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

有光的一面,就有暗的一面,有好的一面,就有壞的一面。

相比於孔宗旦的壯烈,橫州知州張仲回與押監王日用表現十分懦弱了,得知儂智高大軍前來,二人立即棄城而逃。事後朝廷也不怪,無法守,要兵無兵,要糧無糧,要牆無牆,即便狄青前去,也守不下橫州這座小城。

儂智高始改天南國爲大南國,號仁惠皇帝,大赦境內,冊封百官。然後兵鋒再次延伸,進入貴州,知州李琚棄城而逃,入龔州,知州張序棄城,入藤州,知州李植棄城。入梧州,知州江鎡棄城。不過嶺南再次出現壯烈的一幕。叛軍兵力到達封州,封州更小,還沒有橫州面積大,更不用說有城牆了。而且因爲在嶺南的腹心處,離廣州近,老百姓從不知兵事。有人勸知州曹覲象其他知州一樣,趕忙逃跑吧。

曹覲正色喝道:“我乃國家守臣,賊至,有死而己,敢言避賊者斬!”

遂召兵士,很可憐,僅召集了一百來兵士,還不是正規士兵,皆是土兵,根本沒有任何戰鬥經驗,而儂智高手下已經達到數萬人之衆!就是這麼大的懸差,知州不避死,手下更不避死。

都監陳曄引一百餘鄉丁、弓手迎擊,是雞蛋往石頭上碰,一百人根本不可能戰勝幾萬人,一戰而敗,兵將敗走,曹覲被執,不屈而罵。儂智高有些心寒了,除了陳珙外,一路行來,自橫山寨開始,寨主張日新,邕州巡檢高士安,同巡檢吳香戰死。張立等人不屈而死,其他諸官或逃走,但幾乎無任何官員投降。

所以儂智高想令曹覲屈服,派人反覆招降。且說,從我,得美官,付汝兵柄。以女妻汝。

曹覲不拜降,且罵道:“人臣惟北面拜天子,我豈從爾等而苟生耶!速速將我殺死吧。”

儂智高猶惜不殺,將他關在船裡,曹覲拒食求死,又將懷裡的印章授其從卒,說。我要死了,你若能有生機,請將它獻給朝廷。

見其不屈,儂智高害之,至死罵賊聲不絕,投其屍於江,時才年三十五歲。

再入康州,康州知州是趙師旦。乃是趙稹的侄子,以蔭補得官。也許正統的士大夫會對這樣的官員譏諷嘲笑,但就是他。再次綻放出宋朝一些官員壯烈的風采。

叛賊既破邕州,順鬱水而東下,趙師旦派人刺探賊勢,探子回來稟報說:“賊勢太大了,諸州守臣皆棄城逃走。”

趙師旦喝道:“你也想我做這種貪生怕死的官員?”

斥候不敢言。

乃大索境內,得到儂智高的諜者三人,全部斬首。開始徵兵,康州稍大一點,還有一個城牆,讓他徵得三百鄉兵。比曹覲條件要好一點。賊兵前鋒已至,趙師旦開城門出戰,殺數十人,日暮,賊兵稍去。

趙師旦返回城中,對妻子說道:“明日賊兵主力會到達康州。我手中兵力太少,必不敵之,但我身爲朝廷命官,不能逃跑。可你們不同,你們僅是我的家人,留下來是死,無益也。”

將州印交給妻子,讓妻子帶着兒子隱藏起來。

又召部下殿直馬貴與兵士吃晚飯,馬貴與將士害怕,吃不下去,唯趙師旦與平時一樣,飽食之。入夜,馬貴等人臥不安席,趙師旦即睡,大鼾。第二天,儂智高主力到達,對康州發起進攻。雖有城牆,然城牆太矮小了,險象環生。有人勸趙師旦迴避,趙師旦說道:“戰死與戳死有何區別?”

只求死!

於是三百多將士一起高呼:“願爲國家死。”

至城破,無一兵一卒逃亡,全部壯烈犧牲。城上箭矢盡,趙師旦與馬貴退還,據黨而坐,儂智高麾兵鼓譟而入,趙師旦大罵道:“餓鐐,朝廷有什麼對不起你的地方,乃敢反耶?天子發一校兵,汝無遺類矣。”

儂智高大怒。

他最怕的就是有人說這件事,宋朝對他們父子不薄,不但從未徵加任何稅賦,而且扶持其父上位,平時偶爾還有一些賞賜。謀反乃是其野心,沒有任何大義可言。想了大半天,還是黃氏兄弟替他想出一條理由,今天既得罪交趾,中國又不納我,無所自容,止有反耳。

但這條理由不能認真分析的,除了不懂的人能被蠱惑外,稍懂一些內幕的人,便站不住腳。一旦讓趙師旦將真相揭穿,手下將士必然人心渙散,於是立將趙師旦與馬貴殺害。

再入端州,知州丁寶臣棄城逃走。然而丁寶臣乃是宋朝有名的文人,與許多士大夫交好,其死後歐陽修與王安石作寶臣墓碑,多胡亂篡改史實,稱寶臣曾出戰,有所斬捕,不勝後乃去。爲此,鄭朗與歐陽修發生了爭執,但那是以後的事了。

拿下端州,前面就是廣州。兵至兩天前,多有告急者,但攤上了一個胡塗知州,仲簡以爲妄言,不對告急者賞功,反將告急者押往大牢,又下令道:“有言賊至者斬。”

不相信,五月初一儂智高奪邕州城,纔不到五月二十,儂智高叛軍怎麼進軍到端州?乃賊至,始令百姓入城,廣州非是其他州府,有百姓十幾萬戶,這些百姓多分散在各縣郊區。一下子帶着大量行李蜂擁而來,即便廣州城有數道城門,也急納不得。爲了躲避賊害,民爭先入城,以金貝賄賂守門兵士求入,相互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對此鄭朗原先也不大注意,嶺南在宋朝,幾乎成了一個隔絕的世界。直到臨近準備用兵時,鄭朗纔想了起來。但那時調動已晚,並且仲簡雖不好,在守衛廣州城時有功,不象其他官員,聞風而逃。一旦廣州城落入儂智高手中時,損失就會更嚴重了。

因此,明知仲簡做得不好,但沒有動彈他。

賊兵到達,許多百姓不得入城,於是一起附賊,賊勢益張。

……

儂智高謀反之時。朝廷正在商議制樂。

若在後世,音樂僅是一種藝術,但在這時代性質截然不同,幾乎與禮位置對等。然而五代更替,許多樂器尺寸,音律高低多有變化,不能統一,趙禎在皇祐元年下詔,曾讓諸臣商議。

對此,鄭朗興趣一直怏怏。在他心中禮位置還是很重要的,這是維護封建統治的依據。但樂卻不同,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到了宋代,也成了一種娛樂活動,要麼,能陶冶人的情操。

諸臣爭執不下,鄭朗一直沒有參與。

吏部南曹範鎮便根據周漢種種記載。上了一篇很長的奏摺,以古人記載,推斷各種樂器標準。音律高低。奏摺送到詳定所,範鎮自謂得到古法,然而集賢校理司馬光數之論難,以爲不合。

繼續爭執當中,實際趙禎內心處大約與鄭朗差不多,不管誰對誰錯,只要有一套標準執行,以免現在諸樂混亂即可。趙禎看到已爭執了三年時間,便讓鄭朗主持詳定樂律。

實際樂律之爭,不僅是這三年。從趙匡胤一朝時就產生了爭執,趙匡胤認爲雅樂聲高,不合中和,詔臣工和峴以洛陽銅望臬石尺爲新度,以定律呂。趙禎時,蕭蕭又言樂器不諧。再以精通樂理的李照考證古律標準。所以前樂稱和峴樂,景祐時又稱李照樂。但通音樂的不是李照一人,例如鄭朗與司馬光等人皆精通樂律,有的大臣聽到李照樂後,依然認爲不美。於是諫官與御史交論其非,又復和峴樂。其後又詔阮逸與胡瑗參制,更造鐘磬,鐘磬制好,多有不和滋樂聲,故臣工對阮逸樂產生質疑。

又詔範鎮與劉凡、楊傑等臣工再議樂理,範鎮用了三年時間,才詳定樂理,上了此奏。仍然有司馬光等大臣產生懷疑,到宋徽宗時,又讓蔡京主持魏漢律法,破先儒累黍之非,用夏禹以身爲度之文,鑄帝鼐、景鍾。雖然蔡京是宋朝有名的奸臣,但論樂雅乃是蔡京所制之樂最雅,這才成爲真正的標準。

其實樂法很瑣碎,不但樂器的大小尺寸,還有材料,做工,音律的制訂與標準,樂工演奏時的技巧,都能使音樂產生變化。

鄭朗領旨後,只好將範鎮、司馬光與劉凡、楊傑等人再次召集,先從鐘磬開始。皇家之樂,一爲雅和,二爲洪正,鐘磬乃是最重要的樂器,次之壎、篪、琴、阮、笙、簫、箏、瑟、築等樂器。

先從樂器開始統一,再統一其樂律。

標準先是從種種古文字中尋找其記錄,再根據這些記錄製作樂器,推敲其器成後所有音律,以及材料的使用效果。鄭朗主持,諸臣協助,但經過了很長時間,直到鄭朗離開京城時,各種樂器還沒有一一製作出一個標準。直到兩年後,諸樂才勉強大成,但依然產生了爭議聲,認爲一些樂律中有一些不和諧的雜音。

孔宗旦遇害的消息傳到京師。

叛亂勢大,龐籍將鄭朗請到西府商議,順手將孔宗旦寫的信遞給鄭朗。

信上文字寫得很從容,再三言朝廷不可輕敵,關於家人與自己孔宗旦一字未提。

看着這封信,鄭朗忽然哭了,眼中滴出淚水,向南方遙拜下去。

執政時久,鄭朗爲了大局,沒有做婦人之仁,刻意放南方糜爛,好讓自己計劃得逞。南方糜爛不嚴重,自己請求對南方用兵,必遭大臣阻攔。但不用兵,南方不能安定,就無法開發長沙地區與嶺南地區,因此,在這盤大棋上許多人必然成爲犧牲的棋子,包括孔宗旦。

做法是對的,可鄭朗兩世爲人,皆是不惡,孔宗旦之死,鄭朗也要負許多責任,一是感動,二是懷着內疚,因此鄭朗哭了。

又喃喃道:“我害宗旦矣。”

龐籍不知道鄭朗的想法,認爲鄭朗去年就斷定儂智高必反,但沒有多做佈置,心中自責才說出這句話,可去年又怎麼辦呢?儂智高未反,難道朝廷能向南方大肆派兵?那是嶺南!

一旦去年就這樣做,會遭到無數大臣彈劾反對。

但鄭朗這一垂淚,事情大條了,趙禎聽聞後,追贈孔宗旦爲魯國公太子保,又於報紙刊登其事蹟,激勵人心。讓文武百姓向其學習。隨後,種種不好的消息飛快傳到京師。

廣端州都巡檢高士安與儂智高戰於市舶亭,爲賊所敗。無他,兵力相差太多。高士安手中僅只有數千雜牌軍,不及儂智高十分之一數量。高士安只好退回廣州城,以城據守。

朝廷聞聽大震,若是廣州一失,整個嶺南將全部糜爛,福建路與江南西路皆會危險。

於是商議派軍隊前去鎮壓。

何人爲帥時,諸臣發生了爭執。

最好的人手乃是鄭朗。是文臣出身,戰功赫赫,但鄭朗是首相,不能動不動就讓一個首相領兵,也不合體制,並且宋朝也不能患上鄭朗依賴症。

還有其他人選,狄青。

但他是武將,前去領兵。讓許多士大夫心中沒有底兒。

另外也有一人,張亢,正牌進士出身。可士大夫卻將他劃爲武將範疇,又是鄭朗的嫡系,對張亢,諸臣又免視之。

所以想到另外兩人,餘靖與楊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餘靖是文臣,曾有過在韶州做知州的旅歷,做得還不錯,完葺堡障,以至儂智高謀反後。這些堡障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儂智高不得北上。並且餘靖一直是一個鷹派大臣,不但要鷹派,作爲官員,他愛護百姓,是一個良吏。也就是所選主帥要敢戰。臨陣不會怯弱,但也要愛民,不能讓王全斌殘害四川百姓的事再度發生,以免嶺南叛亂平定後再度有亂。再加上韶州旅歷,餘靖成了最佳主帥人選。

楊畋是進士出身,可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楊家將子弟,在南方呆了很長時間,有與蠻人交戰的經驗。

還有一個原因,兩人正好遇到父喪,在家中丁憂,沒有官職拖累。

所以趙禎選擇了兩人爲主帥,楊畋接旨後感到很苦逼,楊家將身爲武官,一直爲文臣所輕,故自己苦讀儒家學問,考中進士,就是想擺脫身上武將世家的身份。可朝廷仍然一直將他當成武將用,早知如此,不如學習武藝兵法,索性做一個武將得了。

怏怏不樂來到都門,辭以喪服,不敢入見。趙禎賜自己所服的御巾,讓其入對便殿,語良久,當場加官,拜起居舍人同知諫院,是文官,實際依然當楊畋爲武將。

儂智高兵臨廣州城下,唯有韶州知州陳曙敢於領兵討伐儂智高,戰績不詳,估計未討得便宜,但勇氣可嘉,尋遷爲廣西路鈐轄,與廣東路刑獄使李樞共同捉殺蠻賊。

孔宗旦如此忠烈,使趙禎對江東三虎與山東四瞪眼等數名酷吏印象扭轉,遷王綽爲江南西路提點刑獄使,以備儂智高糜爛到江西。

再遷二人。

一是王德用,乾元節契丹來使,遼使曾經問了一句:“黑王相公乃復起邪?”

於是讓已致仕的王德用復爲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鄭州。

二是以狄青爲樞密副使。

實際重用二武將,乃是以防不測,一旦南方糜爛,趙禎擔心契丹會藉機南下,南北夾擊。故用王德用與狄青,對契丹進行震懾。

許多大臣不解,對前者任命沒有異議,爲相許多年了,而且年老,不會危害國家安全,但對狄青的任命,許多文臣不服氣。即便鄭朗也不大讚成,趙禎有趙禎的用意,狄青軍功也能擔任西府副相之職,不過與宋朝體制不合。有武將爲相,例如王德用,但是在王德用遠離軍隊,年老時纔給的榮職。此時狄青還在率領軍隊之中,一旦任命副相,必引起文人的反對。

趙禎不是嘉賞狄青,而是害了狄青。

授書下,御史中丞王舉正言青出兵伍爲執政,本朝所無。左司諫賈黯、御史韓贄亦以爲言,趙禎不聽,主要南方有警,幾位大臣反對了幾句後,沒有再說話。

狄青從府州趕到京城,趙禎接見,敕旨賜狄青藥除臉上的刺字,狄青指其面說道:“陛下擢臣以功,不問門第,臣所以有今日,由面涅耳,願留此以勸軍中將士爲陛下效力,不敢奉詔。”

趙禎聽了很感動。

鄭朗聞聽後卻更加皺眉頭,雖從范仲淹慶曆新政開始,直指宋朝官場時弊,以資論輩,包拯等人又上書說過此事。但宋朝的官場還是多以資論輩用人。范仲淹與包拯說沒有關係,這是士大夫內部的矛盾。話多狄青嘴中說出來不對了,那是武將對宋朝官場時弊的質疑。試問,在宋朝一個武將有什麼權利對文臣指手劃腳?

又不知道怎麼勸說,難不成對狄青說,你懇求皇上罷免你樞密副使的職位吧,或者學習王德用做士大夫的乖孫子?狄青會聽否?

想來想去,鄭朗只想出一個辦法,將狄青帶上,留在身邊,一直留在南方,不斷地將他身上的價值壓榨出來,然後再交給士大夫慢慢折磨……

賈黯又言餘靖與楊畋應皆許便宜從事,朝廷讓餘靖知桂州,經制廣西路,賊東向,則非餘靖所統,不能命令共衆,兩人指蹤不一,則下將無所適從。不若付靖經制兩路之權。

餘靖也感到不便,自言今賊在廣州,而使臣在西,非臣之志也。

於是授命餘靖經制兩廣種盜賊。

朝堂中雖種種設備,但對儂智高仍然看輕了,以爲餘楊二人一去嶺南,便可以將賊平定。只有鄭朗一人心中清楚,麻煩很大的。不過也沒有關係,儂智高事件,未必是壞事,在鄭朗腦海裡,計劃更加龐大。但必須讓諸臣感到痛疼了,才能聽從自己的計劃。

可鄭朗沒有想到,有人已經將矛頭對準了他。RQ

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第208章 大三元(四)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第186章 第二抓·抓第57章 道(一)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第196章 折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八百二十八章 笑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第337章 窟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第307章 鄭體第327章 等待五百零七章 渾沌中九百十七章 臘梅八百六十八章 河湟一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第243章 號角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六百三十六章 爲誰戰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34章 考(上)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第38章 謝絕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第157章 準備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第190章 膽大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第260章 天網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八百八十五章 琉璃珠上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第240章 出手(下)五百七十章 平衡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42章 花會(下)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第64章 天堂(下)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第138章 大案子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六百零二章 宮變下第347章 在路上(上)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第53章 鳴天下(二)第263章 悲絲(上)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第218章 找朋友(下)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第5章 約定(上)六百十六七章 戰後下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第175章 興趣第363章 最強折家軍(五)七百七十五章 諡號四百零二章 呂夷簡的用意上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第114章 粉琴第7章 坐禪三百九十一章 守護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五百二十五章 高折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第239章 出手(中)第89章 長嘯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七百零八章 惰性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七百五十七章 拜第200章 放榜(中)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五百六十一章 追第24章 三疊陽春
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第208章 大三元(四)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第186章 第二抓·抓第57章 道(一)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第196章 折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八百二十八章 笑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第337章 窟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第307章 鄭體第327章 等待五百零七章 渾沌中九百十七章 臘梅八百六十八章 河湟一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第243章 號角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六百三十六章 爲誰戰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34章 考(上)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第38章 謝絕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第157章 準備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第190章 膽大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第260章 天網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八百八十五章 琉璃珠上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第240章 出手(下)五百七十章 平衡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42章 花會(下)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第64章 天堂(下)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第138章 大案子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六百零二章 宮變下第347章 在路上(上)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第53章 鳴天下(二)第263章 悲絲(上)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第218章 找朋友(下)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第5章 約定(上)六百十六七章 戰後下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第175章 興趣第363章 最強折家軍(五)七百七十五章 諡號四百零二章 呂夷簡的用意上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第114章 粉琴第7章 坐禪三百九十一章 守護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五百二十五章 高折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第239章 出手(中)第89章 長嘯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七百零八章 惰性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七百五十七章 拜第200章 放榜(中)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五百六十一章 追第24章 三疊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