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

在距離南京城還有數裡地時,盧象升吩咐停車,隨後在隨從的服侍下換上官服,一名護衛牽過五明驥,盧象升搬鞍認凳跨上戰馬,隨員們打起全套欽差儀仗,護衛們騎馬隨扈四周,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向着南京城進發。

從南京碼頭僱來的十餘輛馬車車伕們,目瞪口呆的看着迤邐而去的一行隊伍,心裡既感驚異又覺興奮,沒想到自己這輩子居然能有幸能運了一回朝廷大老爺。

話說,這些大老爺們不都是坐着八擡大轎嗎?這位大官怎地與商賈一般乘坐馬車呢?

這也太不氣派了。

儘管盧象升素來低調,但他並不是不知變通之人。

在這裡打出儀仗,爲的就是不被南京官員們誤認爲他是故意便裝暗訪、存心來找茬的。

果然,老遠便看到欽差儀仗後,把守聚寶門的兵卒立刻分出兩人趕了過來,在問清楚是哪位上差之後,兩人立刻一路狂奔回到城門處,帶隊值哨的隊正立刻牽過一匹馬來,打馬向城內疾馳而去。

盧象升吩咐隊伍放慢速度緩步前行,約莫過了小半個時辰左右的工夫,江蘇巡撫趙之用帶着左右布政使、按察使、南京知府馮友明及其他主官急急忙忙地趕到聚寶門外,迎候盧象升的到來。

年過四旬的馮友明原爲工部都水司員外郎,因爲幾年來一直奔忙於大明受災諸省,指揮和親身參與到了各地開荒拓田、興修水利的浩大工程中去,並且功勞卓著,所以被超擢爲了南京知府一職。

與馮友明情況相似的就是現任江蘇巡撫趙之用了。

作爲從平涼府知府一下子被拔擢爲一省巡撫大員的趙之用,其行事風格實屬大明官場中的另類。

其實按照關係來說,趙之用與馮友明是頗有淵源的,兩人在工部雖然共事很短,但也是彼此相熟,並且兩個人的處事風格極爲形似,都是踏實肯幹的那種。

趙之用在任平涼知府前,曾在工部帶過七年,最後是從營繕司郎中的位置被調到了陝西平涼府。

趙之用到任後,在感懷聖恩的同時,繼續保持了低調樸實的作風。

他帶着隨從用了近一年的時間,跑遍了下轄大部分州縣,瞭解當地情況並指導當地修繕和維護各地水利設施,以確保這些設施在灌溉農田後,還能有效地預防雨季帶來的水患。

不過趙之用最近一段時間也正在爲傳聞中的新政已是頭疼不已。

自從這個消息傳開後,這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每天都會有致仕官紳、勢力極大的士紳大戶們找上門來,以各種軟硬不同的方式對他進行施壓,逼迫他上本朝廷停止這項新政的出臺。

這些紛亂複雜的人事關係,讓習慣務實、不喜應酬、性格溫厚的趙之用厭煩不已。

但因爲這些來到衙門的各色人等,每一個人後面都是牽扯着無數的情面關係,身在官場的趙之用還不能輕易得罪他們,每次還得好言相勸,表示出同情和理解之意,直至對方離去爲止。

就在趙之用感到身心俱疲之際,忽然接到衙差來報,說是有欽差已至城外,趙之用稍微一琢磨後頓時大喜過望。

他已經猜到來的是盧象升了。

這位內閣重臣南下已有一段時日了,此次突然抵達南京,意味着松江府之事已經辦妥,這是奉命前來南京鎮場子來了。

只要有這位威名素著的重臣壓陣,自己這苦日子終於熬到頭了。

“盧閣部親臨南京,實是令下官等倍感榮幸!

閣部應當早些遣人知會,下官等可好去碼頭迎接啊!

此番不告而至,倒是讓下官等感覺失禮直至!”

趙之用先是報名參見過盧象升,隨後便將前來迎候的諸人向盧象升一一作了介紹,盧象升對諸人微笑點頭示意後,拒絕了趙之用請他入轎的邀請,跨上戰馬進入城中,南京諸官趕緊紛紛入轎跟隨在後。

約莫小半個時辰後,衆人來至聚寶門南京城西南位置的官驛,盧象升翻身下馬,在諸人的陪同下進入官驛安歇。

“聞道,本官於內閣時便翻閱過江蘇行省幾份奏報,其中所提俱是切合實際之奏請,江蘇行省去歲取得之政績也是卓然不凡,從這一點看出,聞道實屬才能出衆之人,這也是聖上及閣臣們最爲欣賞之處,本官對此也是讚賞不已。”

按照一貫的行事風格,盧象升在入駐之後並未歇息,而是將趙之用和馮友明兩人留下座談,打算在詢問和了解當地情況後,再與之商議接下來的對應之策。

“閣部如此誇讚,下官實是受之有愧。

下官與廣志皆屬本分務實之人,日常也是皆以親力親爲爲己任,其意便是想使治下黎庶能夠早日溫飽度日,如此方不負代天牧民之初心,目下雖是取得些許成就,但距聖上之託還是差之甚遠,今後還需更加勤勉盡職方可!”

面對這位素無交集地重臣如此直言不諱的誇獎,趙之用心下溫暖之際,趕忙起身拱手遜謝,順便也將馮友明提了一句。

“二位且坐。

只要是一心爲公、實心任事之人,不論是聖上還是朝廷自會看在眼中。

本官此次前來南京之意,想必你二人心裡都清楚,對於此次士紳一體納糧之新政,你二人有何看法?南京各方面反響如何?”

故此,聖上特遣本官前來,目的便是啃下這塊硬骨頭,在確保江南穩定的前提下,在南京全力推行新政,期間凡有阻礙者,均一力拔之!”

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章 皇莊1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七十章 商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
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章 皇莊1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七十章 商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