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

“次輔所言甚爲有理。現今大明貨殖大部出自江南,三吳之地關乎大明之盛衰,若因計徵商稅一事而致其民心不穩,結果怕是事與願違。聖上所慮雖亦是自全局着眼,但現下內帑甚爲充裕,聖上亦曾有言:天下之財爲天下之用。值此境內初定之時,聖上又何必徒生事端?古之聖君皆言,民富則國強,聖上既是有爲明君,此間道理不可不察!”

閣老張至發出列後慷慨陳詞,明確表態站在王應熊、胡大可一邊,並且人家說的很有道理:皇帝你剛說過天下之財爲天下之用,這纔沒幾天的功夫就要食言不成?你那小金庫銀錢已是巨多,何必再去從百姓口中搶奪飯食?

朱由檢差點被這個老貨給氣樂了。

張至發這番論調是如此的熟悉,江南百姓在不知不覺中就被代表了:敢情徵商稅就是徵江南百姓的稅,在他們眼中,朝廷從江南士紳手中徵稅便是與民爭利,藏富於江南士紳家中便會民富國強。

“二位閣老言外之意,計徵商稅會致江南民心不穩?商戶既是江南穩定之基石?朕雖久居深宮,但對外界之事亦非一無所知。江南豪商巨賈雖是爲數衆多,但其總人數所佔整個三吳人口卻是極少,難道此部分人會因計徵商稅之事聚衆對抗朝廷不成?那朕倒要看看,何人敢有此膽量!朕非不明事理之人,衆多商人家產雖豐亦是辛勞所得,朕並不眼紅;但衆卿有未想過?正是大明承平兩百餘載之下,此等商人方有安定經營之保障。可穩定之境況從何而來?還不是無數官軍將士們用性命換取得來的?若無官軍內滅賊寇,外御靼虜,試問這些富商如何安心溝通南北、賺取銀錢?若無官軍平滅流賊,你自蘇杭載了一船貨物慾來京販賣,半道遇見賊寇就會人財兩失!朕就想問問,此等之人既然安享他人用性命換取的太平,就不該爲之付出應有之義務?”

朱由檢並未直接指出江南士紳之背景,只是單純的就事論事:既然有人爲你付出巨大犧牲,那你就應該付出相應的回報;這兩百餘年朝廷並未向你們索取,但不代表你們認爲這是心安理得。

你們說徵稅會致江南不穩,難道那些整日紙醉金迷的士紳們還敢造反不成?

王應熊與張至發麪面相覷,他們沒想到原本那一套有效的說辭今日竟然對皇帝毫無用處,看來皇帝是鐵了心一定要徵稅了。

這可如何是好?加徵意味着自己的家族利益會受到不小的損失,長久累積下去,那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眼見本該屬於自家的銀錢被皇帝搶去,不肉疼是不可能的。

“古之明君向以善於納諫爲榮,凡遇事關國計民生之大事皆悉心聽取他人之言,而後從中明辨是非再行決斷;聖上之決似有剛愎自用之嫌,對計徵商稅之惡果並未有清醒之認知!北地所需物資皆需依賴江南供養,倘若江南商戶聯合罷運,不出月餘,必致京師百姓日用匱乏!值此境內人心初定之時,若由此引發不可測之禍端,恐非社稷之福啊!”

王應熊依然不死心,仍想用極端言論迫使朱由檢改變決策。

“朕甚是好奇,王閣老爲何一再出言爲江南商戶請願,莫非閣老在其中有何利益糾葛不成?既然戶科給事中胡某一心爲民,此等忠直之臣不與拔擢的話會顯得朕識人不明!傳朕諭旨:戶科給事中胡某剛正端肅,於言官之位克忠職守,特撿拔其爲周王府左長史一職!戶科給事中一職暫時空缺,諸卿若有合適人選儘可提出,待有司考察後再行拔擢使用!”

朱由檢憋不住心內之火,在警告過王應熊之後強行下達了指令。

你們不是一夥的嗎?那朕來個殺雞駭猴,把先跳出來那個小嘍囉給收拾了!

既然給事中動用權利封駁朕的旨意,那就讓它空着好了!這種炙手可熱的職位有的是人想坐上去,最後當然是誰聽朕的話誰坐!

這下你們滿意了吧?

一個七品戶科給事中,連升四級,直接到了正五品的職位,朕是不是有識人之明?

小樣滴,敢跟朕鬥!二十八個藩王現在纔沒了一家,還剩二十七家,那些王府正五品的左右長史、正六品的審理正使的職位足可以安插八十多名官員進去,不服就來吧,這些職位都是給你們預備的!

朕非教你等嚐嚐欲仙欲死的滋味不可!

王應熊和張至發目瞪口呆。這下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徵稅沒擋得住,還搭上了門下一個極爲重要的人物。

殿內其餘未說話的衆臣暗自心驚肉跳的同時,腦子裡也在飛快轉動,思索自己夾袋中有誰適合這個位卑權重的職位。

皇帝一反常態,公然指責兩名閣老,並且將閣老的馬前卒一擊致命。這哪是拔擢,這該叫死緩吧?這位胡大可的政治生命已經完結了,只要今上在位期間,他絕無可能再有翻身的機會了。

“溫卿,將計徵商稅之行文即刻下發各省及運河鈔關,商稅自即日起開始徵收!若有抗拒不交者不許由運河運送貨物!”

從江南販運貨物至京城等北地,唯有運河一途最是省力省錢省時。

你若不想繳稅,可以啊,那你走陸路好了。

這幾千里路你僱傭車馬人力、沿途打尖住店、路上胥吏盤剝、遇到下雨洪水等等不利因素,再便宜的貨物到達目的地後就會昂貴無比,人家用船運過來同樣的商品比你便宜多多,你覺着還會有人買嗎?

溫體仁笑眯眯的出列接旨。

看到王應熊和張至發兩人吃癟,老溫覺着如同三伏天吃了冰鎮西瓜一樣舒爽無比。

“兩個蠢貨!也不看看是何狀況,就敢跳出來和皇上作對!皇上這幾年的做派已與原先大爲不同,一改此前多疑善變之像,行事更加果決剛厲,大有太祖太宗之風範。老夫在朝堂上雖是孤立無援,可老夫只要緊密團結在聖上週圍,他人能奈我何?這天下還是朱家的天下!老夫竟然與兩個蠢笨如豬之人同處辦公,實乃終身之恥也!”

溫體仁想罷,覺着還不夠,得在給兩個蠢貨加點藥才行,趁你病要你命!

“次輔籍雖巴中,其中試後卻與蘇州府王姓豪商結爲兒女親家。王姓商人乃蘇州府有名之綢布行銷大戶,其在京城有門面若干,專銷江南絲綢布帛;次輔適才言論許是關心則亂所致,還望聖上憫其一點私心,不至心生怨懟纔好!”

溫閣老直接對王應熊下了死手:聖上,您瞧見沒?您若是徵稅就等於從王閣老的親家手裡搶錢啊,人家可是每年從江南往京城販銷大批的商品,您這一收稅,人家能願意嗎?

還憫其私心,不至怨懟,這簡直就是生怕朱由檢心裡不記恨,才加上了一句。

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三十章 預謀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四百章 佈防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
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三十章 預謀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四百章 佈防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