個密探指揮使,派了一些密探。有西夏,有南方,爲何不派任何一個密探潛伏於貴國?無他,對貴國始終抱着友好的態度。”鄭朗又揚了揚手中的信:“樑王殿下對我有好感,很感謝。那麼未來貴國兩代人君都不會與我朝交惡。爲什麼我要交惡於貴國。此事已往,望四位使者以後勿要再提。”

趙禎擊了手掌,啪啪兩聲清脆的響聲傳出,說道:“幾位北朝使者,鄭卿之言,亦是朕之言。”

說得有理有節有情義,四位契丹使臣個個不能吭聲。

趙禎又舉起手中的酒盅,對鄭朗說道:“卿之忠烈,朕當敬卿這一杯。”

鄭朗草草地將契丹一行再次說了一遍,可是其間的兇險,以及鄭朗壯烈,聊然於表。

有一些正直的大臣,同樣喟然長嘆。

這個鄭朗不管,他索性將中間種種說出來,是怕契丹繼續用此誣衊反間。

事也沒有多大的事,回來後便將過程對趙禎說了,即便趙禎死了,宮中的那位做得不大好,也不是很惡劣,將來那位更是一個不錯的人君,對臣子的信任,往往還超過趙禎。而且信任得太過份了。相比而言,趙禎做得更好一點,種種平衡掣肘,使朝堂一直很安靜。越往後趙禎做得越好。什麼事都有一個度的,趙頊這小子過了這個度。這還是封建王朝,儒家理論治的國,必須得維護這種尊卑有序的秩序。

鄭朗站起來說道:“謝過陛下。”

一仰脖將這杯酒喝下去,又喊來服侍的宮女,低聲說了一句。

宮女將耶律洪基的信,轉遞給趙禎。

嚴格遵守着制度,不越禮制。契丹這些小手段,問題不要緊,不過沒有必要招惹一身騷氣。

趙禎看了看手中的信,本來想說,不用遞給朕,可想了一想,一笑,將信打開觀看,沒有說其他的,僅說了一些慰問的話。不過看來這個契丹小太子對鄭朗感情是不錯。先是笑,後略有些惆悵。

紫宸殿上的對答,引起一些議論。

事後龐籍用此與鄭朗打趣,說道:“行知,我若是你,不用多說,契丹若嫁女,你就答應迎娶,看他們嫁不嫁?”

“嫁什麼啊,難道你忘記了歐陽永叔的事?”

“那不同,歐陽永叔之事,十有八九是真實的,並且此女乃是……”

“替君子隱。”

“得,他是君子嗎?”

鄭朗不言。

是不是君子不要緊,後世他比你名氣要大得多。兩人沒有多說,樞密院要準備辦一件大事,大比。通過這次大比,清晰的看到宋朝各種軍隊的頂尖人材武藝真實情況。還有保丁……

但鄭朗還在悄悄辦另一件事,“營救”西夏太子……

元旦漸漸近了,鄭朗從樞密院下值,又看到樑懷吉,樑懷吉將他攔住。

鄭朗頭很痛,不用說,小公主又出宮了,早晚得讓這個小公主害死的。樑懷吉剛要說話,鄭朗伸手攔住,看了看四周,沒有人注意,對他說:“你帶我上樓。”

“喏。”

帶到樓上,進了雅間,看到趙念奴,先施了一禮,然後說道:“公主殿下,你我之間不能這樣相見。若是讓他人得知,傳出去,不但沾污臣的聲譽,也沾污了你的聲譽。”

不能見面了,不但趙念奴越長越大,還是“有夫之婦”。沒人知道問題不要緊,有人知道,再加上那個蕭觀音,自己跳到黃河裡也休想洗得清。

“我知道,”小傢伙抿着嘴,有些不喜,又說:“我見你,只想問兩個問題。”

“那你快點問。”

“我託你辦的那件事,你辦好沒有?”

“你還小,離婚約尚有很長時間,放心吧,我會守護你的幸福。但不是這樣守護的,至少不能隨便見面。那不是守護你的幸福,是在害你。”鄭朗愁眉苦臉地說。看來是不是要派人打聽一下宮內的事,誰在教育這位小公主,讓她勸一勸趙念奴……主要還是小,不知人情世務,讓鄭朗感到很苦逼。

“嗯,我還問一個問題,人會不會越長越大?”

“是啊,爲什麼要問這個?”

PS:這幾天又來大姨媽了,更得不少,請原諒。看看明天能不能恢復過來。()

第336章 小戰(中)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第241章 黎明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第155章 冤(下)第313章 瘦身第122章 大功告成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第282章 魚鱗塘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第311章 色賴有一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第148章 銅錢第190章 膽大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四百零二章 呂夷簡的用意上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第339章 放巴士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第9章 小鳥小飛(上)第81章 四君子(上)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第85章 第一觀(上)六百七十四章 幽蘭操中第88章 潔字(下)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第157章 準備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第199章 放榜(上)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五百十四章 糖果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第292章 點將(上)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第188章 第二抓;拖九百零九章 拜將第307章 鄭體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第46章 花之戰·雅詞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第612章 賢相(上)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155章 冤(下)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五百六十章 魔術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第284章 東風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265章 大星第228章 大中庸(上)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第283章 狐威(上)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第2章 修剪八百八十五章 琉璃珠上第280章 依(上)九百十七章 臘梅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第131章 解元(下)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196章 折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第94章 講仁(二)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第72章 糊塗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
第336章 小戰(中)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第241章 黎明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第155章 冤(下)第313章 瘦身第122章 大功告成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第282章 魚鱗塘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第311章 色賴有一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第148章 銅錢第190章 膽大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四百零二章 呂夷簡的用意上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第339章 放巴士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第9章 小鳥小飛(上)第81章 四君子(上)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第85章 第一觀(上)六百七十四章 幽蘭操中第88章 潔字(下)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第157章 準備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第199章 放榜(上)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五百十四章 糖果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第292章 點將(上)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第188章 第二抓;拖九百零九章 拜將第307章 鄭體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第46章 花之戰·雅詞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第612章 賢相(上)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155章 冤(下)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五百六十章 魔術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第284章 東風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265章 大星第228章 大中庸(上)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第283章 狐威(上)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第2章 修剪八百八十五章 琉璃珠上第280章 依(上)九百十七章 臘梅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第131章 解元(下)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196章 折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第94章 講仁(二)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第72章 糊塗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