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

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

鄭朗解釋道:“陛下,我朝有沒有做好與西夏重新開戰的準備?”

“現在不行,去年災害,國庫漸薄。”

“陛下,國庫是應當多備一些錢帛了,”鄭朗乘機勸道。趙禎在錢財上與趙匡義十分相似,看到哥哥將內藏庫儲蓄大量錢帛,十分不解,這些錢儲蓄了就是死錢,爲什麼不拿出來造福百姓,用於軍隊,厚賞官僚?

趙禎差不多,手比較大,這個手大不是給自己用的,一部分是用在老百姓身上,這是無可否認的,不然不會在他死後,全國老百姓都在哭泣。這個哭泣聲,是發自內心深處,而不是對老百姓洗腦,讓他們不明真相,胡亂哭的。二者的哭泣,有着天壤之別的區分。古今往來的中國曆代統治者,也只有趙禎一個人做到了。

但多數錢帛是胡亂用掉,胡亂賞賜,胡亂三冗,國庫在他手中自始至終就沒有充盈過。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不能學楊廣那樣苛民斂財,將洛陽斂得可供天下人食用六十年的儲糧,全國老百姓卻餓死了許多人。但也不能這樣不必要的大手大腳。

趙禎臉一紅。

鄭朗又說道:“就是因爲國庫,若是國庫充盈,那怕有三千萬緡存儲,發生這樣的事,就可以利用,未必平滅西夏,但最少打着這個太子的招牌,能將西夏人打回原形。”

“可……”

“是啊,沒有多少錢帛儲蓄,所以不能收留這個太子。陛下,想一想,若收留他,又不想打西夏,這也是西夏正名所在。沒藏必派人向我朝求此人誅殺。若送,與當年我朝將山遇惟亮送與元昊有何區別?”

當時趙禎聽郭勸胡說八道,事後鄭朗再三提醒。也後悔了,但追悔莫及。若將寧令哥弄回到宋朝,再送回去,比郭勸的做法好不到哪裡去。趙禎額首。人能犯一回錯。還能犯下兩回錯?

鄭朗又說道:“可他與山遇惟亮不同,若索,我朝不給,沒藏防止西夏人心搖動,必大軍來犯。陛下,有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

“那如何是好?”趙禎迷糊地問,不能真讓他一輩子呆在那個地下室中。

“我朝不用受之。但可以將他護送到契丹。”

“不妥,萬一契丹用此人爲大義,將西夏平滅,更不妙。”

契丹與西夏之戰,未必宋朝很歡迎的。兩虎相爭,兩傷最妙,一死一傷卻不行。死的肯定不是契丹,那麼必是西夏。最好的結果就是契丹能陷入泥潭。就象宋朝對付李繼遷那樣,最後不得不退出西夏。契丹會因此損傷慘重。但壞的結果便是契丹將西夏整個拿下。宋朝就苦逼了,與契丹的疆域線不是西到府州。而是西到會州,整條疆域線長達四千裡,如何防範?

而契丹一旦將西夏消化,更加強大,必然侵犯宋朝。

因此最好的結果是兩敗俱傷。

沒藏訛龐做法也是如此,他沒有讀過鄭朗的中庸,也不知道鄭朗的法度,但道理差不多的。

寧令哥行刺元昊,正常情況下,那怕元昊這一年來爲酒色淘空身體。但多年戰場上的實戰,多半寧令哥三下五除二,就被元昊拿下,在元昊逼問下,寧令哥會將沒藏招供出來。這個結果肯定是沒藏不想要的。也不能讓寧令哥一劍將元昊刺死,儘管也做了這樣的預防。萬一寧令哥很快刺死元昊。與沒移氏曾有過婚約,兩人聯手,將後宮控制,再來控制離宮的侍衛,大局已定,登上皇位。自己幫助還是不幫助,一幫助,因爲知道真相,寧令哥必然殺人滅口。不幫助,自己難道造反?

只能灌元昊的酒,一個勁地鼓吹功績,帶領大臣敬酒,酒喝多了,元昊武力值下降,又不能喝醉,讓寧令哥一劍殺死。半醉半醒之間,寧令哥暴起發難,猝不及防,元昊必傷。可想殺死元昊,非是寧令哥這個十幾歲小孩子辦得到的。只有一個結果,寧令哥逃出皇宮,找自己想辦法。自己率人前來,派親信將寧令哥押送到自己家中。

正是這個度,讓鄭朗從容利用了。

中間的原因,去年年底鄭朗就象趙禎交待過。理智的分析,不能讓趙禎對自己產生妖異感,那不是神奇,即便是趙禎,對自己產生疑心,結果也是很不好的。因此鄭朗還是剖解,說:“陛下可記得歐陽修於慶曆五年在河北寫的奏摺?”

“什麼奏摺?”

那時歐陽修才貶出朝堂不久,神志不清醒,繼續向以前一樣,上奏不停,寫了許多奏摺,趙禎一時想不起來。

“是關於契丹不足懼的奏摺。”

歐陽修鄭朗越來越反感,前世受種種矇騙,認爲歐陽修還是不錯的,實際身入其中,才知道非是如此。歐陽修亂倫扒灰,十之八九是真的,那不要緊,風流是這時代士大夫的標誌,只是上了不該的人,流了不該流的地方。

關健是歐陽修不知大體,還有他的嚴於律人,寬於律己。若給德操上的小人呂夷簡打分,只能打五十分,而歐陽修僅能打四十分。小人不要緊,只要有本事,利用得當,同樣是人才。而歐陽修卻虛僞以君子自居,偏偏後人給他強行辨解,這更導致鄭朗的不滿。以及朋黨論所產生的遺害。

但鄭朗看問題很公正,歐陽修文學無可挑剔,在地方上的吏治也能馬馬虎虎居之,只要別進入朝堂。例如他在滁州,沒有後人辨解的那樣好,可還好,不然他也不可能用一篇《醉翁亭記》往自己臉上貼金。

還有在河北,當時河曲之戰並沒有開始,兩國都向對方派遣部分斥候,重要情報打聽不到,大約的消息還能聽到一部分。夾山諸族叛亂,契丹屢戰屢敗,已經不是原來的戰射之國了,在這種情況下,只好加強對山前富裕漢人的搜刮,導致山前漢人怨怒。歐陽修聽到這些消息後。上了一奏,說契丹大不如從前,已經不足慮也。

趙禎想了一會,說:“歐陽修是寫過這樣的一篇奏摺。”

“歐陽修雖看到部分真相。契丹身在局中,卻不自知之,仍然以最強大的國家自居。即便河曲之敗,契丹人也認爲是敗於風沙。風沙是部分,契丹軍隊衰落纔是主要原因,否則怎麼可能出現兵敗如山倒的局面?即便我朝,任福於好水川之戰時。還戰到最後一人,無一人投降,全部壯烈犧牲。這才逼迫元昊不得不退出涇原。”

“是啊,任福犧牲得很壯烈。”趙禎嘆惜道。

“然契丹不自知,元昊一死,他們必以爲有機可趁,又得到西夏太子這個大義,他們會不會派出再度攻打西夏?”

“必然。”

“是必然。而西夏不是那麼好打的。契丹與西夏交界的地方多是沙漠地帶,我朝將士不習慣,契丹將士同樣不習慣。所以我朝滅剿李繼遷難之。雖得到西夏太子。可那是西夏內部之爭,對待契丹那是外部之爭,西夏諸族酋爲了應付契丹危機,還會再度聯手。契丹反過來因爲有西夏太子這個大義,不能大敗西夏人,更不能罷休,兩國鏖戰必進行很長一段時間。”

史上契丹沒有多久,再度與西夏交戰,雖將沒移氏父女以及幾十名貴族從西夏離宮擄走,可數次交戰皆是失利。最後不得不默認西夏存在。可是遼興宗在心中實際很怨恨西夏人的。包括沒藏氏替其子向契丹求親,不準,反過來將其女準備下嫁給唃廝囉的兒子董徵,用意也無非利用吐蕃兩面包抄西夏。可是不能成功。

щшш ✿TTKΛN ✿c○

這個沒有必要說,繼續說道:“我朝繼續坐觀之。此次若是因爲有寧令哥,沒藏戰不利無事。若是危害到西夏,甚至會出現亡國危險。我朝可以有意放寬私鹽通道,變向的支援西夏,又不給契丹藉口。得到這口元氣,西夏必與契丹苦戰。相持數年,兩國皆傷。我朝休生養息,伺機一局定乾坤。而且交戰良久,契丹國力衰弱,即便我朝將西夏滅亡,他們也只能束手無策。”

也就是這個寧令哥不是一個奇貨,而是一個害人的燙手山芋,誰接着誰倒黴。

趙禎默想大半天,說道:“此乃妙計。”

“不算是妙計,因勢利導也。”

“但寧令哥如何能逃出西夏?”

“陛下,還記得臣要求這些密探善長什麼?僞裝,現在不行,盤查森嚴,再僞裝也不得出。當務之急,是讓衛貼勸說寧令哥投奔契丹,先寫信給契丹皇帝,讓密探冒充寧令哥親信名義,持寧令哥親筆書信,前去契丹。契丹皇帝見信必心喜也,以爲奇貨可居。再讓契丹派人配合,然後衛貼給寧令哥一些僞裝。來我朝不大方便,可是所居之所,離賀蘭山很近,翻過賀蘭山便是沙漠地帶。若是契丹派兵接應,一來一去又是數月時間,盤查漸鬆,很容易逃向契丹。這一段時間西夏會出現嚴重的混亂,契丹再得到寧令哥,必然出兵。再度成爲兩虎相爭,兩敗俱傷之勢。此乃上戰伐謀之術也。”

“妙,卿當抵十萬兵。”

“陛下,臣不敢受之。其實這些都是陰謀術,最好是陽謀。”

“有何區別?”

“我朝實力不強,若是象漢唐那樣,何須這些陰謀詭計,直接用強大的武力催毀之,不用陰謀詭計,河套與銀川也可以收回來,幽雲十六州也能收回,就是將契丹打回原形,又有何不妥?哪裡用着象現在,於兩邊布各色兵等五十多萬,若是加上壯丁弓箭手,有百萬之數,用費驚人。”

開疆拓土不提了,就算不去開疆拓土,這樣的佈防兩邊,一年得花多少錢?

趙禎喟然長嘆。

鄭朗又說道:“臣還有一奏。”

“奏來。”

“有了寧令哥,我朝未必收回銀川,但邊陲可以久安。然不能不備武。臣以爲備武第一要務是練軍,包括訓練保丁、廂兵,以備強大的後備兵源。”

“準。”趙禎毫不猶豫答道。這次大比,也讓他看到一部分保丁的實力,不亞於正規禁兵,有許多保丁武藝、箭術出類撥萃,與那些蕃子相比都不遜色。

其實宋朝一直很“備軍”,龐大的軍隊。優厚的軍餉,武學,武舉,日新月異的新式武器……

鄭朗雖說。也未當真,備什麼武啊,純當好玩的,這是爲接下來要說的話做鋪墊,又說道:“另外再奏請陛下略略重視一些優異的名將,對他們進行一些保護,以使軍隊上層不缺乏優秀的將才。”

“準。”趙禎還是同意的。但他同意不算數,狄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再奏請陛下從這次大比中招募一些優秀的土兵、蕃兵、廂兵、保丁、壯丁、弓箭手進入正規的禁軍,增加禁軍戰鬥力,充實部分真正有用的基層將領。”

“也準,鄭卿你不說,朕也有此意了。”

“陛下,兵不在多,而在於精。現在禁兵數量略不及交戰之初,然遼夏交惡,邊陲安寧。災害不斷,經濟一直沒有積餘,以備荒年,再觀軍隊戰鬥力,經過部分淘汰,又有一些兵士經過實戰,騎兵數量遠勝於從前,實際戰鬥力未減反升。”

“但貝州……”趙禎知道鄭朗要說什麼,說戰鬥力上升了,爲什麼一個貝州到現在沒有平叛過來?

“陛下。貝州乃是賈昌朝無能也,夏竦在朝中又對明鎬進行一些掣肘,其實僅是一件小事,再觀之,若是半月後不下,臣親自前往。保證十日之內,貝州反賊全部剿滅。陛下不用爲此煩惱,應着眼於將來。軍隊數量多未必會勝利,軍中雖裁減超齡的老兵,然有許多弱小之兵,這些兵士會嚴重影響戰鬥力。故臣以爲全國禁軍、廂軍進行一次總體的大比,考覈兵士負重、跑步、陣型,弓兵再考覈弓弩,槍兵考覈槍技,騎兵考覈騎術,綜合起來,將兵士劃爲數等,最末一等多是弱小之兵,這些兵士必須裁去,否則平時浪費國家錢帛,上戰場又不能起作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不過爲了防止一些兵士不想爲兵,刻意僞裝成弱小之兵,僅詔書考覈,不詔書裁減,以免軍隊數量嚴重減少。”

這是託詞,若是朝廷有此動向,不可能瞞得住的。但既然不想當兵,有的兵士爲了不當兵,刻意做弱小之兵,過份者會將自己自傷,弄成殘廢,這些的兵士到了戰場又有什麼作用?

一旦通過,禁兵有可能裁至六十萬人,廂兵有可能裁至三十萬人,再加上四萬蕃兵,五萬土兵,軍隊數量比天聖初時略多,但這也是國家能承受得起的數字。

首先是馬,購馬費用未減反增,但以前那種收買人心的茶馬數量在減少,所購的多用來耕地,增加糧食與稅務,給百姓帶來的好處,遠遠超過所增費用。

騎兵數量增加,可是蕃兵與土兵費用不及禁軍,蕃兵費用僅相當於普通的廂軍,土兵費用不及廂兵一半,完全抵消騎兵增加的費用。九十九萬兵士與原先九十九萬兵費用相當。

若是沒有戰爭,養兵費用與武器損耗,大約只有六千萬貫多一點,費用從原先的國家收入七成會下降到五萬五。無疑中,國家財政開支會減少一個大大的包袱。

“你也是因勢利導?故意借元昊死,你一箭雙鵰之計得逞,才拋出此諫?”

鄭朗只是笑,瞞不過去,用笑默認。

“你一心想解決你說的三冗,就算裁兵解決冗兵,冗官如何解決?”

“陛下,裁軍,減少軍隊數量僅是解決部分冗兵的問題,冗兵包括種種,遠遠不僅是軍隊數量一條。至於冗官,涉及到官員,士農工商,人人皆以爲謀官爲榮,最不易解決,臣不敢動之。”鄭朗說道。不但他不敢動,王安石看到慶曆新政下場後,也不敢在人事上做出什麼大動作。但不是沒有方法,宋朝有兩個改革家,一個是王安石,還有一個人,許多後人疏忽,宋孝宗。而且他改革遠比王安石更成功,很接近鄭朗的做法。不過宋高宗禪讓後活的時間太長,對他掣肘,北伐失利,積重難返,阻力重重,二十年時間死了無數腦細胞,解決一個難題,卻產生更多難題,最後興趣怏怏,使得改革成果沒有守住,僅使南宋停止下滑趨勢,沒有使南宋上升,後來一代不如一代,加快了宋朝滅亡步伐。否則即便是元蒙,也未必能征服南宋。因此,不僅是王安石成敗可以借鑑,宋孝宗改革同樣可以借鑑,特別是冗官。可沾到人事,會非常非常的麻煩,若沒有皇帝支持,再大的本領,也會失敗。不如不提。

“讓朕再考慮考慮。”

“喏。”鄭朗微微一笑,趙禎說了這句話,已經在打算做讓步了。開始商議安排寧令哥的事。

但西夏那邊出現了新的情況。

元昊死後,爲了安撫人心,沒藏兄妹沒有迫害沒移父女,但鄭朗猜測,這兩人只是做樣子,所以後來契丹入侵,卻繼續將沒移父女放在離宮,這才導致契丹人將沒移父女擄走,包括幾十個貴族,同樣也是因爲這個緣故。

可這次情況發生變化。

寧令哥下落不明,發生的事讓沒藏兄妹想不明白,於是亂懷疑自己的親信,認爲是某一個知道情況的親信,做的安排,準備用寧令哥對付自己的。但哪裡有這一回事。最後便懷疑到沒移父女身上,理由就是那一天沒藏訛龐帶着寧令哥入宮,刻意讓寧令哥與沒移氏碰面。若是沒移皆山足夠聰明,聽聞後就會產生一些想法,故佈置了後手。

而且寧令哥對沒移氏念念不忘,一旦寧令哥得權,又有輔佐之功,沒移皆山會位極人臣,取代沒藏訛龐的地位。產生這個想法後,沒藏訛龐刻意數次試探。

沒移皆山不是傻子,一次罷了,兩次三次,沒移皆山害怕了,找到沒移氏,對她悄悄將情況說了,說道:“瑪伊(全名應是沒移瑪伊克,移是口字旁加移,打不出來),我們父女有可能凶多吉少。”

沒移氏害怕地問:“那怎麼辦?”

這幾天雖然新皇帝登基,但沒藏殺了許多反對他的大臣貴族,她在離宮也聽說了,若是沒藏對他們動手,不但他們父女,就是家中的親戚多半會也被殺。

沒移皆山踱來踱去,說道:“若想保住我們父女生命,以及族人安全,只有一條路可走。”

“那條路?”

“投奔宋朝。”沒移族想投奔宋朝容易的,離蕭關不遠,只有幾十里路,一旦準備妥當,能迅速奔向宋境。

沒移氏聽了一怔:“宋朝?”

“瑪伊,爹爹就擔心宋朝不會收留。當初山遇惟亮投奔宋朝,被宋人遣返。那個小相公將李寧明捉住後,主動釋放回來。宋朝不收留,你我父女全部危險矣。”

若是僅沒移問題不要緊,可是沒移氏乃是西夏的皇后,一旦投奔,確實會給宋朝出上一個大大的難題。但沒移皆山想活命啊,與沒移氏商議半天,先不管了,正好守懷德軍的是張岊,先寫一封信,讓張岊轉給鄭朗。其他人不相信,只能拜託鄭朗,看看這個聰明的小宰相能不能發發慈悲心。寧令哥是燙手的山芋,但好扔,直接扔給契丹。可鄭朗有什麼方法將臨近賞移口的沒移族扔給契丹?這一回真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

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第190章 膽大第102章 大家(上)第311章 色賴有一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第301章 拼爹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第40章 花會(上)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第285章 白蛇傳(上)六百三十六章 爲誰戰五百九十章 破趙五百零二章 老大三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第308章 雞鳴山第23章 三疊陽春(中)第149章 算計第188章 第二抓;拖第156章 交接第25章 唱歌的時代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第326章 兼霞第126章 十段文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第52章 鳴天下(一)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第77章 歉書第98章 講仁(六)五百四十三章 爭七百六十章 凝望第138章 大案子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第101章 區別(下)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八百三十章 水貨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第145章 唱和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第3章 選書第69章 王老虎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第243章 號角第32章 岳父的糊塗第155章 冤(下)五百三十七章 四大家族第126章 十段文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340章 難四百七十一章 怒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193章 送(上)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九百零六章 資敵第242章 揚帆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第218章 找朋友(下)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第118章 大人物(下)八百三十六章 少一塊不能說第168章 最牛的學生(四)第312章 刎第41章 花會(中)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第102章 大家(上)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第158章 撫琴(上)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第325章 小魔女(下)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第194章 送(下)五百四十三章 爭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第227章 遠大的心(下)七百十二章 親事二第34章 考(上)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第337章 窟第223章 湖上,小露鋒芒第235章 割(四)第109章 懸壁第298章 失信第291章 吹打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
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第190章 膽大第102章 大家(上)第311章 色賴有一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第301章 拼爹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第40章 花會(上)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第285章 白蛇傳(上)六百三十六章 爲誰戰五百九十章 破趙五百零二章 老大三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第308章 雞鳴山第23章 三疊陽春(中)第149章 算計第188章 第二抓;拖第156章 交接第25章 唱歌的時代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第326章 兼霞第126章 十段文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第52章 鳴天下(一)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第77章 歉書第98章 講仁(六)五百四十三章 爭七百六十章 凝望第138章 大案子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第101章 區別(下)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八百三十章 水貨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第145章 唱和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第3章 選書第69章 王老虎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第243章 號角第32章 岳父的糊塗第155章 冤(下)五百三十七章 四大家族第126章 十段文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340章 難四百七十一章 怒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193章 送(上)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九百零六章 資敵第242章 揚帆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第218章 找朋友(下)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第118章 大人物(下)八百三十六章 少一塊不能說第168章 最牛的學生(四)第312章 刎第41章 花會(中)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第102章 大家(上)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第158章 撫琴(上)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第325章 小魔女(下)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第194章 送(下)五百四十三章 爭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第227章 遠大的心(下)七百十二章 親事二第34章 考(上)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第337章 窟第223章 湖上,小露鋒芒第235章 割(四)第109章 懸壁第298章 失信第291章 吹打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