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

鄭朗看着趙禎表情,心中萬分歡喜,難道趙禎難得不做偉哥,要雄起一回?

不過契丹兩戰輸得太慘了,敗可以,但不能敗得這麼慘,比史上葛懷敏在定川寨的戰役敗得還要慘,至少葛懷敏還堅守僵持一段時間,兵馬也不及契丹之衆。

鄭朗徐徐說道:“陛下,契丹之敗,乃是主帥無能所敗,非是契丹軍隊羸弱如此。”

腦袋瓜子一定要清醒,此時契丹仍然象後來的美國那樣,只是自遼興宗以來,智商越發下降,沒有美國狡猾罷了,國家軍事力量卻是相當的。硬碰硬,其他各個要素是平等的,仍然是契丹軍隊最強大。沒有必要招惹契丹,要將主次得分清楚,麻煩一個個地解決,西夏纔是麻煩的根源,至於交趾,鄭朗預防,但心中並沒有當一回事。

一句話讓趙禎冷靜下來。

先冷靜的是沒藏訛龐,做得也不大好,黃河岸邊一戰,他爲留下一條後路,追擊了一會兒後,將契丹敗軍放過。這是錯誤的做法,放過了契丹就會買你的情?換元昊在此,就不會犯下這等低級錯誤。因爲他這一放,契丹人認爲他心虛了,繼續準備發起戰爭。沒藏訛龐還沒有想到他這一放,犯下一個錯誤,準備派出使者去契丹請和。又派使來宋朝感謝宋人的弔喪。

楊守素說宋朝圖謀不詭,沒藏訛龐不相信,繼續認爲宋朝軟弱,不過契丹沒有停兵,不敢請求宋朝交出沒移父女,也在貪圖青鹽走私之利。至於楊守素說兩國得立即劃分好疆界線,立約不得收留對方百姓,沒藏訛龐根本就聽不進去。若將疆界線劃分好了,如何才能佔據屈野河那片肥沃的土地?現在不得侵耕,但難道宋朝一輩子將狄青放在府州?只要與契丹戰息,狄青不在府州。就可以繼續侵耕,爲自己謀利。

派使僅是安撫宋朝,讓宋朝繼續默契地對西夏進行支持。

九月,趙禎復加富弼爲禮部侍郎樞密副使。以前救災,多聚災民於城中,煮粥食之,饑民聚集在一起,就怕這個聚集,軍隊也是如此,爲什麼北方軍隊一到南方多有瘟疫。因爲人一起扎堆了,一人染病,能迅速傳染於全軍,故多爲疾疫而死,或者因爲官員怠慢,或者因爲救援糧食不足,待哺數日不得繼而死。

後來朝廷陸續地用了鄭朗以工代賑法救災,做了一些實事。不過是各州零碎的安排,效果減弱,但在動工前。依然用此法聚集災民。富弼做了一些改進,擇豐稔五州,勸民出粟,再加上官倉,隨所在擇公私廬十餘萬,散處其人,山林陂坡之利,聽流民取之,其原來主人不得禁,考覈的官員說活人五十萬數。估計是誇張了,整個受災地區最多也不過二百多萬百姓,肯定沒有那麼多。但肯定救了許多災民。

宋朝救災,一爲朝廷,二爲一些善心的大戶人家,三爲寺院。後人往往爲了貶低宋朝。誇大後兩者的作用,貶低前者作用。大戶與寺院在救災中是有一些卓越的表現,但不會起到百分之十的作用,而相比於雙方的收入,朝廷稅務及專營肯定佔不到國家收入的百分之五,而後兩者會超過百分之五十六十。朝廷纔是救災的主體。

往往救災過程中表現出色者,比戰功升遷還要快。

朝廷詔書下,鄭朗還提前寫了一封信給富弼,請他答應。

九月下旬,富弼終於返京重新擔任樞密副使,王素將布帛送到唐隆鎮契丹中軍大營後,返回陝西,朝廷下詔,讓他返京擔任知諫院。至此,樊樓宴參與的五名大臣,以及提及的王素,鄭朗學生呂公著,包括鄭朗在內,一共八人,鄭朗自己不算,呂公著還在勘磨期不算,其他六人有五人在京師擔任各個要職。

十月,先前進張氏爲美人,再進爲貴妃。皇宮離奇的刺殺案,看出來的不僅是夏竦一個人,還有起居舍人王勢,進奏說賊根本起於皇后合前,請究其事,想動搖曹氏地位而陰爲張美人上位。趙禎以王贄之言諭何郯,何郯說道:“此奸人之謀,不可不察。”

鄭朗聽聞此事後亦是無語,幸好曹皇后當天晚上就在趙禎身側,表現優秀,否則有可能讓趙禎得逞後,後宮又要鬧出大事了。何郯進諫後,趙禎乃止。何郯是一把雙刃劍,用對了地方,效果顯著,用錯了地方,就會讓人頭痛萬分。

趙禎繼續用張氏有扈蹕之功爲託辭,進位貴妃。這個漂亮的小貴妃,鄭朗一直沒有看到過,對於趙禎這些小動作,鄭朗也不作聲。

這是趙禎的愛情!

隨着這愛情的綻放,宋朝最輝煌的時候也隨之到來。所以說美女是水,但未必是禍水,得看這個水怎麼流了。

接着大事發生。

範祥二次上書,請變兩池鹽法,第一次上書準,但詔範祥與程戩共議,戩與範祥議不合,正好家母過世, 回家丁憂,由是前議廢罷。丁憂回來後,範祥看到鹽政中的種種弊端,忍無可忍,再次上奏,請議改革鹽政。

東府議其奏,鄭朗玩味地看着這篇奏摺。

宋朝幾項專營,後來到爲斂財又發展了醋專營,都出現許多弊端,有許多大臣對之改良,若說做得好,便是範祥的鹽政改革做得最有效果。

但是……

很麻煩的!

先說用工,東南亭戶之苦,還算好的,國家很少規訂數量,多勞多得,若超過一定數量,國家會以名爲浮鹽,略略提高價錢收購之。雖苦,仍沒有陝西鹽戶與川峽鹽戶之苦。陝西是落後的勞役制,強迫性應役,沒有任何人身自由,應役期間每年最少向國家交納十一萬斤以上的鹽,二斤半鹽國家才付一文錢!所得待遇便是全家免役,歲給戶錢四十緡,日給二升米。看似不錯,不亞於中禁兵的待遇。實際不是,解鹽開採成本極低。但或多或少需要一些成本,這些成本也是鹽戶自己掏腰包的。再者,軍營那些兵士有刀有箭,上級軍官都敢剋扣。況且鹽戶,實際有三分之二實打實的到鹽戶手中就算不錯了。爲何被稱爲史上第一長者皇帝趙匡胤這樣做?

無他,且看米價,從趙匡胤到宋真宗初期,一斗米價大約在二十文錢浮動,麥價十文到十二文,慶曆初七十文。此時漲到九十文到一百文,麥五十文。若鄭朗做得不好,還會上漲,四年後能漲到一百二十文到二百三十文,無他,乃是多災多害,商人哄擡起來的。直到王安石變法後,實施了農田水利法。一場罕見的大旱災過後,連年五穀豐登,國家又在執行均輸與市易法。又執行了新倉法,米價纔回落到五十文到八十文,最低時黃州一斗米僅二十文。絹價趙匡義時一匹一千文,慶曆戰爭過後,最高峰漲到一匹三千文,現在漸漸回落,仍保持均價一千三百文到一千五百文之間。當時趙匡胤認爲內藏庫有五百萬貫便是一個夢想,今天五百萬貫不夠朝廷塞牙縫!

趙匡胤時執行這一政策,對於鹽戶來說是很照顧了,但物價在飛快上漲。如今還是這些待遇,鹽戶過得苦逼無比。還不是最苦的,川峽更苦。川峽許多地區因爲朝廷掌控不足,於是半私半公,不是解鹽,而是井鹽。官府繼續使用勞役制,待遇更差。官府算好一點,那些私人的蠻族豪強們執行的是兩三千年前那種苛酷的奴隸制,部曲奴隸待遇連春秋都及不上,作爲私人鹽戶,待遇甚至不及畜牲。

然後是鹽法,朝廷將全國分爲兩個地區,一爲官府直接買賣的地區,說私人豪強做得不象話,官府呢,一些官吏聯手,利用抑配與科敷等手段,反覆輾壓,例如陳州原先鹽價僅是三十一文,如今漸漸破至兩百多文,向三百文大關進軍。百姓不願意買,官府便強行向百姓進行攤派。做爲皇帝的趙禎肯定不會這樣想的,派人來查,俺們爲了國家好,實際名爲國家,實爲自己腰包,國家卻替他們背了黑鍋。

官府的不行,再看私人的。

也就是通商法地區,真正通商法地區僅是河北,朝廷安撫河北百姓,抗禦契丹侵犯,以及防止契丹鹽的入侵,採用了真正的通商法,以及其他一些優惠措施。除了河北,再到南荒,哪裡朝廷實在管不到。其他地區通商法就是買撲制,就是這個買撲製出現大問題了。

纔開始實施買撲制是好的,趙匡義雖是化學大師,但對老百姓來說,確實做得不錯,能算是一個愛民的皇帝,西北戰役打響後,需要大量物資,這個動輸很困難,多從江淮而來,經大運河到京城,再去長安,中間還有一個要命的三門峽,到了長安不能通航了,即便通航也只能是小船隻,多是陸地運輸,但當時作戰地區更遠,夏州、靈州,陸地運輸距離更長,在這時悲催的運輸條件下,成本會是幾何?若用僱傭制,給得少百姓怨,給得多朝廷沒有這麼多錢。第二是採購,讓官員採購物資,或貴或踐,中間有無數貓膩。特別是這麼長距離運輸,僅是損耗就可以做許多文章。

所以將原先的便錢匯兌政策發揚光大,讓商人來京城買茶引、鹽引,然後向西北運輸物資,用茶引鹽引到江南領取茶葉、鹽礬運向所謂的通商區經營。最後爲了便利,發展成爲將物資送到西北,在西北直接領取茶鹽礬引。於是又出現一樣新事物,交引鋪。看到有利可圖,特別發展到後期,交引政策漸漸腐敗,運送溼黴糧食前去西北,只要塞一些禮物給官吏就可以拿到相關的交引,得利頗大,許多中小商人也紛紛參與。但交引兌現手續繁瑣,許多中小商人有能力將物資送到西北,卻沒有能力去東南經營茶葉鹽礬等買賣,越往後發展,這項政策成爲豪門大戶的玩物,中小商人就越無法參與,所以得到交引後,東京城的一些大型金銀鋪、彩帛鋪、停榻(貨易客棧)、質庫(當鋪)開始倒賣這些有價證券,最後以京城南通巷一帶的金帛鋪爲中心,形成了交引鋪集聚點,大肆交易交引。但中小商人害了國家,所得利仍然很少,交引到了交引鋪。在這些大商人打壓之下,壓幅高達百分之五十,到了蔡京時一度高達百分之九十。

唯獨的好處便是宋朝便出現類似證券的產物。

一開始是好的,就象易經卦象的變化。陽到極處開始轉陰,隨之種種弊病接連而來,官商勾結,加擡、虛估,甚至將那些溼黴糧食運到西北。至於查,查不得,例如現在。許多宗室子弟與外戚,包括高家與曹家在內,都有參與,怎麼查?惡劣的時候,三分之一糧食根本就不能吃,不得不倒掉,但這些拉圾不能小看了,是一車車從江南運向西北的。一斗價值好幾百文錢!

朝廷看到這樣下去不行啊,於是改革,與茶葉一樣。在鹽引上做文章,可鹽引不捨放去,變來變去,始終不成功。這纔有了範祥這次鹽政革新。

具體做法:

陝西解鹽舊禁鹽地一切通商,用通商法代替禁榷法,說商人不好,官府做得更差,先讓鹽交易活躍起來,鹽入蜀者不問,指四川北部與漢中地區。川峽產鹽,多是南部井鹽,北部卻是嚴重缺鹽,但四川除了成都盆地外,其餘地方多山,於是食鹽成了四川北部百姓一個最大的難題。准許鹽流通突破地域性的禁錮,向四川北部流動。一個很了不起的進步。

第二個不用物做鹽引,那些腐糧與陳糧俺們不要,想要鹽引,拿現錢來,沒有銅錢得拿出布帛代替,才發放鹽引。這是由今年陝西大豐收所帶來的底氣,現在有了三白渠,不但豐收,陝西還有大量糧食積餘,範祥更有了說話底氣。這更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就是這個,出現問題。

歲課入席爲鹽三十七萬五千大席(一席二百二十斤),授以要券,即池驗券,盡馳兵民輦運之役,開發陝西池鹽,抗阻西夏青鹽帶來的衝擊。朝廷現在有意放私鹽入境,可就是不放,私鹽也禁止不了。所以用此策,增加陝西本地產鹽量,衝擊西夏青鹽流向宋朝。

又做了一個補策,從延州開始一直到渭州,募人入中池鹽,給券,給予種種優惠的政策,將鹽運向這些緣邊地區交給官府,運至後私人不得出售,以免走私鹽混雜,一律由官府統一銷售。使緣邊地區成不一個隔離帶,杜絕私鹽入侵。

再獻一條與鹽無關的提議,慶曆戰爭時,國家財用缺乏,一切物資以引代替,鐵、炭、瓦、木之類物資只要運到軍中,就給各種交引,到現在朝廷還沒有將交引一一兌現。戰爭結束,繼續有官商勾結,將這些不相干的物資向軍中調動,支持各種交引。當地人不會去江南做茶鹽生意的,但沒有關係,拿着這幾年後的交引去京城交引鋪,便可以將現錢換回來。與後世的期貨很類似,但是一點也不讓人喜歡,這是在吸國家的血,吃國家的肉,國家損失,可是要維持運轉,只好向百姓攤派,形成惡性循環。所要獻策,必須禁止之各州與各軍隊採納這些不必要的物資,發放交引。

原先虛估鹽券與受鹽未賣者(後指鹽引到期但未兌現仍在交引鋪倒買倒賣),派使計其價減迭。這一策爲蔡京提供了靈感,臭名昭著的抄鹽法便是從此策上發展起來的。但此策不是抄鹽法,是良策,用其來減少國家損失。

但防止國內走私鹽惡化,於解鹽產地附近各州,例如河中、河陽、陝、虢、解、晉、絳、濮等地仍然實施禁榷法,形成一條隔離帶,防止解鹽走私氾濫。

所入緡錢並九州芻糧,全部歸於榷貨務以實中都,指統一管理,歸國家掌管,以免被地方官員貪墨。錢仍在官員手中,但統一了,不是散落到各州縣,即便貪墨也便於查賬追究。

厲不厲害?

陳執中、文彥博與龐籍皆交口稱讚,爲什麼鄭朗反覆說現在兩府遠勝於以前兩府,陳執中執政不算太惡,龐文二人更是能吏,放在賈昌朝朝,範祥此政不要說得到稱讚,可能還會引來批評,包括保守的大宋在內。

但鄭朗卻猶豫不決起來!RQ

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第91章 爲官大道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55章 鳴天下(四)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九百十一章 崩潰第67章 跪門第87章 潔字(上)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第98章 講仁(六)第200章 放榜(中)八百章 光暗第324章 小魔女(上)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第198章 陰差陽錯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第312章 刎第13章 刻絲(下)五百十二章 朋黨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第171章 走鋼絲(中)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第332章 拉手五百三十二章 謝公屐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第80章 較勁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第35章 考(下)第120章 內定五百三十七章 四大家族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五百六十一章 追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第184章 美人(下)第138章 大案子第216章 官人,小心第259章 問鬼(下)第297章 走隊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第262章 琥珀第197章 省試(下)第25章 唱歌的時代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71章 告密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258章 問鬼(上)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四百二十九章 召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九百十五章 賣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第225章 割(三)第200章 放榜(中)第317章 祗園精舍八百九十五章 大會戰七三百九十四章 金箭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75章 幽蘭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141章 問一(三)第254章 鬥法(四)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九百二十一章 林花謝了春紅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五百六十八章 岳陽樓記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第210章 大三元(六)七百九十九章 禮第4章 第一米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八百六十章 鏟佃第212章 大三元(八)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第314章 一荷渡湖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第201章 捉女婿(上)第308章 雞鳴山八百二十八章 笑
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第91章 爲官大道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55章 鳴天下(四)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九百十一章 崩潰第67章 跪門第87章 潔字(上)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第98章 講仁(六)第200章 放榜(中)八百章 光暗第324章 小魔女(上)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第198章 陰差陽錯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第312章 刎第13章 刻絲(下)五百十二章 朋黨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第171章 走鋼絲(中)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第332章 拉手五百三十二章 謝公屐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第80章 較勁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第35章 考(下)第120章 內定五百三十七章 四大家族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五百六十一章 追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第184章 美人(下)第138章 大案子第216章 官人,小心第259章 問鬼(下)第297章 走隊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第262章 琥珀第197章 省試(下)第25章 唱歌的時代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71章 告密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258章 問鬼(上)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四百二十九章 召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九百十五章 賣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第225章 割(三)第200章 放榜(中)第317章 祗園精舍八百九十五章 大會戰七三百九十四章 金箭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75章 幽蘭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141章 問一(三)第254章 鬥法(四)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九百二十一章 林花謝了春紅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五百六十八章 岳陽樓記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第210章 大三元(六)七百九十九章 禮第4章 第一米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八百六十章 鏟佃第212章 大三元(八)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第314章 一荷渡湖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第201章 捉女婿(上)第308章 雞鳴山八百二十八章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